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进行交际和思维的重要工具,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知识的载体,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言记载下来的,人只有具备阅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获得书本知识。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注重阅读细节,养成阅读习惯,对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促进子女的成长,建设学习型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抓住阅读教育关键期
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同的,为人父母必须了解子女发育的特点,适时开展语言训练和阅读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阅读可以促进幼儿大脑发育。人之所以成为主宰世界的高级生物,关键之处在于人脑的发育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动物。儿童期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新生儿脑重约390克左右,达到成人的25%(而体重仅为成人的5%)。新生儿出生后大脑的发育主要在于大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大脑机能的完善化,出生6个月后大脑细胞数量基本稳定,不再增多,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不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加,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大脑的发育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在幼儿期,父母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大脑的发育与饮食营养也密切相关,早期的母乳喂养不但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形成,更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自身免疫力的增强。大脑各部位发展也不同步,先是与感觉运动有关的部位,然后是运动系统,最后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部位,到6岁末,所有的大脑皮层神经传导通路都已经形成。因此,在学前期,让孩子练习阅读,既能有效刺激大脑在阅读中发育,又能养成读书习惯,为进入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2、阅读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人的语言能力与大脑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幼儿5个月进入牙牙学语阶段;8、9个月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话;1-1.5岁开始说出有意义的词,如会喊“爸爸”、“妈妈”、“抱抱”等;1.5岁以后语言发展迅速;2-3岁基本上会说完整的句子。幼儿1岁以后尽管不会说简单句,但能按成人的言语指示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敲敲小鼓”,“亲亲妈妈”,“拿布娃娃”等;2-3岁的幼儿最喜欢和成人交谈,最喜欢听成人讲童话、故事,朗诵诗词,唱儿歌,并能记住它们的内容;4-5岁的儿童能和成人自由交谈。因此,3岁以前是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能力的关键期,父母应把与子女进行口头言语交流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与子女的言语交流。孩子上幼儿园后,父母要经常为其朗读,并引导子女看图说话,培养读书的兴趣。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此,抓住学前教育的关键期,适时培养,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在子女言语发育的关键期错过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后就是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达到关键期教育的效果。
3、大脑越用越发达。有的父母十分疼爱孩子,生怕过早让孩子用脑对孩子发育不利,其实,人的大脑是越用越发达,只要注意学习与活动、学习与休息的合理安排,科学用脑,就只会有百利而无一害。大脑的神经突触只有不断受到刺激才能不断分化、生长,形成相互之间的联系。大脑细胞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活动,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才能使大脑的细胞发挥作用,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正常发挥。人的大脑有神经细胞140亿个,可以储存5亿本书的信息量。人的一生对大脑的使用率最高的仅达10%左右。勤用脑不仅会使人变得更聪明,还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有人对我国2000多年来的3088名著名学者的寿命进行统计,平均65.2岁,高于同时期人均寿命5-10岁。
如何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呢?一是训练集中注意,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动,容易分心,注意力集中是读书学习的前提;二是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2-3岁的幼儿最喜欢与大人交流,也最喜欢自我表现,没听清楚、没想明白就插话,父母在与孩子讲故事、做游戏时要有心培养孩子的表达兴趣,如通过让孩子回答问题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三是提倡眼、耳、口、手、心五体并用,多器官协同动作最能促进大脑发育;四是注意右脑开发,左右脑协调发展,右脑发达的人更具灵活性和创造性,左手活动刺激右脑,“左蹩子”右脑更发达,反应更敏捷。孩子一开始用左右手的概率大致相等,往往是父母矫正成为“右蹩子”的,因此,除开写字握笔用右手外,其他活动不要有意要求孩子用右手。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培养阅读习惯关键期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家长是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应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避免几种不良做法:一是强迫式,不尊重子女的阅读喜好,不允许子女读自己喜欢的书,只准读父母指定的书;二是电筒式,父母自己不读书,成天打扑克、玩麻将、看电视,却强迫孩子读书;三是功利式,考什么科目就让孩子读什么书,限制其看考试科目以外的读物;四是放任式,缺乏详细的阅读计划,疏于督促指导,自由放任,不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阅读方式。在培养子女阅读习惯上,父母不仅要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更要为子女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一要家庭和睦,相互平等尊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是子女能够潜心读书的重要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如果夫妻经常吵架,对子女实行非打即骂的棍棒教育,使家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子女一天到晚战战兢兢,怎能安心读书?又怎能读得好书呢?
二要以身作则,父母带头读书。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王充认为:“蓬生于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形象地说明了环境的巨大影响。所以,父母自身行为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你自己在家里打麻将、看电视剧,却要孩子读书,他能诚心读吗?
三要提供条件,创设学习环境。巴甫连柯认为,读书是家庭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马尔腾认为,书籍、杂志、报纸是家的标志,“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等于一所没有窗户的房屋”。研究表明,家庭藏书量同子女的学习成绩成正比。
四要长期坚持,养成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全面规划,长期坚持。荀子曰:“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只有计划周密,加强督促,从小处抓起,从细节入手,天天坚持,常抓不懈,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子女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弄清读书的要义。读书的要义的关键词用英语表示都是以W开头,简称“五W”即“五何”:Who何人读,即要注意子女的年龄、成熟程度、知识水平、阅读能力等;What读何书,根据子女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读物;When何时读,安排好子女每天的读书时间;Where何地读,布置好子女读书的环境,如桌椅高低要适度,灯光强弱要适当,室内要整洁、安静等;Why为何读,让子女明白读书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其养成主动读书的习惯。在领会了读书要义的基础上,父母还要做好下列工作:
1、选择合适读物。要选择合适子女年龄和阅读能力的读物。在选择读物时要注意以下方面:书的范围要广,让子女早期接触各门科学知识,能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书的内容有教育意义,“文以载道”是选择读物的重要标准,让孩子在阅读中明事理、知规矩、受教育;书的呈现方式符合子女年龄特点,如幼儿读物以文图并茂为好;书的编校质量高,没有错误;内容难度稍稍高于子女的阅读能力,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接受性。
2、制订阅读计划。读书要有详细的计划,注重细节安排,每天按计划阅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要做读书札记,把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可丰富写作素材;勤做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可回忆阅读内容,有利于锻炼记忆力和理解力;注意朗读与默读的时间安排等。
3、培养阅读兴趣。具备阅读能力是阅读的前提,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培养子女的阅读兴趣做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根据子女的年龄、性别特点,结合学校学习需要帮助子女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让其从中领略阅读求知的乐趣。
4、传授阅读方法。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径。从宏观来讲,朱熹的读书法值得借鉴。朱子读书法有六要素: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对阅读的顺序、阅读的要求、阅读的反思以及对阅读的态度和耐性都做了要求。佛朗斯瓦·罗宾孙在《有效的学习》一书中对阅读的步骤进行了设计,提出:浏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五步阅读法。其次,要注意矫正子女错误的阅读方式,读书有朗读和默读两种方式,不少孩子有错误的默读习惯,如默读时出声;唇读;指读;摆头读;回读等不良默读习惯必须根除。第三,要把读书与思考、读书与践行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只有把读书与践行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明白事理,学思行结合,才能真正从读书中得到教益。当然,读书有法,但无定法,不能生搬硬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5、注意读书卫生。注意读书卫生,既有利于保护视力,更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读书卫生要从多方面考虑,如字号不能太小;书不能太厚、容量不要太多,书太厚儿童拿着吃力;光线不要太强,更不能太弱,还要注意光的走向,不能反光;要注意读书姿势,要坐在书桌前读,做到“坐如钟”;每次读书的时间不能太长,要把读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交叉进行,长时间读书容易产生疲劳,既有损健康,又降低效率。
父母在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过程中,不但要弄清读书的要义,更要关注子女读书的细节安排,“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传子千金,不如教子一经”,养成子女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他们受益一辈子。
(作者单位系湖北教育学院)
一、抓住阅读教育关键期
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同的,为人父母必须了解子女发育的特点,适时开展语言训练和阅读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阅读可以促进幼儿大脑发育。人之所以成为主宰世界的高级生物,关键之处在于人脑的发育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动物。儿童期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新生儿脑重约390克左右,达到成人的25%(而体重仅为成人的5%)。新生儿出生后大脑的发育主要在于大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大脑机能的完善化,出生6个月后大脑细胞数量基本稳定,不再增多,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不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加,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大脑的发育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在幼儿期,父母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大脑的发育与饮食营养也密切相关,早期的母乳喂养不但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形成,更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自身免疫力的增强。大脑各部位发展也不同步,先是与感觉运动有关的部位,然后是运动系统,最后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部位,到6岁末,所有的大脑皮层神经传导通路都已经形成。因此,在学前期,让孩子练习阅读,既能有效刺激大脑在阅读中发育,又能养成读书习惯,为进入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2、阅读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人的语言能力与大脑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幼儿5个月进入牙牙学语阶段;8、9个月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话;1-1.5岁开始说出有意义的词,如会喊“爸爸”、“妈妈”、“抱抱”等;1.5岁以后语言发展迅速;2-3岁基本上会说完整的句子。幼儿1岁以后尽管不会说简单句,但能按成人的言语指示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敲敲小鼓”,“亲亲妈妈”,“拿布娃娃”等;2-3岁的幼儿最喜欢和成人交谈,最喜欢听成人讲童话、故事,朗诵诗词,唱儿歌,并能记住它们的内容;4-5岁的儿童能和成人自由交谈。因此,3岁以前是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能力的关键期,父母应把与子女进行口头言语交流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与子女的言语交流。孩子上幼儿园后,父母要经常为其朗读,并引导子女看图说话,培养读书的兴趣。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此,抓住学前教育的关键期,适时培养,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在子女言语发育的关键期错过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后就是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达到关键期教育的效果。
3、大脑越用越发达。有的父母十分疼爱孩子,生怕过早让孩子用脑对孩子发育不利,其实,人的大脑是越用越发达,只要注意学习与活动、学习与休息的合理安排,科学用脑,就只会有百利而无一害。大脑的神经突触只有不断受到刺激才能不断分化、生长,形成相互之间的联系。大脑细胞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活动,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才能使大脑的细胞发挥作用,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正常发挥。人的大脑有神经细胞140亿个,可以储存5亿本书的信息量。人的一生对大脑的使用率最高的仅达10%左右。勤用脑不仅会使人变得更聪明,还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有人对我国2000多年来的3088名著名学者的寿命进行统计,平均65.2岁,高于同时期人均寿命5-10岁。
如何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呢?一是训练集中注意,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动,容易分心,注意力集中是读书学习的前提;二是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2-3岁的幼儿最喜欢与大人交流,也最喜欢自我表现,没听清楚、没想明白就插话,父母在与孩子讲故事、做游戏时要有心培养孩子的表达兴趣,如通过让孩子回答问题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三是提倡眼、耳、口、手、心五体并用,多器官协同动作最能促进大脑发育;四是注意右脑开发,左右脑协调发展,右脑发达的人更具灵活性和创造性,左手活动刺激右脑,“左蹩子”右脑更发达,反应更敏捷。孩子一开始用左右手的概率大致相等,往往是父母矫正成为“右蹩子”的,因此,除开写字握笔用右手外,其他活动不要有意要求孩子用右手。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培养阅读习惯关键期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家长是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应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避免几种不良做法:一是强迫式,不尊重子女的阅读喜好,不允许子女读自己喜欢的书,只准读父母指定的书;二是电筒式,父母自己不读书,成天打扑克、玩麻将、看电视,却强迫孩子读书;三是功利式,考什么科目就让孩子读什么书,限制其看考试科目以外的读物;四是放任式,缺乏详细的阅读计划,疏于督促指导,自由放任,不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阅读方式。在培养子女阅读习惯上,父母不仅要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更要为子女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一要家庭和睦,相互平等尊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是子女能够潜心读书的重要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如果夫妻经常吵架,对子女实行非打即骂的棍棒教育,使家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子女一天到晚战战兢兢,怎能安心读书?又怎能读得好书呢?
二要以身作则,父母带头读书。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王充认为:“蓬生于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形象地说明了环境的巨大影响。所以,父母自身行为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你自己在家里打麻将、看电视剧,却要孩子读书,他能诚心读吗?
三要提供条件,创设学习环境。巴甫连柯认为,读书是家庭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马尔腾认为,书籍、杂志、报纸是家的标志,“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等于一所没有窗户的房屋”。研究表明,家庭藏书量同子女的学习成绩成正比。
四要长期坚持,养成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全面规划,长期坚持。荀子曰:“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只有计划周密,加强督促,从小处抓起,从细节入手,天天坚持,常抓不懈,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子女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弄清读书的要义。读书的要义的关键词用英语表示都是以W开头,简称“五W”即“五何”:Who何人读,即要注意子女的年龄、成熟程度、知识水平、阅读能力等;What读何书,根据子女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读物;When何时读,安排好子女每天的读书时间;Where何地读,布置好子女读书的环境,如桌椅高低要适度,灯光强弱要适当,室内要整洁、安静等;Why为何读,让子女明白读书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其养成主动读书的习惯。在领会了读书要义的基础上,父母还要做好下列工作:
1、选择合适读物。要选择合适子女年龄和阅读能力的读物。在选择读物时要注意以下方面:书的范围要广,让子女早期接触各门科学知识,能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书的内容有教育意义,“文以载道”是选择读物的重要标准,让孩子在阅读中明事理、知规矩、受教育;书的呈现方式符合子女年龄特点,如幼儿读物以文图并茂为好;书的编校质量高,没有错误;内容难度稍稍高于子女的阅读能力,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接受性。
2、制订阅读计划。读书要有详细的计划,注重细节安排,每天按计划阅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要做读书札记,把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可丰富写作素材;勤做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可回忆阅读内容,有利于锻炼记忆力和理解力;注意朗读与默读的时间安排等。
3、培养阅读兴趣。具备阅读能力是阅读的前提,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培养子女的阅读兴趣做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根据子女的年龄、性别特点,结合学校学习需要帮助子女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让其从中领略阅读求知的乐趣。
4、传授阅读方法。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径。从宏观来讲,朱熹的读书法值得借鉴。朱子读书法有六要素: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对阅读的顺序、阅读的要求、阅读的反思以及对阅读的态度和耐性都做了要求。佛朗斯瓦·罗宾孙在《有效的学习》一书中对阅读的步骤进行了设计,提出:浏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五步阅读法。其次,要注意矫正子女错误的阅读方式,读书有朗读和默读两种方式,不少孩子有错误的默读习惯,如默读时出声;唇读;指读;摆头读;回读等不良默读习惯必须根除。第三,要把读书与思考、读书与践行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只有把读书与践行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明白事理,学思行结合,才能真正从读书中得到教益。当然,读书有法,但无定法,不能生搬硬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5、注意读书卫生。注意读书卫生,既有利于保护视力,更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读书卫生要从多方面考虑,如字号不能太小;书不能太厚、容量不要太多,书太厚儿童拿着吃力;光线不要太强,更不能太弱,还要注意光的走向,不能反光;要注意读书姿势,要坐在书桌前读,做到“坐如钟”;每次读书的时间不能太长,要把读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交叉进行,长时间读书容易产生疲劳,既有损健康,又降低效率。
父母在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过程中,不但要弄清读书的要义,更要关注子女读书的细节安排,“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传子千金,不如教子一经”,养成子女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他们受益一辈子。
(作者单位系湖北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