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部分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究其原因有多种。跟踪了解,发现有不少学生若一个知识点没弄清,他不是及时提出来,寻求解决,而是沉迷在里面不能解脱。久而久之,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恶习循环,终于成了“学习困难生”。因此,在教学中除常规教法外,我还注意侧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当拓宽知识有利学生学习
如: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老师告诉学生长度单位的进率是十进位,而书本上又出现1千米=1000米,1毫米=1000微米。不少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老师刚说过长度单位的进率是十进位,怎么又出现千进位?思维在这时就禁锢了。
了解了学生学习的症结所在,因此,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教学时,我从大到小写出千米、百米、十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丝米、忽米、微米,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个顺序,说明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十进率。
在千米和米之间增加了百米和十米,在毫米和微米之间增加了丝米和忽米,这样就解释了1千米=1000米、1毫米=1000微米的原因。知识的适当拓宽,不仅解除了学生的困惑,而且降低了知识记忆的难度。
二、抓好物理概念的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物理概念,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应及时提出,避免错误观点形成后难以纠正。如:讲凸透镜成像时,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可以说放大镜就是凸透镜,但不能说凸透镜是放大镜?在讲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分析:若说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变化为什么不对?教师如能清楚学生理解概念经常出现的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有充分的准备及时克服这些障碍,使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提高学生会学物理的能力
初中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都是描述“三线两角”的关系。但光的折射规律中的两角定量关系没有给出,只是定性描述,记忆时学生感到十分困难。
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让学生在黑板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并用单箭头表示出光在这两种物质中的传播方向,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再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在此图上用双箭图(彩笔)表示出光在这两种物质中的传播方向。师生再共同分析讨论:这幅用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可逆性原理得到的光在空气和水中斜射时的光路图。
善于思考的学生很快就发现:不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还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大于在水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之,光在空气和另一种透明物质中斜射时,在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大于在另一种透明物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这一发现使光的折射规律好记多了,学生们不在混淆了。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发现、概括、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的转变。
四、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零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中,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等。这些知识都是力学中的重点、难点,系统掌握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了这一章我给学生出了三道题:1、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是什么?2、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原因是什么?3、物体受力(非平衡力)作用后将会怎样?通过回忆实验、分析讨论获得解决。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高质量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当教师的“善其事”,而“力其器”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想学生所想,潜心研究适合他们的有效方法,解学生所困,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联通:427108湖南省桑植县沙塔坪乡中学)
一、适当拓宽知识有利学生学习
如: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老师告诉学生长度单位的进率是十进位,而书本上又出现1千米=1000米,1毫米=1000微米。不少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老师刚说过长度单位的进率是十进位,怎么又出现千进位?思维在这时就禁锢了。
了解了学生学习的症结所在,因此,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教学时,我从大到小写出千米、百米、十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丝米、忽米、微米,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个顺序,说明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十进率。
在千米和米之间增加了百米和十米,在毫米和微米之间增加了丝米和忽米,这样就解释了1千米=1000米、1毫米=1000微米的原因。知识的适当拓宽,不仅解除了学生的困惑,而且降低了知识记忆的难度。
二、抓好物理概念的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物理概念,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应及时提出,避免错误观点形成后难以纠正。如:讲凸透镜成像时,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可以说放大镜就是凸透镜,但不能说凸透镜是放大镜?在讲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分析:若说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变化为什么不对?教师如能清楚学生理解概念经常出现的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有充分的准备及时克服这些障碍,使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提高学生会学物理的能力
初中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都是描述“三线两角”的关系。但光的折射规律中的两角定量关系没有给出,只是定性描述,记忆时学生感到十分困难。
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让学生在黑板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并用单箭头表示出光在这两种物质中的传播方向,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再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在此图上用双箭图(彩笔)表示出光在这两种物质中的传播方向。师生再共同分析讨论:这幅用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可逆性原理得到的光在空气和水中斜射时的光路图。
善于思考的学生很快就发现:不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还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大于在水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之,光在空气和另一种透明物质中斜射时,在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大于在另一种透明物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这一发现使光的折射规律好记多了,学生们不在混淆了。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发现、概括、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的转变。
四、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零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中,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等。这些知识都是力学中的重点、难点,系统掌握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了这一章我给学生出了三道题:1、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是什么?2、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原因是什么?3、物体受力(非平衡力)作用后将会怎样?通过回忆实验、分析讨论获得解决。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高质量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当教师的“善其事”,而“力其器”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想学生所想,潜心研究适合他们的有效方法,解学生所困,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联通:427108湖南省桑植县沙塔坪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