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的发展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地寻求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多种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正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学案对象是学生,学生各有不同,学案也应根据学生特点有所侧重。
【关键词】学案导学;实验;自主;学习;探究
时代的发展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寻求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多种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正是其中之一。目前学案在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当然也不同程度的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学案对象是学生,学生各有不同,学案也应根据学生特点有所侧重。现根据在我校高中物理课堂实施“学案导学”的情况谈几点体会,期盼能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导学案”教学在我校物理课堂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普通高中,交通条件不如其他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差。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在物理课堂使用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时,发现现有的很多导学案都不太适用。怎样编写出高效的、实用的,符合像我校这样生源比较差的农村中学适用的导学案,是我们一线老师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
二、“导学案”教学在我校物理课堂的应用研究
根据具体内容不同,物理课可分为下列几种课型:新授课(概念规律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和学生实验课等。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写不同的导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习题课中的专题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讲评课中的诊断性学案、学生实验课的探究性学案等。结合我校的学生特点,我主要谈谈如何在学生实验课实施“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中学物理学生实验课教学以传统的“讲演 学生简单尝试”为主要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如下:
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由始到终都处于被动地位,主动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很少,表面是学生实验,实质上仍是接受教师“灌输”,“依样画葫芦”,机械重复老师的方法与步骤。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我校的学生特点,我利用“导学案”设计了以下步骤,其課堂教学过程可表述如下:
(一)案例
粤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五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导学提纲
1.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能守恒的内容、条件。
(2)会根据要求设计实验。
2.学习重点难点
体验实验的过程。
3.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只有重力做功,总机械能守恒。设某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有:mgh=___________,故只要gh=v2/2成立,即可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实验器材: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
(3)减小实验误差:应尽量减小重物下落时纸带所受的阻力。因此重锤应选______(填重、轻),纸带应_______放置。
学案设计意图:如图1所示,学生第一次探究此实验,因为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为了让学生对此实验有一个更深刻的感官认识,在这里我把经典的实验操作图呈现给学生,这对我们农村高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特别有用,目的在于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吃,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在这个基础上再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既满足了高考对经典实验操作的考查,又拓展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一举两得。
4.课堂活动
(1)创新实验方案设计
①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除自由落体外,任何满足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机械能都是守恒的。在实验时提供气垫导轨、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等器材,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将滑块从轨道上端某一处滑 下,测出它通过光电门G1和G2时的速度v1和v2,可得到G1到G2这段位移中滑块的动
能增量ΔEk=mv-mv,再算出G1到G2这段位移中滑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比较ΔEk和ΔEp,得到ΔEk=ΔEp的结论,从而证明机械能守恒。
② 利用平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图3所示的装置,让小球从斜轨道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小球离开轨道时做平抛运动,测出图中平台高度H、小球在斜轨道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时离平台的高度h以及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的水平位移s,根据平抛运动公式也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
因为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平抛运动并做了学生实验,所以学生对平抛运动非常熟悉。平抛运动也满足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老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只要稍作引导,学生对此原理可以说一点即通,对于实验的探究欲望一触即发。基于课堂探究时间有限,此方案老师仅作引导,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设计。另外,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已经热情高涨,这时趁热打铁对学生说,这个实验我们教材上还有方案三:利用单摆和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方案四:用弹簧和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让他们明白物理世界奇妙无比,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讨论实验的步骤,教师巡回指导)(略)
学案设计意图: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途径和方法有多种,既可以进行定性的验证,也可以进行定量的验证;既可以采用传统的器材和手段,也可以采用现代的器材和手段。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和手段,都应该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际的操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教学,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思考和提出改进方案。
以上述教学实例,笔者就以下三个环节的具体实施对导学案教学加以进一步探讨。
1.设计实验方案阶段
把经典的实验操作原理图呈现给学生,降低实验的难度,引导他们有方向的去思考,增加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2.实验操作阶段
本节教材要求学生独立设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进行实际的操作、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进行汇报与交流。因此,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在导学案设计时采用“既导且引”“边引边做”,小组合作的方式导学,引导学生更有效、更有方向的去探究,同时又在关键处大胆放手,锻炼他们真正的实验操作能力。
3.汇报交流阶段
要求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重视发现和提炼有共性的问题,包括教师自己发现的存在问题和收集学生个人或各小组提出的疑问。这是为鼓励更多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一定的实验研究后敢于发问奠定基础,极易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和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
实践证明,利用“导学案”对传统实验教学改进之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大增,并很快形成乐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实验报告的质量大有改观,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教学要敢于创新,如今的新课程教学更应如此。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弊端,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尽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相信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与解决。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殷汉卿.高中物理“学案”设计的实践[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0(11)
[3]凌瑞初.基于“导学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教师, 2012(5)
[4]尹华.基于个体差异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物理教师,2012(6)
【关键词】学案导学;实验;自主;学习;探究
时代的发展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寻求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多种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正是其中之一。目前学案在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当然也不同程度的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学案对象是学生,学生各有不同,学案也应根据学生特点有所侧重。现根据在我校高中物理课堂实施“学案导学”的情况谈几点体会,期盼能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导学案”教学在我校物理课堂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普通高中,交通条件不如其他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差。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在物理课堂使用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时,发现现有的很多导学案都不太适用。怎样编写出高效的、实用的,符合像我校这样生源比较差的农村中学适用的导学案,是我们一线老师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
二、“导学案”教学在我校物理课堂的应用研究
根据具体内容不同,物理课可分为下列几种课型:新授课(概念规律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和学生实验课等。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写不同的导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习题课中的专题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讲评课中的诊断性学案、学生实验课的探究性学案等。结合我校的学生特点,我主要谈谈如何在学生实验课实施“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中学物理学生实验课教学以传统的“讲演 学生简单尝试”为主要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如下:
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由始到终都处于被动地位,主动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很少,表面是学生实验,实质上仍是接受教师“灌输”,“依样画葫芦”,机械重复老师的方法与步骤。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我校的学生特点,我利用“导学案”设计了以下步骤,其課堂教学过程可表述如下:
(一)案例
粤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五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导学提纲
1.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能守恒的内容、条件。
(2)会根据要求设计实验。
2.学习重点难点
体验实验的过程。
3.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只有重力做功,总机械能守恒。设某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有:mgh=___________,故只要gh=v2/2成立,即可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实验器材: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
(3)减小实验误差:应尽量减小重物下落时纸带所受的阻力。因此重锤应选______(填重、轻),纸带应_______放置。
学案设计意图:如图1所示,学生第一次探究此实验,因为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为了让学生对此实验有一个更深刻的感官认识,在这里我把经典的实验操作图呈现给学生,这对我们农村高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特别有用,目的在于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吃,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在这个基础上再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既满足了高考对经典实验操作的考查,又拓展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一举两得。
4.课堂活动
(1)创新实验方案设计
①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除自由落体外,任何满足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机械能都是守恒的。在实验时提供气垫导轨、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等器材,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将滑块从轨道上端某一处滑 下,测出它通过光电门G1和G2时的速度v1和v2,可得到G1到G2这段位移中滑块的动
能增量ΔEk=mv-mv,再算出G1到G2这段位移中滑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比较ΔEk和ΔEp,得到ΔEk=ΔEp的结论,从而证明机械能守恒。
② 利用平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图3所示的装置,让小球从斜轨道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小球离开轨道时做平抛运动,测出图中平台高度H、小球在斜轨道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时离平台的高度h以及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的水平位移s,根据平抛运动公式也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
因为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平抛运动并做了学生实验,所以学生对平抛运动非常熟悉。平抛运动也满足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老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只要稍作引导,学生对此原理可以说一点即通,对于实验的探究欲望一触即发。基于课堂探究时间有限,此方案老师仅作引导,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设计。另外,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已经热情高涨,这时趁热打铁对学生说,这个实验我们教材上还有方案三:利用单摆和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方案四:用弹簧和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让他们明白物理世界奇妙无比,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讨论实验的步骤,教师巡回指导)(略)
学案设计意图: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途径和方法有多种,既可以进行定性的验证,也可以进行定量的验证;既可以采用传统的器材和手段,也可以采用现代的器材和手段。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和手段,都应该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际的操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教学,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思考和提出改进方案。
以上述教学实例,笔者就以下三个环节的具体实施对导学案教学加以进一步探讨。
1.设计实验方案阶段
把经典的实验操作原理图呈现给学生,降低实验的难度,引导他们有方向的去思考,增加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2.实验操作阶段
本节教材要求学生独立设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进行实际的操作、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进行汇报与交流。因此,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在导学案设计时采用“既导且引”“边引边做”,小组合作的方式导学,引导学生更有效、更有方向的去探究,同时又在关键处大胆放手,锻炼他们真正的实验操作能力。
3.汇报交流阶段
要求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重视发现和提炼有共性的问题,包括教师自己发现的存在问题和收集学生个人或各小组提出的疑问。这是为鼓励更多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一定的实验研究后敢于发问奠定基础,极易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和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
实践证明,利用“导学案”对传统实验教学改进之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大增,并很快形成乐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实验报告的质量大有改观,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教学要敢于创新,如今的新课程教学更应如此。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弊端,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尽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相信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与解决。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殷汉卿.高中物理“学案”设计的实践[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0(11)
[3]凌瑞初.基于“导学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教师, 2012(5)
[4]尹华.基于个体差异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物理教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