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区小学生受到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心智不够成熟,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受限,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需要记忆的较多,单纯死记硬背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教师进行充分引导。文章对山区小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2-0017-02
【Absrtac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 are affected by age and experience,their minds are not mature enough,their ability to think and deal with problems is limited,so they need to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effectively in teaching. But more memory is need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hoping to help and enlighten the relevant personnel.
【Keywords】Learning motivation;Student;Learning interest
【Keywords】Motivation: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山区小学生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其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并不太多,所以多数山区小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不开朗。山区小学的教学资源与平原地区甚至城市地区的小学相比,差距较大。与此同时,山村小学学生的视野较为狭窄,主要是由于他们接触到的人与事物也都基本局限于山区。山区小学生大多数经济上较为贫困,除了上学之外,大多数山区小学生在放学之后还要帮助家长分担繁重的家务劳动抑或是农事劳动。劳动之后时间已经很晚,这便使得山区小学生在放学之后真正留给学习的时间并不多,也就难以在长时间之内培养对于学习的兴趣。所以,如何在一段时间之内提升山区小学生形成对于学习的兴趣,则是广大山区小学教师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满足山区小学生缺失需要,培养其成长需求
山区小学生在日常接触到人物与事物相对固化,加之,山区的家长大多数教育理念缺乏,不会对过于重视子女的教育。部分山区家长主要是考虑家中孩子是否能够给家长分担些家务活活农事,普遍较少对孩子感受的关注,这便致使山区小学生难以从父母层面获得认可与肯定。山区的小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与劳动之中难以发现真正的“自我”,尽管山区小学生想在课堂上获得教师的认可与肯定,但却担心课下同学的嘲讽与讥笑。在课堂之上踊跃发言原本便是正常小学生常见之事,但是到了部分山区小学却成为了令同学耻笑的事。究其原本,还是由于山区的家长未能够给学生以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山区小学生在心理上缺少家长、教师与同学的关注与呵护,主体性意识尚未萌发。
据调查,山区小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归属与爱和自尊。如: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后给予严厉的批评,学生相互间因错误而嘲笑对方,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积极发言,害怕出错,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优化问题处理方案。
例如,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应该以轻松、和谐、包容为主,良好的氛围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接纳自己的不足,并在出现错误时坦然面对。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嘲讽,使学生发现他人的长处,在学习当中积极上进,敢于接受他人的指导,通过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接纳,相互包容,从而共同发展。在这过程当中,教师还需对学生的个别需求进行分析,并适时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如: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对于积极回答问题,但回答不准确的学生,不能打击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要尊重他们,应适度委婉的让他们学会思考后回答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去培养学生的成长需求,让他们逐渐有求知的欲望、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2.山区小学生日常教学中学习动机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其学习动机:
(1)制造悬念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以游戏或者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制造悬念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使用多元化的悬念制造方式,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学习体验。
(2)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
教师在讲解主题前,可以根据主题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由学生对问题以及内容的理解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给予相应的反馈。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具有普遍性,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积极性,选择的问题应该有多种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之间竞相回答,并在回答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答案的片面性。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在讲解完具体的内容之后,老师还要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一来可以吸引山区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二来还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引起争议
在教学当中需要对质疑精神的培养提起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问,并且对一些自己不认同的观点提出质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存在争议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过程当中,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分歧,并总结最后答案。为了使答案更加全面,学生积极查阅资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给予学生合理的反馈
据相关人员调查发现,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给予相应的反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因为,第一,学生会对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优化学习行为,调整学习计划;第二,在教师给予科学的反馈之后,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反馈避免再次犯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在学习当中更加积极主动。
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反馈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反馈应该及时。其次,教师给予的反馈应该是经常性的。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在教学当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学习结果给予适当的反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调整,这远比长期反馈达到的效果要好。因此教师需要对反馈的时间提起重视,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适时给予反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可获得成功的目标,制定可操作的学习计划
山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首要,是山区小学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可获得成功的目标,制定可操作的学习计划。明确的学习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与山村小学生共同完成。首先,教师制定的目标要循序渐进,不要求一步到位,因为循序渐进才符合山区小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山区小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与部分学习情况,力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山区小学生都可以明确自身在将来一段时间之内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帮助山区小学生强化目标。目标的完成绝非一蹴而就,而需山区小学生日复一日的努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山区小学生制定可行的目标实现计划,确保山区小学生只要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成功。
目标是指个体想要完成的任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明确学习目标,目标越科学合理,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越具有可操作性,实现目标的条件越充分,学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山区小学生的学习目标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也谈不上目标的实现。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目标给予系统的引导与梳理。
第一,帮助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一个人为之努力奋斗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就要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然后鼓励学生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要知道,科学合理的目标是指体现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带给学生强大动力的、适合学生难度的、在有一定时限内通过努力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目标。比如,山区小学生大多基础薄弱,因此在制定初级目标时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 同时,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还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减轻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压力。
第二,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大的目标不宜把握与执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分解大目标,将分解后的小目标落实在每天的学习任务当中,可以为大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制定计划时,应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切不可制定一些难以实现的计划。通过学生按部就班的实施学习计划,日积月累,可以使学生逐渐向自己设定的目标靠近。比如,在背诵一篇比较长的课文时,如果让学生在短时期内背诵可能会有些困难,那么,学生就要有计划的实现背诵的目标,像是一天背诵几个自然段,在背诵的过程中要掌握背诵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好的背诵效果。
第三,确保目标实现的条件。
一学期确定一两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把目标写下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定期的回头看看自己的目标,对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予以修正,把确立的目标告诉班级的同学,代课教师和家长,接受家长、老师及全班同学的监督。
通过学生缺失需要的满足,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以及学生目标的确立,这就从整体上促进了山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使他们的学习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4.采取合理措施,激发山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所谓的兴趣,指的就是人对某种事物的热爱程度,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充满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才会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学好每一门学科。因此,在山区小学中,老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动机。首先,作为老师就要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要知道,山区地区比较落后,并且有许多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样他们就会有一些心理空缺,不僅学习的能力较低,个人的思想文化素养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老师就要加强和山区小学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求,并且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在学习当中更加主动。比如,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学习的快乐。像是一些作文指导课、社会实践课,老师都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好具体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去年笔者在教授《春》这篇课文时,为了避免课堂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春这篇课文的含义,我就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学生就能很好的体会到春的含义,在教学结束后,我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可以增加学习体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2-0017-02
【Absrtac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 are affected by age and experience,their minds are not mature enough,their ability to think and deal with problems is limited,so they need to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effectively in teaching. But more memory is need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hoping to help and enlighten the relevant personnel.
【Keywords】Learning motivation;Student;Learning interest
【Keywords】Motivation: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山区小学生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其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并不太多,所以多数山区小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不开朗。山区小学的教学资源与平原地区甚至城市地区的小学相比,差距较大。与此同时,山村小学学生的视野较为狭窄,主要是由于他们接触到的人与事物也都基本局限于山区。山区小学生大多数经济上较为贫困,除了上学之外,大多数山区小学生在放学之后还要帮助家长分担繁重的家务劳动抑或是农事劳动。劳动之后时间已经很晚,这便使得山区小学生在放学之后真正留给学习的时间并不多,也就难以在长时间之内培养对于学习的兴趣。所以,如何在一段时间之内提升山区小学生形成对于学习的兴趣,则是广大山区小学教师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满足山区小学生缺失需要,培养其成长需求
山区小学生在日常接触到人物与事物相对固化,加之,山区的家长大多数教育理念缺乏,不会对过于重视子女的教育。部分山区家长主要是考虑家中孩子是否能够给家长分担些家务活活农事,普遍较少对孩子感受的关注,这便致使山区小学生难以从父母层面获得认可与肯定。山区的小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与劳动之中难以发现真正的“自我”,尽管山区小学生想在课堂上获得教师的认可与肯定,但却担心课下同学的嘲讽与讥笑。在课堂之上踊跃发言原本便是正常小学生常见之事,但是到了部分山区小学却成为了令同学耻笑的事。究其原本,还是由于山区的家长未能够给学生以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山区小学生在心理上缺少家长、教师与同学的关注与呵护,主体性意识尚未萌发。
据调查,山区小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归属与爱和自尊。如: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后给予严厉的批评,学生相互间因错误而嘲笑对方,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积极发言,害怕出错,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优化问题处理方案。
例如,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应该以轻松、和谐、包容为主,良好的氛围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接纳自己的不足,并在出现错误时坦然面对。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嘲讽,使学生发现他人的长处,在学习当中积极上进,敢于接受他人的指导,通过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接纳,相互包容,从而共同发展。在这过程当中,教师还需对学生的个别需求进行分析,并适时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如: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对于积极回答问题,但回答不准确的学生,不能打击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要尊重他们,应适度委婉的让他们学会思考后回答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去培养学生的成长需求,让他们逐渐有求知的欲望、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2.山区小学生日常教学中学习动机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其学习动机:
(1)制造悬念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以游戏或者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制造悬念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使用多元化的悬念制造方式,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学习体验。
(2)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
教师在讲解主题前,可以根据主题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由学生对问题以及内容的理解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给予相应的反馈。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具有普遍性,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积极性,选择的问题应该有多种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之间竞相回答,并在回答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答案的片面性。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在讲解完具体的内容之后,老师还要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一来可以吸引山区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二来还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引起争议
在教学当中需要对质疑精神的培养提起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问,并且对一些自己不认同的观点提出质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存在争议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过程当中,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分歧,并总结最后答案。为了使答案更加全面,学生积极查阅资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给予学生合理的反馈
据相关人员调查发现,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给予相应的反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因为,第一,学生会对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优化学习行为,调整学习计划;第二,在教师给予科学的反馈之后,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反馈避免再次犯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在学习当中更加积极主动。
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反馈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反馈应该及时。其次,教师给予的反馈应该是经常性的。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在教学当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学习结果给予适当的反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调整,这远比长期反馈达到的效果要好。因此教师需要对反馈的时间提起重视,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适时给予反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可获得成功的目标,制定可操作的学习计划
山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首要,是山区小学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可获得成功的目标,制定可操作的学习计划。明确的学习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与山村小学生共同完成。首先,教师制定的目标要循序渐进,不要求一步到位,因为循序渐进才符合山区小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山区小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与部分学习情况,力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山区小学生都可以明确自身在将来一段时间之内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帮助山区小学生强化目标。目标的完成绝非一蹴而就,而需山区小学生日复一日的努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山区小学生制定可行的目标实现计划,确保山区小学生只要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成功。
目标是指个体想要完成的任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明确学习目标,目标越科学合理,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越具有可操作性,实现目标的条件越充分,学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山区小学生的学习目标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也谈不上目标的实现。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目标给予系统的引导与梳理。
第一,帮助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一个人为之努力奋斗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就要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然后鼓励学生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要知道,科学合理的目标是指体现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带给学生强大动力的、适合学生难度的、在有一定时限内通过努力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目标。比如,山区小学生大多基础薄弱,因此在制定初级目标时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 同时,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还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减轻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压力。
第二,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大的目标不宜把握与执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分解大目标,将分解后的小目标落实在每天的学习任务当中,可以为大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制定计划时,应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切不可制定一些难以实现的计划。通过学生按部就班的实施学习计划,日积月累,可以使学生逐渐向自己设定的目标靠近。比如,在背诵一篇比较长的课文时,如果让学生在短时期内背诵可能会有些困难,那么,学生就要有计划的实现背诵的目标,像是一天背诵几个自然段,在背诵的过程中要掌握背诵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好的背诵效果。
第三,确保目标实现的条件。
一学期确定一两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把目标写下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定期的回头看看自己的目标,对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予以修正,把确立的目标告诉班级的同学,代课教师和家长,接受家长、老师及全班同学的监督。
通过学生缺失需要的满足,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以及学生目标的确立,这就从整体上促进了山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使他们的学习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4.采取合理措施,激发山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所谓的兴趣,指的就是人对某种事物的热爱程度,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充满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才会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学好每一门学科。因此,在山区小学中,老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动机。首先,作为老师就要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要知道,山区地区比较落后,并且有许多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样他们就会有一些心理空缺,不僅学习的能力较低,个人的思想文化素养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老师就要加强和山区小学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求,并且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在学习当中更加主动。比如,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学习的快乐。像是一些作文指导课、社会实践课,老师都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好具体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去年笔者在教授《春》这篇课文时,为了避免课堂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春这篇课文的含义,我就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学生就能很好的体会到春的含义,在教学结束后,我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可以增加学习体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