选学课教学,我们应关注什么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同行小学教师对语文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处理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1)教师完全不教,也没有安排学生去自主阅读;(2)不安排课时教学,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且设计一些练习;(3)安排1课时教学,且按照略读课文教学处理;(4)安排2~3课时教学,基本按照精读课文教学处理。选学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用件”,是“语料”,是重要的教材资源,但选学课文教学的着力点在哪里、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教学策略如何运用却缺乏有效的指导,以至于出现以上种种处理方式。笔者认为,应通过选学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也是选学课文选编和教学的意图和价值所在。为此,笔者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听瀑》一文的教学设计,谈谈选学课教学的关注点。
  一、 关注文本解读,指向教学价值
  选学课文作为阅读的补充教材,编者编排这些课文的意图是作为补充与拓展单元课文内容、丰富单元主题内涵的。教学此类课文,教师就应该特别关注文本解读,不论略读,还是精读,使教学价值都有合理的指向。
  1.关注行文结构
  作为一篇游记,移步换景,景即瀑声、瀑形,而对瀑声的描写,更是入耳入心,引领读者走近瀑布,触摸瀑布,与作者共听共鸣。同时,情随景生,在移步换景中生情。这就使得游记极具结构特色——移步换景换情。
  2.关注语言表达
  文本语言极富渲染,又富有变化,尤其是对瀑声的描写。前4段对瀑声的描写,精彩在于运用比喻,“若微风拂过树梢”,“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而6、7两段则重在表达作者由瀑声而引发的联想,“置身于圆形乐池……浮身于一片声浪……”,“自己的胸臆在扩展……瀑布便直跃而进,挟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
  3.关注人文主题
  全文以“听”字为题眼,以“听”贯穿全文,对声音作细致入微、扣人心弦的描写,并以“听”穿插对瀑布形象的描述,更将听到的瀑音、看到的瀑形,通过联想等表达形式融入到自身的情感体验中,仿佛人与自然融为了一体,从而赞美了黄果树瀑布恢宏的气势、生生不息的活力,歌颂了自然的壮丽、伟大。
  二、 关注学习期待,指向联系拓展
  选学课文往往不作为学期语文考查的范围。从教学的角度而言,这些课文的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而不应成为他们过重的学习负担。从编者所编的课文来看,这些课文往往具有题材多样、表达丰富的特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期待,而教学中更多地指向联系、拓展,就能较好地达成学习中的期待。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笔者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学生阅读《黄果树听瀑》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期待从阅读中想得到什么。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记金华的双龙洞》、《鸟的天堂》、《颐和园》等游记,对游记充满着阅读期待。再次阅读《黄果树听瀑》,笔者引导学生在预习后写下自己想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话题,学生集中呈现的是:我想在课堂上欣赏“黄果树瀑布”;我要发现这篇游记与已经学过的游记不同在哪里;我想读读《徐霞客游记》中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内容;课文第3、5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作者的“遗憾”和“赞叹”,这与题目“听瀑”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在预习中呈现的阅读期待,正是教师在设计中需要指向“联系拓展”——联系学生阅读所需,拓展游记表达。选学课文教学设计建立在“学情”基础上,“一课一得”就成为可能。
  三、 关注语言表达,指向学习语言
  2011年修订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运用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语言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来确定。选学课文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学重难点的落实,应该着力于“学习语言的表达、积累、运用”上,并且做好取舍。
  笔者在教学此文时,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交流,在整体把握游记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作者用比喻写声、用联想抒情的表达方法,读好课文,读出感情。
  2.尝试运用课文第6、7两段中的联想来丰富第1、2、4段的表达,与作者、文本深度对话。
  教学重点确定为:整体读懂课文,读出“移步听瀑”和“移声换情”,学习运用联想的表达方法来写游记,并尝试运用。
  理解、感受、积累、运用都是学习语文的形式,而关注语言的表达则是学习语言的切入点。
  四、 关注教学策略,指向自主能力
  选学课文的教学策略应关注“板块式、自主式”,即教学流程应是简约的、整体的,且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推进应是递进的推移,体现提升;教学呈现应是少主导多放手,少提问多发现,少理解多运用,从而指向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黄果树听瀑》课堂生成预设的版块是:
  第一板块——预习交流,与文对话
  1.“听”引入,交流预习读时的所“听”。
  渐近渐响
  震荡回响
  如雷轰鸣
  (1)听写批改、订正。
  (2)老师来写一个——响遏行云,大家猜意思。出示《列子·汤问》,老师再写一个——訇然作响,大家说意思。
  (3)读一读,你发现这5个词语都是形容什么的?你来说一个,写一个。
  2.读文交流,梳理游记表达顺序,选择描写“听瀑”的语句来读。
  (1)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2)把这6处语句放在一起,构成了这篇游记的骨架,默读这些句子,你发现游记是怎么写的?
  学生交流,随机板书“顺序、移步”。
  (3)小结:这是我们阅读游记类文章的第一步——发现游记的写作框架,如同一个人的骨架,游记往往是“移步换景”来写的。
  (4)师生合作读好“移步换景”的6句话。
  (5)与“我们”心情对话。
  ①出示游记结尾一段,读好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此时此地此刻,我们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那么我们在一路听瀑中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快速扫读课文,在相应的语句旁用一个词做批注。
  ③交流,小结:游记中,不但移步换景,而且往往融情于景,情随景变。(板书:换情)
  这一板块设计聚焦的是游记的行文结构、线索,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移步换景换情”。
  第二板块——聚焦联想,学习表达
  1.作者写瀑声,浓墨重彩的有两段话。读读第6、7两个自然段,用心读好它。
  2.你发现这两段话相同的写法是什么?
  交流:相同的是表达我们由声产生的联想和感受。
  3.读中体会文中的联想和感受。
  (1)指名读,努力读出这种联想和感受。
  (2)随机感知“圆形乐池”、“张开的山谷”,身临其境地读好两段话(出示图和视频)。
  (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3)小结:写好游记,不但描写所见所闻,还要表达所感,用联想来表达感受。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篇游记中也是如此。出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鸟的天堂》片段。
  4.比较中体会联想和感受的精妙。
  (1)这两段同是表达联想和感受,那是不是可以交换一下?出示两段话,自由读一读。
  (2)说说不能交换的理由。
  (3)小结:表达联想需要“由景生情,情随景生”。
  (4)师生合作再读,能诵读的同学就背诵。
  5.其实表达联想和感受并不难,可以用一些词语来提示,快速浏览这两段话,你发现是用哪些词来表达的?板书两类词(仿佛、若、似;感受大、只觉得)。也可以用上一些表达方法,你发现了哪些表达方法?(比喻、夸张、拟人。)
  这一板块设计聚焦的是游记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体会“用联想表达感受”,积累游记中常见的表达方法。
  第三板块——尝试表达,写法迁移
  1.尝试运用联想入情入境地表达第1、2、4段的联想和感受,可以用上特定的词语。
  2.交流、评价。
  这一板块聚焦的是读写结合,“依文而设,随学而练”,用联想表达感受,而且“练点”在课文中。阅读与习作有机整合,才能提高选学课文的教学价值。
其他文献
那晚。立秋了。众目之下  我竟然涕泪滂沱  今年。死亡对我们的伤害  远比季节来得迅速  路过三十年前的盐碱地  一只旧蚂蚁  在麻黄树下搬家  它说。少年  那一晚  那晚你孤身一人  成名的利器并未出手  那晚你十分友善  在小酒馆暧昧的灯光里  看上一位夫人  那晚你像一个老猎手  不断喝酒  不断喝走身边患病的小兽  你的心思如此渺茫  如一场杀戮  预设的一个弥天大谎  那晚就有雪花飞舞
一座桥  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善述  一座以善为德的木质桥  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青山不语  一条溪水悄悄掉头向东流  桥头勒石  凡夜间往来持灯执火者  务必小心谨慎  但桥上桥下不准堆放杂物  及囤留花郎  持灯执火  但愿说的不是过往强盗与竊贼  桥上桥下不准放杂物  字字如铁锤击在路人心上  花郎  为何不能让他停留下来避风躲雨  或上门要点米饭菜汤果腹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青天之上
我们急匆匆地穿过坡地上的玉米  那沙沙的声响,划过我们的脸  远处的鸟鸣,不再那么真实,树上的巢  刚刚被风吹落在荒地上  生锈的犁铧早已经没有了光亮  它斜倚着枯死的树桩,它们  就这样相互依偎着,任凭雨一次次落下来  没有人经过这里,即使是一匹  看不见的马和它的影子,也被阻隔在  阴影的深处,越陷越深  我们谁也不知道长夜即将来临  怀中抱紧青涩的米粒,却忘记用它们  填满饥饿的胃。田垄上的
装过茶水,眼泪  也装过日月星辰  甚至装过母亲的一生  如今,空白是它的主题  无论月光怎样摇晃  它与母亲一样,只是安静地望着我  彼此的眼里  有一条倒淌的河流  酿春  梅花抱雪的日子  三千弱水,在凝固的记忆里流淌  白雪是岁月厚重的袈裟  小桥、流水,还有岸边的垂柳  是千年的酒曲  我在阳光下坐禅  等清风喊出一缕暗香  一轮落日(外一首)  张平美  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  我坐在一
在安徽马鞍山举办的这次座谈会,应该说是全国的诗歌报刊主编们再一次在一起讨论新时代诗歌。新时代诗歌的创作与推动,《诗刊》做了一些组织工作,但是我觉得现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和层次,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讲了这么一段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
中国留美学生海伦高在美国《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人,在美国学习,挣扎》的文章,讲述了她在美国留学时,因为学业压力、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产生的心理压力,并指出很多中国留美学生都有这种压力。  顶着重重压力的留学生其实不想留在美国,但经济与舆论的压力,造成了他们不得不留的处境。项乐说:“这就是很多留学生的真实处境。一旦出国留学了,就没有回头路了。”  留美学生压力几重  项乐算是中国留美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将“双基”改为“四基”,新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应该说这是对课程目标全面认识的重大进展。其中数学活动经验的提出,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数学素养都有重要意义。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呢?下面我以“面积单位”为例,试着介绍自己的粗浅做法。  一、 参与建构,积累感性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首先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
问: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答:1980年代中国大学生诗歌,恐怕是个太大、太模糊的概念。它指的就是在校大学生写的诗吗?那之前和之后的又该怎么算呢?据我所知,民国时代,冯至、卞之琳、戴望舒,还有以后的“七月派”、“九叶派”里的不少诗人在大学时代也都曾写出过出色的作品。而很多1980年代的大学生诗人,似乎多是在毕业以后才写出了比较成熟的、杰出的作品。所以
庞大的雨,压向地面  在炸雷声中解除  上天的沉疴  空气顿时清新无比  抬升精神的桃花飞翔  ——夏天来了。一次  急促的恋爱,适时步入婚房;  生活充满长久的麻烦  落下的雨找不到方向  开镰的钟声响起  是浇灌新生的禾苗  还是与污泥混战一场?  这些答案并不重要  雨水,在人间走上一遭  就如同幼儿,贡献了美丽而简单的力量。  昨夜的梦  昨夜的梦,做到一半就醒来  并惊出一身冷汗  梦见
棉城  转眼。又是春天  时间如彼岸,冷酷如你  我羞愧不已,在青山白云里  虚构美好的往事  风也旧了  我说的是花,每个人听到的  却是泥  直到第一朵木棉绽放  这时清晨已经长出了耳朵  纽扣  每次买新衣服  我总会把纽扣重新缝好  生怕掉一颗  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衣服可以少一件  纽扣却不能少一颗  纯洁物种的爱情  敞开在动词前面,先模糊  然后再来一位女子,穿上旗袍  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