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科的教学由于其学科的原因,本身就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难学难懂,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
一、情感与数学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在教学方面,我们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尤利·巴班斯基在《论数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感到激动,有反响、同情、喜悦、愤怒、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正因为如此,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丰富起来,这些内心感受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质量地达到目的。”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的差别,且这些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与积极、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在心态上表现出具有自觉追求未知事物的强烈动势,以及由于有所发现,而产生惊喜与再追求,并进一步产生欲穷其林的渴望。兴趣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动机,兴趣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内驱力”,人们一切积极、主动的活动,都是由于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开始的。
二、数学教育现状
我国的基础教育多年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多种国际评价中居领先地位,令世人瞩目。但是,有识之士也已看到了“高分下的危机”:喜欢数学的学生不足四分之一;数学“尖子”并不愿意报考数学专业;学生学了扎实而系统的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并不多……这一系列现象,令人担忧,更令人深思,从中不难发现,这与我们教学中不注意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是分不开的,而人才结构的缺陷恰恰表现在缺乏数学的直觉意识、幻想与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情感因素较重的方面。
八十年代,我国教育界曾引进了布卢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我们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做了大量的认知目标习题化的工作后,我们却删掉了原《中学数学学习评价》中占30%篇幅的“极重要的一个方面”——对数学情感成果的评价。比如“为什么学习数学?”、“代数对一个家务劳动者有何用处?”、“你最欣赏数学家的什么东西?”……这些目标,显然是评价一个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使用数学的意识、鉴赏数学的能力的重要依据,然而我们却将其丢掉了!使得中学数学教学走上了一条枯燥无味、只注重知识传授而不注重应用的危险道路。
三、情感教育的小实验
目前,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更苦。这种局面,即使对应试教育也是相当不利的。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数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的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先看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教师向甲、乙两班分别布置了学习任务,说法、目的要求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他向乙班加了一句话:这节所讲的内容下节课要测验。
实验表明,听到这句话的乙班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测验中凡讲到的内容,基本上都答对了,速度也比较快,而甲班则不如。
实验二:一次数学测验,A、B两个学业差不多的学生都得了52分,教师在班上批评了A生,对B生不但没批评,还表扬他对某道题的解法有独特见解。
实验发现:B以后上数学课兴趣很高,而A生则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待期末考试时,A生得了27分,而B生增加到79分。
两个实验告诉我们:学生的一种随动机所诱发的注意力和情感因素在数学学习中起积极作用。
四、情感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情感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请你攻擂”、“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中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括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一、情感与数学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在教学方面,我们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尤利·巴班斯基在《论数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感到激动,有反响、同情、喜悦、愤怒、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正因为如此,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丰富起来,这些内心感受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质量地达到目的。”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的差别,且这些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与积极、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在心态上表现出具有自觉追求未知事物的强烈动势,以及由于有所发现,而产生惊喜与再追求,并进一步产生欲穷其林的渴望。兴趣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动机,兴趣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内驱力”,人们一切积极、主动的活动,都是由于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开始的。
二、数学教育现状
我国的基础教育多年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多种国际评价中居领先地位,令世人瞩目。但是,有识之士也已看到了“高分下的危机”:喜欢数学的学生不足四分之一;数学“尖子”并不愿意报考数学专业;学生学了扎实而系统的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并不多……这一系列现象,令人担忧,更令人深思,从中不难发现,这与我们教学中不注意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是分不开的,而人才结构的缺陷恰恰表现在缺乏数学的直觉意识、幻想与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情感因素较重的方面。
八十年代,我国教育界曾引进了布卢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我们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做了大量的认知目标习题化的工作后,我们却删掉了原《中学数学学习评价》中占30%篇幅的“极重要的一个方面”——对数学情感成果的评价。比如“为什么学习数学?”、“代数对一个家务劳动者有何用处?”、“你最欣赏数学家的什么东西?”……这些目标,显然是评价一个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使用数学的意识、鉴赏数学的能力的重要依据,然而我们却将其丢掉了!使得中学数学教学走上了一条枯燥无味、只注重知识传授而不注重应用的危险道路。
三、情感教育的小实验
目前,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更苦。这种局面,即使对应试教育也是相当不利的。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数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的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先看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教师向甲、乙两班分别布置了学习任务,说法、目的要求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他向乙班加了一句话:这节所讲的内容下节课要测验。
实验表明,听到这句话的乙班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测验中凡讲到的内容,基本上都答对了,速度也比较快,而甲班则不如。
实验二:一次数学测验,A、B两个学业差不多的学生都得了52分,教师在班上批评了A生,对B生不但没批评,还表扬他对某道题的解法有独特见解。
实验发现:B以后上数学课兴趣很高,而A生则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待期末考试时,A生得了27分,而B生增加到79分。
两个实验告诉我们:学生的一种随动机所诱发的注意力和情感因素在数学学习中起积极作用。
四、情感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情感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请你攻擂”、“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中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括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