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解题能力培养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ong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寻找一个能够为学生解题能力培养提供智慧的源泉,是面对当前高中数学考试评价的重要任务.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学的需要,而这六个方面与数学问题解决及数学习题解答是密切相关的. 从审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有效培养的角度思考,并着力构建学生的解题能力体系,是有效的解题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科素养;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与多个因素有关,因而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时候,也总有着多重的视角.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形式上所做出的努力是非常多的,应当说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思路,因为教学形式影响着教学内容的效果,通过学生喜闻乐见且行之有效的形式,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但我们又应当看到,形式的背后总是实质,而对实质的探究也总能寻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够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笔者以为,当下所研究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本质途径.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素养的下位概念,基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去理解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多个维度,形成有效的解题能力. 事实上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素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或者说是能力体现背后的支撑因素,当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能够成功地进行以上六种维度的能力运用时,就是解题能力的充分体现.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数学学科素养下的审题能力培养
  审题能力是解题能力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往往只局限于“认真审题”这样的命令式要求,事实证明,这样的要求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审题为认真审题. 那种学着教师去圈画出关键词的方法,只能让学生学到形式,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没有丝毫的帮助,日常的教学中看到学生圈画出的莫名其妙的关键词,或者虽画出了关键词但根本不知道这些关键词在题中的具体含义的情形,实在是太多了.
  而从数学素养的六个维度来审视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就会发现有些策略的不可行性,也可以寻找到有效的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比如说数学审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理解题目的意思,因为在这里,“理解题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是一个将原有数学知识与解题经验与面前的数学题目进行相互作用,并生成新的认识的过程,而且这个认识必须是符合解题思路的,这才是真正的理解题意. 那么,题意如何才能被学生所理解呢?从数学素养的视角来看,可以这样认为:学生阅读题目的过程,就是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去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如果是一些来源于实际的题目,则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个数学抽象,然后进行直观想象的过程. 认识到这一点,就应当知道数学审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其实十分复杂,就以逻辑推理为例,学生依据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规则,并根据题意去生成自己的理解,并让自己的理解离问题的解决逐步靠近常规解题思路.
  这里可以任意举一个数学习题来说明:已知集合A={θcosθ  这些常规试题其实都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的,有些时候恰恰是常规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 因为常规题解题过程相对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思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的机会,尤其是比较自己的思路与正确思路的机会,这样的比较过程,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 在上题中,学生在审题时,需要结合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基本三角函数及其定义域等,完成题意的完整理解,这其中的逻辑推理是不言而喻的,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就是一种基于上述概念形成的两个基于三角函数的集合的模型——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直觉性地以图像来表示两个集合,而这种直觉意识恰恰又是直观想象的产物,因此,即使像这样的一道基本习题,也包含了数学素养的多个因素(包括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等). 在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数学素养的维度以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将学生的解题思路语言化、明晰化,进而就可以形成解题能力.
  基于数学素养六要素看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端的解题能力,考虑到当前高中数学考试中数学试题越来越灵活的现状,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从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来看,发散思维能力背后所显示出来的数学素养要素又有着显著的培养需要.
  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数学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学科)其实是一种内敛式的思维,绝大多数数学试题的解题思路或答案都是具有唯一指向性的,这决定了发散思维存在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可是无论是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还是从高端数学试题的命制来看,利用发散思维去解题又是必然的选择. 如在上面一点所举的例子中,学生的思路往往是个体单一性而群体复合性,因为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去解题,而有的学生则会通过单位圆中正弦线与余弦线的分布判断去解题. 这两种思路常常少有学生同时想到,而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像这样的基础题往往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解题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此处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尽管这样的要求显得有些常规,但其仍然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颠扑不破的有效途径.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本题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引导,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将他们组成学习小组,并分别从正余弦函数的性质描述角度,引导他们向图像角度思考,或者反其道而行之,通常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触角就可以伸向另一个思路,从而达成发散思维的运用.
  然后从数学素养的角度來看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发现,发散思维实际上就体现在逻辑推理的思路有所不同上,学生所拥有的不同的直观想象思路,往往决定了会用到不同的逻辑推理过程,从而就表现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基于同一数学习题,进行多角度的直观想象与逻辑推理的过程,当然同时也是不同的数据分析与数学运算的过程,同样若数学习题带有情境性,则还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数学抽象或数学建模.
  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从数学素养的六个角度看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让学生基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进行不同过程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反过来,在数学素养的这些因素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起着拓展思维宽度、发掘思维深度的作用.
  数学素养下解题能力体系的建成
  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表明,当前数学高考评价体系所需要的解题能力,更多的是一种体系性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发现,之所以一些学生没有能够形成强大的解题能力,其实也就是自身的能力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而解题能力体系的形成绝非一件易事,需要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不断地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素养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数学解题能力是从审题能力开始的,在一定水平的解题经验的作用下,将知识与习题进行相互作用以在前者当中寻找到后者解决途径,并对解题结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而纵观数学素养的六个维度,可以发现这几乎就是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常规的对数学解题的描述,与学术视角下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几乎是重合的,但是,显然数学素养的描述比经验性的表述更科学,也更容易成为寻找有效的解题能力培养途径的源泉.
  在这里需要重点提醒的,就是解题能力的培养的另一个关键,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当然,在当前的大班额的体制之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从宏观层面进行分层,以让水平相似的同一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恰当的解题思路的指导,却是必要的. 这也是解题能力体系形成的另一个重要保证,笔者在教学中主要将精力放在不同水平小组合作的指导上,以尽量将自己的指导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形成一个互补的关系,当然,这里生生互助也是必要的. 其实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解题能力体系的形成都是极有帮助的,其效果远比教师的讲授甚至是灌输要有用得多. 笔者仔细寻找过原因,结果发现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形成一种默会性的认识,这种认识虽然无法用语言表示,但却成为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为解题能力体系大厦的构建提供牢固的黏结剂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文化进入高中数学课堂是当前的研究重点,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在于隐性与显性两种方式的结合. 隐性的数学文化借助于数学史或数学故事来呈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隐性的数学文化呈现,可以让学生带着数学文化的视角,借助于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 两种方式的并行,可以让数学文化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因素.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渗透  数学文化已经成为
[摘 要] 层级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其中科学分层是起点,多元互动是路径,课堂成长是归宿,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层及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数学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全面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发现、分析、解决的数理逻辑,从而提升自身的数
摘 要:视点结构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理想的教学是教学科学、技术、艺术三位一体. 教学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学的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艺术带给课堂的就是准确、高效和美感. 这些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本文从影响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角度,论述教师应该如何构建自身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认识信念,形成美的感受.  关键词:信念;科学;技术;艺术  数学认识信念最早是由Schoenfeld (1985
[摘 要] 基于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需要,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可以选择以核心概念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研究表明,核心概念在高中数学概念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基于多种策略实施核心概念的教学,并完成相关联数学概念的构建,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概念教学  概念的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对于概念教学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对每一个数学概念一视同仁,在教学的时候
出生日期:2002年6月7日  座右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就读学校班级:河北省阜城县第四中学九年级(12)班  指导教师:张超  My Mother’s Birthday  It’s my dear mother’s birthday today. To celebrate her birthday, I planned to buy her a beautiful scarf as
[摘 要] 在高考新课标的要求之下分析了近10年的文科Ⅱ卷中概率统计试题,找出其规律及特点,并对考生在这一部分的备考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课标高考;概率统计;题型分值;备考建议  概率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思想方法还是解题技巧,是高中数学中相对独立的内容之一.在本次一轮复习中,笔者负责编写了概率统计内容的学案和汇总了近10年的文科全国Ⅱ卷高考题,对比了不同时期高考在这板块的题
[摘 要] 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上加强思考,将“斐波那契解三次方程”的历史故事运用于教学,使得引入与后面的探究浑然一体,利用问题驱动激活学生思维,突出数学本质.  [关键词] “三个理解”;问题驱动;数学文化  2016年10月在鄂尔多斯举行的全国绿色课堂杯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与观摩活动中,笔者设计并执教的人教B版《求函数零点的一种计算方法》给与会专家和教师留
[摘 要] 知识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才是稳定的、有效的,为了促进知识内化,我们的教学就不能灌输,不能孤立地讲解知识点,而应该注重知识的延展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内化;延伸拓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下延伸拓展的空间、时间,指导学生独自去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这对发展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高中学生能力
There’s Science to Making Great Flried Rice/by Emily Conover做好炒飯是有科学依据的
Do you have motivation for doing your homework? If you ever feel like homework is pointless, you may find inspiration in the following tips.  你有做作業的动力吗?如果你觉得家庭作业毫无意义,你可以从下面的诀窍中得到启发。  ◆Get a clear 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