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平面性、笔墨性、绘画意境、诗书画印的综合性,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点;平面化;笔墨;诗书画印综合性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是一种极具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中国画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客观物象,而是在自然客观景物面前作主观处理,即在似与不似之间抓住对象的形体,追求神韵,突出意境的绘画艺术,体现艺术家的一种审美观。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谢赫提出了品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可见中国画崇尚气韵生动、笔墨技法,追求虚静、柔和、雄浑、豪放、清奇、飘逸、典雅、空灵、腴润、遒劲、隽秀等艺术效果。中国画在发展中不断提高、演变,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绘画形式。上自两千年的楚墓帛画,下至明清时期各种形式风格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国画作品浩如烟海,只有掌握了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绘画语言,才能更好地去欣赏中国画作品。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一、平面化与抽象化
中国画从一诞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强调平面性和抽象性。中国绘画不以描摹自然客观事物为主,而是参考客观事物画出自己心中的主观世界,强调似与不似之间气韵生动。这必然使中国绘画走向抽象性和表现性。在透视法上,中国画强调散点透视法,这使中国画走向平面化。平面性和抽象性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的绘画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欣赏中国画时,可参考西方的油画作品来理解中国绘画作品的平面性与抽象性,以理解中国画的独特性。
二、独特的笔法墨法
笔墨的独特魅力构成了中国画的基本语言,笔墨也是中国画技法造型的组成部分。毛笔又是中国画的独特工具,并且能创造出形态各异变化丰富而复杂的笔法、墨法。运用毛笔的笔锋正、侧、顺、逆等,创造出勾、皴、擦、点、染等绘画技法。笔墨成为中国画历来审美的要求。
中国画的用笔主要强调用线。
① 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是对自然客观对象的概括、提炼,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使线条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线条的长短、缓急、粗细、刚柔、枯润等,传达画家个人情绪、意趣、理想、气质、心灵、人格。中国画的线条用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绘画线条,也不是简单用线,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可以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体美的一种间接曲折的反映。在线条上,古人总结出了十八种线描方法,称为十八描。即:铁丝描、柳叶描、竹叶描、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等等,、还总结出了用笔忌刻、板、枯、弱、结等,要自然有力、变化有联系、苍老而滋润、松灵而凝炼、刚柔相济巧拙互用等。这些都是我们品评中国画的借鉴。线条表现力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可以成为单独的艺术形式,又是描写客观事物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国画可以说是线条的艺术,线条又是中国画的灵魂。
② 在中国画中墨占有主导地位,有笔须有墨。而墨又被分为干、湿、浓、淡、醮五色。在墨分五色的基础上又有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技法,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这是中国画的灵活用墨之法。产生气韵生动,虚实并重的艺术效果。在用墨上,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使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同时,笔墨必须有机结合相互影响,有笔有墨才能完美地表现自然物象,传达诗情画意,通过笔墨的有机结合使画作神形兼备、气韵生动。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很难将笔与墨生硬地拆开。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都不能很好地表现绘画作品,因此笔墨成为永恒的话题。
三、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注重神似,写神是中国画的精髓,在似与不似间抓住对象的形神所在,重点突出绘画意境,不可照抄对象.要在写实的基础上,去变化对象的状态,得到气韵生动的天趣.这便是绘画的艺术,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主张画不在形似,而贵在传神。元代画家倪瓒也说:“所谓画者,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以解胸中逸气耳。”例如画作《墨葡萄图》实际是借画葡萄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不满之情。画家更多的是强调无我之境-重在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描写,有我之境-重在抒发画家内心思想情感,是托物言志,是情感的一种宣泄。艺术的创作是一个再加工的过程,这期间加入了艺术家的一种审美观,一种审美境界。
四、诗、书、画、印的综合性
中国画作品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画、印、书法、题跋。这些要素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它区别于其他绘画种类,因此,中国画家不仅仅是单一的画家,同时又是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同时存在着文学、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例如中国历史上的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批卷。所出考题情趣盎然,至今为人们所称道,有“竹锁桥边卖酒家”、“蝴蝶梦中家万里”、“野渡无人舟自横”等题目要求画院画家作画。中国画中表现的物象,常被画家们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有的利用诗文题跋,在文字上做些“画外功夫”,有的善用“比兴”,状物抒情,多有寓意。因此,中国画要求诗、书、画、印的综合性,以使人们在欣赏感受中得到启迪而进入一种美的精神境界。
在欣赏中我们还需注意:欣赏艺术品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人,智者见智”的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此外,在国画欣赏过程中,除运用中国画艺术特点进行欣赏外,还要学会比较、思考、评价、融会贯通。欣赏中国绘画,要借用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才能把握其美感要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判,并且分析其作品形式、技法上的特点,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建 袁宝林 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2]黃宗贤 中国美术史西南师大出版社 1993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点;平面化;笔墨;诗书画印综合性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是一种极具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中国画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客观物象,而是在自然客观景物面前作主观处理,即在似与不似之间抓住对象的形体,追求神韵,突出意境的绘画艺术,体现艺术家的一种审美观。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谢赫提出了品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可见中国画崇尚气韵生动、笔墨技法,追求虚静、柔和、雄浑、豪放、清奇、飘逸、典雅、空灵、腴润、遒劲、隽秀等艺术效果。中国画在发展中不断提高、演变,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绘画形式。上自两千年的楚墓帛画,下至明清时期各种形式风格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国画作品浩如烟海,只有掌握了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绘画语言,才能更好地去欣赏中国画作品。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一、平面化与抽象化
中国画从一诞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强调平面性和抽象性。中国绘画不以描摹自然客观事物为主,而是参考客观事物画出自己心中的主观世界,强调似与不似之间气韵生动。这必然使中国绘画走向抽象性和表现性。在透视法上,中国画强调散点透视法,这使中国画走向平面化。平面性和抽象性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的绘画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欣赏中国画时,可参考西方的油画作品来理解中国绘画作品的平面性与抽象性,以理解中国画的独特性。
二、独特的笔法墨法
笔墨的独特魅力构成了中国画的基本语言,笔墨也是中国画技法造型的组成部分。毛笔又是中国画的独特工具,并且能创造出形态各异变化丰富而复杂的笔法、墨法。运用毛笔的笔锋正、侧、顺、逆等,创造出勾、皴、擦、点、染等绘画技法。笔墨成为中国画历来审美的要求。
中国画的用笔主要强调用线。
① 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是对自然客观对象的概括、提炼,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使线条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线条的长短、缓急、粗细、刚柔、枯润等,传达画家个人情绪、意趣、理想、气质、心灵、人格。中国画的线条用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绘画线条,也不是简单用线,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可以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体美的一种间接曲折的反映。在线条上,古人总结出了十八种线描方法,称为十八描。即:铁丝描、柳叶描、竹叶描、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等等,、还总结出了用笔忌刻、板、枯、弱、结等,要自然有力、变化有联系、苍老而滋润、松灵而凝炼、刚柔相济巧拙互用等。这些都是我们品评中国画的借鉴。线条表现力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可以成为单独的艺术形式,又是描写客观事物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国画可以说是线条的艺术,线条又是中国画的灵魂。
② 在中国画中墨占有主导地位,有笔须有墨。而墨又被分为干、湿、浓、淡、醮五色。在墨分五色的基础上又有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技法,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这是中国画的灵活用墨之法。产生气韵生动,虚实并重的艺术效果。在用墨上,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使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同时,笔墨必须有机结合相互影响,有笔有墨才能完美地表现自然物象,传达诗情画意,通过笔墨的有机结合使画作神形兼备、气韵生动。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很难将笔与墨生硬地拆开。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都不能很好地表现绘画作品,因此笔墨成为永恒的话题。
三、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注重神似,写神是中国画的精髓,在似与不似间抓住对象的形神所在,重点突出绘画意境,不可照抄对象.要在写实的基础上,去变化对象的状态,得到气韵生动的天趣.这便是绘画的艺术,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主张画不在形似,而贵在传神。元代画家倪瓒也说:“所谓画者,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以解胸中逸气耳。”例如画作《墨葡萄图》实际是借画葡萄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不满之情。画家更多的是强调无我之境-重在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描写,有我之境-重在抒发画家内心思想情感,是托物言志,是情感的一种宣泄。艺术的创作是一个再加工的过程,这期间加入了艺术家的一种审美观,一种审美境界。
四、诗、书、画、印的综合性
中国画作品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画、印、书法、题跋。这些要素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它区别于其他绘画种类,因此,中国画家不仅仅是单一的画家,同时又是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同时存在着文学、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例如中国历史上的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批卷。所出考题情趣盎然,至今为人们所称道,有“竹锁桥边卖酒家”、“蝴蝶梦中家万里”、“野渡无人舟自横”等题目要求画院画家作画。中国画中表现的物象,常被画家们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有的利用诗文题跋,在文字上做些“画外功夫”,有的善用“比兴”,状物抒情,多有寓意。因此,中国画要求诗、书、画、印的综合性,以使人们在欣赏感受中得到启迪而进入一种美的精神境界。
在欣赏中我们还需注意:欣赏艺术品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人,智者见智”的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此外,在国画欣赏过程中,除运用中国画艺术特点进行欣赏外,还要学会比较、思考、评价、融会贯通。欣赏中国绘画,要借用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才能把握其美感要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判,并且分析其作品形式、技法上的特点,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建 袁宝林 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2]黃宗贤 中国美术史西南师大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