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往往收效不大。特别是小学生往往怕写作文,把写作文当做苦差事。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呢?我认为要做到“四要”,即要唤起学生的真情,要激活学生的语言,要鼓励学生想象,要挖掘学生的生活情趣。
一、要唤起学生的真情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这一教学建议,抓住了写作教学的生命,因为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称上好作文。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真情,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地表露真情。王老师在带领学生春游时先是充当学生的“导游先生”,而春游后则当学生“打开心扉说亮话”的忠实听众。由于学生的情感事先已被放起来,一个个畅所欲言。有的说青青的草坪,盛开的野花,温和的阳光,轻柔的春风给了“我”回归大自然的神奇感受;有的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唱着好听的歌谣,心中的丝丝烦恼变成了缕缕甜蜜;有的说山上偷偷钻出地面的小草弟弟,河边轻轻梳着长发的柳树姐姐告诉我春天来了……愉快、轻松、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溢于言表。学生的作文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要激活学生语言
儿童的语言纯朴、率真。如果教师经常留神倾听学生的语言,就会发现儿童的语言极为丰富:有的娇憨十足,冒着傻气;有的振振有词,透着虎气;有的揭人短处,充满正气……让我们自愧不如。因此,教师应设法激活儿童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进行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口语训练是引导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古人曾说:一个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习作素材的积累同样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为什么著名的作家写得好,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地地读书,借鉴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要拥有亲身体验。这一点是很非常重要的。
1.进行广泛阅读是前提。提高写作能力仅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读课外读物。如何使课外阅读不断内化,进而让学生在施展个性的作文中“活用”呢?首先,让学生把在广泛阅读中获取的有价值的东西大胆地记下来,说出来;其次,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说时,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说长道短”,摆观点,谈感受;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时,强调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让学生的表达有释放心灵的自由。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断地想着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为不断强化并巩固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教学中,可采取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强化训练。一是举行诸如“故事大赛”、“新年话新语”等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语言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很大锻炼,同时也会发现自己个性语言的不足之处,以便“对症下药”。二是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比如,让学生模拟记者、电视主持人深入校内外展开采访、调查。活动后,再组织安排学生把实践活动的经历、体验、感受有重点地汇报。
三、要鼓励学生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想象”是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是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主要阵地,它在作文教学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奇特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想象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且给足时间让他们翱翔于想象的王国,使他们的个性在作文中充分地显露出来。如:在学完《凡卡》后,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我见到了小凡卡》为题写一篇作文;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后,鼓励学生当“小安徒生”,写童话故事……在循序渐进、反复训练中,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其实,孩子们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异彩缤纷的世界。例如,让学生续写《穷人》一文,有的同学写“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劳作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温暖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渔夫和桑娜的七个孩子在海边的一片小树林里玩,遇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神,女神让他们每人许个愿,并帮助他们实现了共同的心愿——让勤劳的父母亲生活过得越来越美好”;……学生的“想象之花”争奇斗艳,那饶有个性的童真在作文中被挥洒得酣畅淋漓。
四、要挖掘学生的生活情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接触他们多姿多彩的世界,用心捕捉儿童的生活情趣,让他们那种与成人有着天壤之别的个性回归到作文中。
教师应做孩子们生活中的有心人,多问问学生看的、想的是什么,看看他们玩的、用的是什么,听听他们谈的、唱的是什么。例如孩子们喜欢吃“串串香”,就引导他们写写《我看“串串香”》,既练了作文,又让学生正确认识街头小吃;孩子们好奇心强,就让他们多看一些科普读物,写写科普作文,扩大选材范围,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虫鱼,样样可写……学生见了这些自己最感兴趣的题材就想一吐为快。
又如:一天中午上课了,班里一位学生姗姗来迟。当我问明原因才得知,他为了帮一位小朋友找妈妈而迟到了。这让我非常感动,即兴把下面一节的语文课内容换成了习作课,我表扬了这个学生并让其他人现场提问,了解他当时的想法和做法?这节课过得非常快,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受到了触动。第二天,他们纷纷把自己写的日记拿给我看,文章字里行间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我告诉学生们,这就是作文,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来,让别人对你的文章有兴趣阅读,你就成功了。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的真情,努力激活学生的语言,积极鼓励学生想象,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情趣,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一、要唤起学生的真情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这一教学建议,抓住了写作教学的生命,因为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称上好作文。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真情,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地表露真情。王老师在带领学生春游时先是充当学生的“导游先生”,而春游后则当学生“打开心扉说亮话”的忠实听众。由于学生的情感事先已被放起来,一个个畅所欲言。有的说青青的草坪,盛开的野花,温和的阳光,轻柔的春风给了“我”回归大自然的神奇感受;有的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唱着好听的歌谣,心中的丝丝烦恼变成了缕缕甜蜜;有的说山上偷偷钻出地面的小草弟弟,河边轻轻梳着长发的柳树姐姐告诉我春天来了……愉快、轻松、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溢于言表。学生的作文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要激活学生语言
儿童的语言纯朴、率真。如果教师经常留神倾听学生的语言,就会发现儿童的语言极为丰富:有的娇憨十足,冒着傻气;有的振振有词,透着虎气;有的揭人短处,充满正气……让我们自愧不如。因此,教师应设法激活儿童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进行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口语训练是引导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古人曾说:一个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习作素材的积累同样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为什么著名的作家写得好,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地地读书,借鉴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要拥有亲身体验。这一点是很非常重要的。
1.进行广泛阅读是前提。提高写作能力仅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读课外读物。如何使课外阅读不断内化,进而让学生在施展个性的作文中“活用”呢?首先,让学生把在广泛阅读中获取的有价值的东西大胆地记下来,说出来;其次,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说时,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说长道短”,摆观点,谈感受;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时,强调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让学生的表达有释放心灵的自由。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断地想着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为不断强化并巩固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教学中,可采取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强化训练。一是举行诸如“故事大赛”、“新年话新语”等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语言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很大锻炼,同时也会发现自己个性语言的不足之处,以便“对症下药”。二是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比如,让学生模拟记者、电视主持人深入校内外展开采访、调查。活动后,再组织安排学生把实践活动的经历、体验、感受有重点地汇报。
三、要鼓励学生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想象”是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是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主要阵地,它在作文教学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奇特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想象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且给足时间让他们翱翔于想象的王国,使他们的个性在作文中充分地显露出来。如:在学完《凡卡》后,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我见到了小凡卡》为题写一篇作文;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后,鼓励学生当“小安徒生”,写童话故事……在循序渐进、反复训练中,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其实,孩子们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异彩缤纷的世界。例如,让学生续写《穷人》一文,有的同学写“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劳作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温暖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渔夫和桑娜的七个孩子在海边的一片小树林里玩,遇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神,女神让他们每人许个愿,并帮助他们实现了共同的心愿——让勤劳的父母亲生活过得越来越美好”;……学生的“想象之花”争奇斗艳,那饶有个性的童真在作文中被挥洒得酣畅淋漓。
四、要挖掘学生的生活情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接触他们多姿多彩的世界,用心捕捉儿童的生活情趣,让他们那种与成人有着天壤之别的个性回归到作文中。
教师应做孩子们生活中的有心人,多问问学生看的、想的是什么,看看他们玩的、用的是什么,听听他们谈的、唱的是什么。例如孩子们喜欢吃“串串香”,就引导他们写写《我看“串串香”》,既练了作文,又让学生正确认识街头小吃;孩子们好奇心强,就让他们多看一些科普读物,写写科普作文,扩大选材范围,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虫鱼,样样可写……学生见了这些自己最感兴趣的题材就想一吐为快。
又如:一天中午上课了,班里一位学生姗姗来迟。当我问明原因才得知,他为了帮一位小朋友找妈妈而迟到了。这让我非常感动,即兴把下面一节的语文课内容换成了习作课,我表扬了这个学生并让其他人现场提问,了解他当时的想法和做法?这节课过得非常快,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受到了触动。第二天,他们纷纷把自己写的日记拿给我看,文章字里行间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我告诉学生们,这就是作文,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来,让别人对你的文章有兴趣阅读,你就成功了。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的真情,努力激活学生的语言,积极鼓励学生想象,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情趣,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