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思想问题,他们自己对数学课堂的思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激发预习的兴趣,指导预习方法,感受预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兴趣方法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预习不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愿意学习、善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课堂教学,预习是课前教学的餐前美点和前奏,让学生在新课前自主准备新内容。
一、激发预习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预习效果的关键。在养成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养成预习的习惯。
1.及时评价预习过程
对于学生的预习准备过程,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检查,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主动性。例如,在“了解钟表”新课中,钟表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学生只留意时刻,并没有仔细观察钟里面有什么名称。所以,笔者会课前布置学生钟面上有哪些东西,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等等。因为课前学生准备了,上课笔者会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你们都预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学生纷纷回答,然后让学生谈谈预习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有些学生会说不知道每个部分的含义,有些学生会说不知道如何看时间。然后,笔者将学生不懂的新知识逐一地与学生分析讲述,同时让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思考多、说话多、沟通多,体验更多,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2.充分利用预习结果
学生需要得到肯定。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准备的结果。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预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们愿意这样做,并且他们将继续这样做很长时间。如,在教学《克和千克》前,学生做了预习准备,各自带来了1千克重的物品。课堂上,我直接问:“你知道哪些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有的说:“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有的说:“我知道他们是重量单位。”还有的甚至能说出1千克等于2斤。我再问:“谁能拿出1千克重的物品跟大家说说和数数物品的个数”,同学们的表现十分热情,都举起高高的双手,向老师发出“叫我,叫我”的眼神。有的拿起苹果说“1千克苹果有5个。”有的说:“1千克的橘子有8个。”每个同学你一句话,我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话要说,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有了这样的经验,预习研究已经被内化为学生的意识行为。
二、指导预习的方法
预习活动是否就是简单地在课前布置一项作业:预习第几页至第几页,或者把课后的练习自己先做做。如果仅此而已,不少学生往往就会粗略地看一遍书,做课后练习时遇到困难,因为怕遭老师责备而求助于家长。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逐步对有效的预习活动的方法归纳出以下三种方法:
1.通读法
通读将要学习的新课,当然不是指单纯地看一遍那么简单。而是带着问题去看。通过“四问”的步骤去看:①这课学什么?②怎样做?③为什么这样做?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温故法
预习的是新课,温习的是旧知。数学知识前后纵贯联系密切,有些知识点在几个学期的教材中都有体现,只是学习的深度不同。在遇到这样的知识点时,在预习的过程中,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如,以四年级《线段和直线》一课为例。①首先阅读课本内容,了解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②细读课本内容。划出重点:直线和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③想一想,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以前认识过线段,掌握了线段的特点,但对它的表示方法并未接触,那么线段的两个端点上表示的字母也就是线段的表示方法;④试做课本的“做一做”。
3.实验法
数学学习应注重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并为学生提供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实验的机会。重视实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综合实验活动安排的预习任务是①弄清操作步骤;②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③把你在做实验得到的收获或遇到不懂的问题记錄下来。例如,在教学平行和相交中的对于“平行”,你是怎样理解的?笔者会这样安排的预习任务:取两根小棒,从高处跌落,观察落下后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如果你不小心把其中一根小棒倒在地上,另一根小棒落在那桌子上。那么这两根小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还能说这两根小棒平行吗?如果你认为平行的或者你认为不平行的,请你在课本找答案或自己动手操作,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在上这节课时,因为学生对于怎样做才能说明这两根小棒平行做了充分的预习,学生就会很快地明白平行需要什么条件?老师就能把重点放在教学生怎样画平行线。
三、享受预习的快乐
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学,充分发挥自主权。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探索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
1.通过预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上课前的预习,他们会标记他们不理解的内容或还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上课时,他们将进行专注的听讲和积极的讨论;教师会发现学生通过预习后课堂上学习状态十分好。精神集中、积极举手,常常向老师发出我想学习的眼神。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通过预习,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会自主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关注的话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数学是一门基本的工具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比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未来的文盲人不再是文盲,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坚持不懈的,强化训练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它充满了意志的磨砺。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人格的基础。另一方面,预习方法只有以习惯的形成固定下来,才能真正成其为方法,呈现出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兴趣方法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预习不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愿意学习、善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课堂教学,预习是课前教学的餐前美点和前奏,让学生在新课前自主准备新内容。
一、激发预习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预习效果的关键。在养成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养成预习的习惯。
1.及时评价预习过程
对于学生的预习准备过程,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检查,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主动性。例如,在“了解钟表”新课中,钟表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学生只留意时刻,并没有仔细观察钟里面有什么名称。所以,笔者会课前布置学生钟面上有哪些东西,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等等。因为课前学生准备了,上课笔者会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你们都预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学生纷纷回答,然后让学生谈谈预习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有些学生会说不知道每个部分的含义,有些学生会说不知道如何看时间。然后,笔者将学生不懂的新知识逐一地与学生分析讲述,同时让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思考多、说话多、沟通多,体验更多,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2.充分利用预习结果
学生需要得到肯定。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准备的结果。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预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们愿意这样做,并且他们将继续这样做很长时间。如,在教学《克和千克》前,学生做了预习准备,各自带来了1千克重的物品。课堂上,我直接问:“你知道哪些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有的说:“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有的说:“我知道他们是重量单位。”还有的甚至能说出1千克等于2斤。我再问:“谁能拿出1千克重的物品跟大家说说和数数物品的个数”,同学们的表现十分热情,都举起高高的双手,向老师发出“叫我,叫我”的眼神。有的拿起苹果说“1千克苹果有5个。”有的说:“1千克的橘子有8个。”每个同学你一句话,我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话要说,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有了这样的经验,预习研究已经被内化为学生的意识行为。
二、指导预习的方法
预习活动是否就是简单地在课前布置一项作业:预习第几页至第几页,或者把课后的练习自己先做做。如果仅此而已,不少学生往往就会粗略地看一遍书,做课后练习时遇到困难,因为怕遭老师责备而求助于家长。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逐步对有效的预习活动的方法归纳出以下三种方法:
1.通读法
通读将要学习的新课,当然不是指单纯地看一遍那么简单。而是带着问题去看。通过“四问”的步骤去看:①这课学什么?②怎样做?③为什么这样做?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温故法
预习的是新课,温习的是旧知。数学知识前后纵贯联系密切,有些知识点在几个学期的教材中都有体现,只是学习的深度不同。在遇到这样的知识点时,在预习的过程中,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如,以四年级《线段和直线》一课为例。①首先阅读课本内容,了解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②细读课本内容。划出重点:直线和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③想一想,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以前认识过线段,掌握了线段的特点,但对它的表示方法并未接触,那么线段的两个端点上表示的字母也就是线段的表示方法;④试做课本的“做一做”。
3.实验法
数学学习应注重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并为学生提供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实验的机会。重视实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综合实验活动安排的预习任务是①弄清操作步骤;②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③把你在做实验得到的收获或遇到不懂的问题记錄下来。例如,在教学平行和相交中的对于“平行”,你是怎样理解的?笔者会这样安排的预习任务:取两根小棒,从高处跌落,观察落下后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如果你不小心把其中一根小棒倒在地上,另一根小棒落在那桌子上。那么这两根小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还能说这两根小棒平行吗?如果你认为平行的或者你认为不平行的,请你在课本找答案或自己动手操作,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在上这节课时,因为学生对于怎样做才能说明这两根小棒平行做了充分的预习,学生就会很快地明白平行需要什么条件?老师就能把重点放在教学生怎样画平行线。
三、享受预习的快乐
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学,充分发挥自主权。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探索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
1.通过预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上课前的预习,他们会标记他们不理解的内容或还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上课时,他们将进行专注的听讲和积极的讨论;教师会发现学生通过预习后课堂上学习状态十分好。精神集中、积极举手,常常向老师发出我想学习的眼神。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通过预习,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会自主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关注的话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数学是一门基本的工具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比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未来的文盲人不再是文盲,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坚持不懈的,强化训练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它充满了意志的磨砺。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人格的基础。另一方面,预习方法只有以习惯的形成固定下来,才能真正成其为方法,呈现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