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达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都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如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则一带而过。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区别见闻和联想是本单元的阅读重点),把大榕树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效率与质量。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导语设疑
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但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借助多媒体
如在执教《松坊溪的冬天》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松坊溪的雪景图。学生一看到如此雪白晶莹的白雪世界,如此变化多端的溪石,不禁“哇”地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松坊溪的冬天,怎么样?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神秘的白雪世界迷住了,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溪石的美,溪石的可爱,我又单独出示溪石的图片,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溪石的特点已融进学生已深知,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表现出来。
3.表演读、赛读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达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小羊角辫》、《将相和》、《小珊迪》等。
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是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等,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
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一次,听一位教师执教《雷雨》(人教版第四册)。在指导学生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时,问学生:“风这么大,该怎样读?”我当时一愣:二年级的学生该怎么回答呢?结果全班无一学生能答。在评课时,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建议该教师给学生范读。结果第二次在平行班上课时,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可见,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花潮》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圆通公园里海棠花如潮水一般的神奇,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在品读“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一句时,我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读(学生闭眼倾听),学生终于领悟到“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的精妙。最后,在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一句的节奏时给予示范,使学生领悟很难用语言说清的节奏变化,解决“匀速前进”的问题。一系列经典的示范,解决了许多难以处理的难题,使学生读懂了句子,读出了美。
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达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都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如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则一带而过。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区别见闻和联想是本单元的阅读重点),把大榕树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效率与质量。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导语设疑
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但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借助多媒体
如在执教《松坊溪的冬天》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松坊溪的雪景图。学生一看到如此雪白晶莹的白雪世界,如此变化多端的溪石,不禁“哇”地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松坊溪的冬天,怎么样?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神秘的白雪世界迷住了,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溪石的美,溪石的可爱,我又单独出示溪石的图片,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溪石的特点已融进学生已深知,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表现出来。
3.表演读、赛读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达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小羊角辫》、《将相和》、《小珊迪》等。
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是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等,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
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一次,听一位教师执教《雷雨》(人教版第四册)。在指导学生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时,问学生:“风这么大,该怎样读?”我当时一愣:二年级的学生该怎么回答呢?结果全班无一学生能答。在评课时,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建议该教师给学生范读。结果第二次在平行班上课时,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可见,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花潮》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圆通公园里海棠花如潮水一般的神奇,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在品读“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一句时,我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读(学生闭眼倾听),学生终于领悟到“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的精妙。最后,在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一句的节奏时给予示范,使学生领悟很难用语言说清的节奏变化,解决“匀速前进”的问题。一系列经典的示范,解决了许多难以处理的难题,使学生读懂了句子,读出了美。
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