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学教学逐步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今后数学的学习。本文根据小学低段学生天生好动、好玩、注意力较难集中的特点,融合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创造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练习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围绕如何互联网+背景下切实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而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小学生计算能力;APP软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2-357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主张教育“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成长,最终获得成功,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练习教学实践中,应创造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练习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进行数学课堂练习,即因材施练,最终达到 “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①
新课标提出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因材施练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差别化的数学练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下面笔者就以小学低段为例介绍几种互联网+背景下因材施练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使用动画演绎方法让算理更好理解、算法更易掌握。
动画演绎使算理更形象直观,容易理解
计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快速计算,并且正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括”,经过感知、逐步体验后,部分学生往往会在“从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上表现出困惑和不解,从而影响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尤其是动画演绎的方式辅助算理、算法的教学,它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了虚拟教学情境,建立了动态的教学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使静态的算法动态化,大大提高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增強对算法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思维。
二、使用互联网+大数据聚焦问题,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计算提升策略。
互联网+技术轻松诊断学生计算方面的薄弱点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计算却成了很多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绊脚石、拦路虎,并且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算理不明、算法不懂、口算不熟、笔算不准以及心理层面的感知粗略、易受干扰、注意力不稳定、情感脆弱等。如果在提升计算能力方面不能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只顾一刀切式地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计算,不仅会造成学生巨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也会加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反感和厌恶,适得其反。
利用互联网+技术就能很好地实现学生计算问题的分析、统计,做到精准把脉,聚焦问题,这样基于学生真实计算情况的问诊报告,有利于教师为不同学生制定对应的提升计算能力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实现以学定教,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使用线上计算游戏,学生玩中学。
计算+游戏,学生怎能不喜欢
我们追求教育的自然发生,就需要寻找儿童的兴趣点。而游戏恰恰就是符合儿童“爱玩”的天性,当“计算+游戏”这样的“玩”与“学”相结合,定会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让学习自然发生!②
网络上不乏很多优秀的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游戏的小程序,只要老师们善加利用,就可以让计算游戏走进课堂,融入学生日常的计算练习中,比如有人机大战的,有双人挑战pk的,还有累计积分升级的…,并且乐此不彼,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悄无声息中得到提升。
四、使用线上评价,激发学生计算练习的动力。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学习和评价,不仅能大大节省教师繁重的统计工作,更重要的是线上评价更及时、更智能、更多元。教师应根据自身需要,设置不同评价维度,激励学生自主进行线上计算练习,通过速度、准确度等方面练习,获得满意的评价,从而提升提高计算能力。
线上评价,激发学生自主计算练习的动力
五、结束语
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役中,教师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身心发展特点展开计算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生动有趣的载体。本次“隔屏不隔互动”的线上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自愿投身到计算教学的学习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计算教学有机融合发挥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1-4.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S].长江出版社. 2016-10-01.
[3] 姚铁龙.《“数学+游戏”课堂,让学习自然发生!》[S].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8-03-01.
课题题目:互联网+背景下因材施练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zdzz19023
融合信息技术因材施练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 2019PW027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小学生计算能力;APP软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2-357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主张教育“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成长,最终获得成功,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练习教学实践中,应创造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练习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进行数学课堂练习,即因材施练,最终达到 “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①
新课标提出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因材施练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差别化的数学练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下面笔者就以小学低段为例介绍几种互联网+背景下因材施练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使用动画演绎方法让算理更好理解、算法更易掌握。
动画演绎使算理更形象直观,容易理解
计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快速计算,并且正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括”,经过感知、逐步体验后,部分学生往往会在“从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上表现出困惑和不解,从而影响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尤其是动画演绎的方式辅助算理、算法的教学,它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了虚拟教学情境,建立了动态的教学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使静态的算法动态化,大大提高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增強对算法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思维。
二、使用互联网+大数据聚焦问题,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计算提升策略。
互联网+技术轻松诊断学生计算方面的薄弱点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计算却成了很多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绊脚石、拦路虎,并且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算理不明、算法不懂、口算不熟、笔算不准以及心理层面的感知粗略、易受干扰、注意力不稳定、情感脆弱等。如果在提升计算能力方面不能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只顾一刀切式地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计算,不仅会造成学生巨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也会加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反感和厌恶,适得其反。
利用互联网+技术就能很好地实现学生计算问题的分析、统计,做到精准把脉,聚焦问题,这样基于学生真实计算情况的问诊报告,有利于教师为不同学生制定对应的提升计算能力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实现以学定教,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使用线上计算游戏,学生玩中学。
计算+游戏,学生怎能不喜欢
我们追求教育的自然发生,就需要寻找儿童的兴趣点。而游戏恰恰就是符合儿童“爱玩”的天性,当“计算+游戏”这样的“玩”与“学”相结合,定会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让学习自然发生!②
网络上不乏很多优秀的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游戏的小程序,只要老师们善加利用,就可以让计算游戏走进课堂,融入学生日常的计算练习中,比如有人机大战的,有双人挑战pk的,还有累计积分升级的…,并且乐此不彼,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悄无声息中得到提升。
四、使用线上评价,激发学生计算练习的动力。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学习和评价,不仅能大大节省教师繁重的统计工作,更重要的是线上评价更及时、更智能、更多元。教师应根据自身需要,设置不同评价维度,激励学生自主进行线上计算练习,通过速度、准确度等方面练习,获得满意的评价,从而提升提高计算能力。
线上评价,激发学生自主计算练习的动力
五、结束语
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役中,教师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身心发展特点展开计算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生动有趣的载体。本次“隔屏不隔互动”的线上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自愿投身到计算教学的学习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计算教学有机融合发挥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1-4.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S].长江出版社. 2016-10-01.
[3] 姚铁龙.《“数学+游戏”课堂,让学习自然发生!》[S].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8-03-01.
课题题目:互联网+背景下因材施练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zdzz19023
融合信息技术因材施练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 2019PW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