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课程改革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与我国的国情紧密联系。从第一阶段(1978~1993)的迷茫中找寻正确道路,到第二阶段(1994~2000)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进入第三阶段(2001~2007)施行新课改,开展五位一体教学,最后到第四阶段(2008-)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打赢素质教育攻坚战。当前的课程改革就处于第四阶段,以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頒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纲领,重点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此后,新课程改革围绕“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这要求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注重多元化特色发展,在实践中创新课程改革,推动开启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
本文从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入手,从多方面多角度剖析现阶段课改多元发展的新局面。
众所周知,科学在近几十年飞速发展,单个学科早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知识需求,不同学科的核心原理开始交叉和互相渗透。在这种大环境下实行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传统分科教学完全不同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学习学科之间交叉的共同理论。而传统的单学科独立教学往往是从一个角度去观察客观现象和本质,在这种学习氛围之中学生容易孤立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尤其重视教材改革,将提升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入其中,应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综合学科原则。我们虽然将交叉学科列为主要课程改革目标,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还是要循序渐进。将各科基本原理集中在一门学科中,如小学阶段的科学和自然课,我们可以将其总合成一门科学探索课程。
二是横向联系原则。在编写教材时应总览全局,横向联系所有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3种方法。第一是注意各课程知识的重复内容,将所有重复内容在一本书中统一介绍,并注意该内容应在其他所有科目运用到该知识时之前传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第二是一题多解。即融会贯通,将所有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张不同学科或者同一学科不同方向知识的知识网络。如让学生运用函数、几何、代数的知识,做到对数学几何题的一题多解。第三是专题教学,即在一个专题里将所有类似的知识合并在一起进行传授。如电学专题,囊括了电路图,电磁感应,电学,热力学,磁学等知识。
三是社会实践性原则。现代社会,我们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而不是纸上谈兵之士。因此我们新时代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设计尽量多的社会实践课程。如“社会调查方法”、“知识实际运用在行业”等专题课。
课程改革也需要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针对目前小学多种多样的课程,可以采取组块式结构,将这些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并且按照“确保基础课大纲、注意选修课内容、重视实践课程能力”的要求来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相应的课程,力求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时占总课程的30%-40%,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小学就给学生奠定专业性知识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多实干型人才。
新课程改革还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要建立起一套系统性教学方法,从横向上将不同学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提高其看问题的高度,从而培养其立体性思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既有知识水平,来选择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来指引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主动学习源于“迷惑”和“好奇”。可以提问变得自然化、幽默化,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抛出,有时,一个有意思的提问就能打破课堂僵局,活跃课堂氛围。此为,还要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技术的价值。
(责任编辑
本文从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入手,从多方面多角度剖析现阶段课改多元发展的新局面。
众所周知,科学在近几十年飞速发展,单个学科早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知识需求,不同学科的核心原理开始交叉和互相渗透。在这种大环境下实行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传统分科教学完全不同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学习学科之间交叉的共同理论。而传统的单学科独立教学往往是从一个角度去观察客观现象和本质,在这种学习氛围之中学生容易孤立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尤其重视教材改革,将提升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入其中,应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综合学科原则。我们虽然将交叉学科列为主要课程改革目标,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还是要循序渐进。将各科基本原理集中在一门学科中,如小学阶段的科学和自然课,我们可以将其总合成一门科学探索课程。
二是横向联系原则。在编写教材时应总览全局,横向联系所有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3种方法。第一是注意各课程知识的重复内容,将所有重复内容在一本书中统一介绍,并注意该内容应在其他所有科目运用到该知识时之前传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第二是一题多解。即融会贯通,将所有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张不同学科或者同一学科不同方向知识的知识网络。如让学生运用函数、几何、代数的知识,做到对数学几何题的一题多解。第三是专题教学,即在一个专题里将所有类似的知识合并在一起进行传授。如电学专题,囊括了电路图,电磁感应,电学,热力学,磁学等知识。
三是社会实践性原则。现代社会,我们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而不是纸上谈兵之士。因此我们新时代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设计尽量多的社会实践课程。如“社会调查方法”、“知识实际运用在行业”等专题课。
课程改革也需要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针对目前小学多种多样的课程,可以采取组块式结构,将这些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并且按照“确保基础课大纲、注意选修课内容、重视实践课程能力”的要求来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相应的课程,力求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时占总课程的30%-40%,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小学就给学生奠定专业性知识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多实干型人才。
新课程改革还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要建立起一套系统性教学方法,从横向上将不同学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提高其看问题的高度,从而培养其立体性思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既有知识水平,来选择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来指引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主动学习源于“迷惑”和“好奇”。可以提问变得自然化、幽默化,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抛出,有时,一个有意思的提问就能打破课堂僵局,活跃课堂氛围。此为,还要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技术的价值。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