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超声检查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39例患者位于肌层内,有28例患者位于脂肪层内,直径在1.0-5.4cm的范围内,经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本次研究中的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正确率为95.5%(64/67),漏诊3例,漏诊率为4.5%。结论:超声检查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能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并且发病率很高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导致的,除此之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因素也会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1]。本院对2013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性,现对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7例,患者年龄范围:19-44岁,平均年龄:(28.7±4.4)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异常、性交疼痛以及不孕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仪器为PH IL IPS HD I5000型阿洛卡3500型超声诊断仪,10-12MHz的探头频率。在检查前要让患者的膀胱适量充盈,让患者采取仰卧位,选用探头频率为3.5MHz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耻骨联合上行纵、横等进行多切面的扫查,来对患者腹、盆腔脏器是否出现占位性病灶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然后让患者将膀胱排空,将套避孕套套在阴道探头上对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探查,在患者阴道内缓慢进入探头,然后多切面仔细观察患者的子宫以及双侧附件,对患者的病变、大小、范围以及有无包膜情况,同时对回声性质以及边缘形态进行观察;除此之外还要采用彩色多普勒叠加,来对包块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进行观察[2]。
2 结果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点如下:(1)患者的盆腔内或者子宫直肠窝内存在不同疏密程度的光点,或者是存在不均匀的回声,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混合性及实体性影象。(2)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主要是存在大小不一的囊肿,并且子宫壁较厚,同时存在子宫壁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情况,囊肿中内容物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的细小回声或者是存在颗粒状的物体。(3)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主要的超声表现为子宫增大,属于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患者存在不对称性子宫增大的情况,异位内膜则主要表现为结节型分布的情况,并且在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均匀分布的亮点。(4)盆腔内异位症包块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囊性包块在月经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大变圆情况,并且囊内光点会显著的增多;囊性包块在月经中后期会出现变小的情况,超声检查中主要以强回声为主,并且无回声区以及低回声区会出现变小的情况。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39例患者位于肌层内,有28例患者位于脂肪层内,直径在1.0-5.4cm的范围内,经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本次研究中的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正确率为95.5%(64/67),漏诊3例,漏诊率为4.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的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组织或器官上而造成的一系列异常症状,以子宫骶骨韧带、子宫后位固定、子宫后壁或后穹窿存在可触及不同大小的结节、触痛明显为主要的临床体征[3]。在对患者进行妇科检查时,能够发现肿大的卵巢,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则有可能会导致不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超声检查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用的诊断手段,能够对患者病灶的形态、大小、血供情况以及内部回声等进行直接的显示,与CT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相比,超声检查的诊断正确性更高,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还具有可重复性、费用低以及可动态观察等诸多优点。
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39例患者位于肌层内,有28例患者位于脂肪层内,直径在1.0-5.4cm的范围内,经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本次研究中的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正确率为95.5%(64/67),漏诊3例,漏诊率为4.5%。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能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瀚勋,邱懿德,方洁莹,舒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2):1644-1645
[2]穆大为,李学松,周高标,郭和清,孙斌.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5(09):1728-1729
[3]赵云曾,刘乔建,徐贵华,刘振兴,谢美钦.高频彩超对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8,13(28):70-71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超声检查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39例患者位于肌层内,有28例患者位于脂肪层内,直径在1.0-5.4cm的范围内,经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本次研究中的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正确率为95.5%(64/67),漏诊3例,漏诊率为4.5%。结论:超声检查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能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并且发病率很高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导致的,除此之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因素也会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1]。本院对2013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性,现对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7例,患者年龄范围:19-44岁,平均年龄:(28.7±4.4)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异常、性交疼痛以及不孕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仪器为PH IL IPS HD I5000型阿洛卡3500型超声诊断仪,10-12MHz的探头频率。在检查前要让患者的膀胱适量充盈,让患者采取仰卧位,选用探头频率为3.5MHz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耻骨联合上行纵、横等进行多切面的扫查,来对患者腹、盆腔脏器是否出现占位性病灶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然后让患者将膀胱排空,将套避孕套套在阴道探头上对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探查,在患者阴道内缓慢进入探头,然后多切面仔细观察患者的子宫以及双侧附件,对患者的病变、大小、范围以及有无包膜情况,同时对回声性质以及边缘形态进行观察;除此之外还要采用彩色多普勒叠加,来对包块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进行观察[2]。
2 结果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点如下:(1)患者的盆腔内或者子宫直肠窝内存在不同疏密程度的光点,或者是存在不均匀的回声,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混合性及实体性影象。(2)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主要是存在大小不一的囊肿,并且子宫壁较厚,同时存在子宫壁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情况,囊肿中内容物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的细小回声或者是存在颗粒状的物体。(3)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主要的超声表现为子宫增大,属于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患者存在不对称性子宫增大的情况,异位内膜则主要表现为结节型分布的情况,并且在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均匀分布的亮点。(4)盆腔内异位症包块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囊性包块在月经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大变圆情况,并且囊内光点会显著的增多;囊性包块在月经中后期会出现变小的情况,超声检查中主要以强回声为主,并且无回声区以及低回声区会出现变小的情况。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39例患者位于肌层内,有28例患者位于脂肪层内,直径在1.0-5.4cm的范围内,经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本次研究中的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正确率为95.5%(64/67),漏诊3例,漏诊率为4.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的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组织或器官上而造成的一系列异常症状,以子宫骶骨韧带、子宫后位固定、子宫后壁或后穹窿存在可触及不同大小的结节、触痛明显为主要的临床体征[3]。在对患者进行妇科检查时,能够发现肿大的卵巢,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则有可能会导致不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超声检查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用的诊断手段,能够对患者病灶的形态、大小、血供情况以及内部回声等进行直接的显示,与CT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相比,超声检查的诊断正确性更高,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还具有可重复性、费用低以及可动态观察等诸多优点。
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39例患者位于肌层内,有28例患者位于脂肪层内,直径在1.0-5.4cm的范围内,经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本次研究中的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正确率为95.5%(64/67),漏诊3例,漏诊率为4.5%。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能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瀚勋,邱懿德,方洁莹,舒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2):1644-1645
[2]穆大为,李学松,周高标,郭和清,孙斌.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5(09):1728-1729
[3]赵云曾,刘乔建,徐贵华,刘振兴,谢美钦.高频彩超对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8,13(2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