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陶瓷工艺为切入点,通过烧成工艺在现代陶艺中的审美体现来说明烧成对于陶艺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反映出烧成在现代陶艺中的独立价值。
关键词现代陶艺,陶瓷烧成
1引 言
从距今四、五十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遗址的考证中可发现,原始人类很早就具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面对这神奇的自然力量,先民们从对自然的迷惑、畏惧及崇拜发展到逐渐掌握火的使用——用火煮食、取暖、照明、狩猎、驱兽、制陶等。火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陶瓷作为人类文明的又一产物,同样也与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八千年前磁山文化的“红陶”、七千年前仰韶文化的“彩陶”、六千年前大汶口的“蛋壳黑陶”,以及“唐三彩”、紫砂陶壶,甚至是现代陶艺,若离开了火,都无法成就其魅力。现代陶艺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火的作用,而不能忽略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陶瓷烧成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创作出更富有时代气息的陶艺作品。
2陶瓷烧成的变迁
烧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那时的烧成方式为平地堆烧。这种方式热能利用不足,难以达到高温,温度也不够均匀,还容易破损,所烧出的陶器风格质朴。后来随着穴式窑的产生,带动了烧成方式巨大的变化,烧成温度可达到1000℃以上,所烧制的彩陶陶质细腻,表面有光泽,彩绘不会脱落(见图1)。夏、商、周时代的烧窑技术也有所改进,馒头窑的出现更加改善了窑内的烧成气氛,大大提高了陶器质量。进入西周以后,窑炉顶部出现烟囱,这对陶瓷烧制技术来说有着重大意义。这一创举,使颜料的燃烧更加充分,热能更有效地利用,还可调节空气和火焰的流速,使火焰性质得以控制,烧成温度可达到1200℃。所以说,窑炉的改进,是这一时期出现原始陶器的重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馒头窑和龙窑。龙窑的长窑体和馒头窑的烟囱可以控制窑内气氛,大大提高了烧成温度,到秦代更日益发展成熟。秦兵马俑正是其中的代表(见图2),这些兵马俑的烧制,火候匀、色泽纯、硬度大、不裂、不变形。如此规模宏大的制陶工艺,反映了秦代烧窑技术的先进水平。
汉代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都模仿青铜器造型。器物表面的烧成温度约在950~1000℃之间,为低温釉烧成。到汉代为止,我国北方使用的馒头窑已基本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在南方,此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龙窑,增大窑室的同时也缩短了烧成时间。
汉代之后,陶瓷业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唐三彩釉陶、宋代“南青北白”瓷、元明清青花瓷的出现,无不表明先人们在不断改进窑炉的基础上,对陶瓷烧成的把握又达到了一个更为完善的地步。时至今日,窑炉构造更趋于合理,种类繁多,产生了更具先进性的油窑、气窑和电窑等。
3现代陶艺的烧成现状
窑炉是陶艺烧成的必备条件,窑炉性能的不同,决定着作品的品质、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个陶艺创作者不仅要了解不用种类窑炉而且更应该掌握它们的烧成方式。烧成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我们应该重视它,但是在重视它的同时,更应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现代陶艺的烧成现状。
目前,高温烧陶工艺在国际上比较盛行,从而促进了高温烧成技术的发展。现代陶艺家在立足于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时刻也没有忘记借助于盐烧、坑烧、乐烧、熏烧等多种方式来获得自然中那种最原始最朴实的生活情愫,使作品更丰富更具有人性化。低温烧成方式在欧美等国家比较流行,而且极受欣赏者喜爱并被普遍使用。然而在中国,几乎只关注高温烧成工艺,其他的烧成方式甚少被国内的陶艺家采用。
4烧成在现代陶艺中的审美体现
窑炉名目繁多,不同的窑炉有不同的烧成方式,不同的烧成方式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无论是哪种烧成方式,都有其不同的风格。煤烧之强烈,炭烧之古朴,气烧之浅艳,各有特色,各有风格。
4.1 烧成方式带来的审美体现
从燃料与窑炉的选择上来讲:可就表现立意及其烧造预案的需要,分别选择乐烧、坑烧、盐烧、柴烧等不用燃料及坑灶的烧制方式。
乐烧是一种低温快速烧成方法。烧成前将素烧坯施以低温釉,放在窑炉中烧成,当温度升至950℃左右时釉料成熟,打开窑门用火钳夹出,放入置有木屑或碎纸的金属桶中,然后盖上桶盖,桶内因缺氧而对坯体及釉产生还原作用。没有施釉的部分呈现出黑色的效果,而施釉的部分因为釉中的金属氧化物发生变化而产生出奇妙的效果。
乐烧是一种充满刺激而趣味浓厚的烧制方法。如吕品昌、保罗·苏特纳等很多现代陶艺家都非常喜欢用乐烧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图3所示的乐烧作品,虽然烧成时间短,但质地丰实多变,色泽纯朴厚实,既象宇宙奇观,又像风化岩石,给人以奇妙的幻想。
坑烧是重返远古的一种烧陶方式,充满着原始的意味。在沙滩或乏草的山坡上挖坑,坑的大小由所烧物品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然后将低温(900℃)素烧好的坯体摆放在木屑上,侧放、斜放、倒放均可,在坯体的内部和外侧放一些木屑、碳酸铜和盐的混合物,也可用树叶果皮遮住坯体的局部,使烧成后在坯体的局部留下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排好坯体后盖上树枝、干柴等燃料,在燃料上盖上一块铁皮,然后点火,让火慢慢往下烧,火不宜过大,以免完全氧化,让它带有还原的气氛,使作品产生色泽的变化。作品取出后用水进行冲洗。
坑烧的陶艺作品色彩变化丰富自然,火的效果强,充满趣味。如图4所示的杰米·克拉克的作品《钵》。该作品为手工捏制,印纹红陶装饰。整幅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火与烟创造出的绘画,色泽沉稳含蓄。
盐烧是一种特殊的烧成方式,釉料引进食盐,并施于坯体表面,或将盐水涂在坯体表面,在窑中烧制大约1200~1300℃高温时,陶瓷表面开始呈现出一种绚丽多彩的纹理,或光洁细腻,或粗糙拙朴。盐烧发展到今天,现代陶艺家运用盐烧的特殊肌理与变换的色泽来诠释作品的装饰效果,盐烧的使用价值变成了今天的装饰价值,升华了现代陶艺的装饰意义。
柴烧属于传统的烧成方式,用柴窑烧成的现代陶艺作品与一般的电窑、瓦斯窑烧制的最大差别在于木材燃料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在坯体上产生自然落灰的现象,经长时间的高温融合,成为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料烧制效果不同;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其烧成效果,若是横焰式窑,则具有方向性。例如图5所示的Moraig McKenna的作品,上面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它散发着一种质朴、浑厚和古拙的美感。
4.2 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审美体现
由烧成不确定而得到的启发,即特异肌理效果的产生往往在偶然的反常条件中。那么,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一些有意的操控,未尝不是一种探索性尝试,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
对于一个成熟的陶艺家,往往能从“限制”中预见或洞察到产生“偶然”的潜在契机,以致能时常觅获到富有创意的灵感。现代陶艺家周国桢教授有过这样一个经历:在那个电力缺乏的年代,他时常为作品的烧制犯愁,烧制过程中电窑突然的断电每每给他带来创作上的巨大损失。一次他正在烧制一件高温釉的“花豹”作品,当温度升到900℃时就断了电,他沮丧地关闸回家,准备第二天继续。次日仍未来电,他只好打开窑门,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事故竟诞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作品。釉色在900℃的温度下呈现出分裂、聚缩状态,形成自然而有序的龟裂,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豹子的体貌特征。于是他把这件动物雕塑取名为“雪豹”(见图6)。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他不断发展完善这一独特技巧,在运用上已可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从而形成了他后期陶艺创作的典型风格。
4.3 烧成缺陷之美
在烧制陶瓷的时候,陶器表面往往会出现伤残,而现代陶艺家们却把它演绎成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把这种缺陷美发挥到极致。如西班牙陶艺家萨诺维斯·科拉迪的作品《窑烧之夜》(见图7),把“火”的艺术演绎得惟妙惟肖,艺术家对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掌握得恰到好处,在焦灼的焰火中呈现出一种天然变幻的情趣。同时诸如烟熏、针孔、桔釉、气泡、缩釉等在传统陶艺中视为“次品”的现象却在现代陶艺家手中演绎成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
越来越多的现代陶艺家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将原本属于烧成缺陷的地方加以研究并合理利用,所烧制出来的陶艺作品更耐人寻味,也更能体现陶瓷火的艺术。
5如何挖掘烧成在现代陶艺中的独立价值
现代陶艺家用不同的制作方法、烧成方法及对釉色变化的处理烧制出来的陶瓷作品,正逐步加深人们对陶瓷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窑火的历练后,越发富有时代性和当代人文精神。
在未来,火的独立价值将会得到陶艺家更多的认同,因为无论是陶艺作品的造型、颜色还是细节表现的变化,都离不开窑火的烧造。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具有更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这种创新就是新时代的风貌、精神和意义。现代陶艺在突破传统寻求创新的道路上,烧成在现代陶艺中的独立价值将会更加明显。
6结 语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使我们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握烧成结果,但是艺术创作永远需要人为的探索,多样化的烧成方式探索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更应该得到重视,虽然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其开辟的将是独一无二的陶瓷语言。中国有着辉煌的陶瓷烧制历史和优秀的烧制技术,很多窑口尚有宝贵的窑炉资源和工艺经验可以借鉴和利用,与其让一些古老的烧成工艺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渐渐成为“落后”的工艺方式,不如延续陶瓷烧成的探索之路,将工艺的精髓用于现代陶艺创作,使现代陶艺作品在日趋融合的艺术审美观和表现形式上继续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和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郑乃章.中国传统陶瓷窑炉结构与烧成方法[J].陶瓷工程,1999,33(5)
2 吕琼雯.延展与转化——试述当代陶艺创作中的传统艺术语言[D].中央美术学院
3 金文伟.泥火的实验和表达理念的个人风貌——谈现代陶艺的创作[J].雕塑,1999,1
4 陈 曦.火的艺术——陶瓷-颜色釉的材质语言[J].陶瓷工程,1996,30(2)
5 任瑞华.火的艺术[M].
6 许雅柯.现代陶艺的艺术魅力[J].山东陶瓷,2002,25(2)
7 皮道坚.扩展世界的当代陶艺.陶艺在线网
8 陶夭夭.泥与火撞击的艺术——佐特陶瓷艺术中心[J].北京档 案,2006,6
关键词现代陶艺,陶瓷烧成
1引 言
从距今四、五十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遗址的考证中可发现,原始人类很早就具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面对这神奇的自然力量,先民们从对自然的迷惑、畏惧及崇拜发展到逐渐掌握火的使用——用火煮食、取暖、照明、狩猎、驱兽、制陶等。火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陶瓷作为人类文明的又一产物,同样也与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八千年前磁山文化的“红陶”、七千年前仰韶文化的“彩陶”、六千年前大汶口的“蛋壳黑陶”,以及“唐三彩”、紫砂陶壶,甚至是现代陶艺,若离开了火,都无法成就其魅力。现代陶艺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火的作用,而不能忽略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陶瓷烧成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创作出更富有时代气息的陶艺作品。
2陶瓷烧成的变迁
烧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那时的烧成方式为平地堆烧。这种方式热能利用不足,难以达到高温,温度也不够均匀,还容易破损,所烧出的陶器风格质朴。后来随着穴式窑的产生,带动了烧成方式巨大的变化,烧成温度可达到1000℃以上,所烧制的彩陶陶质细腻,表面有光泽,彩绘不会脱落(见图1)。夏、商、周时代的烧窑技术也有所改进,馒头窑的出现更加改善了窑内的烧成气氛,大大提高了陶器质量。进入西周以后,窑炉顶部出现烟囱,这对陶瓷烧制技术来说有着重大意义。这一创举,使颜料的燃烧更加充分,热能更有效地利用,还可调节空气和火焰的流速,使火焰性质得以控制,烧成温度可达到1200℃。所以说,窑炉的改进,是这一时期出现原始陶器的重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馒头窑和龙窑。龙窑的长窑体和馒头窑的烟囱可以控制窑内气氛,大大提高了烧成温度,到秦代更日益发展成熟。秦兵马俑正是其中的代表(见图2),这些兵马俑的烧制,火候匀、色泽纯、硬度大、不裂、不变形。如此规模宏大的制陶工艺,反映了秦代烧窑技术的先进水平。
汉代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都模仿青铜器造型。器物表面的烧成温度约在950~1000℃之间,为低温釉烧成。到汉代为止,我国北方使用的馒头窑已基本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在南方,此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龙窑,增大窑室的同时也缩短了烧成时间。
汉代之后,陶瓷业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唐三彩釉陶、宋代“南青北白”瓷、元明清青花瓷的出现,无不表明先人们在不断改进窑炉的基础上,对陶瓷烧成的把握又达到了一个更为完善的地步。时至今日,窑炉构造更趋于合理,种类繁多,产生了更具先进性的油窑、气窑和电窑等。
3现代陶艺的烧成现状
窑炉是陶艺烧成的必备条件,窑炉性能的不同,决定着作品的品质、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个陶艺创作者不仅要了解不用种类窑炉而且更应该掌握它们的烧成方式。烧成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我们应该重视它,但是在重视它的同时,更应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现代陶艺的烧成现状。
目前,高温烧陶工艺在国际上比较盛行,从而促进了高温烧成技术的发展。现代陶艺家在立足于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时刻也没有忘记借助于盐烧、坑烧、乐烧、熏烧等多种方式来获得自然中那种最原始最朴实的生活情愫,使作品更丰富更具有人性化。低温烧成方式在欧美等国家比较流行,而且极受欣赏者喜爱并被普遍使用。然而在中国,几乎只关注高温烧成工艺,其他的烧成方式甚少被国内的陶艺家采用。
4烧成在现代陶艺中的审美体现
窑炉名目繁多,不同的窑炉有不同的烧成方式,不同的烧成方式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无论是哪种烧成方式,都有其不同的风格。煤烧之强烈,炭烧之古朴,气烧之浅艳,各有特色,各有风格。
4.1 烧成方式带来的审美体现
从燃料与窑炉的选择上来讲:可就表现立意及其烧造预案的需要,分别选择乐烧、坑烧、盐烧、柴烧等不用燃料及坑灶的烧制方式。
乐烧是一种低温快速烧成方法。烧成前将素烧坯施以低温釉,放在窑炉中烧成,当温度升至950℃左右时釉料成熟,打开窑门用火钳夹出,放入置有木屑或碎纸的金属桶中,然后盖上桶盖,桶内因缺氧而对坯体及釉产生还原作用。没有施釉的部分呈现出黑色的效果,而施釉的部分因为釉中的金属氧化物发生变化而产生出奇妙的效果。
乐烧是一种充满刺激而趣味浓厚的烧制方法。如吕品昌、保罗·苏特纳等很多现代陶艺家都非常喜欢用乐烧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图3所示的乐烧作品,虽然烧成时间短,但质地丰实多变,色泽纯朴厚实,既象宇宙奇观,又像风化岩石,给人以奇妙的幻想。
坑烧是重返远古的一种烧陶方式,充满着原始的意味。在沙滩或乏草的山坡上挖坑,坑的大小由所烧物品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然后将低温(900℃)素烧好的坯体摆放在木屑上,侧放、斜放、倒放均可,在坯体的内部和外侧放一些木屑、碳酸铜和盐的混合物,也可用树叶果皮遮住坯体的局部,使烧成后在坯体的局部留下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排好坯体后盖上树枝、干柴等燃料,在燃料上盖上一块铁皮,然后点火,让火慢慢往下烧,火不宜过大,以免完全氧化,让它带有还原的气氛,使作品产生色泽的变化。作品取出后用水进行冲洗。
坑烧的陶艺作品色彩变化丰富自然,火的效果强,充满趣味。如图4所示的杰米·克拉克的作品《钵》。该作品为手工捏制,印纹红陶装饰。整幅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火与烟创造出的绘画,色泽沉稳含蓄。
盐烧是一种特殊的烧成方式,釉料引进食盐,并施于坯体表面,或将盐水涂在坯体表面,在窑中烧制大约1200~1300℃高温时,陶瓷表面开始呈现出一种绚丽多彩的纹理,或光洁细腻,或粗糙拙朴。盐烧发展到今天,现代陶艺家运用盐烧的特殊肌理与变换的色泽来诠释作品的装饰效果,盐烧的使用价值变成了今天的装饰价值,升华了现代陶艺的装饰意义。
柴烧属于传统的烧成方式,用柴窑烧成的现代陶艺作品与一般的电窑、瓦斯窑烧制的最大差别在于木材燃料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在坯体上产生自然落灰的现象,经长时间的高温融合,成为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料烧制效果不同;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其烧成效果,若是横焰式窑,则具有方向性。例如图5所示的Moraig McKenna的作品,上面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它散发着一种质朴、浑厚和古拙的美感。
4.2 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审美体现
由烧成不确定而得到的启发,即特异肌理效果的产生往往在偶然的反常条件中。那么,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一些有意的操控,未尝不是一种探索性尝试,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
对于一个成熟的陶艺家,往往能从“限制”中预见或洞察到产生“偶然”的潜在契机,以致能时常觅获到富有创意的灵感。现代陶艺家周国桢教授有过这样一个经历:在那个电力缺乏的年代,他时常为作品的烧制犯愁,烧制过程中电窑突然的断电每每给他带来创作上的巨大损失。一次他正在烧制一件高温釉的“花豹”作品,当温度升到900℃时就断了电,他沮丧地关闸回家,准备第二天继续。次日仍未来电,他只好打开窑门,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事故竟诞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作品。釉色在900℃的温度下呈现出分裂、聚缩状态,形成自然而有序的龟裂,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豹子的体貌特征。于是他把这件动物雕塑取名为“雪豹”(见图6)。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他不断发展完善这一独特技巧,在运用上已可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从而形成了他后期陶艺创作的典型风格。
4.3 烧成缺陷之美
在烧制陶瓷的时候,陶器表面往往会出现伤残,而现代陶艺家们却把它演绎成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把这种缺陷美发挥到极致。如西班牙陶艺家萨诺维斯·科拉迪的作品《窑烧之夜》(见图7),把“火”的艺术演绎得惟妙惟肖,艺术家对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掌握得恰到好处,在焦灼的焰火中呈现出一种天然变幻的情趣。同时诸如烟熏、针孔、桔釉、气泡、缩釉等在传统陶艺中视为“次品”的现象却在现代陶艺家手中演绎成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
越来越多的现代陶艺家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将原本属于烧成缺陷的地方加以研究并合理利用,所烧制出来的陶艺作品更耐人寻味,也更能体现陶瓷火的艺术。
5如何挖掘烧成在现代陶艺中的独立价值
现代陶艺家用不同的制作方法、烧成方法及对釉色变化的处理烧制出来的陶瓷作品,正逐步加深人们对陶瓷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窑火的历练后,越发富有时代性和当代人文精神。
在未来,火的独立价值将会得到陶艺家更多的认同,因为无论是陶艺作品的造型、颜色还是细节表现的变化,都离不开窑火的烧造。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具有更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这种创新就是新时代的风貌、精神和意义。现代陶艺在突破传统寻求创新的道路上,烧成在现代陶艺中的独立价值将会更加明显。
6结 语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使我们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握烧成结果,但是艺术创作永远需要人为的探索,多样化的烧成方式探索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更应该得到重视,虽然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其开辟的将是独一无二的陶瓷语言。中国有着辉煌的陶瓷烧制历史和优秀的烧制技术,很多窑口尚有宝贵的窑炉资源和工艺经验可以借鉴和利用,与其让一些古老的烧成工艺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渐渐成为“落后”的工艺方式,不如延续陶瓷烧成的探索之路,将工艺的精髓用于现代陶艺创作,使现代陶艺作品在日趋融合的艺术审美观和表现形式上继续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和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郑乃章.中国传统陶瓷窑炉结构与烧成方法[J].陶瓷工程,1999,33(5)
2 吕琼雯.延展与转化——试述当代陶艺创作中的传统艺术语言[D].中央美术学院
3 金文伟.泥火的实验和表达理念的个人风貌——谈现代陶艺的创作[J].雕塑,1999,1
4 陈 曦.火的艺术——陶瓷-颜色釉的材质语言[J].陶瓷工程,1996,30(2)
5 任瑞华.火的艺术[M].
6 许雅柯.现代陶艺的艺术魅力[J].山东陶瓷,2002,25(2)
7 皮道坚.扩展世界的当代陶艺.陶艺在线网
8 陶夭夭.泥与火撞击的艺术——佐特陶瓷艺术中心[J].北京档 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