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悲伤”情感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ming7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隐喻化把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隐喻研究的范围已不再停留在修辞效果上,而更注重其认知意义,也就是情感隐喻方面。本论文以人类基本情感之一的“悲伤”的隐喻表达作为研究对象,对汉韩两种日常语言中的有关“悲伤”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和论述,探究汉韩两种语言表象下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汉语 韩语 情感 隐喻 对比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36-02
  语言中的隐喻随处可见,隐喻可以使语言表达生动而形象。普通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情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作为表达人类经验的重要手段,情感可以通过隐喻生动表达。中韩两国在隐喻的使用方面也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尤其是情感隐喻。语言学家通常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物质隐喻三种类型,下面主要从方位隐喻和物质隐喻来进行中韩两国的“悲伤”情感隐喻的对比。
  一、汉韩“悲伤”隐喻来源域的共性
  1.以“方位”喻悲伤。人的身体是直立的,因此向上的方位概念就自然而然地与积极、正面感情联想在一起。相反,向下的方位概念则与消极方面的感情联想在一起,这一点汉韩两种语言中存在共性。比如,中国人描述某人情绪热烈时会以“上”“高”等方位词表达。而在描述悲伤、消沉、绝望时则以“下”“低”来表达。韩国人则用“ ”“ ”来表示。如:
  中文:①情绪低落;②士气降低跌入低谷。
  韩文:① ;②
  方位隐喻是人类语言中最基本的隐喻, 是指将“上下、前后、内外”等具体空间方位概念投射于抽象的情感隐喻,因此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地体会、理解情绪或感觉等较为抽象的状况时,人们通常借助于这种空间体验和空间感知能力。
  2.以“温度”喻悲伤。“寒冷”与人的情感“悲伤”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在对“寒冷”这一大自然现象的反复体验之上产生了“身体的不舒适和难受”的心理意象图,即“悲伤”的认知原型。汉韩语中都存在“悲伤是寒冷”这一隐喻概念。如:
  中文:①他的背叛让人感到一阵心寒;②他最近的所作所为令人心寒。
  韩文:① ;②
  温觉作为一种重要触觉, 它是人的感觉器官对温度的直接体验。当人兴奋情绪高昂时,血液流速加快,体内温度继而随之升高;而当人悲伤情绪低落时,血液流速减慢,身体的热度逐渐降低, 体内温度也同时随之降低。人们在温度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喜悦兴奋则温度升高,悲伤低落则温度降低的思维模式。这种经验性的情感体验在认知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生理效应的文化模式,最终构成抽象的情感概念隐喻。
  3.以“人的生理变化”喻悲伤。在汉语中,人体的“肝”、“肠”、“心”、“脸”、“眉”、“眼”等具体器官则常用来体验悲伤的情感。中国人根据自身身体器官的反复体验而产生了“悲伤”的认知原型, 即“身心的不舒服”。可见,汉语中 “悲伤”的表达与人体的多种器官有关联。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认为心是思想的器官,是情感之所在。因此在韩语中以“心”表达各种悲伤情感的隐喻并不罕见。比如说在比喻某人极度痛苦时,汉语说“心碎”“摧心剖肝”“肝肠寸断”。而在韩语中却很少有这样的表达方式。如:
  中文:①父亲的突然去世, 令他肝肠寸断;②这件事情让他心碎万分。
  韩文:① ;
  ②
  4.以“肢体的表现”喻悲伤。人发生感情变化时会引起行为变化。比如快乐高兴时可能会跳跃、拍手等。这些行为,在汉韩语中都用来隐喻快乐。耸拉脑袋是人情绪低落时的一种肢体语言,韩语中也如此,汉语的“捶胸顿足”和韩语的“ ”都表示人情绪低落。例如:
  中文:①捶胸顿足;②低下头默默流泪。
  韩文:① ;
  ② .
  人在悲伤时的行为变化方面可以说没有什么区别。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的内心的悲伤也大同小异。
  5.以“脸部表情”喻悲伤。脸部的表情可以直接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情绪。因为当人高兴时,嘴巴就会往上翘,眼睛眯成一条线等。人伤心时,眼睛会流泪,眼角会向下,给人一种整个脸往下垂的感觉。如:
  中文:①低眉垂脸;②垂眼流泪。
  韩文:① ;
  ② .
  有意思的是,这一类隐喻也可以与方位隐喻相联系。“心情飞扬”“情绪低落”时,脸部的表情也随之与“上”“下”紧密相关。
  6.以“黑色”喻悲伤。黑色在大部分东方人眼里是不受欢迎的,可能是因为它给人黑暗、沉闷的感觉。在韩国,参加葬礼时只能穿黑色衣服,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汉语中也用黑色隐喻阴郁的心情。例如:
  中文:①黑色心情;②黑色星期五。
  韩文:① ;
  ②
  7.以“容器中的液体”喻悲伤。汉韩两种语言种,都把“悲伤”的概念用“容器里的液体”来隐喻,都隐喻人处于悲伤痛苦中,这个隐喻的基础隐喻是“人体是容器”。如,汉语的“沉浸在悲伤中”和韩语的 “ ”。
  中文:①满腹愁肠;②充满悲伤。
  韩文:① ; ②
  同样,常常用“涌”“ ”等词汇来喻悲伤情感的袭来。
  二、汉韩悲伤隐喻来源域的个性
  1.汉语常常以眉毛的变化喻悲伤情感,在古诗、成语中也不乏这种例子,如“愁眉不展”、“愁眉苦脸”等等。然而,在韩语中很少有这种表达习惯。韩国人更多的是从整体脸的扭曲或嘴角的动作或天气变化等来表达悲伤,而眉毛更多的是用于表示情绪的不满,如“ ”,“ ”。
  2.汉语中“白色”可以表示悲伤,丧服也是白色。而在韩国,丧服是黑色。这与韩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白色的传统有关,觉得白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另外,黑色在韩国语中也常用来比喻焦虑的内心,如“ ”等。
  3.在汉语中很多“悲伤”隐喻词语与“肝”、“肠”有关。例如“肝肠寸断”“断肠人,在天涯”把人的悲伤情绪通过人体器官变化来表达,认为悲伤是伤及肝和肠的。这与中医理论的影响不无联系。然而在韩语中“肝”一般用来形容胆量,如“ ”“ ”。另外,韩语中不用“腸”的“断”来比喻悲伤,而是笼统地用“ ”,“ ”来表达悲伤的部位。
  三、余论
  本文对汉韩两种语言中的“悲伤”隐喻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并对它们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来源域的相同之处比不同之处多。汉韩两种语言中,两种情感概念的隐喻表达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说明了人类共同有的身体及物质经验,与人体有关的类似隐喻在相当多语言中都大体是一致的,因而存在着认知与语言上的普遍现象。再加上处于共同的文化圈,与西方文化圈的语言相比,韩国人的情感概念表达应该更接近中国人的。
  另一方面,尽管人类有着相同的身体和生理体验,但由于各自处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有着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导致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差异。通过此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共同的认知机制使汉韩情感隐喻存在强烈的共性,同时不同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等又使它们之间具有鲜明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彭蚺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陈家旭.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J].浙江杭州:外国语外语学习,2007(07)
  [2]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3]王文玲.中韩“喜悦”情感隐喻的认知阐释[J].江苏徐州:鄂州大学学报,2016(7)
  作者简介:
  南桂仙, 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韩国语教学与汉韩语言对比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词汇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在词语教学中应以讲授语义为先,同时利用词的聚合关系不断增强旧词的重现,并开设专门的词汇课教授学生建立词汇语义网。最终希望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词汇语义网完成新词的自学。  【关键词】词汇教学 词汇语义网 对外汉语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资助,专项编号:XN019035。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图书馆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一方面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 ,另外一方面又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学图书馆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受到文化自信的影响下而迎来较大发展机遇。本文将分析大学图书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难题和挑战,再提出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目标,构建大学图书馆文化生态系统架构。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文化 文化自信 生态系统架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就是能够为读者更好地服务,帮助读者更好地享用图书馆的资源。本文通过了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读者 服务工作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2 ;G25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31-02  引言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在高校图书管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52-02  意境美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意境就是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是作品描给的生活图景与作家的思想情感和谐统一的结果,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最大的难题就是“入境”难,要想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沉入到诗人营造的意境中去,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手法,运用多
期刊
【摘要】为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树立文化自信,中职语文教学应构建“一体两翼”的大语文教育体系,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专项训练和学习活动为“两翼”,推进中职大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做到既传承传统文化又突出实践能力,实现“一体为主导,两翼助腾飞”。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30年经验,针对教与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致力探讨“一体两翼”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
期刊
【摘要】技工院校是为我国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技工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质量。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处于即将成年的年龄段,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实际影响力,有助于了解技工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可程度,为设计更加有效的传播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技工院校 影响力 传播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
期刊
【摘要】郭家海在《依傍“例文”,实现读写有效升级》[1]一文中指出,精选例文要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给出了三点理由:例文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适当高于学生现有的心智发育水平。这一观点解决了选择例文时的困惑:为什么我们认为可以模仿的好文章,学生却模仿不来?郭老师默认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对例文合理理解、定位。本文就以《老王》为例,谈谈如何对例文进行合理定位。  【关键词】《老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文化精神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传统文化逐渐回到大众的视野。初中教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初级阶段,开始逐渐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语文是一门与文化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也不断加强。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浓厚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遗留下来。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的各种思想观念、精神文化的浓缩。文
期刊
学生的创新,实际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的说只要学生在學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对于学生本人而言是新颖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就能将其归属到学生创新范畴中。对于刚刚参与到学校学习活动中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
期刊
【摘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不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示,亦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必经之路。本文中,笔者就将以“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四个角度对其具体的操作方式展开探究,望能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语感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