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备课能够有效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实现知识、经验、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达到备课过程的最优化,使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教学效果更好,又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同科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
要想发挥集体备课的巨大作用,关键在于各环节的组织和开展,要立足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把握教材整体的设计结构、重难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集体备课中我们老师们会在这些方面达成共识。
(一)、坚持“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
备课标,明确教与学的方向。
俗话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总体方向,是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漫无边际实施教学的有效手段。新学期伊始,我校化学教研组就组织全体化学教师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科课标的总体要求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探讨。通过集体研读、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化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设置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好学科总课标,才能做到系统调配课程资源。在全面研读的基础上,在每一单元教学开始前,我们进行单元课标研究;在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又要研究这一课的内容课标是怎样要求的,再进行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把这节课到底该怎样设计、选择怎样教学手段、确立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开展课堂讨论和师生交流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测方法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研究,真正做到教学有方向。
备教材,注重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科学素养获得发展。目前,我们使用的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编排体系与过去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图文并茂,比较注重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但应用中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往往出现得比较突然,很多物质的性质不是很系统,学生不容易把知识形成体系。为此,我校化学教研组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共同研究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处理办法,在不违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集大家的智慧,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以适应学生认知水平。比如实验室制氧气,以往的教材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或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而现在重点学习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为什么要改为用双氧水?它的优点在哪儿?其它两种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它们的仪器选用、实验装置、化学反应、用不用介绍给学生?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我们在备教材时,加以落实。
备教法和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就是为了不用“教”,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这两个环节都应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为主。对各个知识点的传授是采用启发式?合作探究式?还是自主探究式?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依据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定。在我们的集体研讨中,我们的老师会畅所欲言,对每一个重要的环节做到合理化的处理,老师们都会献计献策,最终形成统一的认识,落实到各自的课堂中。
备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在课堂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兴趣和专注程度。是提问?板演?讨论?讲授?还是选择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选取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往往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组织集体备课时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老师们的教学研讨在办公组中可以随时进行,但是为了更好地给大家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在每一周至少做到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大家针对某一研讨内容,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交流的过程和达成的共识每个老师都留有记录,研讨会后会分头落实,这样,从组织形式上确保了研讨的顺利开展。
(三)、备课时做到“五统一”,即统一集体备课、统一导学提纲、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和作业设计、统一单元测试。
这“五统一”的落实完全基于我们的集体研讨,大家把在备课研讨中达成的共识,在这五个方面做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我们的集体备课和导学提纲是在学科组统一研讨之后,由一名老师执笔,另一位老师进行审核,合要求后老师们拿来资源共享;练习题和作业题的设计也是由老师们集体选出来的,保证了少而精, 现在市场上各种教辅资料多如雪片,大量的习题压向学生,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为切实减负增效,在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安排教师精编精选适合学生的练习题,做到选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着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每份练习题都是至少两名教师来确定,对有些资料比如《标准测试》等,我们都是组内所有的老师对题目进行删减之后再让学生做,这些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但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度负责,体现了学科组内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当然教学进度和单元过关是同时进行的,这样的“五统一”保证了整个学科组的教学是非常有序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
二、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教有法,但无定法”,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实际教学中,我校化学教研组积极开展组内相互听评课活动。我们经常安排组内公开课活动,由主讲人在课前谈自己对所承担公开课的教学设想,同组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再由主讲人承担该课教学。听课后大家各抒己见,分析授课人在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突破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时效性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集体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
三、集体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个别教师对待集体教研活动重视程度不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是凭着以往的老经验进行教学,对有无教研活动、何时活动、在何地活动、研讨什么内容不是很热衷。有时甚至是在同事的提醒下或邀请下才勉强参与集体教研活动。这样的态度其产生的原因很多,尤其是老教师,不太容易接受新的活动理念,但它也提醒我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教研活动要做到面向全体教师必须解决好活动的实效性和持续性这两个关键问题。
(二)、不同的教师对集体教研活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因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都不足,希望多听一些老教师的课,希望多参加一些教材教法的研讨活动,多听一些老教师说课,以充实和提高自己;对一些准备评职称的教师则希望多组织一些优质课和公开课,自己多参与;而对那些有更高发展要求的老师则希望多学习一些理论,多参与一些课题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为自己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必须尽量兼顾不同的要求,保护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心态也不同。
绝大多数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将自己持续发展所必需教学素养的提高放在次要位置上,这样的想法不仅对每一名教师个体的发展不利,更是对化学教学的发展不利。长期以往,必将使化学学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狭窄。因此怎样使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研水平,才是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之一。对此,我认为首先是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使教师的眼界更远大一些。其次,学校对老师提高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要有一套可行的考核方法和奖励方法。
集体备课,要坚持不懈,不能心血来潮;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要常备常新,不能懈怠荒废 ;要精诚团结,不能各自为政。良好的集体备课习惯,于教师有益,于学生有益,于学校有益。
要想发挥集体备课的巨大作用,关键在于各环节的组织和开展,要立足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把握教材整体的设计结构、重难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集体备课中我们老师们会在这些方面达成共识。
(一)、坚持“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
备课标,明确教与学的方向。
俗话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总体方向,是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漫无边际实施教学的有效手段。新学期伊始,我校化学教研组就组织全体化学教师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科课标的总体要求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探讨。通过集体研读、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化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设置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好学科总课标,才能做到系统调配课程资源。在全面研读的基础上,在每一单元教学开始前,我们进行单元课标研究;在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又要研究这一课的内容课标是怎样要求的,再进行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把这节课到底该怎样设计、选择怎样教学手段、确立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开展课堂讨论和师生交流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测方法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研究,真正做到教学有方向。
备教材,注重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科学素养获得发展。目前,我们使用的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编排体系与过去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图文并茂,比较注重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但应用中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往往出现得比较突然,很多物质的性质不是很系统,学生不容易把知识形成体系。为此,我校化学教研组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共同研究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处理办法,在不违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集大家的智慧,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以适应学生认知水平。比如实验室制氧气,以往的教材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或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而现在重点学习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为什么要改为用双氧水?它的优点在哪儿?其它两种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它们的仪器选用、实验装置、化学反应、用不用介绍给学生?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我们在备教材时,加以落实。
备教法和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就是为了不用“教”,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这两个环节都应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为主。对各个知识点的传授是采用启发式?合作探究式?还是自主探究式?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依据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定。在我们的集体研讨中,我们的老师会畅所欲言,对每一个重要的环节做到合理化的处理,老师们都会献计献策,最终形成统一的认识,落实到各自的课堂中。
备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在课堂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兴趣和专注程度。是提问?板演?讨论?讲授?还是选择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选取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往往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组织集体备课时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老师们的教学研讨在办公组中可以随时进行,但是为了更好地给大家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在每一周至少做到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大家针对某一研讨内容,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交流的过程和达成的共识每个老师都留有记录,研讨会后会分头落实,这样,从组织形式上确保了研讨的顺利开展。
(三)、备课时做到“五统一”,即统一集体备课、统一导学提纲、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和作业设计、统一单元测试。
这“五统一”的落实完全基于我们的集体研讨,大家把在备课研讨中达成的共识,在这五个方面做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我们的集体备课和导学提纲是在学科组统一研讨之后,由一名老师执笔,另一位老师进行审核,合要求后老师们拿来资源共享;练习题和作业题的设计也是由老师们集体选出来的,保证了少而精, 现在市场上各种教辅资料多如雪片,大量的习题压向学生,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为切实减负增效,在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安排教师精编精选适合学生的练习题,做到选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着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每份练习题都是至少两名教师来确定,对有些资料比如《标准测试》等,我们都是组内所有的老师对题目进行删减之后再让学生做,这些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但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度负责,体现了学科组内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当然教学进度和单元过关是同时进行的,这样的“五统一”保证了整个学科组的教学是非常有序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
二、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教有法,但无定法”,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实际教学中,我校化学教研组积极开展组内相互听评课活动。我们经常安排组内公开课活动,由主讲人在课前谈自己对所承担公开课的教学设想,同组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再由主讲人承担该课教学。听课后大家各抒己见,分析授课人在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突破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时效性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集体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
三、集体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个别教师对待集体教研活动重视程度不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是凭着以往的老经验进行教学,对有无教研活动、何时活动、在何地活动、研讨什么内容不是很热衷。有时甚至是在同事的提醒下或邀请下才勉强参与集体教研活动。这样的态度其产生的原因很多,尤其是老教师,不太容易接受新的活动理念,但它也提醒我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教研活动要做到面向全体教师必须解决好活动的实效性和持续性这两个关键问题。
(二)、不同的教师对集体教研活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因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都不足,希望多听一些老教师的课,希望多参加一些教材教法的研讨活动,多听一些老教师说课,以充实和提高自己;对一些准备评职称的教师则希望多组织一些优质课和公开课,自己多参与;而对那些有更高发展要求的老师则希望多学习一些理论,多参与一些课题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为自己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必须尽量兼顾不同的要求,保护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心态也不同。
绝大多数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将自己持续发展所必需教学素养的提高放在次要位置上,这样的想法不仅对每一名教师个体的发展不利,更是对化学教学的发展不利。长期以往,必将使化学学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狭窄。因此怎样使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研水平,才是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之一。对此,我认为首先是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使教师的眼界更远大一些。其次,学校对老师提高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要有一套可行的考核方法和奖励方法。
集体备课,要坚持不懈,不能心血来潮;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要常备常新,不能懈怠荒废 ;要精诚团结,不能各自为政。良好的集体备课习惯,于教师有益,于学生有益,于学校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