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上自由地飞翔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_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因此,发挥教师的创新思维,主动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关键。几年来,我把参加新课改培训学到的知识加以转换和尝试,让孩子"享受语文、快乐语文",在语文课堂幸福成长,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关键词】创设情景;童心童趣;师生互动
  
  一、 创设情景轻松学习
  
  尊重儿童文化,就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创设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
  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
  活动情境。"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创设情境认识拼音,比如:容易混淆的"b、p、d、q"几个声母使学生记忆的一个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设计了"变魔术"的游戏来帮助学生区分、记忆。课前准备一个半圆环,一根小棒。试着把圆环放在小棒的右下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让学生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分别是哪个字母。这样的魔术几次之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我再把我的魔术棒交给学生,让他们也当一次小魔术师,考一考其他的同学,这样在愉快的活动情境中轻松的解决了难题。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拼音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了找朋友、摘果子等小游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中的各种任务,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在活动中充分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媒体情境。优化课堂内部环境,采用直观形象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创设情境,适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极易吸引学生的知觉好奇,激发其内在探求心理,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与兴趣。例《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利用多媒体把如被似的雪地及各种动物在雪地里奔跑的情景展现在小朋友们的面前,由静态变为动态,然后让小朋友们观察说说"小画家们"的"创作"。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想像着不断出现的可爱动物,畅所欲言不同动物别具的"创作",还能个性化地朗读、表达,教育回归了生活。
  生活情境。有人曾经说过:"学生的眼睛不会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菜园里》一课,如果能让各具特色的蔬菜在课堂里触手可及。看一看、闻一闻以及摸一摸,亲眼发现"豆角像一根子绳子"、"包心菜就是卷心菜呀!"……那还需你教师多费口舌吗?
  
  二、童心 童趣鲜活的生命力
  
  儿童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游戏追求的是一种过程的快乐,它成为儿童快乐的本质。语文教学要用儿童文化去孕育儿童生命,激发儿童的生命活力。
  活动情趣化。由于新教材更贴近儿童的生活,良好的学习气氛已经成为课堂的新环境。枯燥的识字在老师的创意中常常成了学生喜欢的活动。认读新词变成了"拯救"小溪--打捞漂浮物。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读词语就是在打捞那些"脏物",,"脏物"清除了,词语也巩固了。
  内容童趣化。小学的教育,最可怕的是把儿童教成不是儿童,或不当成儿童来教。尤其是语文教学应该是有趣的,应该是鲜活的,应该是有精神的。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走进绚丽的母语殿堂。
  
  三、拓宽空间师生互动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自我。语文教学就要为课堂的有限时空注入无限的张力,充分拓宽空间,增强课堂活力。
  共享智慧。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情趣爱好,他们在课堂的特定情境"对话"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学会相互接纳与争辩,学会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发展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语言。
  体验过程。首先,要在体验中生成。语文课堂是生成的课堂,许多让人回味的课,正是唤醒了学生的体验,才使得课堂充满灵性,创意迭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辩论的平台,让学生在充分地阅读走进文本后,用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来展开辩论、交流。第二、体验中发现。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操场上》一课教学,先出示一幅"操场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挂图,让学生找找哪些活动和手的关系比较密切。随机地抽出"打、拔、拍"三个字,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问:"它们三个字长得有点像,哪儿像呢?"这个问题为学生的发现作好了良好的铺垫。很多小朋友在做做、想想中就记住了字形。第三,体验中愉悦。新课标的实验教材特别强调了与孩子的生活、与孩子们的说话情感紧密结合,它所配的插图也是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当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的变换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儿童文化的背景下,把阳光引进课堂,用智慧呼唤童心,让孩子的心灵自由飞翔,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的释放。
  
  【参考文献】
  [1]《人生平台上的语文》主编黄孟轲 科学出版社 2002年9月出版
  [2]《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成尚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
  
  作者简介:梁聪,女,大专学历, 河北省雄县大步村小学教师,小学一级职称
其他文献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文化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3 Lesson
期刊
【摘要】地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做好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综合素质;培养     地理学科既属于自然科学领域,又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它与各学科有诸多的知识和能力的结合点,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地理学科的知识几乎涉及到全部中学课程的内容,其中,自然地理知识涉及数学、物理、化
期刊
【摘要】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阅读;兴趣;习惯;方法;运用    
期刊
【摘要】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入门的向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只有激发兴趣,才能唤醒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质。在
期刊
【摘要】运用研究性学习强调了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关注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在劳技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要发挥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劳技教学;学生发展     劳技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来进行教学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试想:木工课上,一件件作品正在进行着"慈善义拍";工艺课上,
期刊
【摘要】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后出现的又一新的学习模式,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热点。如何利用无线技术和移动设备来辅助教学和学习已成为移动学习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移动学习的特点,成人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将移动学习应用到成人教育中的看法,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移动学习成人教育可行性    引 言  近几年来,随着WAP技术、蓝牙技术及GPRS系统的成功开发,移动电话和移动计算技术的迅速普及
期刊
【摘要】通过“识亲人、赞亲人、别亲人”三环节,引导学生“抓事例-理解-讲述,抓情感-体会-诵读”,能准确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关键词】《再见了,亲人》;事例;情感;讲述;诵读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跳出战争看战争时,我们会
期刊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
期刊
【摘要】由于智障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落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缺乏感知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容易出现疲劳、停滞现象。所以,要上好一节课,教师要积极创设“愤悱”情境,充分利用“愤悱”态势,让智障孩子“爱”上学习。  【关键词】智障学生;学习;情境创设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现在所说的“启发式”教学原则。所谓“愤悱”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
期刊
【摘要】教育评估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高校教育评估的现状,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二十字方针,进一步转变指导思想,完善指标体系,采用先进的评估技术,营造积极向上的评估文化, 构建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现代化的、以发展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  【关键词】教育评估;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高等教育评估是依据教学质量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