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师生阅读行为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层化、浮躁化、功利化的特点、表现、成因及其危害,结合教学实际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阐述了改变高中语文教学“浅阅读、浅教学”的现状的措施,提出“深阅读、深教学”的概念、必要性和施行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深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B-0029-02
前言
深阅读,即深层阅读、深度阅读的意思,是对有内容广度、思想高度、情感密度、社会深度等的作品的选择,对作品进行反复诵读、深入挖掘、深刻理解、全面品味、纵横比较等的阅读。它是相对“浅阅读”而言的。
深教学,是“深阅读教学”的简称,就是指语文教师根据自己深阅读所得到的感悟和知识,引导、教育学生进行阅读——选择有内容广度、思想高度、情感密度、社会深度等的作品进行阅读,并对作品进行反复诵读、深入挖掘、深刻理解、全面品味、纵横比较等,从而形成真正的、能力较高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008年3月23日《中国青年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浅阅读·浅思维·浅决策》的文章,对当今人们的阅读行为作了一个深层的剖析:“如今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人们就总有一种无端的紧迫性。它所带来的心絮紊乱,神情恍惚,也就成了人们今天常见的心态与表情。”“正是人生命运和社会角色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使人既紧张又困惑又浮躁,于是反映在阅读需求上就有了两种倾向。第一是需要读点书。第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从书中找到解开困惑的钥匙。显然,这两种需求叠加在一起就出现了当前最时尚最流行的‘浅阅读’。”
这种“浅阅读”行为不仅深深影响着危害着当今中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也影响着危害着当今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阅读教学。而且,使中学师生的“浅阅读”行为和习惯表现出了更为复杂的个性和成因。甚至,可以说,不知是社会“浅阅读”的影响造成了中学师生的“浅阅读”,还是中学师生的“浅阅读”是社会“浅阅读”的罪魁祸首,毕竟,社会发展至今,绝大部分公民是中学毕业生。
那么,中学师生的“浅阅读”有什么表现和成因呢?
一、高中师生“浅阅读”的成因和表现
(一)中学语文教师“浅阅读”和“浅教学”的成因和表现
教师是社会的一员,谁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社会潮流而独立存在。而且,中学教师特别是高中的教师,更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分数竞争、日益增大的高考压力(这种现实似乎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语文教学更多了一份功利性、应试性,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师阅读行为和阅读教学的表层化、浅层化、浮躁化、功利化、应试化。
1.浅阅读行为。有些语文教师,本身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大学期间忙着学英语、学电脑、学第二学位,总之为各种忙,整个大学期间没读过几本小说,没啃过几本文艺论著;毕业后,因于工作漫久而厌倦感的产生,因于家庭生活琐事的繁扰,或因于当了领导之后工作的繁忙,更因于社会潮流的吸引,从而没有了兴趣也没有了时间进行阅读,只能在需要时看参考书或上网下载参考资料。
2.浅阅读教学。基于教师的“浅阅读”,更源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高考目的性和分数功利性,为了追求知识(高考知识)的落实,为了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习惯,有的教师虽然进行了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但这些课堂模式都不能免去以高考为出发点;有的在课堂中实行“一课一得”(许多专家提倡的模式),但这“一得”必须是高考知识的“得”,而学生任何不合考试目的的个性思考、创新想法、发散思维,全都被制止、扼杀;有的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如蜻蜒点水、浮光掠影般地点到即止,对课文的讲解仅止于课内内容的解读,涉及不到课外半点内容,更谈不上什么横向纵向的比较阅读、比较教学;有的则干脆对一些课文(如小说、戏剧)忽略不上了。由那么多专家、学者煞费苦心、用心良苦所编纂的高中语文教材就这样被用到如此浅层、表层、枯燥、乏味、功利的课堂中来。一篇篇鲜明、生动、丰富、情真、意切的课文被抽干成了一具具令学生生畏的“僵尸标本”。
(二)高中生浅阅读的成因和表现
日益丰富的生活方式,日益发达的现代传媒技术,一日万变的数字信息潮流,太多的“阅读途径”:电视、网络、电影、手机等,现代高中生鲜有像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学生那样捧着大本大本的名著在路灯下厕所里被窝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废寝忘食地沉溺在小说的内容中,沉浸在文学的意境中,沉醉在阅读的乐趣中。据笔者对本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图书馆里,四大名著等著作的借出率不足10%;学生的课外书(在学校里)拥有率不足20%,80%的学生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除了学科参考资料和练习册);许多学生的课外读物,主要有几类——漫画类,格言故事类,游戏类,时尚杂志类,体育类,财富类,儿童少年作家作品类,如韩寒的小说、郭敬明的小说等。而这些读物,必然会带来娱乐化的阅读兴趣,功利性的阅读目标,浅层次的阅读感悟,也必然会使学生对有广度、深度、难度的经典作品、深度作品避之而惟恐不及。
二、浅阅读与浅阅读教学的危害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浅阅读必将给教师、学生的未来,甚至国家、民族、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具体表现在浅阅读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深度、创新水平。例如,在学习鲁迅的《药》时,对小说的主题的理解,竟有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鲁迅一定要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在2006年高考阅读上,有考生对《阳光的香味》这篇文章的主旨的理解竟然为:“人也像稻谷一样要多晒太阳才会有香味。”在高考作文上,竟出现这样的笑话——“孔子熟读四书五经,才学富五斗”“王勃深读唐诗宋词,终能写出千古佳作《滕王阁序》”“毛泽东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这就是不求甚解、浮浅、功利性阅读所带来的结果。
而学生的浅阅读,除了一定的社会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源于语文教师的浅阅读教学。浅阅读教学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许多学生在语文课上,看漫画书、玩游机、睡觉、做其他科的作业等。也由于没有深阅读的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便误入了浅阅读的歧途(如前文谈到的高中生阅读调查情况所表明)。
三、“深阅读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培养“深阅度”兴趣与习惯,大力推行“深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学习”“深阅读”,对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阅读的兴趣。只有我们把曾被抽去的人物命运、情感、社会背景、主题意义等深层的血肉还原给课文或作品,把曾经的一具具“尸体标本”还原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作者、作品主人公等),把如何领会人物情感、作品意义、艺术鉴赏等教给学生,学生才有阅读的兴趣,才有思考的冲动,才有学习的欲望。
2.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所谓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具体描述,总结起来就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这都是“深阅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也只有“深阅读教学”“深阅读”才能完成这些要求。
3.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深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有内容广度、思想高度、情感密度、社会深度等作品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对作品进行反复诵读、深入挖掘、深刻理解、全面品味、纵横比较等地阅读,从而形成一种勇于质疑、积极探索、创新思考、认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养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深阅读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深阅读教学”是对现代应试教育的一个纠正,是改变功利化、娱乐化、枯燥化的语文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和倾向。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拿出应有的勇气和能力,拿起深阅读教学的利剑,开创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1.转变观念,加快进入新课改的教学轨道。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切实尊重语文教学的特点,切实帮助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真正把“阅读教学”变为一种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品德形成的教学。
2.增加与丰富自身的阅读。“深阅读教学”必然要求教师首先“深阅读”,而“深阅读”必然要求教师在时间上、精力上、甚至金钱上增加大量的投入,必然得对其他的一些事情、兴趣、追求有所放弃,有所牺牲。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丰富阅读的内容,扩大阅读的范围,深入阅读的研究,加深阅读的感悟,正所谓“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必须先有一桶水”,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深阅读”,完成“深阅读教学”的任务。
3.转变教学方式,选择有效授课方法实现“深教学”目标。阅读,首先是学生对文本的品读、思考、感悟,教师只能适当地引导他们进行思考,组织他们研讨,而不是像现阶段那样“满堂灌”,把自己的阅读过程、阅读体会强加于学生的耳中脑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现行的大班上课的方式、单一讲读的方式、讲练结合的方式等,改为启发式教学、小组研讨式授课、多媒体授课、图文影声网络立体授课等方式,以全面实现“深阅读教学”的目标。
4.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深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有丰富的阅读量、全面的语文知识、深入的阅读感悟等,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可读的作品也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因而,我们一个人不可能全部实现新课改中所要求的所有知识、专题、系列、模块的“深教学”,或者是对所有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深教学”。可以如广西师范大学陈玉秋教授所讲的,“高中阶段的授课将可能向大学的授课模式改革,即一个人负责一个专题、一个系列的教学”。
5.改变学生评价方式和评价体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服务。不能再以现行的考试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阅读思考、阅读感悟,更不能直接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阅读结果与收获。
结语
面对浅阅读和浅阅读教学的深重危害,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很多的想法和建设,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甚至进行了一些行之效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深阅读教学”是改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误区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消除浅阅读和浅阅读教学的危害,还可以为学生的真正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有莫大的帮助,还语文阅读的本来本质,为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清除障碍。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编卢建龙)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深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B-0029-02
前言
深阅读,即深层阅读、深度阅读的意思,是对有内容广度、思想高度、情感密度、社会深度等的作品的选择,对作品进行反复诵读、深入挖掘、深刻理解、全面品味、纵横比较等的阅读。它是相对“浅阅读”而言的。
深教学,是“深阅读教学”的简称,就是指语文教师根据自己深阅读所得到的感悟和知识,引导、教育学生进行阅读——选择有内容广度、思想高度、情感密度、社会深度等的作品进行阅读,并对作品进行反复诵读、深入挖掘、深刻理解、全面品味、纵横比较等,从而形成真正的、能力较高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008年3月23日《中国青年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浅阅读·浅思维·浅决策》的文章,对当今人们的阅读行为作了一个深层的剖析:“如今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人们就总有一种无端的紧迫性。它所带来的心絮紊乱,神情恍惚,也就成了人们今天常见的心态与表情。”“正是人生命运和社会角色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使人既紧张又困惑又浮躁,于是反映在阅读需求上就有了两种倾向。第一是需要读点书。第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从书中找到解开困惑的钥匙。显然,这两种需求叠加在一起就出现了当前最时尚最流行的‘浅阅读’。”
这种“浅阅读”行为不仅深深影响着危害着当今中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也影响着危害着当今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阅读教学。而且,使中学师生的“浅阅读”行为和习惯表现出了更为复杂的个性和成因。甚至,可以说,不知是社会“浅阅读”的影响造成了中学师生的“浅阅读”,还是中学师生的“浅阅读”是社会“浅阅读”的罪魁祸首,毕竟,社会发展至今,绝大部分公民是中学毕业生。
那么,中学师生的“浅阅读”有什么表现和成因呢?
一、高中师生“浅阅读”的成因和表现
(一)中学语文教师“浅阅读”和“浅教学”的成因和表现
教师是社会的一员,谁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社会潮流而独立存在。而且,中学教师特别是高中的教师,更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分数竞争、日益增大的高考压力(这种现实似乎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语文教学更多了一份功利性、应试性,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师阅读行为和阅读教学的表层化、浅层化、浮躁化、功利化、应试化。
1.浅阅读行为。有些语文教师,本身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大学期间忙着学英语、学电脑、学第二学位,总之为各种忙,整个大学期间没读过几本小说,没啃过几本文艺论著;毕业后,因于工作漫久而厌倦感的产生,因于家庭生活琐事的繁扰,或因于当了领导之后工作的繁忙,更因于社会潮流的吸引,从而没有了兴趣也没有了时间进行阅读,只能在需要时看参考书或上网下载参考资料。
2.浅阅读教学。基于教师的“浅阅读”,更源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高考目的性和分数功利性,为了追求知识(高考知识)的落实,为了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习惯,有的教师虽然进行了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但这些课堂模式都不能免去以高考为出发点;有的在课堂中实行“一课一得”(许多专家提倡的模式),但这“一得”必须是高考知识的“得”,而学生任何不合考试目的的个性思考、创新想法、发散思维,全都被制止、扼杀;有的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如蜻蜒点水、浮光掠影般地点到即止,对课文的讲解仅止于课内内容的解读,涉及不到课外半点内容,更谈不上什么横向纵向的比较阅读、比较教学;有的则干脆对一些课文(如小说、戏剧)忽略不上了。由那么多专家、学者煞费苦心、用心良苦所编纂的高中语文教材就这样被用到如此浅层、表层、枯燥、乏味、功利的课堂中来。一篇篇鲜明、生动、丰富、情真、意切的课文被抽干成了一具具令学生生畏的“僵尸标本”。
(二)高中生浅阅读的成因和表现
日益丰富的生活方式,日益发达的现代传媒技术,一日万变的数字信息潮流,太多的“阅读途径”:电视、网络、电影、手机等,现代高中生鲜有像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学生那样捧着大本大本的名著在路灯下厕所里被窝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废寝忘食地沉溺在小说的内容中,沉浸在文学的意境中,沉醉在阅读的乐趣中。据笔者对本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图书馆里,四大名著等著作的借出率不足10%;学生的课外书(在学校里)拥有率不足20%,80%的学生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除了学科参考资料和练习册);许多学生的课外读物,主要有几类——漫画类,格言故事类,游戏类,时尚杂志类,体育类,财富类,儿童少年作家作品类,如韩寒的小说、郭敬明的小说等。而这些读物,必然会带来娱乐化的阅读兴趣,功利性的阅读目标,浅层次的阅读感悟,也必然会使学生对有广度、深度、难度的经典作品、深度作品避之而惟恐不及。
二、浅阅读与浅阅读教学的危害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浅阅读必将给教师、学生的未来,甚至国家、民族、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具体表现在浅阅读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深度、创新水平。例如,在学习鲁迅的《药》时,对小说的主题的理解,竟有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鲁迅一定要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在2006年高考阅读上,有考生对《阳光的香味》这篇文章的主旨的理解竟然为:“人也像稻谷一样要多晒太阳才会有香味。”在高考作文上,竟出现这样的笑话——“孔子熟读四书五经,才学富五斗”“王勃深读唐诗宋词,终能写出千古佳作《滕王阁序》”“毛泽东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这就是不求甚解、浮浅、功利性阅读所带来的结果。
而学生的浅阅读,除了一定的社会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源于语文教师的浅阅读教学。浅阅读教学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许多学生在语文课上,看漫画书、玩游机、睡觉、做其他科的作业等。也由于没有深阅读的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便误入了浅阅读的歧途(如前文谈到的高中生阅读调查情况所表明)。
三、“深阅读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培养“深阅度”兴趣与习惯,大力推行“深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学习”“深阅读”,对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阅读的兴趣。只有我们把曾被抽去的人物命运、情感、社会背景、主题意义等深层的血肉还原给课文或作品,把曾经的一具具“尸体标本”还原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作者、作品主人公等),把如何领会人物情感、作品意义、艺术鉴赏等教给学生,学生才有阅读的兴趣,才有思考的冲动,才有学习的欲望。
2.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所谓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具体描述,总结起来就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这都是“深阅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也只有“深阅读教学”“深阅读”才能完成这些要求。
3.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深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有内容广度、思想高度、情感密度、社会深度等作品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对作品进行反复诵读、深入挖掘、深刻理解、全面品味、纵横比较等地阅读,从而形成一种勇于质疑、积极探索、创新思考、认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养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深阅读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深阅读教学”是对现代应试教育的一个纠正,是改变功利化、娱乐化、枯燥化的语文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和倾向。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拿出应有的勇气和能力,拿起深阅读教学的利剑,开创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1.转变观念,加快进入新课改的教学轨道。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切实尊重语文教学的特点,切实帮助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真正把“阅读教学”变为一种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品德形成的教学。
2.增加与丰富自身的阅读。“深阅读教学”必然要求教师首先“深阅读”,而“深阅读”必然要求教师在时间上、精力上、甚至金钱上增加大量的投入,必然得对其他的一些事情、兴趣、追求有所放弃,有所牺牲。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丰富阅读的内容,扩大阅读的范围,深入阅读的研究,加深阅读的感悟,正所谓“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必须先有一桶水”,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深阅读”,完成“深阅读教学”的任务。
3.转变教学方式,选择有效授课方法实现“深教学”目标。阅读,首先是学生对文本的品读、思考、感悟,教师只能适当地引导他们进行思考,组织他们研讨,而不是像现阶段那样“满堂灌”,把自己的阅读过程、阅读体会强加于学生的耳中脑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现行的大班上课的方式、单一讲读的方式、讲练结合的方式等,改为启发式教学、小组研讨式授课、多媒体授课、图文影声网络立体授课等方式,以全面实现“深阅读教学”的目标。
4.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深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有丰富的阅读量、全面的语文知识、深入的阅读感悟等,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可读的作品也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因而,我们一个人不可能全部实现新课改中所要求的所有知识、专题、系列、模块的“深教学”,或者是对所有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深教学”。可以如广西师范大学陈玉秋教授所讲的,“高中阶段的授课将可能向大学的授课模式改革,即一个人负责一个专题、一个系列的教学”。
5.改变学生评价方式和评价体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服务。不能再以现行的考试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阅读思考、阅读感悟,更不能直接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阅读结果与收获。
结语
面对浅阅读和浅阅读教学的深重危害,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很多的想法和建设,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甚至进行了一些行之效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深阅读教学”是改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误区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消除浅阅读和浅阅读教学的危害,还可以为学生的真正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有莫大的帮助,还语文阅读的本来本质,为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清除障碍。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编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