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的快速发展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意义重大。因此,本文认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新教育模式并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个人的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一个健康的心理,它对于提高我国未来人才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符合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的新模式,使大学生得心理素质得到增强,心理品质得以完善,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
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导学生怎样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校风、学风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校园文化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校风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良好的校风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作为一门隐形课程,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健康的精神风貌、完善的心理素质及高尚的理想信仰。要从大学生当前的心理需要出发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加强学风、班风、校风建设的基础上,在了解大学生心理需要的前提下,对校园活动的内容、形式进行设计,使其具有可行性、教育性和操作性,获得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和认同,使广大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应该多开展一些促进大学生发展并对于大学生有现实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互助氛围,使大学生通过活动学会积极地表现自我,学会团结协助,懂得公平竞争,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各高校还应该切实建设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积极的校园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排解不良情绪,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情感,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宽松和谐的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实现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育模式并强化心理素质教育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善于在学科知识中发现并利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采用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感知力、创造力及记忆力等能力的提高;采用启发式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支持,更加努力的去实现自我。教师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选修课中,向学生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形成科学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当出现心理问题时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稳定自己的情绪,如何排解心中的烦恼与困惑。将如何自我调适心理和如何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应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乐观、积极的面对未来的人生。
三、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可以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改善和优化。所以必须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一个科学准确、操作性强的评估体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对心理素质进行评价,使心理素质的评价内容得到完善,要选用科学的心理学手段,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心理素质评价,并不断加强其规范性、有效性。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采取更加系统、规范的措施加强其监督和管理。督导者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层面的责任是预防和防止督导对象出现某些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行为。督导者要监督和指导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及操作规范,不仅可以规范行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保障来访者的权益。另外,还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来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落到实处。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是否正确、明确,是否有具体的可操作性,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否有效、灵活,学生有没有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这些反馈的信息控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
四、增強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目前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在大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中,很多是由自我意识错位所造成,从而导致两种矛盾的产生:主体的自我和客体的自我、主观的我和社会的我,容易在行为上表现极端,心理浮躁,出现过于狂妄或过分自卑的症状,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急于想摆脱家庭的约束以及学校的束缚。错位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认识,接受主观的我和社会的我之间存在差距的现实,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社会上的人和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正确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不断分析、总结个人经验,通过参加更多有意义的活动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他们已经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他们眼界广阔、思维灵活,善于发现并接受新事物,他们习惯通过书籍的阅读、课堂的学习以及利用媒体、网络等许多途径来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目前,人们的生活确实因为网络的快速发展方便很多,微博、微信、人人、博客等受到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钟爱,而这些媒介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网络上寻找一些触动自己内心的文章等,通过这些渠道掌握当下最新的时事、信息,这种途径对于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
专业性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要求如果要科学、系统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知识丰富且技能强的优秀师资队伍。要积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进行培训,不管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要接受定期的培训。要使这些教师经过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理论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了转变全体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规范他们的教育行为,并让部分教师获得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这种培训应该分目标、分层次的进行。应合理分配学习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技能的时间,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师资队伍的反思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在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纳入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培训,通过这种培训,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更专业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逐步建立他们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夏雯雯,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D],青岛大学,2012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个人的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一个健康的心理,它对于提高我国未来人才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符合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的新模式,使大学生得心理素质得到增强,心理品质得以完善,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
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导学生怎样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校风、学风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校园文化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校风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良好的校风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作为一门隐形课程,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健康的精神风貌、完善的心理素质及高尚的理想信仰。要从大学生当前的心理需要出发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加强学风、班风、校风建设的基础上,在了解大学生心理需要的前提下,对校园活动的内容、形式进行设计,使其具有可行性、教育性和操作性,获得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和认同,使广大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应该多开展一些促进大学生发展并对于大学生有现实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互助氛围,使大学生通过活动学会积极地表现自我,学会团结协助,懂得公平竞争,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各高校还应该切实建设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积极的校园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排解不良情绪,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情感,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宽松和谐的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实现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育模式并强化心理素质教育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善于在学科知识中发现并利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采用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感知力、创造力及记忆力等能力的提高;采用启发式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支持,更加努力的去实现自我。教师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选修课中,向学生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形成科学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当出现心理问题时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稳定自己的情绪,如何排解心中的烦恼与困惑。将如何自我调适心理和如何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应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乐观、积极的面对未来的人生。
三、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可以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改善和优化。所以必须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一个科学准确、操作性强的评估体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对心理素质进行评价,使心理素质的评价内容得到完善,要选用科学的心理学手段,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心理素质评价,并不断加强其规范性、有效性。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采取更加系统、规范的措施加强其监督和管理。督导者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层面的责任是预防和防止督导对象出现某些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行为。督导者要监督和指导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及操作规范,不仅可以规范行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保障来访者的权益。另外,还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来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落到实处。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是否正确、明确,是否有具体的可操作性,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否有效、灵活,学生有没有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这些反馈的信息控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
四、增強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目前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在大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中,很多是由自我意识错位所造成,从而导致两种矛盾的产生:主体的自我和客体的自我、主观的我和社会的我,容易在行为上表现极端,心理浮躁,出现过于狂妄或过分自卑的症状,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急于想摆脱家庭的约束以及学校的束缚。错位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认识,接受主观的我和社会的我之间存在差距的现实,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社会上的人和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正确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不断分析、总结个人经验,通过参加更多有意义的活动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他们已经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他们眼界广阔、思维灵活,善于发现并接受新事物,他们习惯通过书籍的阅读、课堂的学习以及利用媒体、网络等许多途径来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目前,人们的生活确实因为网络的快速发展方便很多,微博、微信、人人、博客等受到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钟爱,而这些媒介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网络上寻找一些触动自己内心的文章等,通过这些渠道掌握当下最新的时事、信息,这种途径对于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
专业性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要求如果要科学、系统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知识丰富且技能强的优秀师资队伍。要积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进行培训,不管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要接受定期的培训。要使这些教师经过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理论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了转变全体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规范他们的教育行为,并让部分教师获得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这种培训应该分目标、分层次的进行。应合理分配学习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技能的时间,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师资队伍的反思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在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纳入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培训,通过这种培训,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更专业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逐步建立他们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夏雯雯,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D],青岛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