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国古城 迷失的缅甸王国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缅甸母亲河伊洛瓦底江在向南奔流的途中,大片的灌溉田野横插在江河流域干旱的地区内,在那里还散布着许多红瓦砖砌成的古建筑。2014年6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这些古建筑被划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自此,由汉林(Halin)、毗湿奴(Beikthano)和室利差呾罗(Sri Ksetra)三个城市组成的骠国古城揭开了面纱,再现缅甸一千多年的繁荣史。
  缅甸文化,始于骠国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早在此之前,长居于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西方学者称之为“下缅甸”地区)的缅甸先民就建立了地方政权,始称骠国。
  在中国的史籍所提到的“骠人”是对骠国族群的称谓。后来缅甸人将其称为Pyu或Pru。根据缅甸考古材料,骠人出现在缅甸的历史还要更早,在《缅甸古代的骠人》一书中有写道,早在公元前一千纪,骠人就已经出现。而且在公元前2~公元前1世纪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农业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建树。骠人既骁勇善战又善于发展农耕,同时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建设了城市,建立了封建阶级社会的统治制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可以说,缅甸文化始于骠国。
  曾经有学者认为,骠人是中国古代百越族系中的一支。也有学者认为,骠人就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濮”人中的一支,“骠”字可能就是“濮”字的異写。但随着对骠人文字和语言研究的深入,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骠人是一个操藏缅语的民族。
  他们既不是今天的缅族,也不是今天的彝族,更不是今天的白族。只是先于缅族到达今天缅甸的藏缅语民族的一支,如今已经消失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被后来的缅族等民族同化了。
  到了公元832年,时值中国唐朝唐文宗执政时期,南诏国与骠国发生了一场战争。此后,骠国渐渐淡出历史,关于骠国的记载寥寥无几,留下了一堆待解开的谜团:骠国是何时建立的?一度雄踞一方的骠人到底属于哪个族系?骠国灭亡后骠人去了哪里?骠语言文字有何种意思?
  骠国的三个时期
  关于骠国的历史,缅甸考古学家将其划分为3个时期:以毗湿奴城为中心的前期,以室利差呾罗城为国都的后期也是骠国最为繁荣的时期,以及在前后时期之间起着联系和过渡作用的汉林城时期。
  毗湿奴城时期,骠人已经建立了城市,有缅甸考古工作者认为,毗湿奴城的年代是1~5世纪,毗湿奴城很有可能是东南亚地区最古老的城市。在那里挖掘出了100多个古建筑遗址,据考古学家猜测,这些遗址里有王宫和大会议厅,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大量陶器残片、与建筑物有关的铁条以及石珠、料珠等饰物。由此可见,当时的制陶业有了较高的水平,也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但饰物还比较原始,因此推测毗湿奴城时期的骠国很可能还没有脱离原始部落联盟阶段。
  汉林时期作为中介横跨在毗湿奴城和室利差呾罗城两个时期上,在如今室利差呾罗城遗址周围有大量汉林钱币出土,这证明汉林城与室利差呾罗城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贸易往来。此外,汉林遗址还出土了许多铁质武器、铜器和石器。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9世纪,到了室利差呾罗时期,骠国历史进入全盛时期。
  室利差呾罗城是后期骠国的国都。从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室利差呾罗的始建年代最早不会超过公元2世纪,其鼎盛时期为公元5~8世纪。在公元7世纪,中国史籍对以室利差呾罗城为中心的骠国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在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
  公元 801 年六七月间,骠国国王雍羌在位时,派遣骠国王子舒难陀为大使,带着骠国使团和乐团出发去往唐朝。11月,他们先到达南诏国首都 (今大理) 后,在南诏国译官陪同下前往长安。
  公元802年2月,骠国使团到达长安。骠国乐队在唐朝宫廷进行歌舞表演,表演规模极其盛大,仅伴奏的乐工就有35人,乐器多达20多种,在长安演奏了12首曲子,轰动一时。许多文人骚客吟诗作赋,大诗人白居易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骠国乐》:“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骠国献乐不仅是借唐朝之手,逼迫骠国境内的南诏国军队退兵,于当时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还构成了唐代中后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在遗址,寻找古国的蛛丝马迹
  近几十年,随着缅甸考古工作的发展,不断有新的骠国遗址被发现,骠国古城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宫殿城堡、墓葬地、手工业作坊、巨大的砖砌佛塔、城墙、排水设施、灌溉系统……有的至今仍在使用中。
  毗湿奴城时期,骠人已经建立了城市,有缅甸考古工作者认为,毗湿奴城的年代是1~5世纪,毗湿奴城很有可能是东南亚地区最古老的城市。在那里挖掘出了100多个古建筑遗址,据考古学家猜测,这些遗址里有王宫和大会议厅,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大量陶器残片、与建筑物有关的铁条以及石珠、料珠等饰物。由此可见,当时的制陶业有了较高的水平,也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但饰物还比较原始,因此推测毗湿奴城时期的骠国很可能还没有脱离原始部落联盟阶段。
  汉林时期作为中介横跨在毗湿奴城和室利差呾罗城两个时期上,在如今室利差呾罗城遗址周围有大量汉林钱币出土,这证明汉林城与室利差呾罗城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贸易往来。此外,汉林遗址还出土了许多铁质武器、铜器和石器。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9世纪,到了室利差呾罗时期,骠国历史进入全盛时期。
  室利差呾罗城是后期骠国的国都。从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室利差呾罗的始建年代最早不会超过公元2世纪,其鼎盛时期为公元5~8世纪。在公元7世纪,中国史籍对以室利差呾罗城为中心的骠国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在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
  公元 801 年六七月间,骠国国王雍羌在位时,派遣骠国王子舒难陀为大使,带着骠国使团和乐团出发去往唐朝。11月,他们先到达南诏国首都 (今大理) 后,在南诏国译官陪同下前往长安。
  公元802年2月,骠国使团到达长安。骠国乐队在唐朝宫廷进行歌舞表演,表演规模极其盛大,仅伴奏的乐工就有35人,乐器多达20多种,在长安演奏了12首曲子,轰动一时。许多文人骚客吟诗作赋,大诗人白居易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骠国乐》:“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骠国献乐不仅是借唐朝之手,逼迫骠国境内的南诏国军队退兵,于当时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还构成了唐代中后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骠国作为缅甸的城市文化发源地、南传上部座佛教最早传入地,深受着印度的影响,室利差呾罗城作为保存得较好的遗址地,更适合游客前往参观。室利差呾罗古城中的建筑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塔、二是寺庙。塔,印度人称之为窣堵坡(Stupa),是安放佛祖释迦牟尼佛骨舍利之处。
  在室利差呾罗有墓地或与丧葬有关的区域,就会有寺庙和佛塔林立周围,现存的遗址中,保存得最好的应该是包包枝塔(Bawbawgyi Stupa),通高约 50 米,其塔身高耸,呈圆柱形,表面残存釉彩,与印度北方邦的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类似。
  包包枝塔一般被认为是公元5~7世纪建造的,恰好是室利差呾罗古城发展到鼎盛的时期。现存的寺庙与佛塔遗址还有十余处,佛教成为室利差呾罗古城十分重要的文化“精髓”,也反映了当时居民“举国佛事”的精神生活面貌。
  再从室利差呾罗古城整体上看,密布的人工运河为城内外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也有利于交通;护城河及城墙重叠围合,防御工事坚实稳固;铁矿遗址是古城发达生产力的表现,是骠人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
  无论是城市构造,还是寺庙、工艺饰物,都共同反映了骠国古城曾经的辉煌,骠国创造的文化不仅为蒲甘王朝奠定了基础,更是缅甸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基石。
  无论是城市构造,还是寺庙、工艺饰物,都共同反映了骠国古城曾经的辉煌,骠国创造的文化不仅为蒲甘王朝奠定了基础,更是缅甸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基石。
其他文献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  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舒婷《思念》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独弦不成音。而在中国少数民族京族有一艺术宝藏,“独弦”亦可拨出美妙绝伦的曲调。这便是独具魅力的京族特有的弹弦乐器——独弦琴。独弦琴京语称旦匏,民间又称匏琴或独弦匏琴,主要流行于中国防城港地区以及越南。  独弦琴那美妙的袅袅之音,跨越了上千年的历史时
期刊
中国有四大名陶,分别为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以及钦州坭兴陶。广西有两大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一是壮锦,另一是坭兴陶。这种不上釉色却也能出彩的坭兴陶或许并不如其他3类名陶般赫赫有名,但它早已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代表中国获得金奖,将中国陶器的名声一枪打响。  溯源·千年古陶生机依旧  在隋朝末期(公元523年),广西钦州始称“安州”,唐朝初期才改名钦州。而根据《钦县志
期刊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风水宝地,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变幻出形态各异的奇山,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似罗黛萦绕在八桂大地。在这奇山秀水的一方天地之间,孕育出绚丽多彩的壮族文化,这其中便包含了编织出壮美八桂大地的广西壮锦,与唱响壮乡风情的广西三月三。  壮锦——交织的锦绣山河  壮锦,一项传承了2000多年的传统手工技艺,与云锦、蜀绣、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锦者,金也。是壮族人民精彩而珍贵的艺术结晶,
期刊
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部下在亚历山大城内创建了一座专门用于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神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而博物馆的英文 museum一词,便是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成,随着历史的发展,博物馆也被附上了收藏珍稀宝物的职责。  广西沿海沿边,是骆越故地,历史文化悠久。我们可以从广西各地的博物馆中,一窥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旧时往事。其中有3座博物馆各具特色,它们的存在证明了广西
期刊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截至今天,东盟中9个国家共计拥有28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凝结了东盟各国人民的智慧,更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无比珍贵的文明记忆。  文莱  墨林本湖遗产公园(1984年东盟遗产公园)  墨林本湖是文莱最大的湖泊,被一大片沼泽和古老的墓地环绕着
期刊
梯田,作为人类在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在世界各地并不罕见。世界各地梯田种植的农作物因环境等因素也不尽相同,欧洲的梯田主要种植葡萄和橄榄树,亚洲的梯田则以水稻种植为主。  在菲律宾中北部的吕宋岛巍峨高山中,隐藏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稻梯田——科迪勒拉水稻梯田。因海拔高,梯田顺着山势绵延直上,在缭绕云雾的衬托下,仿佛一条通往天国的绿色阶梯。梯田总共有两万多公顷,相加起来的长度可绕行半个地球,
期刊
“花山”是壮语“岜莱”的汉译,“岜”是山的意思,“莱”则指麻点密布,因涂绘于灰黄色崖壁上的赭红图像在远眺之下呈现为斑斑点点的红色麻点而得名。  2016年7月15日,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在第40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成功申遗,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名录的空白。  “二广深谿石壁上有鬼影,如淡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 宋人李石的《续博物志》卷八中
期刊
湄公河自北而南穿越老挝,途经老挝1500多公里。有人說,湄公河是老挝的国魂,是这个国家商业活动的轴心。奔流的湄公河在老挝北部与南康江汇合,就在这两河交汇、群山环抱的谷地,孕育出老挝的文化故都——琅勃拉邦。这座精致的古色古香的小山城,距离首都万象市大约有500多公里,是老挝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个城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座千年古城,至今保留着大量古寺庙和古建筑,经联合国专家组考察,琅勃拉邦全市
期刊
Wax printing, also known as Chinese batik, is one of three ancient Chinese handicraft methods to make dyed, multi-colored clothes via a process which prevents the dye from reaching certain parts of th
期刊
阿瑜陀耶,又名大城,是泰国旧时的国都,位于泰國首都曼谷以北86公里处。1349年正值泰国素可泰王朝衰落,当时的素攀太守乌通因当地霍乱流行而率领群众向东而行,最后在暹罗湾附近一座有三条河流交汇的岛屿定居了下来。1350年,乌通宣布脱离素可泰,创建阿瑜陀耶王朝,将都城定为阿瑜陀耶,寓意为“不可攻陷之城”。  鼎盛时期的阿瑜陀耶,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城内王宫瑰丽,佛塔如林,人口稠密,各国使节与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