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和写作占据着小学语文的“半壁江山”,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并提供写作的素材,写作又能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小学语文老师激励和动员学生思考,提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质量,对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于写作教学的融合,旨在从研究中为语文老师提供一些新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写作水平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又是阅读的终极目标之一。鉴于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笔者需要将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协调起来,在齐头并进中实现共同发展。小学语文老师作为教学的落实者,需要实现读与写的融合教学,培养小学生为有迁移能力、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意义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实现两者的融合能够缓解一方的教学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教学效果。读与写犹如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左膀右臂,缺少其中一部分都会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的降低,阅读对于写作、写作对于阅读都有重要的意义。
1.阅读可以丰富写作素材
四年级的小学生接触正式写作不久,缺乏写作的经验和素材,而阅读就是最好的提供素材的方式。课内阅读是必须,而课外阅读才是关键。课外阅读能够将学生置于知识的海洋当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和知识。语文老师可在学生列出阅读的清单后,用一些符合四年级学生兴趣爱好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布置理解和摘抄经典名言或案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后很快可以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以竞争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和素材。
2.写作能够内化阅读知识
在写作中,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的写作素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提升小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清晰地抒发个人的内心情感,发表内心深处的想法,防止陷入到“词不达意”的误区。小学生在与人倾诉时会存在很多问题,他们更喜欢将自己的情感释放于书面上,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有所进步,慢慢地,班级上学生的写作手法和阅读手法愈加娴熟,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需要从激发学生对写作和阅读的兴趣着手,不断提升两者融合的实效性,运用双向与组合教学法,结合读与写,结合阅读中人物评价与理解,为学生未来的写作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兴趣是挖掘小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潜能的重要内在动力,语文老师的融合教学需要从兴趣的激发着手,为高效的融合教学奠定基础。语文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学习的课堂,在课堂积极讨论和发言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文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融合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阅读描述动物的文章,接受不同文体形式的文章,语文老师伺机布置一些简短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刻画一些自己发现的神奇现象。在读与写的融合练习中,在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后逐渐增加阅读的难度,引导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和写作。
2.不断提升读与写融合的实效性
一是语文老师要展示文章的魅力,引导小学生欣赏文章。如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是作者陈淼为读者刻画的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画面,在阅读中学生形成对祖国山河美的情感体验,教师顺势让学生说说自己去过哪些城市旅游,看过哪些美丽的大好河山,在仿照句式中学会写景,实现阅读于寫作的融合。二是教师要结合教材延伸,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小学生难以全面掌握文章内容和特色,需要语文老师结合实际状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积累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于篇章的理解。例如,四年级下册的《自然之道》学习中,作者是以旅游者的角色带入,感受何为“自然之道”,用文章中出现的事件引人深思,感受大自然这一美丽世界存在的规律。学习文章后,老师们要让学生到大自然当中,观察和思考一些“自然之道”以及现阶段人们违背“自然之道”的做法,提供给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语文老师需要带学生仔细品味和研读,在阅读中提升思考的境界,展现阅读的魅力。
3.运用双向与组合教学法,结合读悟写
读与写的双向教学中,语文老师让学生适当勾勾画画,感知文章中比较精彩的语句,书写个人对文章的感悟并与他人沟通,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长城》一文时,语文老师先让学生感受作者刻画的长城,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再阅读网络上关于长城的报道或介绍,积累一定的素材后再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能够通过对一个事物的细致学习和刻画而形成系统的认识和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能够在写中有所体现,应用具有说服力的素材,以详略得当的描述和运筹帷幄的写作手法丰富文章的内容。
4.结合阅读中人物评价与理解,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人物的描写是丰富的,而学生的写作中也离不开对人物的描述。经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小学生描述关键人物时难以把握显著特征,不能清晰地突出特征。基于此,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需要以教材为基础提供人物相关描写范文,学生在品读中逐渐形成一套有个人特色的人物描写方法,能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并提升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作者刻画了周恩来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伟大形象,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人物描写的方式,思考如何给读者呈现鲜活的人物。慢慢地,学生对写作的技巧运用愈加娴熟,能够自如地应对不同性格人物、不同职业人物、不同特征人物的描写。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里阅读和写作是极为关键的两个部分,是锻炼学生思维、考验学生语文素养的环节。语文老师需要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创新,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提升读与写融合的实效性,运用双向与组合教学法,结合读悟写,结合阅读中人物评价与理解,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全面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石芬丽.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2.
[2]蔡先锋.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写作水平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又是阅读的终极目标之一。鉴于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笔者需要将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协调起来,在齐头并进中实现共同发展。小学语文老师作为教学的落实者,需要实现读与写的融合教学,培养小学生为有迁移能力、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意义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实现两者的融合能够缓解一方的教学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教学效果。读与写犹如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左膀右臂,缺少其中一部分都会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的降低,阅读对于写作、写作对于阅读都有重要的意义。
1.阅读可以丰富写作素材
四年级的小学生接触正式写作不久,缺乏写作的经验和素材,而阅读就是最好的提供素材的方式。课内阅读是必须,而课外阅读才是关键。课外阅读能够将学生置于知识的海洋当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和知识。语文老师可在学生列出阅读的清单后,用一些符合四年级学生兴趣爱好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布置理解和摘抄经典名言或案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后很快可以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以竞争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和素材。
2.写作能够内化阅读知识
在写作中,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的写作素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提升小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清晰地抒发个人的内心情感,发表内心深处的想法,防止陷入到“词不达意”的误区。小学生在与人倾诉时会存在很多问题,他们更喜欢将自己的情感释放于书面上,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有所进步,慢慢地,班级上学生的写作手法和阅读手法愈加娴熟,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需要从激发学生对写作和阅读的兴趣着手,不断提升两者融合的实效性,运用双向与组合教学法,结合读与写,结合阅读中人物评价与理解,为学生未来的写作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兴趣是挖掘小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潜能的重要内在动力,语文老师的融合教学需要从兴趣的激发着手,为高效的融合教学奠定基础。语文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学习的课堂,在课堂积极讨论和发言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文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融合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阅读描述动物的文章,接受不同文体形式的文章,语文老师伺机布置一些简短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刻画一些自己发现的神奇现象。在读与写的融合练习中,在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后逐渐增加阅读的难度,引导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和写作。
2.不断提升读与写融合的实效性
一是语文老师要展示文章的魅力,引导小学生欣赏文章。如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是作者陈淼为读者刻画的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画面,在阅读中学生形成对祖国山河美的情感体验,教师顺势让学生说说自己去过哪些城市旅游,看过哪些美丽的大好河山,在仿照句式中学会写景,实现阅读于寫作的融合。二是教师要结合教材延伸,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小学生难以全面掌握文章内容和特色,需要语文老师结合实际状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积累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于篇章的理解。例如,四年级下册的《自然之道》学习中,作者是以旅游者的角色带入,感受何为“自然之道”,用文章中出现的事件引人深思,感受大自然这一美丽世界存在的规律。学习文章后,老师们要让学生到大自然当中,观察和思考一些“自然之道”以及现阶段人们违背“自然之道”的做法,提供给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语文老师需要带学生仔细品味和研读,在阅读中提升思考的境界,展现阅读的魅力。
3.运用双向与组合教学法,结合读悟写
读与写的双向教学中,语文老师让学生适当勾勾画画,感知文章中比较精彩的语句,书写个人对文章的感悟并与他人沟通,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长城》一文时,语文老师先让学生感受作者刻画的长城,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再阅读网络上关于长城的报道或介绍,积累一定的素材后再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能够通过对一个事物的细致学习和刻画而形成系统的认识和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能够在写中有所体现,应用具有说服力的素材,以详略得当的描述和运筹帷幄的写作手法丰富文章的内容。
4.结合阅读中人物评价与理解,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人物的描写是丰富的,而学生的写作中也离不开对人物的描述。经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小学生描述关键人物时难以把握显著特征,不能清晰地突出特征。基于此,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需要以教材为基础提供人物相关描写范文,学生在品读中逐渐形成一套有个人特色的人物描写方法,能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并提升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作者刻画了周恩来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伟大形象,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人物描写的方式,思考如何给读者呈现鲜活的人物。慢慢地,学生对写作的技巧运用愈加娴熟,能够自如地应对不同性格人物、不同职业人物、不同特征人物的描写。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里阅读和写作是极为关键的两个部分,是锻炼学生思维、考验学生语文素养的环节。语文老师需要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创新,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提升读与写融合的实效性,运用双向与组合教学法,结合读悟写,结合阅读中人物评价与理解,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全面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石芬丽.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2.
[2]蔡先锋.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