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描述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这三位美国华裔女作家的文化身份,并将她们的 作品进行比较,从而突显出三人在二十世纪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地位和贡献。
【关键词】美国华裔女作家 文化身份 黄玉雪 汤亭亭 谭恩美
本文是2014年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二十世纪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文件批号 鄂教思政函[2014]1号 项目编号14G482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文坛崛起了一批华裔女性作家群。她们身处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交锋的边缘,面临纠结的抉择。。对于美国主流社会来说,她们属于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异族;另一方面,美国教育又使她们浑身洋溢着美国气息。华裔和美国人的双重身份所带来的“双重文化意识”,以及其难以真正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现实困境,使得她们的作品常常在东西文化之间来回穿梭,呈现出不同心态的中国形象,反映了华裔美国人身份认同的思辨与抉择。以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为代表的华裔女性作家,通过自身的经历,观察和思考,创造出大量令人瞩目的作品,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美国华裔男性作家。
一.国内外对于三位女作家及其代表作的评述
1.黄玉雪与《华女阿五》
1945年,黄玉雪写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的小说The Fifth Chinese Daughter,中文书名为《华女阿五》。作品描写了黄玉雪青年时代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功成名就的故事。美国白人批评家杰夫·特威切尔评价这部小说是“华裔美国文学的开山作品之一,也是最早拥有大量美国读者的小说之一。”小说中描写的阿五与父亲的矛盾和自我奋斗史,从深层次看,正是美国文化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对抗。在矛盾冲突中,阿五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的控制,找到一条自我独立、自我实现并走向成功的道路,可以说黄玉雪是世世代代美国移民及其后裔所追求的“美国梦”,是奋斗者的代表人物。
2.汤亭亭与《女勇士》
汤亭亭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卓越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她于1976年出版的处女作《女勇士》,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创建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作品以中国为背景,通过极富想像力的虚构与简洁的白描,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华裔女孩在美国的成长经历。作品由无名姑妈、花木兰、母亲英兰、姨妈月兰和蔡文姬五个部分组成。作品将美国华人街受歧视、受压抑的华人生活现实,与中国大陆的神异鬼怪、自由战斗的女英雄故事等熔为一炉。《女勇士》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焦点。很多学者分别从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边缘文化、青少年的困惑与叛逆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阐释。
3.谭恩美与《喜福会》
近年来,谭恩美研究在国内呈上升趋势。因为电影《喜福会》的放映,以及作品的部分内容被选入了大学英语教材,很多人对于谭恩美的了解和关注远远多于另外两位作家,研究谭恩美作品的人也更多一些。
在谭恩美的作品中,女性是写作的中心,她用独特的女性经验书写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妇女成为了文学舞台的中心,而不再是“边缘化”的角色。谭恩美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建构了女性主义写作主体,这一点体现在小说里母亲们独特的“讲故事”叙事策略中。《喜福会》中的四对母女分别用第一人称“我”来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的生活,母女间的隔阂,对世界的价值观以及内心的精神世界。谭恩美固执地从女性视角“我”来诠释女性经验,而不是从男性视角“她”。对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而言,首先是打破沉默,讲述痛苦的过去,而之后述说自我价值,建立女性主体则使整个小说得到了升华。
二.对三位作家代表作的比较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这几位作家的研究主要是对各自作品的分析,而将三人联系起来的研究很不多。例如南昌大学徐林丹的硕士论文《双重边缘文化语境下的美国华裔女性书写-从黄玉雪,汤亭亭到谭恩美》,四川大学刘熠的《文化身份的探寻与构建-从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到谭恩美》,这些论文基本上都是对她们作品中存在的中美文化冲撞和融合进行研究,而对其三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写作手法都没有比较。笔者将作以下补充:
1.《女勇士》与《华女阿五》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华裔文学觉醒并逐步转型,《女勇士》中的人物形象比起前一阶段的玉雪式的女性有了更多的族裔自觉和性别自觉。与《华女阿五》中的玉雪相比,《女勇士》中的女性们对“中国”、“中国人”的理解已经非常模糊。
2.《女勇士》与《喜福会》
这两位作家,汤亭亭、谭恩美不再过多地描写华人们自己地努力奋斗,而是将目光投向华人作为弱势群体,在美国这个白人为主流的社会中艰难生存的感受以及他们在遭遇中美两种文化撞击时的尴尬境遇和抗争。
这两部小说都塑造了母女两代人,把家庭矛盾、母女之情提升到文化的层面,集中展现两代人在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和相融的愿望。受到美国式教育深刻影响的女儿们,不愿意和母亲所代表的华人联系在一起,甚至在言语上都透露出对自己华人相貌的鄙视。这一切,令母亲们非常痛心。
但是与《女勇士》相比,《喜福会》在结尾处有了新的成长:吴晶妹和父亲到中国寻亲,和两位同母异父的姐姐在机场团聚。在此,吴晶妹不仅理解了她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也了解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至此,两代人由于文化的冲撞而产生的矛盾趋向和解。
结束语
二十世纪美国华裔女作家有很多,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她们都是以个人经历为写作基础,笔下每个女性都有自己不同的美国梦。作为第二代移民在美国生根已成为事实,三位女作家就必须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接受美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于是反映在作品中的华人女性都在适应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子清.“华裔美国文学之母”黄玉雪[N].文艺报,2003-3-25.
[2]黄玉雪.华女阿五[M].张龙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吴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一些思考[N].文艺报,2008-1-3.
[4]赵令霞:《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 “自我 ”书写-以黄玉雪、汤婷婷、谭恩美为例》,《文教资料》,2009年第 25期,第24-26页。
【关键词】美国华裔女作家 文化身份 黄玉雪 汤亭亭 谭恩美
本文是2014年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二十世纪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文件批号 鄂教思政函[2014]1号 项目编号14G482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文坛崛起了一批华裔女性作家群。她们身处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交锋的边缘,面临纠结的抉择。。对于美国主流社会来说,她们属于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异族;另一方面,美国教育又使她们浑身洋溢着美国气息。华裔和美国人的双重身份所带来的“双重文化意识”,以及其难以真正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现实困境,使得她们的作品常常在东西文化之间来回穿梭,呈现出不同心态的中国形象,反映了华裔美国人身份认同的思辨与抉择。以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为代表的华裔女性作家,通过自身的经历,观察和思考,创造出大量令人瞩目的作品,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美国华裔男性作家。
一.国内外对于三位女作家及其代表作的评述
1.黄玉雪与《华女阿五》
1945年,黄玉雪写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的小说The Fifth Chinese Daughter,中文书名为《华女阿五》。作品描写了黄玉雪青年时代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功成名就的故事。美国白人批评家杰夫·特威切尔评价这部小说是“华裔美国文学的开山作品之一,也是最早拥有大量美国读者的小说之一。”小说中描写的阿五与父亲的矛盾和自我奋斗史,从深层次看,正是美国文化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对抗。在矛盾冲突中,阿五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的控制,找到一条自我独立、自我实现并走向成功的道路,可以说黄玉雪是世世代代美国移民及其后裔所追求的“美国梦”,是奋斗者的代表人物。
2.汤亭亭与《女勇士》
汤亭亭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卓越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她于1976年出版的处女作《女勇士》,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创建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作品以中国为背景,通过极富想像力的虚构与简洁的白描,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华裔女孩在美国的成长经历。作品由无名姑妈、花木兰、母亲英兰、姨妈月兰和蔡文姬五个部分组成。作品将美国华人街受歧视、受压抑的华人生活现实,与中国大陆的神异鬼怪、自由战斗的女英雄故事等熔为一炉。《女勇士》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焦点。很多学者分别从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边缘文化、青少年的困惑与叛逆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阐释。
3.谭恩美与《喜福会》
近年来,谭恩美研究在国内呈上升趋势。因为电影《喜福会》的放映,以及作品的部分内容被选入了大学英语教材,很多人对于谭恩美的了解和关注远远多于另外两位作家,研究谭恩美作品的人也更多一些。
在谭恩美的作品中,女性是写作的中心,她用独特的女性经验书写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妇女成为了文学舞台的中心,而不再是“边缘化”的角色。谭恩美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建构了女性主义写作主体,这一点体现在小说里母亲们独特的“讲故事”叙事策略中。《喜福会》中的四对母女分别用第一人称“我”来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的生活,母女间的隔阂,对世界的价值观以及内心的精神世界。谭恩美固执地从女性视角“我”来诠释女性经验,而不是从男性视角“她”。对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而言,首先是打破沉默,讲述痛苦的过去,而之后述说自我价值,建立女性主体则使整个小说得到了升华。
二.对三位作家代表作的比较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这几位作家的研究主要是对各自作品的分析,而将三人联系起来的研究很不多。例如南昌大学徐林丹的硕士论文《双重边缘文化语境下的美国华裔女性书写-从黄玉雪,汤亭亭到谭恩美》,四川大学刘熠的《文化身份的探寻与构建-从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到谭恩美》,这些论文基本上都是对她们作品中存在的中美文化冲撞和融合进行研究,而对其三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写作手法都没有比较。笔者将作以下补充:
1.《女勇士》与《华女阿五》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华裔文学觉醒并逐步转型,《女勇士》中的人物形象比起前一阶段的玉雪式的女性有了更多的族裔自觉和性别自觉。与《华女阿五》中的玉雪相比,《女勇士》中的女性们对“中国”、“中国人”的理解已经非常模糊。
2.《女勇士》与《喜福会》
这两位作家,汤亭亭、谭恩美不再过多地描写华人们自己地努力奋斗,而是将目光投向华人作为弱势群体,在美国这个白人为主流的社会中艰难生存的感受以及他们在遭遇中美两种文化撞击时的尴尬境遇和抗争。
这两部小说都塑造了母女两代人,把家庭矛盾、母女之情提升到文化的层面,集中展现两代人在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和相融的愿望。受到美国式教育深刻影响的女儿们,不愿意和母亲所代表的华人联系在一起,甚至在言语上都透露出对自己华人相貌的鄙视。这一切,令母亲们非常痛心。
但是与《女勇士》相比,《喜福会》在结尾处有了新的成长:吴晶妹和父亲到中国寻亲,和两位同母异父的姐姐在机场团聚。在此,吴晶妹不仅理解了她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也了解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至此,两代人由于文化的冲撞而产生的矛盾趋向和解。
结束语
二十世纪美国华裔女作家有很多,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她们都是以个人经历为写作基础,笔下每个女性都有自己不同的美国梦。作为第二代移民在美国生根已成为事实,三位女作家就必须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接受美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于是反映在作品中的华人女性都在适应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子清.“华裔美国文学之母”黄玉雪[N].文艺报,2003-3-25.
[2]黄玉雪.华女阿五[M].张龙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吴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一些思考[N].文艺报,2008-1-3.
[4]赵令霞:《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 “自我 ”书写-以黄玉雪、汤婷婷、谭恩美为例》,《文教资料》,2009年第 25期,第24-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