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能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可以相信,除弱智以外的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任何一项学习任务。后进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无法回避且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找到一种途径。帮助后进生增强学习兴趣,从而做到自主学习。基于这种思想,本文深入分析了后进生的主要成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转化对策。
[关键词]初中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四个特征,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强调普及意识,淡化选拔功能,强调个个健康、个个发展、个个提高。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就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出口”,这一学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负担的增大。学生发展也出现了分化,后进生就是这种分化出现的结果之一。按传统的教育评价观点,我国现阶段各类初级中学中大约有10%的后进学生,据粗略估计有600万。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若忽视了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客观分析后进生的各种成因、积极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策略是我国初中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概念的界定
1、对“后进生”本质的理解
“后进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后进生”,何类“后进生”,何等层次上的“后进生”,都只不过是特定受教育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欠缺,是按照学校的规范、学校的标准、老师的要求反衬出不足,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补偿性。本课题所研究的“后进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较差、思想消极和道德行为规范出现偏差的学生。
2、关于“策略”
所谓“策略”,即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利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方法等形成的可操作的措施。转化后进生的策略,主要是指在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等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等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后进生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实际,所采取的多元评价方式和所形成的激励机制。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将之归结为:他们的脑子笨不用功,因为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2.1主观原因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
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学习内容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有的同学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又由于初中生此时的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呈现出一种半成熟半幼稚性,幼稚性使得初中生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明白的问题也不想动脑筋思考,他们贪玩,因为玩的过程不需要意志力的维持,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反之,对没有兴趣的学科则感觉味同嚼蜡,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例如,有的后进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玩电脑却是高手。就因为他们对电脑感兴趣,就全身心投入其中,而学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成绩落后。
(3)学习方法欠缺
学校里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有的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挺不错。但一到高年级成绩却猛然下降,表面看上去也没有调皮捣蛋,但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知识的难度加深,要求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如果不能有效应付学习上的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若学生以前只会由老师领着走,在学习上完全地依赖老师,而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当这种依赖、这种关系变的疏松时。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出现成绩落后。
2.2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家庭环境中,影响后进生学习成绩和附带的一些行为问题思想的因素如: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过高或过低,家庭的不和睦、不完整,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合理、不良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与学习环境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发展,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最终导致了学习上的后进。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不良的家庭环境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方面,就会逐渐退步,成为“后进生”。在帕夫雷什学校,科利亚因为父母干了不正当的坏事而孤僻、麻木不仁;托利亚因为母亲生活上的不检点而不敢抬头等等,他们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而成为“后进生”的。
(2)学校教育因素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后进主要是他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说:“我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好,少数学生学不好,这不是他们本身的问题吗?”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传统的教学强调学生要适应老师,而现代的教学则强调教师要适应学生。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个别差异,所以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常可见到,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奖惩等方面的失当,造成学生后进。另外,在学校教育中,如学校管理不善、校风不良、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客观因素也会造成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毫无信心,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及成效。
(3)社会环境因素
不良的社会因素也同样影响着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如社会上迷信、金钱崇拜等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学生耳濡目染的不良信息诸如电影、电视、网络、录象、游戏机等娱乐媒介的影响,以及不良成人群体的影响等等,所有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幼稚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 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1)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后进生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习情绪状态低落,甚至厌学、逃学,缺乏学习愿望,因此,不启动后进生学习的这一“内困”,任何转变后进生的措施都无济于事。怎样才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是简单地适应后进生,而是给后进生以适度压力,使学习压力转变成学习动机,让后进生在有困难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智力劳动”。为此,在后进生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把教学内容一味化简、化易的做法,应给予后进生一定的学习压力,造成其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困难,以促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认真的态度,真正达到激发学习动机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加强培养后进生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变客观的接受教育为主观的自我教育,为后进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一笔不菲的财富是比较理想的教育方式。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所言:“记住你的教育和管理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让人来管理的人。自我教育是学生成人的保证,如果没有自我教育,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客观环境,有再完善的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再优秀的教育者,也很难真正彻底实现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因此,学生本身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精神状态,即自我教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所以应教育学生靠自己的发奋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高昂代价去赢得精神财富。
3.2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
(1)让“成功”走进课堂,发挥其激励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了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在孩子的人生经历中,获得一次成功的顶峰体验,会激励他在承受失败的时候也有一种持久的精神动力鼓舞他前进。教学实践也表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2)建立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1983年,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博士出版了《心智的结构》一书,加德纳在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智商(二元理论)的理念,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论,在他的多元理论中,人被认为具有8种基本的智能,我们应根据这一理论,建立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分析每个所教对象的多元智能组合状况,积极因材施教,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使其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务必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要为后进生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才能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积极地生活学习。
(3)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发挥期待的积极作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做了著名的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试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八个月之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试验取得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变化,产生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由罗森塔尔效应试验中学生的前后变化,我们不难看出一点,那就是教师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对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教师的重大启示。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后进生抱有成功的期望。在平时的各种交往中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当后进生获得期望信息后,就有可能产生鼓励性的效应,从而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4)鼓励、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十几岁的孩子尚处在好玩好动的时期,存在缺点错误是正常的,他们中有的暂处后进位置也是正常的。同时,他们又处于自以为“长大成人”的时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希望教师能处处给自己“留点面子”。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0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劣高明得多。”每位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教师,对后进生请莫吝惜我们的鼓励。要用赏识的眼光去观察他们,尽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满足他们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为转化创造契机。
3.3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转化
后进生的形成,社会、家庭、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责任,因为不管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只要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存在不利因素,就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与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上。社会、家庭、学校三者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加强建设,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对后进生的不良观念或行为进行科学教育,让后进生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给予科学而适宜的教育转化;同时,家庭应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全力配合学校搞好转化工作,尽力为后进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呼吁社会各界多关心一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靠大家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上的积极因素,批判不良因素,增强对不良事物的免疫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总之要努力建立并形成学校一家庭一社会的教育网络。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做到教育工作者、家长与社会各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使家庭和社会也成为后进生得到教育转化的两个“学校”。
后进生转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理性的、分阶段性的总结和分析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成绩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对于后进生来说,由于长期遭受到轻视和压抑,缺乏自信心和主体的自豪感,特别需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老师应当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学生的主体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在充分肯定后进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感觉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是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参考文献
[1]邹时炎.王建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论集[M].北京:开明出版,199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4.
[3]潘 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1989.
[4]周凤荣.浅谈后进生的转化[J].考试周刊,2007(19).
[5]许伟泽.后进生转化中的若干心理效应[J].教育科学研究,2004(5).
[6]霍素平.“后进生”转化策略[J].教育理论研究。2003(1).
[7]雷振友.“罗森塔尔效应”之所想一浅谈教师期望对后进生转化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7(17).
[8]王宝状.苏霍姆林斯基“后进生”潜能开发思想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9]李桂华.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6).
[10]田景正.苏霍姆林斯基转变差生的理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2).
[关键词]初中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四个特征,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强调普及意识,淡化选拔功能,强调个个健康、个个发展、个个提高。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就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出口”,这一学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负担的增大。学生发展也出现了分化,后进生就是这种分化出现的结果之一。按传统的教育评价观点,我国现阶段各类初级中学中大约有10%的后进学生,据粗略估计有600万。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若忽视了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客观分析后进生的各种成因、积极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策略是我国初中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概念的界定
1、对“后进生”本质的理解
“后进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后进生”,何类“后进生”,何等层次上的“后进生”,都只不过是特定受教育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欠缺,是按照学校的规范、学校的标准、老师的要求反衬出不足,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补偿性。本课题所研究的“后进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较差、思想消极和道德行为规范出现偏差的学生。
2、关于“策略”
所谓“策略”,即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利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方法等形成的可操作的措施。转化后进生的策略,主要是指在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等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等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后进生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实际,所采取的多元评价方式和所形成的激励机制。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将之归结为:他们的脑子笨不用功,因为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2.1主观原因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
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学习内容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有的同学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又由于初中生此时的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呈现出一种半成熟半幼稚性,幼稚性使得初中生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明白的问题也不想动脑筋思考,他们贪玩,因为玩的过程不需要意志力的维持,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反之,对没有兴趣的学科则感觉味同嚼蜡,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例如,有的后进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玩电脑却是高手。就因为他们对电脑感兴趣,就全身心投入其中,而学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成绩落后。
(3)学习方法欠缺
学校里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有的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挺不错。但一到高年级成绩却猛然下降,表面看上去也没有调皮捣蛋,但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知识的难度加深,要求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如果不能有效应付学习上的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若学生以前只会由老师领着走,在学习上完全地依赖老师,而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当这种依赖、这种关系变的疏松时。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出现成绩落后。
2.2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家庭环境中,影响后进生学习成绩和附带的一些行为问题思想的因素如: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过高或过低,家庭的不和睦、不完整,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合理、不良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与学习环境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发展,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最终导致了学习上的后进。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不良的家庭环境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方面,就会逐渐退步,成为“后进生”。在帕夫雷什学校,科利亚因为父母干了不正当的坏事而孤僻、麻木不仁;托利亚因为母亲生活上的不检点而不敢抬头等等,他们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而成为“后进生”的。
(2)学校教育因素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后进主要是他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说:“我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好,少数学生学不好,这不是他们本身的问题吗?”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传统的教学强调学生要适应老师,而现代的教学则强调教师要适应学生。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个别差异,所以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常可见到,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奖惩等方面的失当,造成学生后进。另外,在学校教育中,如学校管理不善、校风不良、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客观因素也会造成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毫无信心,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及成效。
(3)社会环境因素
不良的社会因素也同样影响着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如社会上迷信、金钱崇拜等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学生耳濡目染的不良信息诸如电影、电视、网络、录象、游戏机等娱乐媒介的影响,以及不良成人群体的影响等等,所有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幼稚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 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1)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后进生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习情绪状态低落,甚至厌学、逃学,缺乏学习愿望,因此,不启动后进生学习的这一“内困”,任何转变后进生的措施都无济于事。怎样才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是简单地适应后进生,而是给后进生以适度压力,使学习压力转变成学习动机,让后进生在有困难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智力劳动”。为此,在后进生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把教学内容一味化简、化易的做法,应给予后进生一定的学习压力,造成其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困难,以促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认真的态度,真正达到激发学习动机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加强培养后进生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变客观的接受教育为主观的自我教育,为后进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一笔不菲的财富是比较理想的教育方式。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所言:“记住你的教育和管理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让人来管理的人。自我教育是学生成人的保证,如果没有自我教育,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客观环境,有再完善的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再优秀的教育者,也很难真正彻底实现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因此,学生本身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精神状态,即自我教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所以应教育学生靠自己的发奋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高昂代价去赢得精神财富。
3.2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
(1)让“成功”走进课堂,发挥其激励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了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在孩子的人生经历中,获得一次成功的顶峰体验,会激励他在承受失败的时候也有一种持久的精神动力鼓舞他前进。教学实践也表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2)建立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1983年,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博士出版了《心智的结构》一书,加德纳在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智商(二元理论)的理念,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论,在他的多元理论中,人被认为具有8种基本的智能,我们应根据这一理论,建立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分析每个所教对象的多元智能组合状况,积极因材施教,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使其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务必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要为后进生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才能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积极地生活学习。
(3)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发挥期待的积极作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做了著名的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试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八个月之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试验取得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变化,产生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由罗森塔尔效应试验中学生的前后变化,我们不难看出一点,那就是教师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对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教师的重大启示。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后进生抱有成功的期望。在平时的各种交往中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当后进生获得期望信息后,就有可能产生鼓励性的效应,从而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4)鼓励、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十几岁的孩子尚处在好玩好动的时期,存在缺点错误是正常的,他们中有的暂处后进位置也是正常的。同时,他们又处于自以为“长大成人”的时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希望教师能处处给自己“留点面子”。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0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劣高明得多。”每位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教师,对后进生请莫吝惜我们的鼓励。要用赏识的眼光去观察他们,尽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满足他们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为转化创造契机。
3.3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转化
后进生的形成,社会、家庭、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责任,因为不管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只要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存在不利因素,就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与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上。社会、家庭、学校三者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加强建设,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对后进生的不良观念或行为进行科学教育,让后进生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给予科学而适宜的教育转化;同时,家庭应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全力配合学校搞好转化工作,尽力为后进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呼吁社会各界多关心一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靠大家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上的积极因素,批判不良因素,增强对不良事物的免疫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总之要努力建立并形成学校一家庭一社会的教育网络。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做到教育工作者、家长与社会各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使家庭和社会也成为后进生得到教育转化的两个“学校”。
后进生转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理性的、分阶段性的总结和分析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成绩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对于后进生来说,由于长期遭受到轻视和压抑,缺乏自信心和主体的自豪感,特别需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老师应当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学生的主体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在充分肯定后进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感觉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是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参考文献
[1]邹时炎.王建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论集[M].北京:开明出版,199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4.
[3]潘 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1989.
[4]周凤荣.浅谈后进生的转化[J].考试周刊,2007(19).
[5]许伟泽.后进生转化中的若干心理效应[J].教育科学研究,2004(5).
[6]霍素平.“后进生”转化策略[J].教育理论研究。2003(1).
[7]雷振友.“罗森塔尔效应”之所想一浅谈教师期望对后进生转化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7(17).
[8]王宝状.苏霍姆林斯基“后进生”潜能开发思想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9]李桂华.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6).
[10]田景正.苏霍姆林斯基转变差生的理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