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与融合使得翻译活动应运而生。中国两千多年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其一是东汉至宋代早期的佛经翻译;其二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其三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翻译出版机构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中,第三次带来的影响最为深远,原因在于清末民初中国涌现出大批翻译出版机构,使翻译实现了其价值,同时西方先进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弥补了当时中国在科学文化领域的空白。本文将以当时几个主要的翻译出版机构为例,浅析清末民初翻译出版在我国的缘起、发展和影响。
【关键词】: 翻译出版机构;缘起;发展;影响;墨海书馆
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与融合使得翻译活动应运而生。中国两千多年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其一是东汉至宋代早期的佛经翻译;其二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其三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翻译出版机构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中,第三次带来的影响最为深远,原因在于清末民初中国涌现出大批翻译出版机构,使翻译实现了其价值,同时西方先进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弥补了当时中国在科学文化领域的空白。本文将以当时几个主要的翻译出版机构为例,浅析清末民初翻译出版在我国的缘起、发展和影响。
一、翻译出版活动的缘起
翻译出版是文化传播中影响最深远的重要形式,翻译出版机构则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当时的中国,一方面,19世纪后,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逐渐发现中国人对单纯的传教行为接受度不高,但对西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此他们在中国创立了翻译出版机构。另一方面,中国当时面临空前的亡国危机,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方法。在初期他们的改革并未触及封建社会的根本,因此洋务派及之后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也都开始建立翻译出版机构,进行翻译出版的活动。
二、翻译出版机构的发展
早在明初,随着中外关系及国内民族间交往的深入,语言文字翻译受到了朝廷的重视,设翻译机构,称四夷馆,下设若干馆。后来,清朝沿袭旧制,将其更名为四译馆,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与会通馆合并,又称会通四译馆,馆内设译字生、通事若干人,专司翻译和汉语外的各语种教学。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设立了许多翻译出版机构,促进了翻译活动的发展。洋务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漸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间接维持清朝统治。在洋务运动存续的35年内,文化出版事业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状态,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是当时西学翻译的中心。
而在此期间,清末早期来华的基督教教士也创办了一些翻译出版机构,这些机构服务于传教活动,但在某种程度上翻译了一批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其中创立最早的是墨海书馆。[2]此后一些印刷出版机构陆续成立,如美华书馆、格致书室等。另外,教会医院广州博济医院也有附设的翻译机构,先后编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1877年,传教士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创设学校教科书委员会,从1877年到1886年,编译出版了104种教科书。
三、主要翻译出版机构
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馆是晚清中国最大的科技著作翻译出版机构,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政府创办的西书翻译机构。在当时比较系统地翻译出版了大批西方近代科技书籍,现代科学技术就是通过该机构逐渐在中国扎根。1865年,曾国藩在上海创设江南及其制造局,为了工厂生产发展的需要,1867年,徐寿、华蘅芳等创立了翻译馆,先后聘请中外学者59人参与译书。在当时,翻译馆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西方科学中很多词汇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中文词汇,但经过多番探索,找到了解决这一困难的方法,即沿用中文已有名称,若无中文名称则创立新名,并且开始编写中西文词典便于之后的译书者进行查阅,许多译名至今仍在沿用,足以看出该方法是科学实用的。译书方法采用西译中述,即外国学者口译,中国学者笔述并润色。该馆出版的代表作品有《地学浅释》、《佐治刍言》等。
1843年,伦敦教会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创办墨海书馆,这是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学翻译出版机构。创办初期,主要翻译出版宗教类书籍,之后传教士发现,对中国人更有影响力的的是西学,因此开始大量翻译出版西学书籍。在该馆工作的除了西方传教士麦都思、伟烈亚力、艾约瑟等人,还有中国学者王韬、李善兰等。墨海书馆编译出版的西学书籍种类很多,较为著名、影响力较大的有《代数学》、《代微积拾级》、《数学启蒙》、《重学》、《谈天》等。值得注意的是,西述中译是墨海书馆首创的西书翻译方法,该方法的问世对中国西学翻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州博济医院是继墨海书馆后又一个教会翻译出版机构。[3]它创立于1835年11月4日,创办者是美国传教医生伯嘉,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所教会西医医院。博济医院自1859年起编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和医学教科书,涉及西医眼科、外科、内科等不同领域。
1860年,美国长老会在上海设立美华书馆。美华书馆堪称当时上海设备最新、最全的印刷厂,分设中、英文排字部、铸版部、印刷部、装订部和仓库等部门。之后它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活字排版、机械化印刷的印刷机构,从而取代了墨海书馆的地位。主要出版了《万国药方》、《代形合参》和《五大洲图说》等书籍。后来美华书馆中的一些出版家创办了商务印书馆,这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出版机构,其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端,由此我们可以说,美华书馆孕育了中国的现代出版业。
四、翻译出版机构的影响
翻译出版机构对我国近代史的向前推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们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将西方先进的数学、天文学、植物学等科学知识传播给国人,填补了近代中国在这些学科的空白,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对国人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其次,它们的设立促进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科学家和出版家[4]。这些翻译出版机构在翻译西学的过程中曾经聘用了一批中国学者,他们在与传教士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对西学的认识,开阔视野。并且后来的很多著名的学者们都受到了这些机构出版的书籍的启迪,开始成为各种科学文化领域的中流砥柱。最后,它们大大推动了中国出版业的近代化进程,尤其是墨海书馆第一次把西方近代出版印刷设备和技术传入中国,开创了中国近代机械化印刷的先河,美华书馆孕育了中国现代出版业,因此,它们都对中国出版印刷业的近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4]不得不说,翻译出版机构的发展引领着我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及交融,是我国文化建设及人才培养发展至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建中;雷冠群;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王又清;龚宇;王华玲;中国现代出版业溯源——清末民初外国教会在华编译出版机构[J],出版广角,2014年14期.
[4]马福华;论晚清西方教会出版机构的翻译出版活动——以墨海书馆为中心的考察[J],咸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5]梁严冰;墨海书馆与中国社会近代化[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作者简介:聂奕琛 1993年11月出生,女,汉族,籍贯:江西,学历硕士,主要从事英语笔译。
【关键词】: 翻译出版机构;缘起;发展;影响;墨海书馆
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与融合使得翻译活动应运而生。中国两千多年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其一是东汉至宋代早期的佛经翻译;其二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其三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翻译出版机构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中,第三次带来的影响最为深远,原因在于清末民初中国涌现出大批翻译出版机构,使翻译实现了其价值,同时西方先进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弥补了当时中国在科学文化领域的空白。本文将以当时几个主要的翻译出版机构为例,浅析清末民初翻译出版在我国的缘起、发展和影响。
一、翻译出版活动的缘起
翻译出版是文化传播中影响最深远的重要形式,翻译出版机构则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当时的中国,一方面,19世纪后,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逐渐发现中国人对单纯的传教行为接受度不高,但对西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此他们在中国创立了翻译出版机构。另一方面,中国当时面临空前的亡国危机,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方法。在初期他们的改革并未触及封建社会的根本,因此洋务派及之后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也都开始建立翻译出版机构,进行翻译出版的活动。
二、翻译出版机构的发展
早在明初,随着中外关系及国内民族间交往的深入,语言文字翻译受到了朝廷的重视,设翻译机构,称四夷馆,下设若干馆。后来,清朝沿袭旧制,将其更名为四译馆,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与会通馆合并,又称会通四译馆,馆内设译字生、通事若干人,专司翻译和汉语外的各语种教学。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设立了许多翻译出版机构,促进了翻译活动的发展。洋务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漸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间接维持清朝统治。在洋务运动存续的35年内,文化出版事业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状态,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是当时西学翻译的中心。
而在此期间,清末早期来华的基督教教士也创办了一些翻译出版机构,这些机构服务于传教活动,但在某种程度上翻译了一批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其中创立最早的是墨海书馆。[2]此后一些印刷出版机构陆续成立,如美华书馆、格致书室等。另外,教会医院广州博济医院也有附设的翻译机构,先后编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1877年,传教士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创设学校教科书委员会,从1877年到1886年,编译出版了104种教科书。
三、主要翻译出版机构
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馆是晚清中国最大的科技著作翻译出版机构,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政府创办的西书翻译机构。在当时比较系统地翻译出版了大批西方近代科技书籍,现代科学技术就是通过该机构逐渐在中国扎根。1865年,曾国藩在上海创设江南及其制造局,为了工厂生产发展的需要,1867年,徐寿、华蘅芳等创立了翻译馆,先后聘请中外学者59人参与译书。在当时,翻译馆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西方科学中很多词汇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中文词汇,但经过多番探索,找到了解决这一困难的方法,即沿用中文已有名称,若无中文名称则创立新名,并且开始编写中西文词典便于之后的译书者进行查阅,许多译名至今仍在沿用,足以看出该方法是科学实用的。译书方法采用西译中述,即外国学者口译,中国学者笔述并润色。该馆出版的代表作品有《地学浅释》、《佐治刍言》等。
1843年,伦敦教会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创办墨海书馆,这是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学翻译出版机构。创办初期,主要翻译出版宗教类书籍,之后传教士发现,对中国人更有影响力的的是西学,因此开始大量翻译出版西学书籍。在该馆工作的除了西方传教士麦都思、伟烈亚力、艾约瑟等人,还有中国学者王韬、李善兰等。墨海书馆编译出版的西学书籍种类很多,较为著名、影响力较大的有《代数学》、《代微积拾级》、《数学启蒙》、《重学》、《谈天》等。值得注意的是,西述中译是墨海书馆首创的西书翻译方法,该方法的问世对中国西学翻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州博济医院是继墨海书馆后又一个教会翻译出版机构。[3]它创立于1835年11月4日,创办者是美国传教医生伯嘉,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所教会西医医院。博济医院自1859年起编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和医学教科书,涉及西医眼科、外科、内科等不同领域。
1860年,美国长老会在上海设立美华书馆。美华书馆堪称当时上海设备最新、最全的印刷厂,分设中、英文排字部、铸版部、印刷部、装订部和仓库等部门。之后它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活字排版、机械化印刷的印刷机构,从而取代了墨海书馆的地位。主要出版了《万国药方》、《代形合参》和《五大洲图说》等书籍。后来美华书馆中的一些出版家创办了商务印书馆,这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出版机构,其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端,由此我们可以说,美华书馆孕育了中国的现代出版业。
四、翻译出版机构的影响
翻译出版机构对我国近代史的向前推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们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将西方先进的数学、天文学、植物学等科学知识传播给国人,填补了近代中国在这些学科的空白,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对国人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其次,它们的设立促进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科学家和出版家[4]。这些翻译出版机构在翻译西学的过程中曾经聘用了一批中国学者,他们在与传教士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对西学的认识,开阔视野。并且后来的很多著名的学者们都受到了这些机构出版的书籍的启迪,开始成为各种科学文化领域的中流砥柱。最后,它们大大推动了中国出版业的近代化进程,尤其是墨海书馆第一次把西方近代出版印刷设备和技术传入中国,开创了中国近代机械化印刷的先河,美华书馆孕育了中国现代出版业,因此,它们都对中国出版印刷业的近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4]不得不说,翻译出版机构的发展引领着我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及交融,是我国文化建设及人才培养发展至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建中;雷冠群;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王又清;龚宇;王华玲;中国现代出版业溯源——清末民初外国教会在华编译出版机构[J],出版广角,2014年14期.
[4]马福华;论晚清西方教会出版机构的翻译出版活动——以墨海书馆为中心的考察[J],咸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5]梁严冰;墨海书馆与中国社会近代化[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作者简介:聂奕琛 1993年11月出生,女,汉族,籍贯:江西,学历硕士,主要从事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