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提出要求,以往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严重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对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过程改革提出新要求。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既符合知识接受规律,又符合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汽车修理 教学质量
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车轮上的国家”已经不再是一种愿景,而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呼唤教育能为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然而由于现实的软硬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些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育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即把同一门专业课里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截然分开[1],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紧跟汽车修理行业的发展,便成了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教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汽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据《汽车之友》杂志调查,全国现有40%以上的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教学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是“理实分离”,即课堂上教师单一地传授理论知识,其最大缺陷是理论教学关注理论效果,实践教学关注如何操作,其结果往往是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以至于常常出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步,导致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的及时跟进,使得理论教学不能及时得到实践印证和检验,实践教学缺少理论的指导而使得知识出现碎片化。还有很多学校的课本理论知识陈旧,缺少实践的针对性。另外,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时间安排不科学,或者实习设备不足,也是造成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因素。
学校教学中较普遍地存在的“理实分离”严重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超过90%的招工单位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感到不满,较普遍的反映是:“学校学三年不如修理厂学三月”,因为用人单位常常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对新录用的技校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或岗前培训。
针对目前的“技工荒”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对用工的需求,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时而出。所谓“理实一体化”,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定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2]。其显著特点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同时,以教学的直观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效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2.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提出对学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既有教学软件方面的,又有硬件方面的,具体包括师资力量的配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教学环境的设计及校企合作等。
2.1理实一体化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学生专业操作的技能水平。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师资不仅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通晓生产环境与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教师的能力不应仅局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还应有广博的实践知识,并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现实针对性,既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又注重学生的技能水平。
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关起门来,学校、企业、社会都是不可缺位的主体。一方面教师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特定的制度设计激励、促进教师技能和素质提升的积极性,如通过“双能型”教师制度建设,逐步推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转型。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搬进实训室、企业生产一线,将有效解决目前师资动手能力的问题。
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专业课老师既增加了压力,又提供了动力。一方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专业课教师定位于“教师”与“师傅”双重身份,专业课教师要独立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理论教师必须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练习和经验积累,而实践教师则必须重新熟悉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无形之中给教师教学增加了压力。另一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全面掌握汽车行业发展的动向,做到既熟悉汽修专业的理论,又掌握汽修实践的具体操作,有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是“理实一体化”为教师带来的动力。
2.2理实一体化对实训基地和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对原有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升级换代和重新配置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效益、营造企业生产氛围,从硬件到软件应该尽可能设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场所一致的实训工场,从而在这个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里,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形成专业技能、技巧和技术应用能力。
2.2.1汽修实训工场的布置
新建的实训大楼,在厂房高度、面积大小、采光通风方案、电力配备、高压气源供应等方面,均应按照实际生产需要配置,实训场地分成两个大区,即总成区和整车区。总成区分为汽车电喷发动机、汽车电器设备、汽车底盘、汽车整车电路等工位,主要是对汽车各大总成进行拆装、检查和调整,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该总成的工作原理。实车区主要分为前台接待、销售与服务、维护保养、诊断维修和钣金油漆工位。整车工位是在总成类工位的基础上,进行实车的生产化训练。实车训练时以二级维护为工作基础,训练学生利用已掌握知识的能力,实现对总成工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2.2.2汽修班级的教学组织
班组化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所谓“班组化”,即把一个教学班级分解为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训教学的方式。讲解示范时全班集中,分解组装时按小组分散学习和训练。班组化教学的优势在于:任课教师就有更多精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讲解的内容也会增多,且更详尽;小组分散时教师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较好地完成每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另外,由于教师在同一工位不断重复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的讲授,为教师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2.2.3汽修专业学生的考核
打破传统的学习考核方式,实行与生产相近的多样化考核。一是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重点考察对零部件的认知、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生产用表填报等;二是双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协作和配合。如整车的二级维护考核,我们就以两位学生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考核;三是班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学生的技能应用和技术拓展能力。如整车诊断与维修工位,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设置故障后,由全组同学探究完成。这些考核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紧密相关,更贴近实际,接近生产,使学生毕业后迅速融入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
2.2.4汽修实训教学模式的转变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职业教育理论行业体系尚不完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依然在不少职业院校被广泛采用,教学环节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等环节构成,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独立开课或作为独立环节进行[3]。以“理实一体化”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以重构课程体系,需要在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有所创新。就课程设计而言,必须面向职业岗位需求,有效融合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内容,同时强化实训教学在技能提升中的比重,建立起模块化、工厂化为主要特征的产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有必要把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模式转变为以技能实训为基础组织模式,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场所的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一体化,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的一体化,学生与学徒的一体化,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培训和鉴定的一体化。
3.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分析
理实一体化因符合知识接受规律和学生接受习惯,在采用该教学方法的学校取得较大收获,据浙江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计,许多浙江中职学校在采用该教学方法后,学生不再感到教学呆板,理论教学变成看得见的教学,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有显著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取得至少在以下几方面符合知识接受的规律和技能培养的规律。
其一,理论素养提升与技能训练紧密衔接,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同步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它不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简单组合,也不是教室和车间的简单整合,而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相融合[4]。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一体化、实习实训的工厂化极大地提升中职学生理论学习与技能提升的有效性。
其二,提供反复对照、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平台。如“模块式一体化”,强调在特定教学周期内,仅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教学重点,突出“构造”、“修理工艺”、“维护与排故”等各环节在教学中的独立性和关联性,使学生缩小注意目标,已达成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共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记忆,所以技能掌握较快。
其三,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有效解决教学中的枯燥感问题。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促使学生反思所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快技能形成的速度。而且,学生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部件的检修、组装和调整,既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又保证教学设备的完好。
其四,“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够较直接地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对学生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其五,“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产业发展呼唤新的人才规格,继而提出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课题,中职汽修专业要适应社会需求,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一套科学的、符合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目前国内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因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所突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作为一个新思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更多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形成一个团队,不断完善充实。
参考文献:
[1]孙永明.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学周刊,2014(3):49.
[2]李海.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科技咨询,2014(27):169-170.
[3]范有雄.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0-12.
[4]张丽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178-179.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汽车修理 教学质量
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车轮上的国家”已经不再是一种愿景,而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呼唤教育能为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然而由于现实的软硬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些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育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即把同一门专业课里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截然分开[1],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紧跟汽车修理行业的发展,便成了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教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汽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据《汽车之友》杂志调查,全国现有40%以上的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教学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是“理实分离”,即课堂上教师单一地传授理论知识,其最大缺陷是理论教学关注理论效果,实践教学关注如何操作,其结果往往是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以至于常常出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步,导致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的及时跟进,使得理论教学不能及时得到实践印证和检验,实践教学缺少理论的指导而使得知识出现碎片化。还有很多学校的课本理论知识陈旧,缺少实践的针对性。另外,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时间安排不科学,或者实习设备不足,也是造成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因素。
学校教学中较普遍地存在的“理实分离”严重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超过90%的招工单位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感到不满,较普遍的反映是:“学校学三年不如修理厂学三月”,因为用人单位常常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对新录用的技校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或岗前培训。
针对目前的“技工荒”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对用工的需求,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时而出。所谓“理实一体化”,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定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2]。其显著特点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同时,以教学的直观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效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2.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提出对学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既有教学软件方面的,又有硬件方面的,具体包括师资力量的配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教学环境的设计及校企合作等。
2.1理实一体化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学生专业操作的技能水平。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师资不仅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通晓生产环境与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教师的能力不应仅局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还应有广博的实践知识,并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现实针对性,既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又注重学生的技能水平。
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关起门来,学校、企业、社会都是不可缺位的主体。一方面教师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特定的制度设计激励、促进教师技能和素质提升的积极性,如通过“双能型”教师制度建设,逐步推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转型。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搬进实训室、企业生产一线,将有效解决目前师资动手能力的问题。
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专业课老师既增加了压力,又提供了动力。一方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专业课教师定位于“教师”与“师傅”双重身份,专业课教师要独立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理论教师必须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练习和经验积累,而实践教师则必须重新熟悉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无形之中给教师教学增加了压力。另一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全面掌握汽车行业发展的动向,做到既熟悉汽修专业的理论,又掌握汽修实践的具体操作,有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是“理实一体化”为教师带来的动力。
2.2理实一体化对实训基地和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对原有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升级换代和重新配置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效益、营造企业生产氛围,从硬件到软件应该尽可能设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场所一致的实训工场,从而在这个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里,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形成专业技能、技巧和技术应用能力。
2.2.1汽修实训工场的布置
新建的实训大楼,在厂房高度、面积大小、采光通风方案、电力配备、高压气源供应等方面,均应按照实际生产需要配置,实训场地分成两个大区,即总成区和整车区。总成区分为汽车电喷发动机、汽车电器设备、汽车底盘、汽车整车电路等工位,主要是对汽车各大总成进行拆装、检查和调整,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该总成的工作原理。实车区主要分为前台接待、销售与服务、维护保养、诊断维修和钣金油漆工位。整车工位是在总成类工位的基础上,进行实车的生产化训练。实车训练时以二级维护为工作基础,训练学生利用已掌握知识的能力,实现对总成工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2.2.2汽修班级的教学组织
班组化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所谓“班组化”,即把一个教学班级分解为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训教学的方式。讲解示范时全班集中,分解组装时按小组分散学习和训练。班组化教学的优势在于:任课教师就有更多精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讲解的内容也会增多,且更详尽;小组分散时教师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较好地完成每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另外,由于教师在同一工位不断重复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的讲授,为教师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2.2.3汽修专业学生的考核
打破传统的学习考核方式,实行与生产相近的多样化考核。一是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重点考察对零部件的认知、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生产用表填报等;二是双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协作和配合。如整车的二级维护考核,我们就以两位学生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考核;三是班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学生的技能应用和技术拓展能力。如整车诊断与维修工位,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设置故障后,由全组同学探究完成。这些考核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紧密相关,更贴近实际,接近生产,使学生毕业后迅速融入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
2.2.4汽修实训教学模式的转变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职业教育理论行业体系尚不完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依然在不少职业院校被广泛采用,教学环节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等环节构成,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独立开课或作为独立环节进行[3]。以“理实一体化”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以重构课程体系,需要在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有所创新。就课程设计而言,必须面向职业岗位需求,有效融合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内容,同时强化实训教学在技能提升中的比重,建立起模块化、工厂化为主要特征的产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有必要把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模式转变为以技能实训为基础组织模式,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场所的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一体化,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的一体化,学生与学徒的一体化,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培训和鉴定的一体化。
3.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分析
理实一体化因符合知识接受规律和学生接受习惯,在采用该教学方法的学校取得较大收获,据浙江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计,许多浙江中职学校在采用该教学方法后,学生不再感到教学呆板,理论教学变成看得见的教学,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有显著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取得至少在以下几方面符合知识接受的规律和技能培养的规律。
其一,理论素养提升与技能训练紧密衔接,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同步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它不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简单组合,也不是教室和车间的简单整合,而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相融合[4]。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一体化、实习实训的工厂化极大地提升中职学生理论学习与技能提升的有效性。
其二,提供反复对照、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平台。如“模块式一体化”,强调在特定教学周期内,仅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教学重点,突出“构造”、“修理工艺”、“维护与排故”等各环节在教学中的独立性和关联性,使学生缩小注意目标,已达成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共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记忆,所以技能掌握较快。
其三,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有效解决教学中的枯燥感问题。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促使学生反思所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快技能形成的速度。而且,学生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部件的检修、组装和调整,既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又保证教学设备的完好。
其四,“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够较直接地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对学生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其五,“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产业发展呼唤新的人才规格,继而提出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课题,中职汽修专业要适应社会需求,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一套科学的、符合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目前国内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因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所突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作为一个新思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更多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形成一个团队,不断完善充实。
参考文献:
[1]孙永明.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学周刊,2014(3):49.
[2]李海.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科技咨询,2014(27):169-170.
[3]范有雄.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0-12.
[4]张丽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