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1-0045-02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教学多侧重于审题、立意、构思等技巧性的指导,对于写作素材,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所以学生的写作要么是模仿、抄袭之作,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冥思苦想、胡编乱造、杜撰故事、空泛笼统。我通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认为:作文教学,应该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一、仿写训练—摹中有创显奇效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吸收前人的成果,并创造性地将前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有些学生拿到了文题后迟迟下不了笔,是因为不知如何表达,即使写出来也言不由衷,词不达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结合学过的一些经典范文,指导学生如何领会写作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练写,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思路。其实有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有一番成就,就是仿写成名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文风。我们主要做以下三方面的探讨:一是仿其文,许多文章中颂扬母爱,珍惜友情都是写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可引导学生练写类似作文主旨。如《羚羊木雕》对友情的珍惜,我们让学生以《我的同学》为题写出你身边同学的个性特点。二是仿其路,则是模仿其思路、文章结构等,如:学习《背影》后,我们让学生抓住人物肖像来表现父母辛劳。《荔枝蜜》则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感情自然。我们可以写对一个人感情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对这个人的深情。三仿其法,就是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如学习了《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让学生学习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借自然界中的自然景物表达自己某种感情、志向和抱负。
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可使学生学会表达,从写作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并在仿写过程中摹中有创,创中有摹,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语言,这对于初写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二、课堂强化—渗透作文教学的理念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在思想上能给人深刻的启迪,在语言表达上也给初学者以熏陶。因而在学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可作一些课外写作的延伸练习。这种训练是在造句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符合现代新课改的理念,课堂内涵得到了丰富,同时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形成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主要原则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有利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并能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如:我在讲教材第二册第3课张洁的《挖荠菜》一文时,主要抓住其中第8节,写自己丢失鞋子后,羊儿归圈,乌鸦归巢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回的片段,仿写借景抒情的写自己的失败之后的心理片段。学生练习积极性较高,且每人都能巧用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讲《绝唱》一文,之所以能把白妞高超的说唱艺术表现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烘托手法的运用,其中就有环境的渲染,来烘托白妞的演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讲这个环节时我让同学们学习这种手法来练写教师讲课的情形,学生很快写出生动具体的片段。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也很满意。但是这种片段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学生情绪产生厌烦的心理。
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循序渐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作文教学方法种种,不拘一格,我需要更进一步去探索、研究,摸出新路子来。
三、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的宝库
除了注意生活观察外,还需留心生活经验的积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笔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是在记笔记、写日记中成长起来的。“惟勤读而务为文自工。”这就是欧阳修的写作经验,一篇作文成功与否,并不只在于考场的发挥如何,主要的还是作者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真实的生活积累。由此可见平时材料的积累也很关键。平时写作好比是捡柴,等柴火多了,只要有点火星就能燃烧起来。因而无论课内外,都要主动去练笔,将来这笔记就可成为自己积累素材的原始仓库,成为自己以后的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而平时要以生活为写作源泉,自觉认识生活,挖掘生活,从而用笔来反映生活。
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很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们组织学生每周三次做好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厚积而薄发。在读书笔记方面我认为:初一年级主要是摘抄时文、美文中的一些优美片段;初二则侧重于一些读书心得和模仿习作训练;初三主要是收集名人名言、名人事例、谚语警名和学习表达观点。因此做读书笔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可忽视这一点。四、学会观察—走出写作的第一步。
作文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练习写作的前提。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功夫在平常。平常多留心周边的人和事,然而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而将精力集中在“怎样写”的指导上,因而学生常常只得编造,假话连篇。其时身边的大自然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随时都能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繁花似锦的原野可以让我们美不胜收;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让我们懂得坚强;如火如荼的工地让我们感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感到母爱的无私。如果学生平时都能在生活中留心去观察,写作文时就不会那么冥思苦想了,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总之,善于观察,善于从平时生活中积累素材,作文还愁无话可说吗?写作时,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自然也就溢于字里行间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学会观察—走出写作的第一步
作文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练习写作的前提。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功夫在平常。平常多留心周边的人和事,然而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而将精力集中在“怎样写”的指导上,因而学生常常只得编造,假话连篇。其时身边的大自然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随时都能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繁花似锦的原野可以让我们美不胜收;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让我们懂得坚强;如火如荼的工地让我们感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感到母爱的无私。如果学生平时都能在生活中留心去观察,写作文时就不会那么冥思苦想了,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总之,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注意课堂内外的结合,循序渐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教学多侧重于审题、立意、构思等技巧性的指导,对于写作素材,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所以学生的写作要么是模仿、抄袭之作,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冥思苦想、胡编乱造、杜撰故事、空泛笼统。我通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认为:作文教学,应该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一、仿写训练—摹中有创显奇效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吸收前人的成果,并创造性地将前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有些学生拿到了文题后迟迟下不了笔,是因为不知如何表达,即使写出来也言不由衷,词不达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结合学过的一些经典范文,指导学生如何领会写作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练写,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思路。其实有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有一番成就,就是仿写成名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文风。我们主要做以下三方面的探讨:一是仿其文,许多文章中颂扬母爱,珍惜友情都是写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可引导学生练写类似作文主旨。如《羚羊木雕》对友情的珍惜,我们让学生以《我的同学》为题写出你身边同学的个性特点。二是仿其路,则是模仿其思路、文章结构等,如:学习《背影》后,我们让学生抓住人物肖像来表现父母辛劳。《荔枝蜜》则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感情自然。我们可以写对一个人感情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对这个人的深情。三仿其法,就是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如学习了《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让学生学习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借自然界中的自然景物表达自己某种感情、志向和抱负。
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可使学生学会表达,从写作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并在仿写过程中摹中有创,创中有摹,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语言,这对于初写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二、课堂强化—渗透作文教学的理念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在思想上能给人深刻的启迪,在语言表达上也给初学者以熏陶。因而在学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可作一些课外写作的延伸练习。这种训练是在造句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符合现代新课改的理念,课堂内涵得到了丰富,同时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形成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主要原则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有利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并能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如:我在讲教材第二册第3课张洁的《挖荠菜》一文时,主要抓住其中第8节,写自己丢失鞋子后,羊儿归圈,乌鸦归巢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回的片段,仿写借景抒情的写自己的失败之后的心理片段。学生练习积极性较高,且每人都能巧用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讲《绝唱》一文,之所以能把白妞高超的说唱艺术表现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烘托手法的运用,其中就有环境的渲染,来烘托白妞的演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讲这个环节时我让同学们学习这种手法来练写教师讲课的情形,学生很快写出生动具体的片段。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也很满意。但是这种片段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学生情绪产生厌烦的心理。
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循序渐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作文教学方法种种,不拘一格,我需要更进一步去探索、研究,摸出新路子来。
三、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的宝库
除了注意生活观察外,还需留心生活经验的积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笔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是在记笔记、写日记中成长起来的。“惟勤读而务为文自工。”这就是欧阳修的写作经验,一篇作文成功与否,并不只在于考场的发挥如何,主要的还是作者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真实的生活积累。由此可见平时材料的积累也很关键。平时写作好比是捡柴,等柴火多了,只要有点火星就能燃烧起来。因而无论课内外,都要主动去练笔,将来这笔记就可成为自己积累素材的原始仓库,成为自己以后的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而平时要以生活为写作源泉,自觉认识生活,挖掘生活,从而用笔来反映生活。
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很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们组织学生每周三次做好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厚积而薄发。在读书笔记方面我认为:初一年级主要是摘抄时文、美文中的一些优美片段;初二则侧重于一些读书心得和模仿习作训练;初三主要是收集名人名言、名人事例、谚语警名和学习表达观点。因此做读书笔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可忽视这一点。四、学会观察—走出写作的第一步。
作文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练习写作的前提。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功夫在平常。平常多留心周边的人和事,然而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而将精力集中在“怎样写”的指导上,因而学生常常只得编造,假话连篇。其时身边的大自然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随时都能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繁花似锦的原野可以让我们美不胜收;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让我们懂得坚强;如火如荼的工地让我们感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感到母爱的无私。如果学生平时都能在生活中留心去观察,写作文时就不会那么冥思苦想了,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总之,善于观察,善于从平时生活中积累素材,作文还愁无话可说吗?写作时,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自然也就溢于字里行间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学会观察—走出写作的第一步
作文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练习写作的前提。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功夫在平常。平常多留心周边的人和事,然而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而将精力集中在“怎样写”的指导上,因而学生常常只得编造,假话连篇。其时身边的大自然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随时都能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繁花似锦的原野可以让我们美不胜收;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让我们懂得坚强;如火如荼的工地让我们感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感到母爱的无私。如果学生平时都能在生活中留心去观察,写作文时就不会那么冥思苦想了,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总之,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注意课堂内外的结合,循序渐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