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的中国胃口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rui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人吃喝史 · 异客
  一般外国人不太能接受的内脏我也能吃,我也不介意一些食材用人工喂养。
  
  伟达公关北京董事总经理何立强(John L. Holden)被同事们称为老何。
  电话被秘书转进老何的办公室,第一句话是:“您好,请稍等一下。”然后是老何用英语和别人打电话的声音,几十秒后切回电话:“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外国人的普通话。
  三十多年的中国生活让老何彻底成了一个中国通,在他看来,“吃”是他浸入中国文化最为充分的部分。
  


  电话的最后,老何问:“北京还有啥好吃的地方推荐吗?”
  
  最爱北京锅贴和上海小笼包
  
  老何第一次到亚洲是1972年,当时去了台湾;第一次到内地是1974年,当时是以游客的身份,在中国旅游了三个星期。
  “当时我们都是政府接待的,虽然菜式不多,但总的说来吃得还可以。我记得那时候的北京街上都是大白菜,老百姓很少吃肉,就算吃也需要粮票肉票,新鲜水果什么的就更少了。”老何回忆说。
  “不过后来我们去了广州,广州就会好一点,街边有新鲜荔枝卖。”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百姓的生活是比较苦的。直到80年代初,都没有一个私营饭店。记得是在1982、1983年后才开始有的。”
  现在,老何关心的早已不是在吃国营饭店,还是私人馆子间选择,而是能根据生活或者商务的需要、自己或者客人的口味需要来进行选择:“我最爱的是北京的锅贴,上海的小笼汤包,嗯,四川的水煮鱼和鱼香肉丝也不错。”老何说,中餐一般的辣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1980年后,老何就经常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他说自己是个不挑食的人,来中国前没有太多机会吃到中餐,但是慢慢地,中国餐饮的选择多了起来。美国的中餐馆也越来越多:“美国人在国内吃中餐是很普遍的事情。”味道当然和中国内地是有区别的,但是老何觉得中餐已经越来越普及了,而这样的普及也是对中国文化传播的一种最直接方式。
  中国通老何除了是伟达公关北京董事总经理,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美国商会名誉主席,另外还担任多家商业、政策及慈善机构的顾问与理事。因为这一层身份,老何经常组织美国朋友们吃饭:“虽然不是次次都吃中餐,但没有吃不惯中餐的,中餐门类太多了,总会有合适的。”
  因为经常出差,老何能够有机会实地品尝到更多美食小吃:“基本上我都吃,一般外国人不太能接受的内脏我也能吃,但是有个大前提是不能破坏环境。其实我不介意一些食材用人工喂养。”
  
  葡萄酒兑雪碧?我不能接受
  
  老何也经历过“酒桌生意”。
  他说,饭桌上谈生意基本是每个国家都会有的情况,但是非要喝倒了才算的情况,确实在内地的北方比较常见。
  “我也遇到过,当时几乎是非喝不可,躲也躲不掉。不过现在劝酒这样的情况少很多了,至少在我身上是少了。”
  “没有不习惯,还好。”老何在看待这样的酒桌文化的时候,更愿意归结为是一段时间,一个地域里的文化,所以比较容易去理解。
  不过,老何认为中餐桌上的改变还是悄然出现:“比如以前大家都是喝白酒,我也能喝,不过慢慢发现,桌上开始有红酒了,现在喝白兰地比较多,还有威士忌。这些改变都是在这二十年里出现的。首先是针对我们这样的外国人,现在基本上中餐桌上都是这样了。”
  老何也遇到过给他的葡萄酒里兑雪碧的情况:“挺难以接受的,不过现在没这样的事了。”
  “另一个改变是,现在大家越来越能区分饭桌上的生意和生活了;注意营养搭配,不会一应酬就吃得太油腻,吃得太多;一些西餐的做法、元素会加入到传统的中餐里来;中餐馆的服务质量明显有了提高;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公筷的实用、餐间垃圾的放置……这些都有改变。不过也是相对的,有的地方也没必要太仪式化。”
  平时生活的时候,老何也会和家人、朋友去一些装修不是特别好,但是味道地道的餐馆吃饭:“不过如果要我排队等20分钟以上,或许我就会放弃。”在老何看来,吃还是不应该占据忙碌生活的太多时间。
  跟老何打趣说,如果退休回到美国了,在不考虑投资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开一家中餐馆?老何说:“很可能啊,不过要先做一个市场调查,看开在哪里好。”问他最先想到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他说:“菜式不要太多,看上去头疼,对于外国人更是。”■
其他文献
时针滴答,走出欲望的节拍。11月29日21:00,“欲望花开圣诞夜”—风尚周报圣诞特刊发布派对在DIDO CLUB盛大揭幕,爵士音韵,醉魅灯影,风尚周报携圣诞特刊50页大片原班模特,汇聚城中名流名媛,倾情演绎“欲望花开圣诞夜”。 圣诞之前,欲望之后,现场顷刻化为聆听欲望花开的华丽时空。  香槟泡沫上的欢愉与庆祝,光影流连间的游戏互动,圣诞老人派发的圣诞礼物,拆礼物包裹时的欢呼雀跃,高尚人士的亲切交
期刊
1933年,芬兰设计亮相米兰三年展。之后,再没有人敢小觑这个来自北欧小国。首都赫尔辛基是其中的集大成者。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芬兰“设计王国”的美誉,或者我们可以从游走赫尔辛基城里,略知一二。      1.在吹玻璃画像前,讲述杯子制作思路的设计师。  2.名为“Armchair 41”的凳子,你能想得到,它是Alvar Aalto在1931年设计出来的吗?  3.Iittala的杯子。  4.Arte
期刊
哥曼通洞:婆罗洲的燕窝启示  你对湿地公园或者自然保护区有兴趣吗?很多时候,这些向公众开放的游览项目不但可以让你观察到原汁原味的生态,还可能会给本地环境带来裨益。马来西亚的哥曼通洞将保育和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这种做法让英国极具盛名的的自然历史影片拍摄人大卫·艾登堡感触良多。  见招拆招  But a total ban would deprive the local people of a ver
期刊
教育就是希望,教育就是和平。  听力指南针  这篇演讲的语速只比慢速英语稍快,发音非常清晰;但马拉拉的英语还是有点口音,听时没有必要对此太在意。  从她因争取上学的权利被枪击而成名至今,两年过去了。马拉拉这位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不断地为全球儿童争取上学权利奔走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去年八月传来喜讯:马拉拉在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考试中各科全部拿A。两年的历练,再加上骄人的
期刊
英国留学必备的20样物品  拿到了英国大学的入学通知,签证也到手了,要为动身做准备了。该把什么放入行装呢?这可不像到北京或成都读书这么简单,少了什么东西可以让妈妈寄,或者在当地买。国际快递费不便宜,英国的物价更是比中国高不少呢。来看看这份完整清单吧。小编发现,这份清单也基本适用于到其他国家留学的学子。快来看啊!
期刊
正在美编嘴里撮着凉气,把严肃得像块岩石的张朝阳从文件夹里调出来,在屏幕上摆来摆去时,新浪的体育频道推出一条新闻,说的是刘翔对他妈妈许愿“还要在2012年伦敦奥运破纪录”。于是,我也忍不住像美编一样撮了一口凉气。  当然,美编的凉气是对即将斜靠在《风尚周报》封面上的张朝阳的形象不满意,——多数时候我们愿意理解成这是摄影师没有挑逗出张朝阳的表现欲,而不愿说这是由于后者的表情肌不发达。而我叹凉气也是因为
期刊
种子选择    有机种植*选择抗病虫品种、低富集销酸盐、可靠部门销售的种子是基础。  无公害及绿色种植*同有机种植。  东升农场种植方式*在广东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指定的部门购买种子。  广州蔬菜研究院种植方式*本所沿留下的种子,或去可靠的种子进出口贸易公司购买国外种子。  非健康蔬菜种植方式*没有具体和固定的购买方式,或者购买的种子品质不高,易生病虫害。    种子处理      有机种植*必需用物
期刊
洁尘:女,作家,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报社文化记者、副刊编辑、出版社编辑等职。现居成都,从事职业写作。出版有散文随笔集《碎舞》、《华丽转身》、《提笔就老》、《草莓的亲戚》、《禁忌之恸》,长篇小说《酒红冰蓝》、《中毒》等近二十部作品集。    2008年的秋天很怪,没有桂花。准确地说,并不是完全没有桂花,是没有我们往年秋天所习惯的被桂花包围的景象。有的时候,似乎有桂花香飘来,但四下里寻找,却
期刊
风尚艺术家  尹朝阳:未来艺术市场主流    作为新锐当代艺术家,尹朝阳伴随着中国现代艺术市场的发展而狂飙突进。他的艺术家个人作品成交价格指数,2006年之前一直低位盘整,但从作品《江湖》于2006年3月在嘉德在线以11万元成交后,其作品价位自同年突破百万元大关,之后一直稳中飙升,目前数百万已是司空见惯。作品《神话》更在2008年5月份由北京保利拍出616万高价。  2006年,中国当代油画价格曾
期刊
中国人的祖先,基本是农民;  农民的基因,在21世纪要发作,就一定要菜地;  就像人从猴子进化,会莫名爱上孙行者一样。    还是英王储查尔斯那句关于“自己种菜”的号召最具煸动性:人们仅需一个窗台花盆箱即可自己种植食物。  更有意思的是,查尔斯本人就热衷园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办了一家名为“Duchy originals”的公司,专售他拥有土地上出产的有机食品。  当然,查尔斯呼吁英人种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