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减少脑卒中后发生焦虑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焦虑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找出焦虑的原因,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脑卒中焦虑发生率为94%。针对焦虑病人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焦虑消失或减轻。结论:针对脑卒中后焦虑病人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加强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焦虑;心理护理
脑卒中是世界上人口死亡率较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而焦虑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焦虑病人不仅会加重病人的精神痛苦,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延长治疗时间及住院日数,从而使致残率及死亡率上升。为此,对我院神经内科2009-2011年106例住院脑卒中病人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产生的原因,探讨减少焦虑发生的有效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06例,男66例,女40例,年龄:38-80岁,平均56.6岁,病程7-20天。全部病例均在发病24小时后由CT扫描确诊,患者意识清楚,肢体活动障碍,无智力障碍及语言障碍。
1.2方法
1.2.1 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焦虑情况调查表,该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自然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14个项目。第二部分为焦虑情况调查表,包括人院前后情志变化,特别是焦虑的症状及原因等。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6份。其中存在焦慮100份,占94%。
1.2.2问卷调查时间,于病人发病后1-3天进行。由护士负责此项工作,统一指导语,由护士统一代为填写。焦虑是指内心紧张,感到似乎即将发生不幸的心境[1]。通常症状包括: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烦躁坐卧不安、诉说内心的不祥预感,似乎将要大难临头、悲观、忧虑、挑选衣服、不停地搓手、到处吼叫或者来回走动,对日常生活事物失去乐趣、甚至自杀或自伤。拒绝治疗、护理、进食等,强烈要求回家,病人往往拒绝或不配合治疗。
2 结果
2.1焦虑发生情况106例病人发生焦虑100例,发生率94%。
2.2发生焦虑的原因 见表1。
2.3实施干预措施后效果
100例脑卒中后焦虑病人在积极治疗、护理原发病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其中46例病人治愈,47例好转,无变化7例。
3 讨论
3.1焦虑发生机制 脑内某些特定部位遭受破坏为内因。患者因躯体功能的丧失,社会或家庭地位的改变等社会、心理因素为外因,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焦虑[2]。
3.2原因分析
3.2.1肢体功能障碍 从表中可以看出,肢体功能障碍为脑卒中患者焦虑最常见的原因。因肢体功能障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一切日常生活均需要家属照顾,有时家属关心不够、病人对疾病恢复的时间不能确定,于是产生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3.2.2肢体痛 由于偏瘫肢体过分静止引起了血运瘀滞:早期缺乏运动引起关节囊韧带、肌肉及肌腱的挛缩,不正确的被动运动,如偏瘫侧肩关节过度牵拉而造成扭伤、关节脱位等,产生肢体痛,致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情绪。
3.2.3其他 由于身患脑卒中,患者无法继续工作,导致收入下降;治疗过程中担心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日常生活都由妻子或丈夫照料,担心影响夫妻感情;脑卒中愈后易复发,如果再次复中,自己更无法面对生活,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导致拒绝或不配合治疗。
4 护理对策
4.1加强心理护理 脑卒中焦虑病人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主动接触病人,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情绪疏导的方法,教会病人学会放松,保持开朗的心境,使病人从焦虑、悲观的心理阴影中解脱出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向其讲解发病的原因,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等相关知识,使病人及家属掌握防止再复发的有关知识,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正确认识此病,解除其思想顾虑,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4.2早期康复肢体功能锻炼 脑卒中早期康复是很重要的,在脑卒中后一段时间内,脑组织可塑性很强,可在这个时期使病人潜能达到最大程度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挛缩、过度异常肌张力、褥疮等,这些并发症可使康复时间延长,增加了康复治疗的复杂性[3]。
4.2.1上肢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4.2.2下肢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跨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各指的活动。
4.2.3 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偏瘫病人康复的目的主要是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成年病人生活自理是回到过去生活方式的第一步,生活自理对于病人很重要,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渡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日常生活活动要与训练日程相结合。②对病人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训练。③病人必须参与到活动中去。④在辅助病人时,治疗师用于引导并入手进行活动。⑤治疗师在病人患侧对其整个身体进行引导和控制。
4.3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
全面收集并评估病人个人、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充分调动起家庭及社会支持力量,知道提高对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度,积极利用组织及团体并寻求帮助,使病人有心理归属感,护理人员要创造机会,增加家属与病人相处的时间,在护士的指导下,让家属直接参与病人的生活护理及瘫痪肢体康复训练,使其能充分感受到亲情及家庭的温暖,护士要耐心说服及引导对病人关心不够的家属,使其明白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使家属转变观念,自觉照顾及关心病人,给予病人精神和生活上的大力支持,定时组织并积极参与脑卒中病人恳谈会,让已经康复并走向工作岗位的脑卒中病人用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治疗康复过程:使病人树立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进而引导他们在治疗康复中能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社会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
参考文献:
[1] 黄子杰.预防医学(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5.
[2] 张通,孟家眉,项曼君.脑卒中后抑郁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73 - 76.
[3] 王强,李铁山.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141 - 2142.
【关键词】脑卒中;焦虑;心理护理
脑卒中是世界上人口死亡率较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而焦虑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焦虑病人不仅会加重病人的精神痛苦,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延长治疗时间及住院日数,从而使致残率及死亡率上升。为此,对我院神经内科2009-2011年106例住院脑卒中病人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产生的原因,探讨减少焦虑发生的有效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06例,男66例,女40例,年龄:38-80岁,平均56.6岁,病程7-20天。全部病例均在发病24小时后由CT扫描确诊,患者意识清楚,肢体活动障碍,无智力障碍及语言障碍。
1.2方法
1.2.1 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焦虑情况调查表,该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自然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14个项目。第二部分为焦虑情况调查表,包括人院前后情志变化,特别是焦虑的症状及原因等。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6份。其中存在焦慮100份,占94%。
1.2.2问卷调查时间,于病人发病后1-3天进行。由护士负责此项工作,统一指导语,由护士统一代为填写。焦虑是指内心紧张,感到似乎即将发生不幸的心境[1]。通常症状包括: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烦躁坐卧不安、诉说内心的不祥预感,似乎将要大难临头、悲观、忧虑、挑选衣服、不停地搓手、到处吼叫或者来回走动,对日常生活事物失去乐趣、甚至自杀或自伤。拒绝治疗、护理、进食等,强烈要求回家,病人往往拒绝或不配合治疗。
2 结果
2.1焦虑发生情况106例病人发生焦虑100例,发生率94%。
2.2发生焦虑的原因 见表1。
2.3实施干预措施后效果
100例脑卒中后焦虑病人在积极治疗、护理原发病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其中46例病人治愈,47例好转,无变化7例。
3 讨论
3.1焦虑发生机制 脑内某些特定部位遭受破坏为内因。患者因躯体功能的丧失,社会或家庭地位的改变等社会、心理因素为外因,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焦虑[2]。
3.2原因分析
3.2.1肢体功能障碍 从表中可以看出,肢体功能障碍为脑卒中患者焦虑最常见的原因。因肢体功能障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一切日常生活均需要家属照顾,有时家属关心不够、病人对疾病恢复的时间不能确定,于是产生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3.2.2肢体痛 由于偏瘫肢体过分静止引起了血运瘀滞:早期缺乏运动引起关节囊韧带、肌肉及肌腱的挛缩,不正确的被动运动,如偏瘫侧肩关节过度牵拉而造成扭伤、关节脱位等,产生肢体痛,致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情绪。
3.2.3其他 由于身患脑卒中,患者无法继续工作,导致收入下降;治疗过程中担心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日常生活都由妻子或丈夫照料,担心影响夫妻感情;脑卒中愈后易复发,如果再次复中,自己更无法面对生活,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导致拒绝或不配合治疗。
4 护理对策
4.1加强心理护理 脑卒中焦虑病人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主动接触病人,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情绪疏导的方法,教会病人学会放松,保持开朗的心境,使病人从焦虑、悲观的心理阴影中解脱出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向其讲解发病的原因,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等相关知识,使病人及家属掌握防止再复发的有关知识,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正确认识此病,解除其思想顾虑,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4.2早期康复肢体功能锻炼 脑卒中早期康复是很重要的,在脑卒中后一段时间内,脑组织可塑性很强,可在这个时期使病人潜能达到最大程度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挛缩、过度异常肌张力、褥疮等,这些并发症可使康复时间延长,增加了康复治疗的复杂性[3]。
4.2.1上肢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4.2.2下肢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跨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各指的活动。
4.2.3 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偏瘫病人康复的目的主要是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成年病人生活自理是回到过去生活方式的第一步,生活自理对于病人很重要,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渡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日常生活活动要与训练日程相结合。②对病人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训练。③病人必须参与到活动中去。④在辅助病人时,治疗师用于引导并入手进行活动。⑤治疗师在病人患侧对其整个身体进行引导和控制。
4.3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
全面收集并评估病人个人、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充分调动起家庭及社会支持力量,知道提高对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度,积极利用组织及团体并寻求帮助,使病人有心理归属感,护理人员要创造机会,增加家属与病人相处的时间,在护士的指导下,让家属直接参与病人的生活护理及瘫痪肢体康复训练,使其能充分感受到亲情及家庭的温暖,护士要耐心说服及引导对病人关心不够的家属,使其明白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使家属转变观念,自觉照顾及关心病人,给予病人精神和生活上的大力支持,定时组织并积极参与脑卒中病人恳谈会,让已经康复并走向工作岗位的脑卒中病人用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治疗康复过程:使病人树立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进而引导他们在治疗康复中能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社会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
参考文献:
[1] 黄子杰.预防医学(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5.
[2] 张通,孟家眉,项曼君.脑卒中后抑郁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73 - 76.
[3] 王强,李铁山.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141 - 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