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对教师的角色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因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的新特征
1、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以知识记忆、存储为目标的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适合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学生活动,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3、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改变的需要。目前我们只要走进课堂,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但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背后,不难发现,课堂教学的效益并不都是高效的。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性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对传统教师的角色提出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教学资源成为学生学习必备的资源,丰富多采的生活、娱乐多媒体信息与传统教育枯燥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为教师角色的转换提供了客观条件。首先,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调控者。第二,信息技术使得教师有可能从繁重的传统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如何诱导组织学生活动从而提升学生能力上。第三,教育技术条件的进步为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方法、指导学生利用适宜的学习策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角色要求
1、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不把文本作为学习的唯一,不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不搞教学模式“规范有序”等;树立新的“学生观”,面向所有学生去发展每一个体的创造个性,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机会;确立新的“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教学过程中建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信息技术是辅助的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
2、具有现代化的信息素养。
(1)基本信息素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
(2)多媒体素养。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学会使用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网络素养。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应用,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等。
(4)课程整合素养。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具有现代化的学习能力。
(1)具有五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快速学习(即快速阅读)、网络学习。
(2)“终身学习”的能力。面对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只有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
(3)“教育理论学习”的素质。信息时代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掌握最新的学习观,及时掌握科学的教学原则。无沦是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还是从学生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经验的发展性角度;无论是从创新教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来看,还是从教育过程的民主性氛围的营造角度来看,这些全新的教育理念无不要求信息时代的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运用教学原则。
总之,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就得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时代发展、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的新特征
1、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以知识记忆、存储为目标的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适合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学生活动,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3、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改变的需要。目前我们只要走进课堂,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但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背后,不难发现,课堂教学的效益并不都是高效的。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性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对传统教师的角色提出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教学资源成为学生学习必备的资源,丰富多采的生活、娱乐多媒体信息与传统教育枯燥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为教师角色的转换提供了客观条件。首先,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调控者。第二,信息技术使得教师有可能从繁重的传统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如何诱导组织学生活动从而提升学生能力上。第三,教育技术条件的进步为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方法、指导学生利用适宜的学习策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角色要求
1、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不把文本作为学习的唯一,不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不搞教学模式“规范有序”等;树立新的“学生观”,面向所有学生去发展每一个体的创造个性,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机会;确立新的“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教学过程中建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信息技术是辅助的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
2、具有现代化的信息素养。
(1)基本信息素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
(2)多媒体素养。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学会使用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网络素养。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应用,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等。
(4)课程整合素养。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具有现代化的学习能力。
(1)具有五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快速学习(即快速阅读)、网络学习。
(2)“终身学习”的能力。面对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只有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
(3)“教育理论学习”的素质。信息时代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掌握最新的学习观,及时掌握科学的教学原则。无沦是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还是从学生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经验的发展性角度;无论是从创新教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来看,还是从教育过程的民主性氛围的营造角度来看,这些全新的教育理念无不要求信息时代的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运用教学原则。
总之,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就得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时代发展、教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