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5年2月66例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铝碳酸镁联合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24h后,反流总时间、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72.72%),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胆汁反流次数及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雷贝拉唑;铝碳酸镁;胆囊切除术;胆汁反流性胃炎
我院在对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诊疗时,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为进一步评估两药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本文选择2011年4月——2015年2月66例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5年2月66例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为(58.3±4.2)岁。排除其他器官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1]。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9.3±5.3)岁。对照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58.0±4.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对症纠正和支持性治疗,包括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患者血容量,进一步纠正休克;维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现其它并发症,必要时留置胃管。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铝碳酸镁,1.0g/次,3次/d,餐后嚼服。观察组患者服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联合治疗,其中铝碳酸镁服药方法、剂量与对照组相同。雷贝拉唑20mg/d,餐前服用。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抗酸及胃动力药物,服药8周后比较治疗效果。
1.4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h胆汁监测情况,包括反流总时间、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等。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无炎症,胆汁反流明显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下检查炎症表现减轻,胆汁反流现象减少,但仍可见淡黄色粘液;无效:症状无改善,胆汁反流未缓解,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將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胆汁监测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24h后,反流总时间、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24h后胆汁反流监测结果
2.2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72.72%),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多出现胆囊切除术后,可导致慢性胃炎逐渐演变成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并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伤,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因此,及时纠正胆汁反流症状是主要治疗原则。
现阶段,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药物包括胆盐类药物、胃动力药物及抑酸类药物等药等。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其中铝碳酸镁是比较常见胃黏膜保护剂,药物进入人体后,可迅速释放大量晶状体,并逐渐沉积在胃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与此同时,铝碳酸镁还可中和胃酸,并有效吸附胃蛋白酶,进而修复受损胃黏膜。与胆汁酸结合后,可随其一同进入到患者肠内,遇碱性环境释放胆汁酸,不影响胆酸肠内循环。雷贝拉唑则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药效持久,可协调十二指肠动力及幽门功能,增加胃窦协调性收缩能力,进而快速减少胆汁反流,且在此过程中阻止胃酸分泌。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反流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3]。提示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胆汁反流次数及持续时间,具有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宏建,徐会娟.联合应用莫沙必利、铝碳酸镁和泮托拉唑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4,28(16):2853-2855.
[2]谭永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J].现代医院,2014,10(28):1246-1247.
[3]赖祥桂.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作用比较分析(优先出版)[J].中国社区医师,2015,26(05):198.
关键词:雷贝拉唑;铝碳酸镁;胆囊切除术;胆汁反流性胃炎
我院在对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诊疗时,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为进一步评估两药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本文选择2011年4月——2015年2月66例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5年2月66例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为(58.3±4.2)岁。排除其他器官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1]。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9.3±5.3)岁。对照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58.0±4.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对症纠正和支持性治疗,包括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患者血容量,进一步纠正休克;维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现其它并发症,必要时留置胃管。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铝碳酸镁,1.0g/次,3次/d,餐后嚼服。观察组患者服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联合治疗,其中铝碳酸镁服药方法、剂量与对照组相同。雷贝拉唑20mg/d,餐前服用。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抗酸及胃动力药物,服药8周后比较治疗效果。
1.4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h胆汁监测情况,包括反流总时间、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等。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无炎症,胆汁反流明显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下检查炎症表现减轻,胆汁反流现象减少,但仍可见淡黄色粘液;无效:症状无改善,胆汁反流未缓解,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將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胆汁监测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24h后,反流总时间、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24h后胆汁反流监测结果
2.2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72.72%),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多出现胆囊切除术后,可导致慢性胃炎逐渐演变成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并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伤,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因此,及时纠正胆汁反流症状是主要治疗原则。
现阶段,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药物包括胆盐类药物、胃动力药物及抑酸类药物等药等。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其中铝碳酸镁是比较常见胃黏膜保护剂,药物进入人体后,可迅速释放大量晶状体,并逐渐沉积在胃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与此同时,铝碳酸镁还可中和胃酸,并有效吸附胃蛋白酶,进而修复受损胃黏膜。与胆汁酸结合后,可随其一同进入到患者肠内,遇碱性环境释放胆汁酸,不影响胆酸肠内循环。雷贝拉唑则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药效持久,可协调十二指肠动力及幽门功能,增加胃窦协调性收缩能力,进而快速减少胆汁反流,且在此过程中阻止胃酸分泌。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反流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3]。提示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胆汁反流次数及持续时间,具有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宏建,徐会娟.联合应用莫沙必利、铝碳酸镁和泮托拉唑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4,28(16):2853-2855.
[2]谭永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J].现代医院,2014,10(28):1246-1247.
[3]赖祥桂.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作用比较分析(优先出版)[J].中国社区医师,2015,26(0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