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饿死”肿瘤,被看似完美的理论武装起来,又被很多癌症患者以不同的方式奉行着。但是专家却说:即使患者不吃不喝,癌症细胞也会疯长。饿死肿瘤,难道又是一个谬论?
李进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饿死”癌≠不吃不喝
复旦女教师于娟博士的抗癌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生前的博客记录了曾经到黄山找一个“杨神医”求治的经历。这位江湖医生的治病理念是饥饿疗法,让病人只吃葡萄和芋艿,其他一律不能吃,声称“切断癌细胞的营养”。当时于娟刚做完10次化疗,身体虚弱,但竟然在两个月内不吃一粒米一滴油,因为“杨神医”告诫说,哪怕吃一口其他东西,也会功亏一篑。后来她日夜吐白沫,肠胃绞痛,喝水都吐,不能做任何活动,平躺着不动脉搏也有125次/分,一分钟喘气39下还觉得缺氧。下了黄山后她到医院一查,乳腺癌已经多处转移,“沁肺入肝,整副骨架惨不忍睹”。至此她终于知道被骗,但为时已晚。一个月后,于娟就离开了人世。
4个月“饿”死所有癌细胞
72岁的英国男子布莱恩·布鲁克斯把自己过去一年的经历称为“奇迹”:他先是被医生告知只剩下12个月的生命,后来接受了“放射性栓塞术”疗法后,癌细胞在4个月后彻底不见了!这个手术,就是医生向布鲁克斯的供血细胞里注射了一批放射性粒子,以便堵住向肿瘤方向流动的血液,从而断绝了癌细胞的营养供给。有选择性地让癌细胞饿死,而不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这才是“饿死”肿瘤的本质。
专家点评:“饿死”肿瘤并不算新鲜词,但长久以来却被很多患者误读了,此“饿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不吃不喝。人体内的营养代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对肿瘤患者而言,即使不给予营养支持,肿瘤仍以旺盛的糖酵解形式消耗机体的骨骼肌,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就是说,即使肿瘤病人整天不吃不喝,肿瘤细胞仍可疯狂生长。
实际上,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更应该保证足够的营养,只有合理膳食、营养充分,才有利于恢复体力。而且,通过特定比例的营养供给,能减缓肿瘤生长进程,提升肿瘤治疗效果。例如,给恶性肿瘤患者以脂肪供能为主,碳水化合物为辅的食物,可改变患者营养状况,但不刺激肿瘤生长。
经常被医生们提及的“饿死”肿瘤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包括了布莱恩·布鲁克斯所接受的“放射性栓塞术”,也包括使用一些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等。
放射性栓塞术
这是将放射性疗法和一种被称为“栓塞术”的医疗手段相结合的产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肝癌。简而言之,就是让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微小粒子进入病人的血细胞,帮助堵住流入癌细胞的血液。这样,癌变的细胞缺乏运送营养的血液,就会逐渐消亡。“放射性栓塞术”与传统的放射性疗法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直接向身体内部的癌变部位输送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后者则是从身体外部来治愈肿瘤。该项疗法由英国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在2010年2月联合发起,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A+策略
尽管抗细胞增殖药物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但因周围血管的支持,残存的肿瘤细胞仍可继续生长。针对这一问题,全球医学界近年来纷纷采用“抗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细胞增殖”治疗方案,简称“A+策略”,以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这已逐渐成为癌症治疗的新趋势。
“A+策略”的核心是:癌症治疗不仅要针对肿瘤细胞,更要针对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肿瘤血管的生成,以求全方位控制肿瘤生长。安维汀作为目前为止唯一被证实能够在多个肿瘤治疗领域延长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自上市以来就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现在,安维汀已经正式进入中国,联合5-氟尿嘧啶,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疗效显著。在临床上也发现:早期持续使用安维汀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目前,安维汀已在美国、欧洲等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恶性胶质瘤和肾细胞癌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破碎细胞壁
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如果将频率放低一点,有的肿瘤对其就特别“敏感”。并且,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血管不太一样,血管壁比正常组织要薄很多,也更容易“破碎”。超声设计到恰好能破碎肿瘤细胞的细胞壁而不影响正常组织的频率,就可以“饿死”癌细胞。
在国内,已经有医院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将二氧化碳微泡剂静脉注射到肿瘤病人血管内,然后通过向所需治疗的部位传递低功率的超声波,在体内产生热效应,阻断肿瘤的营养通路,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造成局部肿瘤细胞坏死。这种治疗方法一般为每次20至30分钟。不过,该方法也不是适合所有肿瘤病人,必须是超声能达到的范围,比如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而对脑瘤则无能为力了。
TIPS
“火攻”肿瘤
这种“火攻”方法是最近出现的新技术,其原理和家里的微波炉差不多,即在CT或B超精确定位下,将一根能发射能量的针直接经皮穿刺,刺入肿瘤中心,通过释放射频波将肿瘤“加热”到100℃以上,“烧”死肿瘤细胞。小肿瘤一般“加热”12分钟即可,如果肿瘤较大可反复“烧”2~4次,而在患者体表只留有一个针眼。南京鼓楼医院已经通过这种治疗方式,成功治愈了一名肾癌并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李进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饿死”癌≠不吃不喝
复旦女教师于娟博士的抗癌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生前的博客记录了曾经到黄山找一个“杨神医”求治的经历。这位江湖医生的治病理念是饥饿疗法,让病人只吃葡萄和芋艿,其他一律不能吃,声称“切断癌细胞的营养”。当时于娟刚做完10次化疗,身体虚弱,但竟然在两个月内不吃一粒米一滴油,因为“杨神医”告诫说,哪怕吃一口其他东西,也会功亏一篑。后来她日夜吐白沫,肠胃绞痛,喝水都吐,不能做任何活动,平躺着不动脉搏也有125次/分,一分钟喘气39下还觉得缺氧。下了黄山后她到医院一查,乳腺癌已经多处转移,“沁肺入肝,整副骨架惨不忍睹”。至此她终于知道被骗,但为时已晚。一个月后,于娟就离开了人世。
4个月“饿”死所有癌细胞
72岁的英国男子布莱恩·布鲁克斯把自己过去一年的经历称为“奇迹”:他先是被医生告知只剩下12个月的生命,后来接受了“放射性栓塞术”疗法后,癌细胞在4个月后彻底不见了!这个手术,就是医生向布鲁克斯的供血细胞里注射了一批放射性粒子,以便堵住向肿瘤方向流动的血液,从而断绝了癌细胞的营养供给。有选择性地让癌细胞饿死,而不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这才是“饿死”肿瘤的本质。
专家点评:“饿死”肿瘤并不算新鲜词,但长久以来却被很多患者误读了,此“饿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不吃不喝。人体内的营养代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对肿瘤患者而言,即使不给予营养支持,肿瘤仍以旺盛的糖酵解形式消耗机体的骨骼肌,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就是说,即使肿瘤病人整天不吃不喝,肿瘤细胞仍可疯狂生长。
实际上,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更应该保证足够的营养,只有合理膳食、营养充分,才有利于恢复体力。而且,通过特定比例的营养供给,能减缓肿瘤生长进程,提升肿瘤治疗效果。例如,给恶性肿瘤患者以脂肪供能为主,碳水化合物为辅的食物,可改变患者营养状况,但不刺激肿瘤生长。
经常被医生们提及的“饿死”肿瘤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包括了布莱恩·布鲁克斯所接受的“放射性栓塞术”,也包括使用一些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等。
放射性栓塞术
这是将放射性疗法和一种被称为“栓塞术”的医疗手段相结合的产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肝癌。简而言之,就是让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微小粒子进入病人的血细胞,帮助堵住流入癌细胞的血液。这样,癌变的细胞缺乏运送营养的血液,就会逐渐消亡。“放射性栓塞术”与传统的放射性疗法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直接向身体内部的癌变部位输送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后者则是从身体外部来治愈肿瘤。该项疗法由英国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在2010年2月联合发起,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A+策略
尽管抗细胞增殖药物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但因周围血管的支持,残存的肿瘤细胞仍可继续生长。针对这一问题,全球医学界近年来纷纷采用“抗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细胞增殖”治疗方案,简称“A+策略”,以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这已逐渐成为癌症治疗的新趋势。
“A+策略”的核心是:癌症治疗不仅要针对肿瘤细胞,更要针对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肿瘤血管的生成,以求全方位控制肿瘤生长。安维汀作为目前为止唯一被证实能够在多个肿瘤治疗领域延长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自上市以来就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现在,安维汀已经正式进入中国,联合5-氟尿嘧啶,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疗效显著。在临床上也发现:早期持续使用安维汀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目前,安维汀已在美国、欧洲等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恶性胶质瘤和肾细胞癌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破碎细胞壁
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如果将频率放低一点,有的肿瘤对其就特别“敏感”。并且,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血管不太一样,血管壁比正常组织要薄很多,也更容易“破碎”。超声设计到恰好能破碎肿瘤细胞的细胞壁而不影响正常组织的频率,就可以“饿死”癌细胞。
在国内,已经有医院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将二氧化碳微泡剂静脉注射到肿瘤病人血管内,然后通过向所需治疗的部位传递低功率的超声波,在体内产生热效应,阻断肿瘤的营养通路,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造成局部肿瘤细胞坏死。这种治疗方法一般为每次20至30分钟。不过,该方法也不是适合所有肿瘤病人,必须是超声能达到的范围,比如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而对脑瘤则无能为力了。
TIPS
“火攻”肿瘤
这种“火攻”方法是最近出现的新技术,其原理和家里的微波炉差不多,即在CT或B超精确定位下,将一根能发射能量的针直接经皮穿刺,刺入肿瘤中心,通过释放射频波将肿瘤“加热”到100℃以上,“烧”死肿瘤细胞。小肿瘤一般“加热”12分钟即可,如果肿瘤较大可反复“烧”2~4次,而在患者体表只留有一个针眼。南京鼓楼医院已经通过这种治疗方式,成功治愈了一名肾癌并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