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相长”认为教学是“教”与“学”两方互动行为,“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后多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师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个“教”,学生如何能做好“学”。
关键词: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学养培养 学习能力
教坛挥鞭已十五载。从磕磕绊绊,到从容应对,一路走来,成果不怎么辉煌,也有几分心得。一家之言,个人总结可能有不少不完美,甚至不恰当的地方。教无定法,贵在灵活多变。我希望本文能让些许青年教师以开眼界,贻笑于大方之家亦不失我本心。于我个人而言,也是一个成长提升的机会。固有谈谈之必要。
“教学相长”认为教学是“教”与“学”两方互动行为,“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后多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师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个“教”,学生如何能做好“学”。“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要努力做到这几个要求。
一、做一个“亲民”的教师
师生有感情,有关怀,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做一个有涵养有度量的教师
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教育是一生的事业,不可急躁,更需要耐心,容忍。师德上高标准要求自己;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乱发火;让自己一身正气、一身正能量;谈吐要大方得体;养浩然之气,彰显人格魅力。
三、做一个有学识高深的教师
在学科范围之外也要了解一些,特别是流行前线的有正能量的,学生们更喜欢关注的东西。拉近了心理距离,加深了交流。还要学些读心术,一般来说,人类有七种情绪:愤怒、恐惧、厌恶、惊讶、难过、愉快和轻蔑。正常的表情一般持续在半秒之间,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而微表情的与众不同就在于持续时间较短。这种表情往往和欺骗形影相伴,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当人们试图掩饰、刻意隐瞒某种心理活动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反而可能通过微表情表达出来。 学生那副稚气未脱的脸上的情绪得能读准,不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如何会有顺畅的交流!
四、教师还要有终身学习的认知与行为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学科涉及面宽广,加之知识更新特别快,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孩子一杯水,教师需有一弘源头活水。所以教师要不断汲取、更新、积累知识。同一节课,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而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因语言及知识结构变化而不同。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容自如!
五、做一个经常赏识学生的教师
学生的小进步、新思路都要及时而恰当地鼓励,对他们是极大的鞭策与鼓励,是他们有更大进步、更宽新天地的开始。作为教师,既是一名教育者,又是一名管理者。恰当及时的激励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说不定因您不经意的一句赏识的话语,数年后会成就一位有伟大创举的人。作为教师,请千万不要吝啬您对学生的赏识!备课要充分,丰富。备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备教法(学法):准备采取什么方法让学生學会你要让他掌握的知识点。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一篇教案(学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授了解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设计学生的活动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设想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案。课时数、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具等几部分。
六、教法要灵活,要突显课文特色
譬如说吧,文言文,学生课前熟背课文,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熟练的升华提高;翻译使得理解有了基础。译文时注意做到几点,译文要做到“信(忠于原文)”、“达(上下通达)”、“雅(富有文采)”;同一句文言文的译文,因语气、语调等不同,意义也会有差异。这些都是建立在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之上的。写作课,我认为教师要在范文、章法结构之类的知识方面给予指导,比如说古人总结的好文章的标准那样:“凤头(富有文采的开头)”、“猪肚(内容丰富)”、“豹尾(简短而有力)”。何为“伏笔”,何为“呼应”,为何要这样做,诸如此类的。当学生对这些都熟知时,才会自觉地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之中。
(1)晨读的习惯。语言之学,贵在习读,特别是汉语,丰富多变,意蕴深长,不常读,不大声读未必能领悟得到。大声朗读好处多:有利于开发右脑,能改变学生的性格,读,是心、眼、脑协作认知的过程, 有利于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体味汉字的“音乐美”,普通话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很多。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朗读就是二度创作。语文教育的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2)查字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字典是知识的源泉,最好的老师,学会查字典等工具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能力。
(3)写日记的习惯:首先是培养毅力。我们知道,日记好写难坚持。在坚持中培养了学生的毅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我的一些社会调查表明: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智商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他们有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其次是锻炼写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人一生中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写日记无疑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天天写一篇日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日记形式多样,不用去想文章的做法,显得自由灵活。日记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兴致了有时间了就多写两句,情绪低落时就少写两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长此以往,形成了习惯,你会觉得每天不写几句就心里觉得缺少点什么似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而然随之得到提升。
有学养的学生越教越轻松,越教越出成绩。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时要下一番功夫!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因此,教师的“教后记”大有些的必要!这是对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还要有目标的经常到学生中和学生讨论自己的教学,以便发现不足,及时提高。
教无定法,贵在灵活多变。我的一点小体会。如果能让一些青年教师感觉有点小启发,我就会倍感欣慰!
参考文献:
(1)教学心理学》,《礼记·学记》
关键词: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学养培养 学习能力
教坛挥鞭已十五载。从磕磕绊绊,到从容应对,一路走来,成果不怎么辉煌,也有几分心得。一家之言,个人总结可能有不少不完美,甚至不恰当的地方。教无定法,贵在灵活多变。我希望本文能让些许青年教师以开眼界,贻笑于大方之家亦不失我本心。于我个人而言,也是一个成长提升的机会。固有谈谈之必要。
“教学相长”认为教学是“教”与“学”两方互动行为,“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后多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师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个“教”,学生如何能做好“学”。“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要努力做到这几个要求。
一、做一个“亲民”的教师
师生有感情,有关怀,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做一个有涵养有度量的教师
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教育是一生的事业,不可急躁,更需要耐心,容忍。师德上高标准要求自己;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乱发火;让自己一身正气、一身正能量;谈吐要大方得体;养浩然之气,彰显人格魅力。
三、做一个有学识高深的教师
在学科范围之外也要了解一些,特别是流行前线的有正能量的,学生们更喜欢关注的东西。拉近了心理距离,加深了交流。还要学些读心术,一般来说,人类有七种情绪:愤怒、恐惧、厌恶、惊讶、难过、愉快和轻蔑。正常的表情一般持续在半秒之间,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而微表情的与众不同就在于持续时间较短。这种表情往往和欺骗形影相伴,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当人们试图掩饰、刻意隐瞒某种心理活动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反而可能通过微表情表达出来。 学生那副稚气未脱的脸上的情绪得能读准,不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如何会有顺畅的交流!
四、教师还要有终身学习的认知与行为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学科涉及面宽广,加之知识更新特别快,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孩子一杯水,教师需有一弘源头活水。所以教师要不断汲取、更新、积累知识。同一节课,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而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因语言及知识结构变化而不同。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容自如!
五、做一个经常赏识学生的教师
学生的小进步、新思路都要及时而恰当地鼓励,对他们是极大的鞭策与鼓励,是他们有更大进步、更宽新天地的开始。作为教师,既是一名教育者,又是一名管理者。恰当及时的激励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说不定因您不经意的一句赏识的话语,数年后会成就一位有伟大创举的人。作为教师,请千万不要吝啬您对学生的赏识!备课要充分,丰富。备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备教法(学法):准备采取什么方法让学生學会你要让他掌握的知识点。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一篇教案(学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授了解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设计学生的活动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设想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案。课时数、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具等几部分。
六、教法要灵活,要突显课文特色
譬如说吧,文言文,学生课前熟背课文,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熟练的升华提高;翻译使得理解有了基础。译文时注意做到几点,译文要做到“信(忠于原文)”、“达(上下通达)”、“雅(富有文采)”;同一句文言文的译文,因语气、语调等不同,意义也会有差异。这些都是建立在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之上的。写作课,我认为教师要在范文、章法结构之类的知识方面给予指导,比如说古人总结的好文章的标准那样:“凤头(富有文采的开头)”、“猪肚(内容丰富)”、“豹尾(简短而有力)”。何为“伏笔”,何为“呼应”,为何要这样做,诸如此类的。当学生对这些都熟知时,才会自觉地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之中。
(1)晨读的习惯。语言之学,贵在习读,特别是汉语,丰富多变,意蕴深长,不常读,不大声读未必能领悟得到。大声朗读好处多:有利于开发右脑,能改变学生的性格,读,是心、眼、脑协作认知的过程, 有利于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体味汉字的“音乐美”,普通话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很多。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朗读就是二度创作。语文教育的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2)查字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字典是知识的源泉,最好的老师,学会查字典等工具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能力。
(3)写日记的习惯:首先是培养毅力。我们知道,日记好写难坚持。在坚持中培养了学生的毅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我的一些社会调查表明: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智商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他们有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其次是锻炼写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人一生中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写日记无疑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天天写一篇日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日记形式多样,不用去想文章的做法,显得自由灵活。日记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兴致了有时间了就多写两句,情绪低落时就少写两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长此以往,形成了习惯,你会觉得每天不写几句就心里觉得缺少点什么似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而然随之得到提升。
有学养的学生越教越轻松,越教越出成绩。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时要下一番功夫!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因此,教师的“教后记”大有些的必要!这是对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还要有目标的经常到学生中和学生讨论自己的教学,以便发现不足,及时提高。
教无定法,贵在灵活多变。我的一点小体会。如果能让一些青年教师感觉有点小启发,我就会倍感欣慰!
参考文献:
(1)教学心理学》,《礼记·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