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提出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足点,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以拓展青少年德育实践活动内容为切入点,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升德育管理水平为支撑点,不断提升青少年成长工作平台。
【关键词】青少年 德育 创新 全面发展 全面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1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提出了希望广大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论述,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殷切期望。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对教师教书育人使命的深刻概括,为学校培养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值得教育教学工作者对学校德育工作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这需要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他强调要培养青少年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培养广大青少年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综合提升;要培养广大青少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让新型人才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要不断开拓创新德育工作思路,自觉将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足点,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我们要抓住契机,加快发展,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让学生在真爱、平等、民主、宽松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富有爱心的、善于合作的人,使学校成为推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学校应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需要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为理念,加大德育课程改革、校本培训和教育管理的力度,使学校成为推进全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导性学校。学校应全面推进德育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管理改革,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更加充分而有效的时间空间、活动内容、人际互动的机会和条件。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道德认识,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改革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形成学校的教师自培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把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任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诚信教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将德育工作延伸到学校的精神、环境等方方面面,实现学校文化的整合,使学校成为具有高度的文化凝聚力、满足青少年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只有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每一个青少年就会发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学校的精神环境、物化环境、人际环境也会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暗示和引导作用。学校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规范,主要不是靠来自外部的强制性的灌输,而是依赖组织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学校与青少年在发展、责任、价值、利益诸方面成为命运共同体。因此,学校必须在文化层面实现整合,以推进学校德育的不断创新,以不断地改革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拓展青少年德育实践活动内容为切入点,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追求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广大青年要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学校、社区、社会等环境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学校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和拓展德育工作内容。
(一)抓养成教育,夯实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实践应重在抓养成教育,在实践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的人格在道德实践中完善,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升华。结合学校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在全校学生中提出开展“十个良好习惯”的道德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抓特色活动,凸显德育工作的亮点。抓住学校艺术节、读书节、科技创新活动、音乐会、迎新活动、值周班等学校特色活动,将德育内容带入其中,寓教于乐,处处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处处突出校园的文化氛围。在活动中培养青少年浓浓的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他人的情感。在活动中去感受诚信的真谛,去体验成长的快乐,这样的道德实践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抓社会热点,形成德育工作融入社会的结合点。道德实践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社会大潮的涌动,让学生产生一种热情去关心社会,关注祖国的发展,就必须使道德实践活动与社会热点结合。学校有选择地确定一些“热点”问题作为德育资源开发,组织学生进行“热点”调查、讨论、教育,学生的积极参加与体验极易对“热点”教育产生认可同感,从而可将教育内容转化为他们的观点,升华为他们的情感,外化为他们的行为。 (四)抓德育网络,构建德育“三结合”的网点。德育单纯靠学校一方抓是不够的,必须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使三者在教育学生中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良好的契机,“三进三访”活动让师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这些实践活动都充分挖掘了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抓德育科研,提升德育工作的高点。德育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就必须向科研要质量。一是树立一种观念,号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做一名“科研型”教师。要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并用科学的研究指导我们进一步实践。二是建立一支科研队伍,学校成立德育科研领导小组,定期对教师们进行培训,开展研讨,形成了人人参与科研,人人有课题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培养一批重科研、务实效的优秀教师。三是确定一批有针对性的德育课题,提升学校德育研究水平。
三、以提升德育管理水平为支撑点,不断提升青少年成长工作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化改革与不断创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德育内容的分层。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品德发展规律、形势的要求和各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分层确立每个年级的德育内容,把它们有序组合起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形式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相对稳定的学校德育内容分层体系,这样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建设,为各年级的德育工作明确方向与范围,使之更具可行性,进而能整体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前进和发展。
(二)德育管理的分段。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组管理就是从德育整体目标出发,合理设置校级、年级、班级这三级管理体制,做到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学校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干部(主要实施者)、工会主席、团委书记、社区与家长代表参加的德育领导小组,年级可设立由各年级领导、年级组长(核心)、党支部书记、工会小组长、团总支书记、家长代表组成的年级领导小组,班级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老师与家长委员会参与的班级工作小组,这三级小组成员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学校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德育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如建立优化德育队伍的有效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对德育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学习与科研等。
(三)德育评价的分类。对学校、年级、班级德育工作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应该进行分类评价,这是衡量德育工作有无实效的主要途径。学校要结合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有关要求,完善对学校三级德育工作的科学评价方法;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完善对学生思想品德及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分类评价的目的在于运用反馈,调控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鉴定功能,优化德育工作、明确方向、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最终达到预定目标。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民族复兴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千秋万代,在学校读书阶段,正是青少年树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是奠定人生方向的重要阶段。教师是立教之本、育人之根,承担着让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和使命,学校德育工作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必须不断开拓创新思路,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厚望,也是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的厚望。学校只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成为青少年知识的传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 刘 影)
【关键词】青少年 德育 创新 全面发展 全面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1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提出了希望广大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论述,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殷切期望。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对教师教书育人使命的深刻概括,为学校培养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值得教育教学工作者对学校德育工作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这需要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他强调要培养青少年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培养广大青少年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综合提升;要培养广大青少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让新型人才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要不断开拓创新德育工作思路,自觉将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足点,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我们要抓住契机,加快发展,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让学生在真爱、平等、民主、宽松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富有爱心的、善于合作的人,使学校成为推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学校应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需要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为理念,加大德育课程改革、校本培训和教育管理的力度,使学校成为推进全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导性学校。学校应全面推进德育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管理改革,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更加充分而有效的时间空间、活动内容、人际互动的机会和条件。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道德认识,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改革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形成学校的教师自培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把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任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诚信教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将德育工作延伸到学校的精神、环境等方方面面,实现学校文化的整合,使学校成为具有高度的文化凝聚力、满足青少年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只有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每一个青少年就会发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学校的精神环境、物化环境、人际环境也会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暗示和引导作用。学校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规范,主要不是靠来自外部的强制性的灌输,而是依赖组织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学校与青少年在发展、责任、价值、利益诸方面成为命运共同体。因此,学校必须在文化层面实现整合,以推进学校德育的不断创新,以不断地改革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拓展青少年德育实践活动内容为切入点,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追求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广大青年要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学校、社区、社会等环境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学校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和拓展德育工作内容。
(一)抓养成教育,夯实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实践应重在抓养成教育,在实践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的人格在道德实践中完善,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升华。结合学校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在全校学生中提出开展“十个良好习惯”的道德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抓特色活动,凸显德育工作的亮点。抓住学校艺术节、读书节、科技创新活动、音乐会、迎新活动、值周班等学校特色活动,将德育内容带入其中,寓教于乐,处处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处处突出校园的文化氛围。在活动中培养青少年浓浓的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他人的情感。在活动中去感受诚信的真谛,去体验成长的快乐,这样的道德实践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抓社会热点,形成德育工作融入社会的结合点。道德实践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社会大潮的涌动,让学生产生一种热情去关心社会,关注祖国的发展,就必须使道德实践活动与社会热点结合。学校有选择地确定一些“热点”问题作为德育资源开发,组织学生进行“热点”调查、讨论、教育,学生的积极参加与体验极易对“热点”教育产生认可同感,从而可将教育内容转化为他们的观点,升华为他们的情感,外化为他们的行为。 (四)抓德育网络,构建德育“三结合”的网点。德育单纯靠学校一方抓是不够的,必须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使三者在教育学生中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良好的契机,“三进三访”活动让师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这些实践活动都充分挖掘了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抓德育科研,提升德育工作的高点。德育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就必须向科研要质量。一是树立一种观念,号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做一名“科研型”教师。要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并用科学的研究指导我们进一步实践。二是建立一支科研队伍,学校成立德育科研领导小组,定期对教师们进行培训,开展研讨,形成了人人参与科研,人人有课题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培养一批重科研、务实效的优秀教师。三是确定一批有针对性的德育课题,提升学校德育研究水平。
三、以提升德育管理水平为支撑点,不断提升青少年成长工作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化改革与不断创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德育内容的分层。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品德发展规律、形势的要求和各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分层确立每个年级的德育内容,把它们有序组合起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形式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相对稳定的学校德育内容分层体系,这样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建设,为各年级的德育工作明确方向与范围,使之更具可行性,进而能整体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前进和发展。
(二)德育管理的分段。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组管理就是从德育整体目标出发,合理设置校级、年级、班级这三级管理体制,做到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学校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干部(主要实施者)、工会主席、团委书记、社区与家长代表参加的德育领导小组,年级可设立由各年级领导、年级组长(核心)、党支部书记、工会小组长、团总支书记、家长代表组成的年级领导小组,班级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老师与家长委员会参与的班级工作小组,这三级小组成员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学校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德育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如建立优化德育队伍的有效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对德育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学习与科研等。
(三)德育评价的分类。对学校、年级、班级德育工作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应该进行分类评价,这是衡量德育工作有无实效的主要途径。学校要结合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有关要求,完善对学校三级德育工作的科学评价方法;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完善对学生思想品德及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分类评价的目的在于运用反馈,调控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鉴定功能,优化德育工作、明确方向、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最终达到预定目标。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民族复兴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千秋万代,在学校读书阶段,正是青少年树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是奠定人生方向的重要阶段。教师是立教之本、育人之根,承担着让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和使命,学校德育工作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必须不断开拓创新思路,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厚望,也是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的厚望。学校只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成为青少年知识的传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