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涉及人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文章运用实践的方法,把表现性方法运用到职业教育课程中,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面进行改革和尝试。
关键词: 《模拟导游》课程 表现性评价 学习质量 评价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又称学业成就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或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借助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技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除了具有甄别、选拔功能外,还具有激励、诊断、反馈、调控等功能,而这些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要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围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评价,从而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评价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沿用普通教育的传统的评价方法,评价阶段为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核。考核方式分笔试和实际操作,出勤情况作为高职学院考查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指标。这些评价机制看似运转良好,而事实上没有真正让学生真实客观地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内部驱动力,更没有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评价观念落后。
一方面,评价体系仍然沿用传统普通学术教育的思想,这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另一方面,高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只求其有,不求其质。只进行常规性的学习评价工作,评价过程欠规范。
(二)评价主客体单一。
课堂中的评价活动仅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不论是评价的主体,还是评价的客体都显得单一与不足。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有效参与教学活动。
(三)评价方式传统。
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除了布置课堂或者课后作业外,其他评价几乎都是通过提问让学生或集体或个别回答完成。学生交上作业后几乎不注意反馈情况。这种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正是受课堂活动的单一、传统所限。
(四)注重基础知识考核,忽视技能和综合素质评价。
当前,很多职业学校主要评价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注重考试分数,忽视技能考核。教学多以认知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弱化实践教学,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在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大。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特点的内容,如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没有列入学生评价范围。这种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只能起到片面的引导作用,学生缺乏应变能力,缺少竞争优势。
(五)缺少对学习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元监控、元评价。
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的反馈,对入学时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指标的完成状况缺少监控和测评,没有形成严密的监控体现。
表现性评价是国外提倡的一种评价复杂学习的方法,是相对于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而言的,评价方式大致包括观察和提问法、观察量表法、口头报告法、作品展现法等。表现性评价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评价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表现性评价的内涵、特征
(一)内涵。
表现性评价目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于1992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验。这一定义目前为较多的人多认可。
(二)特征。
与我们所熟悉的纸笔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评价方式开放。表现在评价时间、空间、手段的开放性。学生可既可以在全程又可以在个性化的时间内,既可以在课堂内又可以在课堂外接受评价,在评价手段上可以借助任何表现学生智力、情感、意志的评价工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选择富有特色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口头报告、论文报告、作品展示等。
2.评价内容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在评价内容上,表现性评价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在评价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上也有很大优势,可以克服纸笔测验中高分低能、知识丰富、情意脆弱的偏差,全面实现学生动手与动脑、掌握知识与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表现性评价中学生基于内部的自然冲动和先前经验,选择自主规划的学习领域,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获取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活动都将纳入表现性评价的视野。
3.评价性质功能的发展性。表现性评价是全程、全面的评价,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在评价中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在小组合作中受到评价的。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批评、相互激励和成长。学生在小组内的评价、学生合作小组之间的评价及学生合作小组在教师那里的评价都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客体。
表现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过程、全面主体、全面内容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将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全面长足的发展。
三、表现性评价在《模拟导游》课程中的应用
《模拟导游》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旅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属实践类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胜任景区导游、地方陪同和全程陪同服务工作,是直接指向工作的课程。
(一)确定所要评价的能力。
《模拟导游》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导游讲解能力、独立带团能力、问题与事故处理能力。
导游讲解能力指针对游客的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灵活运用导游讲解方法和导游基本技巧,能吸引游客,使自己成为游客的注意中心,并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独立带团能力是指根据旅游团的整体需要和不同游客的个别需要,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以及协调、沟通、應变、控制等技术来提高游客的游历质量,顺利完成带团任务。问题与事故处理能力指对于导游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事故和突发问题,能够及时、果断、合情合理地进行处理。
(二)确定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学生能力的外在表现,是表现性评价的对象。
根据《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以下表现性任务。
《模拟导游》课程表现型任务设计
(三)确定评分的方法。
对于学生整体表现性任务,采用整体性评价方法,而对于单项任务,则采用评分量表的方法。
例:
模拟导游讲解评价标准
班级:?摇?摇?摇 ?摇?摇?摇姓名:?摇?摇 ?摇?摇?摇?摇讲解内容:
(四)效果检验。
运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学生提高了导游实践能力,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了,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工作过程并表现出优质服务,达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表现性评价方法的运用,需要编制高质量的评价准则和标准,尤其是在确定关键性的评价点时,需要教师具备行业企业一线的经历和体验,真正了解岗位工作内容,难度较大。在实施时,学生和教师均作为主体,实现了多主体评价,但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评价时未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运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性。这些都是运用表现性评价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证明,任何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职业教育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明.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47-51.
[2]符太胜,舒国宋.表现性评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0):13-15.
[3]张云柏.高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9):138-140.
[4]余林.课堂教学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许洁英.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特点、要求与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4):4-7.
[6]张翠英.对高职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107-108.
[7]薛爱月.对目前影响学生评价的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4):678.
本文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CTF120408。
关键词: 《模拟导游》课程 表现性评价 学习质量 评价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又称学业成就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或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借助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技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除了具有甄别、选拔功能外,还具有激励、诊断、反馈、调控等功能,而这些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要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围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评价,从而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评价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沿用普通教育的传统的评价方法,评价阶段为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核。考核方式分笔试和实际操作,出勤情况作为高职学院考查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指标。这些评价机制看似运转良好,而事实上没有真正让学生真实客观地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内部驱动力,更没有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评价观念落后。
一方面,评价体系仍然沿用传统普通学术教育的思想,这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另一方面,高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只求其有,不求其质。只进行常规性的学习评价工作,评价过程欠规范。
(二)评价主客体单一。
课堂中的评价活动仅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不论是评价的主体,还是评价的客体都显得单一与不足。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有效参与教学活动。
(三)评价方式传统。
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除了布置课堂或者课后作业外,其他评价几乎都是通过提问让学生或集体或个别回答完成。学生交上作业后几乎不注意反馈情况。这种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正是受课堂活动的单一、传统所限。
(四)注重基础知识考核,忽视技能和综合素质评价。
当前,很多职业学校主要评价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注重考试分数,忽视技能考核。教学多以认知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弱化实践教学,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在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大。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特点的内容,如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没有列入学生评价范围。这种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只能起到片面的引导作用,学生缺乏应变能力,缺少竞争优势。
(五)缺少对学习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元监控、元评价。
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的反馈,对入学时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指标的完成状况缺少监控和测评,没有形成严密的监控体现。
表现性评价是国外提倡的一种评价复杂学习的方法,是相对于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而言的,评价方式大致包括观察和提问法、观察量表法、口头报告法、作品展现法等。表现性评价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评价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表现性评价的内涵、特征
(一)内涵。
表现性评价目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于1992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验。这一定义目前为较多的人多认可。
(二)特征。
与我们所熟悉的纸笔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评价方式开放。表现在评价时间、空间、手段的开放性。学生可既可以在全程又可以在个性化的时间内,既可以在课堂内又可以在课堂外接受评价,在评价手段上可以借助任何表现学生智力、情感、意志的评价工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选择富有特色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口头报告、论文报告、作品展示等。
2.评价内容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在评价内容上,表现性评价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在评价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上也有很大优势,可以克服纸笔测验中高分低能、知识丰富、情意脆弱的偏差,全面实现学生动手与动脑、掌握知识与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表现性评价中学生基于内部的自然冲动和先前经验,选择自主规划的学习领域,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获取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活动都将纳入表现性评价的视野。
3.评价性质功能的发展性。表现性评价是全程、全面的评价,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在评价中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在小组合作中受到评价的。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批评、相互激励和成长。学生在小组内的评价、学生合作小组之间的评价及学生合作小组在教师那里的评价都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客体。
表现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过程、全面主体、全面内容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将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全面长足的发展。
三、表现性评价在《模拟导游》课程中的应用
《模拟导游》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旅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属实践类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胜任景区导游、地方陪同和全程陪同服务工作,是直接指向工作的课程。
(一)确定所要评价的能力。
《模拟导游》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导游讲解能力、独立带团能力、问题与事故处理能力。
导游讲解能力指针对游客的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灵活运用导游讲解方法和导游基本技巧,能吸引游客,使自己成为游客的注意中心,并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独立带团能力是指根据旅游团的整体需要和不同游客的个别需要,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以及协调、沟通、應变、控制等技术来提高游客的游历质量,顺利完成带团任务。问题与事故处理能力指对于导游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事故和突发问题,能够及时、果断、合情合理地进行处理。
(二)确定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学生能力的外在表现,是表现性评价的对象。
根据《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以下表现性任务。
《模拟导游》课程表现型任务设计
(三)确定评分的方法。
对于学生整体表现性任务,采用整体性评价方法,而对于单项任务,则采用评分量表的方法。
例:
模拟导游讲解评价标准
班级:?摇?摇?摇 ?摇?摇?摇姓名:?摇?摇 ?摇?摇?摇?摇讲解内容:
(四)效果检验。
运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学生提高了导游实践能力,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了,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工作过程并表现出优质服务,达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表现性评价方法的运用,需要编制高质量的评价准则和标准,尤其是在确定关键性的评价点时,需要教师具备行业企业一线的经历和体验,真正了解岗位工作内容,难度较大。在实施时,学生和教师均作为主体,实现了多主体评价,但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评价时未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运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性。这些都是运用表现性评价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证明,任何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职业教育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明.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47-51.
[2]符太胜,舒国宋.表现性评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0):13-15.
[3]张云柏.高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9):138-140.
[4]余林.课堂教学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许洁英.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特点、要求与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4):4-7.
[6]张翠英.对高职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107-108.
[7]薛爱月.对目前影响学生评价的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4):678.
本文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CTF1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