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一样,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缺乏了解
教师是学生顺利掌握知识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对合作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知识方面的欠缺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合作学习是一项从理论到实践都充满了方法性和技巧性的教学方式.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仅会对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认识不足,而且在教学环节中,也会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导致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除少数优生外,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或两个发言比较积极的学生,这些学生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但是组内其他学生的参与度却不高,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于问题,有的学生放弃了思考,等待优生给出答案.不能保证人人参与,合作学习就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3.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
有的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时,给出的问题都不太合理,有些是课本上的习题,有些是不需要合作学习的简单问题,还有些是大多数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基本上可以完成的问题.这些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不仅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还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评价标准刻板单一
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的教师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作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使教师忽视了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进步,也忽视了学生对某些深层次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探析
1.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
教师应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认识水平,增强自身素质,将自己和学生的位置进行转换,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从一个讲解者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并且做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发现、学习和反思的良师益友,掌握教学节奏,营造活跃、轻松、平等的学习环境,进而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
2.正确安排合作小组
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精心安排合作小组.目前我国的初中教育基本上都是大班授课,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时需要精心设计,务必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合理搭配合作学习小组,尽量使每组成员都能够彼此互补,彼此带动,彼此激励,使学生都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进步.
3.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内容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具备一定科学性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1)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设置讨论问题,结合课堂的教学目标,逐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设置的问题使学生不易独立操作,但经过合作学习后,又基本上能够解决.
(2)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于合作学习,基本上具有下列特征的问题较易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所收获,并且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产生兴趣.比如,一些具有实践性质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路解决的问题,结论具有规律性的问题,有多种答案、知识点较丰富的问题,以及学生意见不统一的问题等,都适宜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的探讨和合作中达到启发思想,解决问题.
4.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
合作学习的合作方式不应是固定模式的例行习惯,而应该采取多样化的、不断变换的方法.不同的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新鲜感,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从而对下一次的合作学习产生期待.学生为了更好地在下一次的合作学习中有所表现,必然会对自己还未掌握的以及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具体可行的合作形式有很多,如小组竞赛、数据收集、智力接龙、实践调查等.
5.改善评价标准
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教师不应该简单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将自我、小组、同伴、教师各个方面的评价意见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以小组评价为主,因为学生就是在小组的活动中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故而小组评价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评价,能够让小组形成自然而合理的分工,从而有效地发挥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缺乏了解
教师是学生顺利掌握知识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对合作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知识方面的欠缺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合作学习是一项从理论到实践都充满了方法性和技巧性的教学方式.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仅会对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认识不足,而且在教学环节中,也会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导致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除少数优生外,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或两个发言比较积极的学生,这些学生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但是组内其他学生的参与度却不高,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于问题,有的学生放弃了思考,等待优生给出答案.不能保证人人参与,合作学习就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3.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
有的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时,给出的问题都不太合理,有些是课本上的习题,有些是不需要合作学习的简单问题,还有些是大多数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基本上可以完成的问题.这些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不仅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还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评价标准刻板单一
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的教师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作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使教师忽视了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进步,也忽视了学生对某些深层次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探析
1.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
教师应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认识水平,增强自身素质,将自己和学生的位置进行转换,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从一个讲解者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并且做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发现、学习和反思的良师益友,掌握教学节奏,营造活跃、轻松、平等的学习环境,进而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
2.正确安排合作小组
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精心安排合作小组.目前我国的初中教育基本上都是大班授课,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时需要精心设计,务必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合理搭配合作学习小组,尽量使每组成员都能够彼此互补,彼此带动,彼此激励,使学生都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进步.
3.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内容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具备一定科学性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1)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设置讨论问题,结合课堂的教学目标,逐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设置的问题使学生不易独立操作,但经过合作学习后,又基本上能够解决.
(2)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于合作学习,基本上具有下列特征的问题较易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所收获,并且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产生兴趣.比如,一些具有实践性质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路解决的问题,结论具有规律性的问题,有多种答案、知识点较丰富的问题,以及学生意见不统一的问题等,都适宜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的探讨和合作中达到启发思想,解决问题.
4.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
合作学习的合作方式不应是固定模式的例行习惯,而应该采取多样化的、不断变换的方法.不同的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新鲜感,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从而对下一次的合作学习产生期待.学生为了更好地在下一次的合作学习中有所表现,必然会对自己还未掌握的以及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具体可行的合作形式有很多,如小组竞赛、数据收集、智力接龙、实践调查等.
5.改善评价标准
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教师不应该简单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将自我、小组、同伴、教师各个方面的评价意见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以小组评价为主,因为学生就是在小组的活动中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故而小组评价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评价,能够让小组形成自然而合理的分工,从而有效地发挥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