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孤信(502年—557年)原名独孤如愿,史书说他“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独孤信是鲜卑化的匈奴人,父亲是一个部落的酋长。在北方胡族汉化的历史背景中,这样的出身只能算是一般家庭。
独孤家族的崛起,全凭独孤信一己之力。
北魏末年爆发六镇之乱,这次叛乱因北魏迁都洛阳后,边镇鲜卑将领待遇不如洛阳鲜卑贵族,地位下降,矛盾激发而起。
乱世中,忠心并不值钱。独孤信起初也是随风摇摆,站到强者一边。他参与镇压过起义军,也参加过起义军,最后又归附官府。然而,在北魏孝武帝不甘权臣高欢操纵,一路西逃之后,独孤信竟然舍家弃子,单骑追随。孝武帝寄人篱下,也颇多感慨,说“乱世识忠良”,封独孤信为浮阳郡公。
孝武帝从洛阳出走,本意是想用大将军宇文泰牵制高欢。宇文泰却直接毒死了孝武帝,另立孝文帝之孙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独孤信的幸运在于,宇文泰是他的发小,从小玩到大。因此,他并未因站队孝武帝而受到牵连。相反,一路加官进爵,声望越来越高。
史书记载,一日,独孤信外出打猎,回城时天色已晚,因为骑马赶路,没有注意到帽子歪向一边。谁知道第二天,全城的人都学他的样子侧戴帽子。“侧帽风流”由此而来,可见当时人对他的崇拜到了何种地步。
548年,独孤信进位为柱国大将军,成为“八柱国”之一,独孤家族也成为西魏最显赫的八大家族之一。
据考证,“柱国”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立,意为军队的高级统帅。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8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时称“八柱国家”。
从西魏到北周、隋、唐,这几个朝代的皇室、后族大多出自这些柱国家族:宇文泰的子孙为北周皇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子孙为唐朝皇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子孙为隋朝皇族……
后族中最大的赢家,则非独孤信家族莫属: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四女许配给李虎的儿子李[日][丙];小女独孤伽罗,则嫁给了杨忠的儿子杨坚。
相传独孤信晚年见到杨忠的儿子杨坚,一见之下,就决定将小女儿独孤伽罗许配给他。当时,独孤伽罗才14岁,杨坚17岁。史书对这门婚事没多说,仅说独孤信见杨坚“有奇表”,即相貌非凡,就把婚事定了。
定下这门婚事不久,独孤信就被赐死。独孤信之死,暴露了关陇集团内部联姻合作的另一面:权斗政争。
到了晚年,宇文泰要取代西魏自立为帝,像曹操一样,他想把临门一脚留给自己的儿子。
他纠结的是,要选哪个儿子当接班人。
宇文泰心中的人选,不是庶长子宇文毓,而是年纪尚幼的嫡子宇文觉。他曾跟亲信密语,说他想立嫡子为接班人,但怕“大司马有疑”。大司马即独孤信,时为三公之一,且是宇文毓的岳父,风头无两。宇文泰对独孤信的忧惧,已经显示了独孤信无法回避宇文泰身后的权力斗争。
宇文泰死后,侄子宇文护接过权力大棒,拥立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随之,关陇集团内部最高层的“八柱国家”矛盾公开化:一方为独孤信和赵贵;一方为于谨,以及其支持的宇文护。
这是关陇集团内部的第一次高层政争,最终以一种有节制的处置收场。史载,宇文护鉴于独孤信“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过,逼令自尽于家”。
55岁的独孤信自杀身亡。独孤家族遭受到重大而致命的政治挫折。
在家族的至暗时刻,维持独孤家族权势的,不是家族男子,而是女兒们。
宇文护后来废黜宇文觉,迎立宇文毓为王,独孤信长女夫贵妻荣,成为王后。可惜仅3个月后,就病逝了。
独孤信的四女儿嫁给李虎的儿子李[日][丙],算是门当户对。后来,李[日][丙]被封为唐国公,与独孤氏生了个儿子,名叫李渊,即众所周知的唐高祖。李渊登基后,追封其父李[日][丙]为元皇帝,母亲独孤氏为元贞皇后。
独孤信的小女儿,正牌的开国皇后——独孤伽罗,是独孤信几个女儿中唯一留下名字的。
独孤信的小女婿杨坚,后来取代北周建立隋朝,成就霸业,独孤伽罗遂为皇后。史载,杨坚十分“惧内”,专宠皇后一人,六宫虚设。当时朝中称杨坚、独孤伽罗为“二圣”。
独孤伽罗在后宫与朝野中举重若轻的地位,使得独孤家族在经历独孤信被赐死的低沉后,又重回高门大族的行列。杨坚立国后,追赠岳父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冀州刺史,封赵国公。
等到独孤信的外孙李渊取代另一个外孙杨广,建立大唐帝国,独孤家族因为是李渊的母族,而继续受到优待。
纵观历史,隋代北周、唐代隋,这两次历史大变局都在关陇集团的姻亲圈内部进行。独孤家族借此实现家族复兴,实力不倒,不得不佩服当年独孤信借助联姻完成了错综复杂的权势布局。这或许才是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岳父”的原因。
独孤家族的崛起,全凭独孤信一己之力。
北魏末年爆发六镇之乱,这次叛乱因北魏迁都洛阳后,边镇鲜卑将领待遇不如洛阳鲜卑贵族,地位下降,矛盾激发而起。
乱世中,忠心并不值钱。独孤信起初也是随风摇摆,站到强者一边。他参与镇压过起义军,也参加过起义军,最后又归附官府。然而,在北魏孝武帝不甘权臣高欢操纵,一路西逃之后,独孤信竟然舍家弃子,单骑追随。孝武帝寄人篱下,也颇多感慨,说“乱世识忠良”,封独孤信为浮阳郡公。
孝武帝从洛阳出走,本意是想用大将军宇文泰牵制高欢。宇文泰却直接毒死了孝武帝,另立孝文帝之孙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独孤信的幸运在于,宇文泰是他的发小,从小玩到大。因此,他并未因站队孝武帝而受到牵连。相反,一路加官进爵,声望越来越高。
史书记载,一日,独孤信外出打猎,回城时天色已晚,因为骑马赶路,没有注意到帽子歪向一边。谁知道第二天,全城的人都学他的样子侧戴帽子。“侧帽风流”由此而来,可见当时人对他的崇拜到了何种地步。
548年,独孤信进位为柱国大将军,成为“八柱国”之一,独孤家族也成为西魏最显赫的八大家族之一。
据考证,“柱国”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立,意为军队的高级统帅。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8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时称“八柱国家”。
从西魏到北周、隋、唐,这几个朝代的皇室、后族大多出自这些柱国家族:宇文泰的子孙为北周皇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子孙为唐朝皇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子孙为隋朝皇族……
后族中最大的赢家,则非独孤信家族莫属: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四女许配给李虎的儿子李[日][丙];小女独孤伽罗,则嫁给了杨忠的儿子杨坚。
相传独孤信晚年见到杨忠的儿子杨坚,一见之下,就决定将小女儿独孤伽罗许配给他。当时,独孤伽罗才14岁,杨坚17岁。史书对这门婚事没多说,仅说独孤信见杨坚“有奇表”,即相貌非凡,就把婚事定了。
定下这门婚事不久,独孤信就被赐死。独孤信之死,暴露了关陇集团内部联姻合作的另一面:权斗政争。
到了晚年,宇文泰要取代西魏自立为帝,像曹操一样,他想把临门一脚留给自己的儿子。
他纠结的是,要选哪个儿子当接班人。
宇文泰心中的人选,不是庶长子宇文毓,而是年纪尚幼的嫡子宇文觉。他曾跟亲信密语,说他想立嫡子为接班人,但怕“大司马有疑”。大司马即独孤信,时为三公之一,且是宇文毓的岳父,风头无两。宇文泰对独孤信的忧惧,已经显示了独孤信无法回避宇文泰身后的权力斗争。
宇文泰死后,侄子宇文护接过权力大棒,拥立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随之,关陇集团内部最高层的“八柱国家”矛盾公开化:一方为独孤信和赵贵;一方为于谨,以及其支持的宇文护。
这是关陇集团内部的第一次高层政争,最终以一种有节制的处置收场。史载,宇文护鉴于独孤信“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过,逼令自尽于家”。
55岁的独孤信自杀身亡。独孤家族遭受到重大而致命的政治挫折。
在家族的至暗时刻,维持独孤家族权势的,不是家族男子,而是女兒们。
宇文护后来废黜宇文觉,迎立宇文毓为王,独孤信长女夫贵妻荣,成为王后。可惜仅3个月后,就病逝了。
独孤信的四女儿嫁给李虎的儿子李[日][丙],算是门当户对。后来,李[日][丙]被封为唐国公,与独孤氏生了个儿子,名叫李渊,即众所周知的唐高祖。李渊登基后,追封其父李[日][丙]为元皇帝,母亲独孤氏为元贞皇后。
独孤信的小女儿,正牌的开国皇后——独孤伽罗,是独孤信几个女儿中唯一留下名字的。
独孤信的小女婿杨坚,后来取代北周建立隋朝,成就霸业,独孤伽罗遂为皇后。史载,杨坚十分“惧内”,专宠皇后一人,六宫虚设。当时朝中称杨坚、独孤伽罗为“二圣”。
独孤伽罗在后宫与朝野中举重若轻的地位,使得独孤家族在经历独孤信被赐死的低沉后,又重回高门大族的行列。杨坚立国后,追赠岳父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冀州刺史,封赵国公。
等到独孤信的外孙李渊取代另一个外孙杨广,建立大唐帝国,独孤家族因为是李渊的母族,而继续受到优待。
纵观历史,隋代北周、唐代隋,这两次历史大变局都在关陇集团的姻亲圈内部进行。独孤家族借此实现家族复兴,实力不倒,不得不佩服当年独孤信借助联姻完成了错综复杂的权势布局。这或许才是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岳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