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是基础科目,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效果,同时也决定着学生的成绩,甚至关系着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强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小学生的个性大多活泼好动,并且对于新奇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在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时,多数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更加难以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抵触学习的心。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逐步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则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做好課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个性特点,制定对应的教学以及引导方案。经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很难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听讲,甚至会产生抵触学习的负面情绪,难以自信形成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总结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相应的课程导入。比如,运用幽默的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课堂中,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这样可使得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1]。
譬如,教师在教授分数的性质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小故事导入的方式,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以及灵活性,进而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教师首先为学生阐述猴子分面包的故事,一个圆圆的面包平均分成4块,分给4个猴子请问同学们每一个猴子都会同意这样的分法吗?此时学生也将仔细思考、认真探讨,经分析后部分学生将得出答案这样的分法是公平的。在此之后,教师则需进一步引导,如若将圆圆的面包平均分成7份,前三个猴子分别得两分,最后一个猴子则得一份,请问这样的分法是公平的吗?经过学生的探讨后发现最后一个猴子只获得一块面包,这样的分法并不公平。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中,整个课堂气氛将会更加活跃,学生也将大大提高参与积极性。此时,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接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分数相关的知识,通过有效的学习使得面包的分法更加公平 [2]。
二、通过情景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方案的应用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契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值得一提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较为活泼,并且愿意参与到各类的教学活动中,并在教学活动中高效学习。建议教师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情景,使得问题情景的内容更具探索性,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得学生在参与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习兴趣[3]。
譬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丰富的教学用具,而后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动脑思考、并动手实践,促使充分感知所学习的内容,进而不断探索相关问题,令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之记忆得到深化。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组织方式,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与生活时间密切相关,并且体会到数学课程的实践性与生成性,逐步调动学生探索新问题的欲望,进而形成探索性思维。
譬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框架推导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而得出最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值,使得计算过程更加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类的教学工具,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进而得出最终的结论。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4]。
三、将教学与生活密切相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无疑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拉近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进行思维迁移,结合生活中的实践案例使得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高效。这样既可真正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也可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最终作用于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郭俊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3(23):19-20.
[2]张璞.探讨如何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J].数码设计(下),2019,15(7):101.
[3]周淑玲.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兴趣的培养心得[J].赤子,2017,20(33):195.
[4]王新林.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兴趣的措施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9,31(8):175.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小学生的个性大多活泼好动,并且对于新奇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在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时,多数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更加难以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抵触学习的心。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逐步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则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做好課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个性特点,制定对应的教学以及引导方案。经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很难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听讲,甚至会产生抵触学习的负面情绪,难以自信形成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总结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相应的课程导入。比如,运用幽默的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课堂中,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这样可使得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1]。
譬如,教师在教授分数的性质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小故事导入的方式,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以及灵活性,进而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教师首先为学生阐述猴子分面包的故事,一个圆圆的面包平均分成4块,分给4个猴子请问同学们每一个猴子都会同意这样的分法吗?此时学生也将仔细思考、认真探讨,经分析后部分学生将得出答案这样的分法是公平的。在此之后,教师则需进一步引导,如若将圆圆的面包平均分成7份,前三个猴子分别得两分,最后一个猴子则得一份,请问这样的分法是公平的吗?经过学生的探讨后发现最后一个猴子只获得一块面包,这样的分法并不公平。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中,整个课堂气氛将会更加活跃,学生也将大大提高参与积极性。此时,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接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分数相关的知识,通过有效的学习使得面包的分法更加公平 [2]。
二、通过情景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方案的应用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契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值得一提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较为活泼,并且愿意参与到各类的教学活动中,并在教学活动中高效学习。建议教师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情景,使得问题情景的内容更具探索性,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得学生在参与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习兴趣[3]。
譬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丰富的教学用具,而后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动脑思考、并动手实践,促使充分感知所学习的内容,进而不断探索相关问题,令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之记忆得到深化。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组织方式,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与生活时间密切相关,并且体会到数学课程的实践性与生成性,逐步调动学生探索新问题的欲望,进而形成探索性思维。
譬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框架推导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而得出最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值,使得计算过程更加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类的教学工具,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进而得出最终的结论。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4]。
三、将教学与生活密切相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无疑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拉近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进行思维迁移,结合生活中的实践案例使得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高效。这样既可真正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也可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最终作用于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郭俊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3(23):19-20.
[2]张璞.探讨如何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J].数码设计(下),2019,15(7):101.
[3]周淑玲.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兴趣的培养心得[J].赤子,2017,20(33):195.
[4]王新林.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兴趣的措施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9,31(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