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内化的课堂教学探析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e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知识内化的课堂教学,必须强化传授“活知识”理念,让知识“活”起来;倡导“内化于心”的教育理念,让知识植根头脑;倡导“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强化实践教学,让知识能“用”起来。
  [关键词]知识 内化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效果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从根本上讲,只有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素质,才是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效果。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元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基于知识内化的课堂教学,必须聚焦实效,在知识的科学传授上下功夫。
  一、强化传授“活知识”理念,把握知识的灵魂,促使知识人格化、形象化、生活化,让知识“活”起来
  学生最怕的是读死书、死读书,教学最怕的是教死书,传授死知识。“死知识”一般是指没有被激活,强硬灌输,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而没融会贯通的知识。世上最无用的知识就是死知识,因为死知识储存在人的大脑里不能应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等于废物。它不仅对人的能力素质提高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导致教和学窒息,失去生命力。所以,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学习;强硬灌输式的教条主义教学是有害无益的。从根本上讲,人的脑子不是用来装死知识的“容器”,而是用来思考、创新的“发动机”。长期灌输“死知识”,不仅窒息学生思考、创新,还会损毁学生的健康、摧残学生的心灵、扭曲学生的人格、打击学生的信心、误导学生的追求。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敦促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为此,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变教学的“主宰者”为“导航者”,变“重教轻学”为“重学善导”,注意让知识“活”起来。
  1.要让知识“活”起来,教育者首先要把握知识的灵魂。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精髓和灵魂,能够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繁殖。为此,教育者必须吃透所要传授的知识,对知识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把握知识的内核,掌握知识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讲活,让学生学到有生命力的知识,用知识的灵魂哺育学生的智慧。知识是理念的外化,理念是知识的灵魂。任何知识背后都内含着一种理念。教育者只有把握蕴藏在知识深层次的理念,才能把握知识的灵魂。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第4页)。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课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引起人灵魂深处的变革,必须让知识“活”起来,用知识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
  2.要让知识“活”起来,必须赋予知识以生命。字面上的知识本身并无生命可言,但可以人为地赋予它生命。知识本来就是人类创造的,是对客观现实的凝炼,最后用书面文字记载下来的。因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客观现实性。活生生的现实是富有生命力的,因而,知识也应具有生命力。为此,教师要注意改变只重视知识本身的讲授,而忽视知识产生过程的陈旧教学模式,将知识由书本转化到现实,还原知识本真,赋予知识以生命。绝不能从书本到书本、从抽象到抽象,否则,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将永远是“死知识”。
  知识的生命不仅源于知识本身,而且源于知识的接受者对知识的感知。停留在书面上的知识是死的、是抽象的、固化的,只有书面上的知识跃入人的大脑,并在人的头脑中产生一系列形象化的反映,这些知识相对于人来讲,才富有生命力。而要使这些知识在人的头脑中活起来,就必须激活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到现实生活,由抽象转化为形象、由物化转化为人格化,“将乏味的知识变得鲜活”。
  3.要让知识“活”起来,必须发掘并释放知识的潜在能量。知识是人智慧的结晶,它源于生活,历经人脑凝炼,因此它不仅有生命力,而且还富有一定的能量,因而人们才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任何知识都能找到它的应用价值和用武之地。任何知识在特定的领域都有它特定的作用。比如,摩擦知识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刹车制动、运动鞋;杠杆知识使人类发明了称、手制动、压水机等。因此,教育者可通过揭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知知识能量的存在,使学生知道,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特的生命力。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还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避免读死书、死读书现象。
  二、倡导内化于心的教育理念,强化“脑力激荡”,促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融合化、贯通化、素质化,让知识植根头脑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外化为学生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必须把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因为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素质,才算真正实现了教学的目的。我们要反对知识中心主义,反对把让学生“知道”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仅仅让学生“知道”,那只是半截子教育,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为此,我们应摒弃只是传授知识的观念,树立以知识传授为载体,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观念,努力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素质。
  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素质是一个复杂的脑力运动过程,也是知识在人们头脑中存储、排序、整合和融为一体的过程。在知识融入的过程中,不仅要开足学生的大脑机器,而且还需要学生为此付出强大的心能和智能。为此说,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不在表面,而在人的心中,是知识与心的交融,是知识与人脑的结合。这就要求教育者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深入学生的头脑,与学生的头脑运动同频共振,而决不能将教学停留于表层。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把握三点:
  1.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脑力运动规律,科学实施教学。知识接受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中既有认知规律、记忆规律,还有用脑的时间规律、思维规律,也包括知识接受的内化规律等。教育者必须把握这些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开展课堂教学。比如,人们对知识的认知,有一个从感知到顿悟的过程。教育者遵循这些规律,必须讲究知识传授的循序渐进和归纳总结、点拨引导;再如,人的记忆一般有先强后弱的特点。这就需要教育者搞好课堂设计,适当增加头脑停顿和重新启动的几率等。   2.紧扣学生脑力运动的频率,适时强化脑力激荡。脑力运动的实质是思维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大脑动起来。脑动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引导式、启发式、研讨式、互动交流式和设疑质疑式、提问式等,启迪学生思维。要提倡逆向思维、挑战思维、破例思维,对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尽量不设防线,对学生不成熟的一些想法,不讽刺、不嘲笑、不挖苦,甚至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思考问题,发表观点,畅谈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大脑真正活跃起来。
  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要注重把握和跟踪学生的脉搏,根据学生思维频率的强弱,时时调整教学频率,防止和避免教与学两张皮现象。教育者要时刻关注和准确把握学生思维运动状况,并及时调整授课频率,确保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同频共振。这需要教育者有较强的课堂观察力、驾驭力和心理透视力,通过学生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等,洞悉学生内心思维活动状况。
  3.根据知识内化层层深入的特点,课堂教学必须聚焦内化于心,实施深层突破。将知识内化于心,植根于学生的头脑,是发生在学生头脑深处对知识认知、认同、接纳、吸引的矛盾运动。这是教学的最深点,也是最难点。课堂教学必须聚焦于此,实施攻关突破。教育者对此必须有对策、有办法、有招数,肯动脑筋,舍得下功夫,防止和避免浅尝辄止,深入不到位、到位不彻底的现象。深度突破可采取疑点破析法、正误抉择法和梳理归纳法等。
  三、倡导“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强化实践教学,促使知识向学生能力转化,让知识能“用”起来
  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一是使学生具有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性、创造性的思考,解析书本上其它难题的能力;二是学以致用,具有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三是以知识凝炼内在品格,具有用知识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为此,应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实行“三接轨”教学,在实现知与行无缝对接上下功夫。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关键要实现知与行的无缝连接。这就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时,注重将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强化知识的现实针对性,使每个知识点与其现实中的影子对应起来,使学生每看到一个知识点在其头脑中都能显现出现实中的影子。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学时必须实行“三个接轨”:(1)将知识与学生眼前所能感知到的现实相接轨,着重将知识与学生眼前的人和事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到知识的真实存在。(2)将知识与学生耳熟明详的现实生活常识相接轨,拉近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将陌生的知识熟悉化。有时书本知识之所以抽象,是因为它超越生活又远离生活。为此,要尽量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把抽象知识与学生最熟知的生活常识衔接起来,这样可以尽快缩短知识与学生的距离。(3)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相接轨,放大知识的社会价值,增强学生对知识社会价值的认同感。人是缩小的社会,社会是放大的人。人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的社会性。人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使人的本质内涵更丰富更饱满。为此,教育者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使知识社会化,强化知识育人的效果。
  二是强化实践锤炼,在知识向学生实际能力转化上下功夫。实践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讲,实践是一个“中转站”、“变换器”。为此,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提倡少讲、精讲、多练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尽量多地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进而提升其理性认识。实践性教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很多,比如:反复练习法、实际操作法、实验室法、社会实践法、社会调查法等。教育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独具特色的方法,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常言讲,特色就是生命,没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为此,教育者必须创建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并在富有特色的教学中培养富有个性的人才。
  (作者单位:南京炮兵学院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要]青年时代的袁振英生活在民国初建和新文化运动的大时代中, 他通过著译,提倡新道德,帮助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他的道德观,体现了在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大转折时期,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向往理想社会、呼唤个性解放、摆脱传统束缚的意愿。正是通过千千万万个“袁振英”的呐喊与实践,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  [关键词]袁振英 无政府主义 新道德  袁振英在其翻译的短篇小说集《牧师与魔鬼》中,写过一篇《
期刊
[摘要]园艺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在我国新兴的民办院校中仅有几年的发展历程,民办园艺专业需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本文根据商丘学院园艺专业的状况来探讨民办高校园艺专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艺专业 民办高校 现代园艺  园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我国夏商时期周代园圃开始作为独立经营部门出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后,1912年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
期刊
[摘要]社区音乐文化是近年来逐渐进入人们视线并引起重视的新事物,是社区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江西省南昌市社区音乐文化现状调查为内容,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南昌 社区音乐 调查 对策  一、社区音乐文化  一般来说,社区就是若干社会群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而社区音乐文化则是指同一社区群体围绕社区开展的与音乐有关的行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建立职业教育素质培养示范模式的意义,结合我院示范性建设方案,提出了建立职业教育素质培养的示范模式的思路及建设模式,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示范性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素质培养 建设模式  一、研究背景  (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在20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内涵的不断扩展,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也面临着崭新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现状的分析,构建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质量的保障体系,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质量 保障体系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保障学生
期刊
[摘要]把商务英语演讲课程作为专业英语课的有利补充纳入课程设置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从商务英语演讲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测试以及资源等方面对英语演讲课的教学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商务英语演讲课 技能训练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英文演讲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期刊
[摘要]工业工程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学科之一。工业工程专业融管理理论与专业理论知识于一体,需要有很强的实践经历作为依托,从而实现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学生与企业的零接轨。为此,本文就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实践模式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创新能力 实验、实训与实践  一、引言  工业工程是以机械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管理理论为精髓,培养具备现代生产制造技术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技术
期刊
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如何保障在这种模式下学时数基本不减,培养质量不降,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能,实现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各学校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积极探索,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2011年唐山市农广校紧紧围绕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改革发展带头人这一主题,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招生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办学的资源优势,密切配合当
期刊
[摘要]本文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优势,以及应注意问题的方式、方法几方面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素质教育 必要性 优势 社会责任  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精神文明载体的公共图书馆,是影响青少年人文素质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影响青少年精神世界出现感情交织的源头之一。公共图书馆是公众获取知
期刊
[摘要]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应该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的艺术。辅导员要以信心鼓舞人,以人格塑造人,以纪律约束人,以爱心感化人,不断学习总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 辅导员 工作 艺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也取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