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当药,不亦说乎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_yu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中,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曹操“身处三公之位,而行盗贼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檄文传到许都,曹操正患头风痛卧病在床。读了檄文,竟“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顾谓曹洪日:‘此檄何人所作?’”
  读了痛骂自己的文章,头不痛了,床不卧了,“顿愈”——病竟然好了!
  读书也能治病?《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难免有虚构之嫌。
  宋朝欧阳修在《东斋记》中写道:“每体之不康,则或取六经百世若古人述作之文章诵之,爱其深博闰达、雄富伟丽之说,必茫乎以思,畅乎以平,释然不知疾之在体。”你看,通过读书,开阔了视野,舒畅了心情,竟忘了缠身的疾病。当然,忘了,不等于好了,清代《老异续编》记载:“白岩朱公患气痛,每当疾发时,便诵杜诗数首,诵罢即病愈,后每遇疾,则诵诗疗之,竟习以为常。”此公可不是忘了,而是和曹操一样,“顿愈”了。以上二例,皆史书记载的真人真事,毋庸置疑。
  有资料显示,人类有三分之一的疾病,是因为心理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因此,调整心态、培养积极情绪,书籍的作用,有时真的比“是药三分毒”的药物,还要管用。
  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家文学诊所》的文章,介绍拜格斯特医生把不同的书籍分别比为兴奋剂、镇静剂、安眠药、酒精或退烧药,推荐给“患上抑郁症的年轻人、职业书评家、政客、炒股票者”,这些患者都是他成功治愈的病人。
  美国医生对60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学历进行分析,发现他们中只有两人受过高等教育,其余的连中学都没毕业。还有人研究,16世纪以来,欧美的400位名人中,平均寿命最长的是读书人。对秦汉以来我国13088名知识分子的年龄统计也证实,他们的平均寿命是65岁,远高于其他职业。
  阅读需要眼睛,如果视力不好,或光线环境不好,没有读书的条件,怎么办?
  著名作家巴金有办法,在医院等候护士时,巴老说:“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静坐中回忆曾经读过的书,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如果记忆力不好,或者过去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精神财富的积累”,也不必无所事事地浪费时间。现在多媒体甚至手机都可以保存声音文件,随时可以播放喜欢的书或文章的声音文件。听,也是阅读。
  以书当药,首推李渔,因为李渔不光读,还动手写。
  李渔(1611年一1680年)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李渔说:“予生无他癖,惟好著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铲除。因思诸疾之萌蘖,无不始于七情,我有治情理性之药,彼乌能祟我哉!故于伏枕呻吟之初,即作开卷第一义;能起能坐,则落毫端,不则但存腹稿。迨沉疴将起之日,即新编告竣之时。一生剞劂,孰使为之?强半出造仕小儿之手。此我辈文人之药。”(李漁《闲情偶寄·素常乐为之药》)
  生病卧床刚一呻吟,第一件事就是写书治病;能起能坐了,提笔疾书或打腹稿。如此坚持下来,重病痊愈之日,也是新书完成之时。难怪李渔一生著述颇丰,《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笠翁一家言》等,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洋洋五百多万字。敢情,这位老先生“以书当药”(李渔《闲情偶寄·一生未见之药》),简直是著作等身的郎中了。
其他文献
我差一点成了“有车族”。当我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纷纷成为了司机,什么自驾游、自驾聚会的诱惑接二连三地到来时,买车的兴趣陡然升高。我幻想着开着车加入与朋友自驾聚会的行列,甚至将车开到绿水青山的地方,在天地之间静心读书的场景。  但当我在单位隔壁的驾校交完五千元学车费之后,校方要我先回家,上网学习所谓的“科目一”。说是觉得自己可以考到九十分以上之后,通知校方,校方安排去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再进入“科目二
期刊
今年元旦,我正在家翻检《三国志》,经常闲置的座机突然响了,是一个自称青岛拍卖行郑雨的先生打来的:“请问,您有没有什么藏品或者文物要出售的?”我说没有。郑雨恳切地说:“您想一想看吧。”人家这样说,我便答应搜罗一下。  在书柜里翻了翻,发现柜底的豪华珍藏版的《世界传世名画》长期压着,不看,又占地方,于是就拨通了郑雨的电话,报了这部画册1998年买到手以后的情况。他问有没有收藏证,我念了证号。郑雨说:“
期刊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痕可寻,但这是一个大学问。笔者学力不逮,仅就国人于19世纪视西方国家由“夷”到“洋”,谈些陋识,权当管窥蠡测。  应当说,历史上的中国也曾注视过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二十四史几乎每部断代史都设有专门记载外国情况的篇目,但语焉不详,称谓不清,如“西域”“大宛”等。清王朝自以为是居于他国之上的“天朝”,西方各国皆视为“化外蛮夷之邦”,用“夷”来泛称华夏以外一切外族的人和事,无论
期刊
我退休以后的生活概括起来大致是10个字,即:喝茶、听书、读书、写字、散步。以前每年还随单位出去旅游,后来走的地方多了,发觉都大同小异。“明清一条街”比比皆是,有些地方还人满为患,原汁原味已成奢望,于是也就兴趣索然。我平时不喜欢凑热闹,因此这几年几乎不出门,静下心来读书,倒也自得其乐。现在回过头来说说前面提到的那10个字。  一、喝茶。我喝茶不讲究,什么茶都喝,但最爱的还是绿茶和花茶。有人说真正喝茶
期刊
在我国医药史上,《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中草药典籍,在预防、治疗民众的“身病”方面,始终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钱本草》就不同了,它是唐人张说仿《神农本草》撰写的传世名篇,该文以药喻钱,借钱言药,明药理,述采集,谈用法,讲禁忌,在预防、治疗人们特别是官员的“心病”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作者张说(公元667~730年),字道济,洛阳人,历武、中、睿、玄四朝,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开元盛世,一代名臣
期刊
猪都督要办个农场,让谁来当场长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到下面明察暗访、征求意见,跑了3天也没有发现一个令他满意的对象。大家都说牛和马不错,公道正派,吃苦耐劳,猪都督却认为他们闷闷吭吭的,缺乏表达能力,说不出来务农治场的道理,不是当场长的料子。  猪都督皱着眉头,摇着大耳朵,一边苦苦思索,一边自言自语:  “叫谁当场长呢?叫谁当场长呢?”  这时候,路边柳树枝上蹲着一只鹦鹉,正对着猪都督喋喋不休地念
期刊
当代的杂文写作,我觉得最迫切的是求新,难觅新意的原因首先是题材疲劳。重复的老旧题材一遍遍拾起,很难翻出新意。写杂文的人笔力都比较成熟,即使选取老旧题材和重复别人写过的题材,靠笔力功底,也能成篇,所以造就了大量的没有新意的杂文。  杂文写作大量取材于中国历史文化,这类题材的杂文之所以写不败,我看倒不是缘于这类题材的魅力和有人孜孜不倦地读书挖掘和发现,而大多是重复别人挖掘使用过的现成的题材,走的是一种
期刊
好好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哩。我就遇到过这么三个老兄。  第一位是个“话痨”。话特多,特能讲,特别喜欢讲。朋友们都说他表达欲特别强。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合,或在开会学习演讲比赛时,“话痨”就更来劲了。他在台上旁若无人,滔滔不绝。讲就讲呗,你要好好讲,一字一句讲,正正规规讲。可他却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一嘴汤圆,囫囵吞枣。时不时夹杂一些晦涩怪癖的字、词、句,自以为高深莫测,却叫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讲到
期刊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在清明节期间游客数量猛增令北京应接不暇之际,一些“不文明行为”也随之发生,包括爬树、采花、破坏植物、在公园湖泊钓鱼,以及在公园内非法出售商品等。该市旅游管理部门表示,正考虑建立一份“不文明游客”黑名单,以遏制游客不良行为。公园将使用人脸识别和其他监控技术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游客采取一定限制措施,被列入黑名单的不文明游客或被禁止游览该市公园。此一被有些媒体称为“游园黑名单”的新招,不
期刊
自习课钟声刚敲过几分钟,满课堂的孩子便百无聊赖地骚动起来。拿出圆珠笔、钢笔,在或白或黑的小胳膊上画起了手表,我也在其中。  胳膊一会儿平放在课桌上,一会儿悬空拧着,凭着对手表的想象与渴望,先画了最中意的第一块。圆形表盘、条块刻度、夜光表针、真皮表带,右侧画个小旋钮,还装腔作势地拧拧调试。调完,将手腕横在眼前,盯看,大声报时:嗯,北京时间下午三点整。耳朵凑近,似乎真能听到时间“嚓嚓”走动的声音,甭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