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难点,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综合实践常态化?在课程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诸多困惑。松溪一中连续四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形式,在充分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优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做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 课程资源 送法下乡 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76-0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承载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它着眼于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研究性学习与实践中,综合应用知识,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松溪一中连续四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形式。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为学生安排好活动基地、活动主题、信息资源、实践方式、展示空间、评价体系等平台的搭建,才能较好实现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建立广阔的活动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包括校园基地和校外基地。松溪一中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利用本县的各乡镇、城镇社区、重点企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并充分开发利用活动基地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模式,让学生有广阔的训练实践空间,并建立了学生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绿色通道。学校选取乡镇农村、城镇社区、企业工厂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是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1.乡 镇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地方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植被以及综合环境。这些因素都与学生进行的关于自然问题的探究有关。松溪县是农业县,共有9个乡镇、百余个行政村,农村广阔的田野向学生敞开胸怀,冬去春来,春耕秋收,各种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各种鱼虾的养殖、各种家禽的饲养。每一样,在学生们的眼中都是那么神奇,都有无穷的吸引力。而农村中有许多长期从事生产劳动并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劳动技术的劳动者以及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这些能工巧匠,都能成为学生的“导师”,都能为学校所用,成为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另外,乡村农技站、农场、生态园、花木市场和养殖基地等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调整,和谐社会建构,处处都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效的物质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运行创造了背景和条件,是我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依托。另外,本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乡土资源具有亲切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乡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所以我们利用乡村开展综合实践,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教益,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们真正领略家乡之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社 区
松溪县城街道办事处有四个社区,分别为东门、西门、北门和南门。社区内居民多,学生走入社区,直接体验居民的生活,感受社会冷暖,可以使他们更加体会父辈们工作和生活的不易,增强他们对父母的爱,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社区的发展变化,会使他们感受到祖国前进的步伐;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时,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使他们学会礼貌、知道理解、懂得尊重;社区工作的公益性和为他人服务的自豪感,会使他们更加体会社会贡献的重要性和劳动的价值。总之这一切,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带有公益服务的性质,在教师负责指导和管理下,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如为社区街道打扫卫生、替福利院老人整理房间、开展居民普法宣传等,不需社区在资金和管理上的投入,给社区提供便利。因此,只要选好合适的实践内容,社区就可作为长期稳定的基地。
3.企 业
松溪县现有百余家企业工厂,如金色年华药业、郑墩瑞茗茶业、光子能源、华韵竹木、三信食品等,涉及食品生产、药物生产、竹木加工等方方面面,其企业文化、企业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企业注入的高新科技知识,以及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生产产品都是最好的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学生们通过看到先进的设备和现代化的生产工艺,通过工作人员的高新科技知识介绍,激发他们的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对科学探究、尝试的兴趣。作为广大中学生的实践基地,同时也为公司企业提供展示形象的平台,企业可以利用好机会把公司绿色环保的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尤其是在校学生。
二、选择丰富的活动主题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找准切入点是课程具体实施的关键。从2008年开始,学校全体师生连续四年开展“送法下乡镇、进社区、入企业”的综合实践活动。2008年,学校联合县交警大队开展《道路安全法》宣传实践活动,2009年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实践活动,2010年学校联合县环保局、县松源街道办事处开展宣传《环境保护法》的综合实践活动,2011年学校联合经贸局、工商局、质量监督局、卫生防疫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起开展送《食品安全法》进入社区、企业、超市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我们始终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个维度,找准课程实施的切入点,并充分运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课程的立体开发,确定全校各班级的各类主题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研究的欲望强烈,达到了较好的成效。
1.通过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设计主题。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的关系,是广大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教师们要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融合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
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新课程中的学科内容融合进行,并整合成为各班的活动主题。如结合生物课中开展“家乡生物多样性调查”、结合化学学科开展“家乡或社区污染情况调查”“生活垃圾的污染与治理”;地理课可以做“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数学、物理可以做“未来校园设计”等,使学科知识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综合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通过明确学生的现实问题和认知需求,设计主题。
以学生真实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和需求为探究对象,将所学知识技能、研究学习的方法综合运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可以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生活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我校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如《校园垃圾最优化处理》、《松溪茶叶的种植加工与销售》。
3.依托社区环境、生活和文化,设计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蕴含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因此,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要鼓励学生真正走进社区,去观察、采访、体验、汇报、宣传……让孩子们与社区融为一体,让他们在社区中认知,在社区中实践,在社区中探究,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活动中思考、交流、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松溪居民与企业食品安全调查研究》、《松溪药草用药资源》等。
4.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设计主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要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现代高科技的内容引至课程中来。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主题设计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结合现代科技挖掘相关的主题,开展推广现代科技活动,如:“保健品的类型及功效”、“生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禽流感的预防”、“大棚绿色蔬菜的生产”等活动主题的确定,都有现代科技又切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容。
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探索的认知过程,是共同收集文献信息和利用文献资源的过程,学校要尽可能提供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途径,如图书馆、校园网、因特网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益。
1.开放图书馆和资料室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根据在新课程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感兴趣的问题,经过认真考察、归纳总结后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相关信息资料的获取对课题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学生主动查阅信息资料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学生研究性学习亦如此。学生不仅要学会学,还必须有学的资料。当前,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所需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的方便程度,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因此,学校必须加大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在做好传统纸质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同时,加大数字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同时深化图书馆内部管理改革,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手段,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
2.开办讲座
学校还可通过开办讲座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如开展《我市旅游环境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时,学校邀请旅游局的专业人员到校为学生讲解我市的旅游环境现状,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我市旅游环境的兴趣。
3.互联网的信息资源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为研究过程中的交流与指导提供广阔的时空,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同时,互联网提供了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分享提供更多的形式及便捷的途径,方便学习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之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观点的创新精神。目前国内的科普网站科普之窗、中国科普、趣味科普站、中国科普博览、前沿科学科普网等近百个,它们均含有丰富的资源。已收录了近百册图书500万字的文字资料,图片近3000张,文章近1万篇,并且每天以100~200篇文章的速度增加。这些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学习,提高研究性学习质量,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四、采取灵活的实践方式
要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质量,在实施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实践方式。
1.实践体验法
《家庭生活小帮手》、《注意交通安全》等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用实践体验的方法,老师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发现了问题后老师再引导他们去探索,然后再次实践去解决问题。
2.目标考察法
《我县的水资源》、《我县旅游环境分析》等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用目标考察法,让学生先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后在老师的组织下针对目标进行考察,然后同学们进行总结,汇报考察的成果。
3.阅读筛选法
《屈原的诗》、《健康百例》等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用阅读筛选法,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利用各种途径进行阅读、收集,然后各小组集体筛选,把资料整合,整理成形,最后展示汇报。
4.调查访问法
《节约用电》、《我县的城市建设》等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用调查访问的方法,学生通过关注生活中的事情,自主提出问题,分成小组或个人进行自我探索,去调查访问,最后解决问题,展示成果。
灵活的实践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开展研究。在实践中老师一定要做到有效指导,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和知识讲座,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给他们介绍研究的过程、方法。如何做调查问卷、如何上网查资料、如何做现场访问、外出活动要注意什么、数据如何处理、调查报告如何写等,让学生了解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使其产生研究的强烈需要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五、设置多元的展示空间
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实践。
1.成果展示
实物制作、小论文、小总结、小发明、典型交流材料、创新性的观点、手抄报等都是成果的体现形式。我校每学年会出刊一本《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汇总优秀的研究性课题及学习成果,供全校师生学习借鉴。每学年还在校门口的宣传栏中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大型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探究性实践的舞台。
2.校内宣传
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校刊及时进行宣传,在校内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3.对外媒体宣传
学校注重与新闻单位联系,通过《福建日报》、《闽北日报》、《堪庐讯》等省、市报纸、有线电视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及学生的成果进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充分激发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六、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中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期望学生获得重大的活动成果是不现实的,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为终身发展打基础。在进行学生的活动成果评价时,要重“过程”,对一些创新性的做法和思维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其成为继续活动、探索的动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评价要把重点放在过程性评价上,要以质性评价、诊断式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评价要重点放在讨论交流上。评价记录要体现学生发展的轨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组建成长记录档案袋
装进学生的得意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作品、获得的荣誉等,同时设计教师的希望、家长的话、同学的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
2.设置奖项
我校根据综合实践课的具体内容,利用班级、小组设置组织奖和学生的个人奖来进行激励评价。还与学校有关科技文化节活动的奖励活动结合起来,注重评价形式的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激励效果。
3.评价范围的广泛性
评价过程打破评价的时空,不仅在校内,还可延伸到校外、家庭、社区,采取质性进步与激励期待性等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如由指导教师、企事业领导、工作人员、技术员、家长等对学生在调查了解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各类评价,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热情。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好活动主题后,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好活动主题方案设计、活动过程记录和自我评价记录。
参考文献
1 郭元详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 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推进与校本化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 欧益生、张建芳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10
4 吕佳.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整合[J].教学与管理,2006(11)
【关键词】综合实践 课程资源 送法下乡 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76-0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承载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它着眼于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研究性学习与实践中,综合应用知识,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松溪一中连续四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形式。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为学生安排好活动基地、活动主题、信息资源、实践方式、展示空间、评价体系等平台的搭建,才能较好实现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建立广阔的活动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包括校园基地和校外基地。松溪一中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利用本县的各乡镇、城镇社区、重点企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并充分开发利用活动基地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模式,让学生有广阔的训练实践空间,并建立了学生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绿色通道。学校选取乡镇农村、城镇社区、企业工厂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是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1.乡 镇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地方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植被以及综合环境。这些因素都与学生进行的关于自然问题的探究有关。松溪县是农业县,共有9个乡镇、百余个行政村,农村广阔的田野向学生敞开胸怀,冬去春来,春耕秋收,各种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各种鱼虾的养殖、各种家禽的饲养。每一样,在学生们的眼中都是那么神奇,都有无穷的吸引力。而农村中有许多长期从事生产劳动并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劳动技术的劳动者以及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这些能工巧匠,都能成为学生的“导师”,都能为学校所用,成为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另外,乡村农技站、农场、生态园、花木市场和养殖基地等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调整,和谐社会建构,处处都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效的物质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运行创造了背景和条件,是我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依托。另外,本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乡土资源具有亲切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乡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所以我们利用乡村开展综合实践,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教益,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们真正领略家乡之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社 区
松溪县城街道办事处有四个社区,分别为东门、西门、北门和南门。社区内居民多,学生走入社区,直接体验居民的生活,感受社会冷暖,可以使他们更加体会父辈们工作和生活的不易,增强他们对父母的爱,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社区的发展变化,会使他们感受到祖国前进的步伐;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时,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使他们学会礼貌、知道理解、懂得尊重;社区工作的公益性和为他人服务的自豪感,会使他们更加体会社会贡献的重要性和劳动的价值。总之这一切,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带有公益服务的性质,在教师负责指导和管理下,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如为社区街道打扫卫生、替福利院老人整理房间、开展居民普法宣传等,不需社区在资金和管理上的投入,给社区提供便利。因此,只要选好合适的实践内容,社区就可作为长期稳定的基地。
3.企 业
松溪县现有百余家企业工厂,如金色年华药业、郑墩瑞茗茶业、光子能源、华韵竹木、三信食品等,涉及食品生产、药物生产、竹木加工等方方面面,其企业文化、企业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企业注入的高新科技知识,以及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生产产品都是最好的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学生们通过看到先进的设备和现代化的生产工艺,通过工作人员的高新科技知识介绍,激发他们的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对科学探究、尝试的兴趣。作为广大中学生的实践基地,同时也为公司企业提供展示形象的平台,企业可以利用好机会把公司绿色环保的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尤其是在校学生。
二、选择丰富的活动主题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找准切入点是课程具体实施的关键。从2008年开始,学校全体师生连续四年开展“送法下乡镇、进社区、入企业”的综合实践活动。2008年,学校联合县交警大队开展《道路安全法》宣传实践活动,2009年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实践活动,2010年学校联合县环保局、县松源街道办事处开展宣传《环境保护法》的综合实践活动,2011年学校联合经贸局、工商局、质量监督局、卫生防疫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起开展送《食品安全法》进入社区、企业、超市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我们始终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个维度,找准课程实施的切入点,并充分运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课程的立体开发,确定全校各班级的各类主题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研究的欲望强烈,达到了较好的成效。
1.通过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设计主题。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的关系,是广大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教师们要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融合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
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新课程中的学科内容融合进行,并整合成为各班的活动主题。如结合生物课中开展“家乡生物多样性调查”、结合化学学科开展“家乡或社区污染情况调查”“生活垃圾的污染与治理”;地理课可以做“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数学、物理可以做“未来校园设计”等,使学科知识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综合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通过明确学生的现实问题和认知需求,设计主题。
以学生真实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和需求为探究对象,将所学知识技能、研究学习的方法综合运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可以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生活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我校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如《校园垃圾最优化处理》、《松溪茶叶的种植加工与销售》。
3.依托社区环境、生活和文化,设计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蕴含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因此,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要鼓励学生真正走进社区,去观察、采访、体验、汇报、宣传……让孩子们与社区融为一体,让他们在社区中认知,在社区中实践,在社区中探究,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活动中思考、交流、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松溪居民与企业食品安全调查研究》、《松溪药草用药资源》等。
4.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设计主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要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现代高科技的内容引至课程中来。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主题设计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结合现代科技挖掘相关的主题,开展推广现代科技活动,如:“保健品的类型及功效”、“生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禽流感的预防”、“大棚绿色蔬菜的生产”等活动主题的确定,都有现代科技又切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容。
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探索的认知过程,是共同收集文献信息和利用文献资源的过程,学校要尽可能提供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途径,如图书馆、校园网、因特网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益。
1.开放图书馆和资料室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根据在新课程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感兴趣的问题,经过认真考察、归纳总结后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相关信息资料的获取对课题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学生主动查阅信息资料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学生研究性学习亦如此。学生不仅要学会学,还必须有学的资料。当前,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所需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的方便程度,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因此,学校必须加大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在做好传统纸质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同时,加大数字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同时深化图书馆内部管理改革,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手段,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
2.开办讲座
学校还可通过开办讲座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如开展《我市旅游环境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时,学校邀请旅游局的专业人员到校为学生讲解我市的旅游环境现状,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我市旅游环境的兴趣。
3.互联网的信息资源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为研究过程中的交流与指导提供广阔的时空,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同时,互联网提供了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分享提供更多的形式及便捷的途径,方便学习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之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观点的创新精神。目前国内的科普网站科普之窗、中国科普、趣味科普站、中国科普博览、前沿科学科普网等近百个,它们均含有丰富的资源。已收录了近百册图书500万字的文字资料,图片近3000张,文章近1万篇,并且每天以100~200篇文章的速度增加。这些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学习,提高研究性学习质量,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四、采取灵活的实践方式
要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质量,在实施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实践方式。
1.实践体验法
《家庭生活小帮手》、《注意交通安全》等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用实践体验的方法,老师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发现了问题后老师再引导他们去探索,然后再次实践去解决问题。
2.目标考察法
《我县的水资源》、《我县旅游环境分析》等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用目标考察法,让学生先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后在老师的组织下针对目标进行考察,然后同学们进行总结,汇报考察的成果。
3.阅读筛选法
《屈原的诗》、《健康百例》等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用阅读筛选法,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利用各种途径进行阅读、收集,然后各小组集体筛选,把资料整合,整理成形,最后展示汇报。
4.调查访问法
《节约用电》、《我县的城市建设》等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用调查访问的方法,学生通过关注生活中的事情,自主提出问题,分成小组或个人进行自我探索,去调查访问,最后解决问题,展示成果。
灵活的实践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开展研究。在实践中老师一定要做到有效指导,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和知识讲座,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给他们介绍研究的过程、方法。如何做调查问卷、如何上网查资料、如何做现场访问、外出活动要注意什么、数据如何处理、调查报告如何写等,让学生了解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使其产生研究的强烈需要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五、设置多元的展示空间
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实践。
1.成果展示
实物制作、小论文、小总结、小发明、典型交流材料、创新性的观点、手抄报等都是成果的体现形式。我校每学年会出刊一本《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汇总优秀的研究性课题及学习成果,供全校师生学习借鉴。每学年还在校门口的宣传栏中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大型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探究性实践的舞台。
2.校内宣传
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校刊及时进行宣传,在校内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3.对外媒体宣传
学校注重与新闻单位联系,通过《福建日报》、《闽北日报》、《堪庐讯》等省、市报纸、有线电视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及学生的成果进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充分激发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六、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中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期望学生获得重大的活动成果是不现实的,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为终身发展打基础。在进行学生的活动成果评价时,要重“过程”,对一些创新性的做法和思维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其成为继续活动、探索的动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评价要把重点放在过程性评价上,要以质性评价、诊断式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评价要重点放在讨论交流上。评价记录要体现学生发展的轨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组建成长记录档案袋
装进学生的得意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作品、获得的荣誉等,同时设计教师的希望、家长的话、同学的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
2.设置奖项
我校根据综合实践课的具体内容,利用班级、小组设置组织奖和学生的个人奖来进行激励评价。还与学校有关科技文化节活动的奖励活动结合起来,注重评价形式的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激励效果。
3.评价范围的广泛性
评价过程打破评价的时空,不仅在校内,还可延伸到校外、家庭、社区,采取质性进步与激励期待性等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如由指导教师、企事业领导、工作人员、技术员、家长等对学生在调查了解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各类评价,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热情。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好活动主题后,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好活动主题方案设计、活动过程记录和自我评价记录。
参考文献
1 郭元详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 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推进与校本化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 欧益生、张建芳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10
4 吕佳.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整合[J].教学与管理,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