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书,这件功德圆满的小事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讲求『天人合一』,纸质书的装帧历经演变,从技术走向美学。由模仿竹简而来的卷装,自隋朝开始从质朴走向华丽,开始使用金银或者琉璃的轴头。装帧材料也有讲究,一些书籍会用到动物的骨骸。
  修书,修心
  躲在魏公村大街一旁,有一条清幽的羊肠小道,顺道走再拐个弯,就是国家图书馆南区一层。这个400平方米的空间,是善本特藏部古籍修复组的办公区域。这里容纳了二三十张工作台,摆放着用大理石压着的已经修复好的书页,随处可见糨糊、毛刷、喷壶等修书必备工具,显微镜、裁纸机、手动压力机、纸张测厚仪及数码相机等设备也一应俱全。从1974年进入国家图书馆开始,杜伟生和古书打交道了整整40年。
  那年从部队退伍后,杜伟生被分配到了国家图书馆。“那时候我对古籍修复没什么概念,只是想着过去在部队里风吹日晒,现在在图书馆做事,应该是个轻松的美差,还可以随手看看书,就踏实地上班去了。”
  早些年,国家对古籍修复师没什么要求,觉得这只是门手艺活,只要小学毕业就可以参加工作。“事实上,修书就像看病一样,丝毫马虎不得。古籍修复的技艺并不复杂,用的最多的材料也就是纸张和糨糊。但是古籍修复对于经验、知识全面性的要求很高。”杜伟生说古籍修复是一门交叉学科,要懂历史才能分辨版本、年代;要懂古汉语才能拼接碎了的古书;要懂美术和设计,才能装裱出漂亮的封面。除了对古代造纸和印刷技术的研究,还得涉猎物理与化学。
  杜伟生停顿了一下,又补充到:“就算有了技术、知识、经验仍然不行,还需要耐心和细心。这古书一修就是大半天,需要长时间坐椅子上埋头工作,不是轻松活,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吃得下这样的苦。”这件看似机械的工作,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整旧,如旧
  其实古籍对大众而言并不陌生。现在影视剧一个演员的戏份拍摄结束,或者整部电影拍摄结束,会说“杀青”,这本是源于古籍装帧的一个专业用词。杜伟生介绍说,古籍装帧有一种形式叫做竹简(编简),材质为竹子或木头,根据不同的文献取不同的长度,这类古籍长沙马王堆出土最多。人们在编写竹简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处理。其中一个程序就是刮掉竹子最外面那层粗糙的青皮,烤干、晾干以后,才能在上面写字、装订,这就叫做“杀青”。
  “在纸质书没有出现之前,古籍的装帧形式主要包括甲骨和几种简,以及石刻和帛书。除了简牍和帛书,其他几种都是以拓片的形式存世。后来出现的青铜器,铭文形式更永固。发展到了帛书,装帧的形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为例,书页内容按从上到下的次序叠放,这应该是中国古籍册页制的前身,虽然还没有装订完整,但已经完全打破了卷的形式,和竹简形制有明显的不同。”谈及自己的本行,杜伟生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了。他常年参加各种讲座,这样的干货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分享。
  “纸质书的装帧历经演变,从技术走向美学。由模仿竹简而来的卷装,自隋朝开始从质朴走向华丽,开始使用金银或者琉璃的轴头。装帧材料也有讲究,一些书籍会用到动物的骨骸。但佛经不会,因为不能杀生,所以会改用玉或者竹子。还有一些奇特的装帧形式,比如用树叶经过煮、刮、晾干后,用工具往上面刻字,之后用颜料在叶面上来回擦,就会显出字的痕迹,这种外国传入的形式叫‘梵夹装’,唐僧玄奘取回的经书,装帧形式多使用这一类。”
  古籍修复讲求“整旧如旧”。随着古籍善本收藏成为市场新热,古籍修复和保存成为藏友关注热点。古籍一旦保存不当,就会受到各种类型的破损。每一张脆弱而珍贵的纸,在杜伟生的“最小干预修复原则”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复原。“纸厚不揭薄;哪里破就补哪里,坚决不整卷托裱,之前没有被上墙绷平的卷子,修复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压平。无论是修复材料还是修复技法,我都尽可能忠于遗书原貌,做到真正整旧如旧,就是历史上用什么材料,现在就尽量用同样的材料或相仿的材料去修复。”
  传道,传艺
  “书是修不完的。书不断在修,也不断在坏。”杜伟生说,修书始终要靠手,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机器都替代不了。
  40年的工作生涯中,杜伟生阅卷无数,修复过历经浩劫的“敦煌遗书”,也修复过命途辗转的《永乐大典》与西夏文献。最令他为之动容的,是参与“敦煌遗书”的修复工作。完成修复的杜伟生代表国家图书馆来到敦煌,参加“敦煌遗书”讨论会。从台湾佛光山专程赶来的尼姑,给杜伟生行了一个礼:“您不是在修书,是在做功德。修佛经是最大的功德。”
  因为这句话,杜伟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在这之前,他只是把修书当做一份工作,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尼姑这句沉甸甸的话,让他顿悟到了修书的价值。做古书、修古籍,把前人的宝贵遗产留存下来,传给后世,不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吗?
  时至今日,古籍修复师依然是一门特别小众的职业。2007年,全国图书馆系统下的修复师不到100名。在修复古籍之余,杜伟生也在为传承古籍修复技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面向全国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开设了古籍修复培训班,还设计出纸浆补书机,解决了传统修书后凹凸不平的工艺缺陷,并向全国推广。
  现在杜伟生已经退休了,几乎不再参与古籍修复。但他一有时间,就天南海北地跑,为热爱这门手艺的学生授课、解惑。也因為像杜伟生这样的修书人的不遗余力,目前全国从事古籍修复的人,比2007年翻了一倍。“只要还有人看书,古籍修复就不会停止。”杜伟生表示,“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古籍修复中来。古籍修复修的是濒危的书,但别让古籍修复技艺成为濒危技艺。”
其他文献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对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对于整天“躲”在漆艺工作室,专注于制作漆器的桥本千毅而言,窗外的世界似乎被玻璃完全隔绝了。  “从几年前开始,我每天制作漆器的工作量都很大,现在忙到几乎快要忘记疫情正在发生了。”日本漆艺家桥本千毅从事漆艺近30年了,凭借对漆艺的热爱和坚持,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技法,使作品在光线的折射下,呈现出绚丽的光彩,让人一眼就有“大牌”的感觉。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行业里,匠人,是对手艺人的统称。他的特点是一个“专”字,意为专业、专心,但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  要做到专业与专心,其实是有规范程序的。大体上有两个指标:一是严格,从事心手一体的创造性劳动,它有不同的规矩;二是水平,它的高低是通过不断地重复习之,而不是学之达到的。习,就是悟道。  但很多人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以“专”家的身份在一些权威电视台“讲学”。电视台不专业,老百姓就更
“像写文章一样去做糕点。”手工制造、融入故事、推广塘栖,老刀糕点就这样,一点点推敲、酝酿,最后风靡江南。  在2014年最后一期专题《民艺记录师》中,记者采访了“用海报唤醒老店”活动的恒昌森青年团。当得知支持青年团的“恒昌森”是一家做糕点的厂子——老刀糕点后,不禁好奇,一番打探后才得知,老刀糕点成立不过四年,却拥有无数大伯大妈粉丝,他们不畏艰辛,常坐两小时公交车来到塘栖,或为买一份新鲜出炉的老刀糕
巫耳机每个系列的作品不完全等同于风潮时尚,它的整体造型与『当下』审美保持着一定距离,但部分细节又折射出现代感。再加之强烈的人工印记,满足体验者对美的渴望。  喇叭单元的配对  国际标准左右声道音量的大小最多相差6分贝,也就是正负3分贝,为达到左右高度统一的平衡性,巫耳机会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分上中下三档。在此基础上,又在各档中进行3档分类,确保配对的喇叭左右平衡能控制在1分贝以内。  密封单元  采
提到故宫博物院,人们的感觉都是严肃、恢弘、肃靜的。但这样的观点,却在近两年里被彻底打破。故宫博物院结合热点发挥创意,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创产品,把侍卫、宫女甚至皇帝、皇后都变得“接地气”。  随着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一般的旅游纪念品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故宫做出了改变,将博物院里的人物、建筑、书画、印章等文物,用活泼、风趣的形式加以设计,推出了系列文创产品,
在寿山石雕艺术界,陈礼忠是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然而他却以独特的创作理念和作品一次次在业界掀起波澜。  《春声赋》(局部),78cm×56cm×140cm,鸡母窝石。作品雕刻着56只飞禽与一对凤凰环绕着一棵不老松,由陈礼忠花费5年时间创作而成。2010年参展上海世博会时,参展方为《春声赋》投保1.3亿元,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寿山石雕作品。  “我不满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身份,国际大师才是我终
边玩边走,是李波的个性。做手工赚钱是次要的,玩得开心才是重点。折腾完手工笔记本后,他又别出心裁做起了水管灯。  几个弹琴的浪人,在快要饿死之前,突发奇想,做了几个手工笔记本,居然凭它活了下来,并给它取名“兴穆手工”……没有大气的标语,只有搞笑的调侃,李波带着自己的团队做出了名堂,以至于提到“兴穆”,圈内人就会联想到手工笔记本。不过安于现状并不是李波的风格,最近他又迷上了水管,在一番招兵买马之后,“
王后荣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扇子的感情:“我觉得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每天早晨或是夕阳西下时,在自家门口摆一方茶几,搁一杯茶,躺在摇椅上捧一本书,手摇一把扇,遥看眼前的一湖水、三只鹅。”  于是4年前,来自安徽竹乡的他在北京烟袋斜街开了一家经营扇子的小店,取名京扇子,引得街上过客纷纷驻足,古朴的店面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取景地。  与传统文人扇大而素雅的风格不同,京扇子的扇子时尚、小巧,更适合女士使用,但散发的文
“在文化上,中国和日本情同手足。”这是日本传统工艺从事者说的话。传统工艺的好物与故事遍布日本各地。如果我们想要重拾传统,就必须感谢那些在继承和保留传统文化第一线的手艺人们,是他们将那些带有泥土气息的茶碗、蕴含木纹肌理的盘子、让人感受到涓涓流水的纸张,以及仿佛听得见敲打金属之音的器皿带入我们的生活。在日本,我们一起探寻饱含心意的朴素之味。  京都老铺的新生代——朝日烧  朝日烧在京都宇治开窑的历史可
品牌成立了25年之后,无印良品第一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上海开启了自己的首家门店。在2005年的媒体报道里,能看到这样的内容:“躲过了国人抵制日货引发的风潮,日本的无印良品MUJI上海专卖店日前在静安南京路鸿翔百货的二楼静悄悄地开业了。”截至2019年底,无印良品在海外共拥有500家左右的各类型门店,其中开设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最多,占到其海外门店数量的一半以上。  无印良品的成功学已然成为了一门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