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如何保障在这种模式下学时数基本不减,培养质量不降,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能,实现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各学校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积极探索,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2011年唐山市农广校紧紧围绕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改革发展带头人这一主题,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招生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办学的资源优势,密切配合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把“送教下乡”作为我校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一、认真谋划,严把招生质量关
2011年秋季在保障“送教下乡”工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不盲目求规模而求高质量的前提下,依据省教育厅督导检查办法通知精神,首先对审请办班的各县分校进行严格考查、考核,对不符合办班条件的分校严格把关,不允许招全日制学员,对符合办班条件的县校提出整改要求,严格按省教育厅通知精神一丝不苟。唐山市农广校最后录取注册全日制学员217人,建4个教学点,涉及丰润区:左家坞镇大旺庄教学班62人,火石营镇霍庄教学班51人;遵化市:平安城镇大麻各庄教学班58人,东新庄镇东新庄教学班46人。
二、精心准备,认真制定规章制度
(一)认真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省农广校的要求,根据各县具体情况选择适应各县产业发展的课程,依据省校制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当地农村生产实际和学生现实情况,制定出了内容具体、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计划,使教学计划符合农时季节,使教学计划既能完成教学课时又不耽误学生的农活,做到工学两不误,以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组织编写教学管理相关文件。根据省校下发的《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文件案例》,县校认真编写了学生管理规定、班主任职责、学生守则、听课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各种教学管理文件及教室日志、教师日志等教学管理表格,并在不断学习、探索和完善中。
(三)组织教师准备教学并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学计划确定之后,两所县校按照教学计划,以及各位教师的自身优势,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并向相关专业课程教师下达授课任务书,组织教师撰写实施性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为具体教学做充分准备。
三、加大投入,配齐教学所需硬件设施
遵化农广校开设全日制班的两个镇有很多村都是专业村,都希望承办教学班,但我们设定了一有教室、二有桌椅、三有电教设备、四有产业特点、五有组织保障、六有积极性的“六有”基本条件。通过仔细调研和入村考察,确定了平安城镇的大麻各庄村和东新庄镇的东新庄两村为教学点。一是有教室,确定的两个教学班都设在村委会,都有比较标准的教室,都是经验市文化部门验收过的教室。二是有桌椅,桌椅都是各村自备的,配套并且有的村的桌椅的标准还很高档。三是有电教设备,两个村的教室都配有电脑及投影仪,电视、DVD及远程教育网,有利于采取现代化手段开展电化教学和自学。四是有产业特点,麻各庄村是食用菌专业村,东新庄村是设施蔬菜专业村,也是乡镇发展这个产业的重点村,所招学生都是从事这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有利于集中授课集中管理。五是有组织保障,建立了以乡镇为主导农广校、村两委共同参与的教学班管理领导小组。乡镇、村两级负责组织,农广校负责管理及授课责任分工明确。六有积极性,选定的两个村的两委成员都是农广校的中专或大专毕业生,对农广校的工作非常支持,同时对村的管理与发展也是满怀抱负,希望通过办这个中专班对菇农菜农的生产有一定的促进,对村民搞特色经济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通过对村民的座谈村民也希望多学些知识对生产有所帮助。
火石营镇霍庄村和左家坞镇大旺庄村,地处丰润北部山区,属革命老区,村里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差,为把“送教下乡”工作办好办实,满足教学的需要,丰润区农广校加大对教学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教室已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空调的基础上,为教学点购置了115套全新的教学桌椅、黑板等教学设备。同时,为减轻学员的学习负担,除为学员发放省校统一制定的书包、笔记本、作业本外,还为学员发放了记录用笔,并免去了学员的全部教材费用。另一方面,给每个任课老师配备了U盘,老师上课都是利用课件教学,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深受农民学员的欢迎。
四、遴选教师,打造过硬教师队伍
丰润区农广校现有专职教师17名,为提升教学效果,除自身师资外,学校根据所开课程还从区农牧局等聘请了5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农艺师作为兼职教师讲授专业性较强的《蔬菜生产技术》、《农副产品安全知识》、《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等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紧密联系当地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使学员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时一些非学员农民也积极申请旁听农广校的课程,在村里形成了浓厚的学知识、学技术氛围。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遵化市农广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是组织观摩教学,通过组织教师课程讲评,通过自评、互评,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及时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教学活动。三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并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等,形成了比学赶教的氛围。
五、因地制宜,体现教学开展的多样性
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把优质的涉农专业教育资源输送给农民,把学校办在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这种办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校办学模式,其教学管理更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经验。根据成人教育特点和当地生产实际情况,丰润区农广校在“送教下乡”中专班的教学形式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在两个村租用两个温室大棚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比如去年11月,作为霍庄教学班实习基地的霍永喜家大棚黄瓜正值嫁接阶段,授课教师就带领学员深入大棚讲解黄瓜嫁接的好处,黄瓜秧早期管理知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并手把手教学员黄瓜的嫁接方法以及黄瓜嫁接的注意事项。又如在上《农村信息与技术》这门课时,老师就带着六台学校微机室的电脑到教学点,建立临时微机室,让学员按学习小组来学,老师边讲解,学员边上机操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员也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了电脑的简单操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六、强化管理,提升农民学习效果
为保证学员的到课率,丰润区农广校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双班主任制度:根据农民特点,在两个教学点由村书记推荐一名具体负责的村干部为教学班的班主任,负责学员上课签到,教学班的安全日常维护、水电的正常供应,学员实践实习场地的协调,以及学员的信息反馈;农广校明确了两个教师为专职班主任,负责协调教师授课、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和学员的档案整理。这样责任到人,相互协作,将管理工作细化,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学员管理制度:为保证学员到课率,学校实行了日签到制度,即每天上课先签到,有事写出书面假条讲明原因,并在课下补齐所缺课程的笔记和作业以备任课教师下次检查。三是班级组织建设,为了便于组织教学,根据学员居住位置,每个教学班分6个学习小组,并推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员为教学班的班长,协助班主任工作。四是优秀学员奖励制度。根据学员出勤情况、作业和笔记完成情况,每个学期评选出10%的优秀学员,学期末由学员自己投票评选出优秀学员共11名,并给予了适当的物质奖励,学员对此项活动也十分认可。以上措施极大制约了学员旷课现象,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据统计,每天学员的到课率可达90%以上。
七、加强督导,市校开展“送教下乡”教学督导检查活动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的通知》,唐山市农广校在闫校长和于校长的带领下专门组织老师依据《关于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加强督导检查的通知(试行)》(冀教职成 [2012]5号)要求,督导检查学校近3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材选用、备课教案、学生作业、顶岗实习、师资培养、听课评课、教务日常管理等10项内容。重点对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招生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学生管理和制度建设、教学效果和考试考核情况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通过不定期的督导检查,有效地促进了县校“送教下乡”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
作为职业教育服务于“三农”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将在总结前一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其服务职能,不仅仅是送知识、送技术,也是送致富信息,送创业思想。在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档案管理方面还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认认真真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真正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办出特色,办出成果,让上级放心,让农民满意。
(作者单位:唐山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2011年唐山市农广校紧紧围绕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改革发展带头人这一主题,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招生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办学的资源优势,密切配合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把“送教下乡”作为我校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一、认真谋划,严把招生质量关
2011年秋季在保障“送教下乡”工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不盲目求规模而求高质量的前提下,依据省教育厅督导检查办法通知精神,首先对审请办班的各县分校进行严格考查、考核,对不符合办班条件的分校严格把关,不允许招全日制学员,对符合办班条件的县校提出整改要求,严格按省教育厅通知精神一丝不苟。唐山市农广校最后录取注册全日制学员217人,建4个教学点,涉及丰润区:左家坞镇大旺庄教学班62人,火石营镇霍庄教学班51人;遵化市:平安城镇大麻各庄教学班58人,东新庄镇东新庄教学班46人。
二、精心准备,认真制定规章制度
(一)认真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省农广校的要求,根据各县具体情况选择适应各县产业发展的课程,依据省校制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当地农村生产实际和学生现实情况,制定出了内容具体、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计划,使教学计划符合农时季节,使教学计划既能完成教学课时又不耽误学生的农活,做到工学两不误,以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组织编写教学管理相关文件。根据省校下发的《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文件案例》,县校认真编写了学生管理规定、班主任职责、学生守则、听课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各种教学管理文件及教室日志、教师日志等教学管理表格,并在不断学习、探索和完善中。
(三)组织教师准备教学并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学计划确定之后,两所县校按照教学计划,以及各位教师的自身优势,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并向相关专业课程教师下达授课任务书,组织教师撰写实施性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为具体教学做充分准备。
三、加大投入,配齐教学所需硬件设施
遵化农广校开设全日制班的两个镇有很多村都是专业村,都希望承办教学班,但我们设定了一有教室、二有桌椅、三有电教设备、四有产业特点、五有组织保障、六有积极性的“六有”基本条件。通过仔细调研和入村考察,确定了平安城镇的大麻各庄村和东新庄镇的东新庄两村为教学点。一是有教室,确定的两个教学班都设在村委会,都有比较标准的教室,都是经验市文化部门验收过的教室。二是有桌椅,桌椅都是各村自备的,配套并且有的村的桌椅的标准还很高档。三是有电教设备,两个村的教室都配有电脑及投影仪,电视、DVD及远程教育网,有利于采取现代化手段开展电化教学和自学。四是有产业特点,麻各庄村是食用菌专业村,东新庄村是设施蔬菜专业村,也是乡镇发展这个产业的重点村,所招学生都是从事这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有利于集中授课集中管理。五是有组织保障,建立了以乡镇为主导农广校、村两委共同参与的教学班管理领导小组。乡镇、村两级负责组织,农广校负责管理及授课责任分工明确。六有积极性,选定的两个村的两委成员都是农广校的中专或大专毕业生,对农广校的工作非常支持,同时对村的管理与发展也是满怀抱负,希望通过办这个中专班对菇农菜农的生产有一定的促进,对村民搞特色经济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通过对村民的座谈村民也希望多学些知识对生产有所帮助。
火石营镇霍庄村和左家坞镇大旺庄村,地处丰润北部山区,属革命老区,村里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差,为把“送教下乡”工作办好办实,满足教学的需要,丰润区农广校加大对教学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教室已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空调的基础上,为教学点购置了115套全新的教学桌椅、黑板等教学设备。同时,为减轻学员的学习负担,除为学员发放省校统一制定的书包、笔记本、作业本外,还为学员发放了记录用笔,并免去了学员的全部教材费用。另一方面,给每个任课老师配备了U盘,老师上课都是利用课件教学,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深受农民学员的欢迎。
四、遴选教师,打造过硬教师队伍
丰润区农广校现有专职教师17名,为提升教学效果,除自身师资外,学校根据所开课程还从区农牧局等聘请了5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农艺师作为兼职教师讲授专业性较强的《蔬菜生产技术》、《农副产品安全知识》、《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等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紧密联系当地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使学员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时一些非学员农民也积极申请旁听农广校的课程,在村里形成了浓厚的学知识、学技术氛围。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遵化市农广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是组织观摩教学,通过组织教师课程讲评,通过自评、互评,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及时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教学活动。三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并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等,形成了比学赶教的氛围。
五、因地制宜,体现教学开展的多样性
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把优质的涉农专业教育资源输送给农民,把学校办在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这种办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校办学模式,其教学管理更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经验。根据成人教育特点和当地生产实际情况,丰润区农广校在“送教下乡”中专班的教学形式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在两个村租用两个温室大棚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比如去年11月,作为霍庄教学班实习基地的霍永喜家大棚黄瓜正值嫁接阶段,授课教师就带领学员深入大棚讲解黄瓜嫁接的好处,黄瓜秧早期管理知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并手把手教学员黄瓜的嫁接方法以及黄瓜嫁接的注意事项。又如在上《农村信息与技术》这门课时,老师就带着六台学校微机室的电脑到教学点,建立临时微机室,让学员按学习小组来学,老师边讲解,学员边上机操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员也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了电脑的简单操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六、强化管理,提升农民学习效果
为保证学员的到课率,丰润区农广校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双班主任制度:根据农民特点,在两个教学点由村书记推荐一名具体负责的村干部为教学班的班主任,负责学员上课签到,教学班的安全日常维护、水电的正常供应,学员实践实习场地的协调,以及学员的信息反馈;农广校明确了两个教师为专职班主任,负责协调教师授课、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和学员的档案整理。这样责任到人,相互协作,将管理工作细化,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学员管理制度:为保证学员到课率,学校实行了日签到制度,即每天上课先签到,有事写出书面假条讲明原因,并在课下补齐所缺课程的笔记和作业以备任课教师下次检查。三是班级组织建设,为了便于组织教学,根据学员居住位置,每个教学班分6个学习小组,并推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员为教学班的班长,协助班主任工作。四是优秀学员奖励制度。根据学员出勤情况、作业和笔记完成情况,每个学期评选出10%的优秀学员,学期末由学员自己投票评选出优秀学员共11名,并给予了适当的物质奖励,学员对此项活动也十分认可。以上措施极大制约了学员旷课现象,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据统计,每天学员的到课率可达90%以上。
七、加强督导,市校开展“送教下乡”教学督导检查活动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的通知》,唐山市农广校在闫校长和于校长的带领下专门组织老师依据《关于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加强督导检查的通知(试行)》(冀教职成 [2012]5号)要求,督导检查学校近3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材选用、备课教案、学生作业、顶岗实习、师资培养、听课评课、教务日常管理等10项内容。重点对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招生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学生管理和制度建设、教学效果和考试考核情况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通过不定期的督导检查,有效地促进了县校“送教下乡”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
作为职业教育服务于“三农”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将在总结前一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其服务职能,不仅仅是送知识、送技术,也是送致富信息,送创业思想。在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档案管理方面还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认认真真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真正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办出特色,办出成果,让上级放心,让农民满意。
(作者单位:唐山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