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开始,葛小平就把创业的目标瞄准了“第三产业”,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旅游行业。在他看来,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到了颠覆的边缘,而自己定制旅游的创意有可能成为这项产业的切入点之一。
“客套”里的商机
刚到山东财经大学那会儿,济南的同学听说葛小平是日照人,立马露出羡慕的表情:“日照海边很漂亮吧?”葛小平也总是客气地说:“欢迎来海边玩。”
那时候自己跟同学们对于“玩”的概念并不明确,直到后来的一次出游:旅行社没有自己相中的线路,自助游又太繁琐,郁闷地葛小平直拍桌子:惹毛了我自己做个旅行社!
吼出这句话的葛小平很快平静下来,对呀,我为什么不能做一家特别的旅行社?不像平常的旅行社一样抱团定线购物,而是根据顾客的意愿定制旅行路线,餐饮住宿和休闲项目都可以自选。切入点不妨就选择家乡日照,第一自己熟悉,第二,还是自己熟悉。一个创业计划就这样在他脑海中成形了。
幸运的是,这个计划得到学校一位老师的支持,同为日照人的老师带着葛小平与家乡的多个旅游景点取得联系,甚至在旅行社朋友的帮助下为葛小平赢得资质。“我觉得以旅游为代表的休闲行业会比较有发展前途,所以就定位在这一领域。除了老师入股的2万块钱,我几乎没有创业启动资金,没法成立公司,于是建起一座休闲服务社。”
别人都劝他取个小资或文青一点的名字,葛小平脑子里转的全都是“张弛有度”几个字。“现在乐活族这么多,大家都希望生活的张弛有度,不工作不成,不玩耍也不成。”也没多想,葛小平的“张松适休闲服务社”就成立了,“名字有点奇怪,但是朴素”。
葛小平的“济南合伙人”
一开始,葛小平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创业。他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很快找到两个同乡做合伙人。办公室很简陋,就在学校英华楼的一间教室里。
“也许,大多数人想去的是东京、纽约这样的大地方,但实际上那些真正符合你兴趣和爱好的旅行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对一些人来说,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次的短途旅行比迪拜的血拼购物更值得留念,别致的民居比那些富丽堂皇的酒店更加有趣。”当然,目前葛小平的休闲服务社没有这么长的触角能够延伸到东京,作为新生项目,葛小平和伙伴们主要承接日照的旅游项目,他们跑遍了日照的景区,将所有成果列入项目单,客户可以根据简介和照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第一个客户是马蜂窝旅游网站上的一个南京人,我看到他在积极搜索日照旅行的攻略,于是主动私信他,简介了我们的旅行社,并把项目清单发给他。”对方得知服务社是大学生创业项目,很支持,一下子带来了八个朋友,协议很快达成,他甚至给葛小平提出了参考意见,让葛小平第一次体验到客户反馈的乐趣。
很快,葛小平有了第二第三批客人,两个月的时间内,葛小平和同伴接待了两次团队旅游,散客若干,“大约有150人左右吧,自驾和大巴都有”,业务量的增长令葛小平不得不改变策略,“服务社一共三个人,原来都在济南,现在他们两个去日照搞接待,我一个人留守济南。”渐渐地,葛小平也有了创业的体会,创业一方面要承担风险,另一方面真的要挽起袖子做很多平时不用做甚至不愿做的事,包括买桌子、建网站、学用PS、甚至招揽客户等。
“碎片化”现实里的旅游愿景
在青年创业项目里,无论是体量还是规模,葛小平的休闲生活服务社都排不上号。但是这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却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旅游业中涵盖太多的层面。例如,传统的旅游观光团包含三个方面:客源地的旅游代理,客源地旅行社,以及目的地市场供应商/地接社。每一个层面都需要提供客户服务,以及承担现金流的成本等等。”葛小平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葛小平的服务社直接向客源市场展示原本隐藏的当地地接社的信息,这便是一种颠覆。
葛小平赞同蘑菇街的陈琪所提出的新产品模型。现在的旅行网站很多,都追求高大全,但是信息单元结构其实越简单越好,因为用户越来越懒,很难集中注意力去组织文字或整理照片,分享复杂和深入的长篇大论。这也是为什么微博远比博客要流行。越碎片化的东西,越容易参与贡献,越容易分享传播出去。
葛小平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大众点评”似的旅游产品,基于一个景点或一项关键信息的经验点评,其他用户则参考这些信息“再组织”成自己的旅游计划,做成一个旅游导航类型的东西。
这种理念的实践,张松适服务社的网站上可窥一斑。网站的项目清晰分类明确,在葛小平看来,旅行中关注的核心信息只有吃、住、行、游、购当中的一部分实用信息是旅客最关注的,这恰恰应该是自己最应该加强的部分。
“客套”里的商机
刚到山东财经大学那会儿,济南的同学听说葛小平是日照人,立马露出羡慕的表情:“日照海边很漂亮吧?”葛小平也总是客气地说:“欢迎来海边玩。”
那时候自己跟同学们对于“玩”的概念并不明确,直到后来的一次出游:旅行社没有自己相中的线路,自助游又太繁琐,郁闷地葛小平直拍桌子:惹毛了我自己做个旅行社!
吼出这句话的葛小平很快平静下来,对呀,我为什么不能做一家特别的旅行社?不像平常的旅行社一样抱团定线购物,而是根据顾客的意愿定制旅行路线,餐饮住宿和休闲项目都可以自选。切入点不妨就选择家乡日照,第一自己熟悉,第二,还是自己熟悉。一个创业计划就这样在他脑海中成形了。
幸运的是,这个计划得到学校一位老师的支持,同为日照人的老师带着葛小平与家乡的多个旅游景点取得联系,甚至在旅行社朋友的帮助下为葛小平赢得资质。“我觉得以旅游为代表的休闲行业会比较有发展前途,所以就定位在这一领域。除了老师入股的2万块钱,我几乎没有创业启动资金,没法成立公司,于是建起一座休闲服务社。”
别人都劝他取个小资或文青一点的名字,葛小平脑子里转的全都是“张弛有度”几个字。“现在乐活族这么多,大家都希望生活的张弛有度,不工作不成,不玩耍也不成。”也没多想,葛小平的“张松适休闲服务社”就成立了,“名字有点奇怪,但是朴素”。
葛小平的“济南合伙人”
一开始,葛小平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创业。他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很快找到两个同乡做合伙人。办公室很简陋,就在学校英华楼的一间教室里。
“也许,大多数人想去的是东京、纽约这样的大地方,但实际上那些真正符合你兴趣和爱好的旅行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对一些人来说,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次的短途旅行比迪拜的血拼购物更值得留念,别致的民居比那些富丽堂皇的酒店更加有趣。”当然,目前葛小平的休闲服务社没有这么长的触角能够延伸到东京,作为新生项目,葛小平和伙伴们主要承接日照的旅游项目,他们跑遍了日照的景区,将所有成果列入项目单,客户可以根据简介和照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第一个客户是马蜂窝旅游网站上的一个南京人,我看到他在积极搜索日照旅行的攻略,于是主动私信他,简介了我们的旅行社,并把项目清单发给他。”对方得知服务社是大学生创业项目,很支持,一下子带来了八个朋友,协议很快达成,他甚至给葛小平提出了参考意见,让葛小平第一次体验到客户反馈的乐趣。
很快,葛小平有了第二第三批客人,两个月的时间内,葛小平和同伴接待了两次团队旅游,散客若干,“大约有150人左右吧,自驾和大巴都有”,业务量的增长令葛小平不得不改变策略,“服务社一共三个人,原来都在济南,现在他们两个去日照搞接待,我一个人留守济南。”渐渐地,葛小平也有了创业的体会,创业一方面要承担风险,另一方面真的要挽起袖子做很多平时不用做甚至不愿做的事,包括买桌子、建网站、学用PS、甚至招揽客户等。
“碎片化”现实里的旅游愿景
在青年创业项目里,无论是体量还是规模,葛小平的休闲生活服务社都排不上号。但是这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却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旅游业中涵盖太多的层面。例如,传统的旅游观光团包含三个方面:客源地的旅游代理,客源地旅行社,以及目的地市场供应商/地接社。每一个层面都需要提供客户服务,以及承担现金流的成本等等。”葛小平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葛小平的服务社直接向客源市场展示原本隐藏的当地地接社的信息,这便是一种颠覆。
葛小平赞同蘑菇街的陈琪所提出的新产品模型。现在的旅行网站很多,都追求高大全,但是信息单元结构其实越简单越好,因为用户越来越懒,很难集中注意力去组织文字或整理照片,分享复杂和深入的长篇大论。这也是为什么微博远比博客要流行。越碎片化的东西,越容易参与贡献,越容易分享传播出去。
葛小平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大众点评”似的旅游产品,基于一个景点或一项关键信息的经验点评,其他用户则参考这些信息“再组织”成自己的旅游计划,做成一个旅游导航类型的东西。
这种理念的实践,张松适服务社的网站上可窥一斑。网站的项目清晰分类明确,在葛小平看来,旅行中关注的核心信息只有吃、住、行、游、购当中的一部分实用信息是旅客最关注的,这恰恰应该是自己最应该加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