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09-01
“山以势而变,水以时而变,人以思而变”李霄祥教授引用这三句话来作为本次在线课程的结尾,深刻而又生动地点明了教育工作者应穷其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形象地体现了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所赋予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特点及新挑战。
1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和推动器,带有其本身的历史及现实特点。不同时代特征下存在不同的教学理念,而且中国教育各个阶段存在互有目的,各不相干、不衔接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从业人员,要理清思路、梳理好当前教学中的次重难点并灵活调整课内外教学活动,做到行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先天优势及创建良好的后天学习环境已经势在必行。
综观十年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变化,在基本运行环节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信息时代的影响: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大量学习材料以及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完成课后复习及巩固,面授和PPT相结合等新的教学活动。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涉及的几个问题:如何保障学生的自我学习效率?如何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形成性能力等。结合中国外语学习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的多元途径,不难发现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要体现认知能力、情感要素、文化知识、语言知识(束定芳)。
较高的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使得教学理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如何学,还要学习学什么、怎么学,而且要做到学有所用。对于语言教师来说,要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规划好分层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鼓励学生将工作实践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增加适应型和积极型学习,鼓励学生体验并参与教学活动。
2 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根据Krashen(1985),理想化的外语教学模式必须以各种形式手段向学习者提供大量可理解的外语语言输入信息,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向学习者提供生动有趣且针对性及适用性强的学习内容。但是当前中国大学外语教育中存在一些障碍,使得构建良性的外语教学模式困难重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时代变化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得当前的大学生存在浮躁、贪功近利、实用主义至上的特点,另外在中小学阶段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使得他们在学习中缺乏原动力。
二、部分高校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学习,理念陈旧,方法过时。使得教学思路设计缺乏创新,教学内容枯燥不实用。另外满堂灌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学校重科研不重教学,使得教师无心研究教学实践。不利于中国外语教学实践的深入推广与改革。同时地区性发展战略也忽略了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的重点。
三、缺乏体制创新和政策扶持。正如李霄祥教授所言,外语教学的重点应优化第一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东南大学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的整个设计都体现了知识性、实践性、实用性、趣味性相并存的良性教学改革,提高了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译以及如何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学习。同时通过采用Teacher Feedback(教师教学反馈)和Peer Feedback(同学反馈)来加强师生互动、刺激学生能动性,并能从形成性和终极性两方面评价学生。与此同时,学生能锻炼其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其学术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并强化其收集、分析并处理数据和资料的能力。
3 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和教师个人职业规划
大学外语教学环境的变化要求改革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解决供需不平衡、毕业生质量与社会需求不吻合的现状。同时迎合社会对外语教育的要求: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强化教学管理和优化教学环境并优化教学资源。
中国外语教学的目标日益多元化,学生学习的定位主要在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后可以获得文凭以及学位,并逐渐把外语能力作为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转化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并体现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情感要素和文化知识。而且资源意义的实现则要经得起不同环境的创造和再创造。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刚性和柔性的结合,既要规范化又要体现自主性,并且要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利用环境制造需求进刺激产生学习内驱原动力进而通过行动获得成效。
作为外语教师,应该学会分析外部大环境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方法特点以及期望值。更新观念,将职业作为事业来发展,从主客观两方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明确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养;另外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帮助构建单位的人文氛围。研究好环境、学生、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迎接挑战,真正做到“人以思而变”。
“山以势而变,水以时而变,人以思而变”李霄祥教授引用这三句话来作为本次在线课程的结尾,深刻而又生动地点明了教育工作者应穷其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形象地体现了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所赋予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特点及新挑战。
1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和推动器,带有其本身的历史及现实特点。不同时代特征下存在不同的教学理念,而且中国教育各个阶段存在互有目的,各不相干、不衔接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从业人员,要理清思路、梳理好当前教学中的次重难点并灵活调整课内外教学活动,做到行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先天优势及创建良好的后天学习环境已经势在必行。
综观十年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变化,在基本运行环节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信息时代的影响: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大量学习材料以及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完成课后复习及巩固,面授和PPT相结合等新的教学活动。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涉及的几个问题:如何保障学生的自我学习效率?如何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形成性能力等。结合中国外语学习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的多元途径,不难发现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要体现认知能力、情感要素、文化知识、语言知识(束定芳)。
较高的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使得教学理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如何学,还要学习学什么、怎么学,而且要做到学有所用。对于语言教师来说,要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规划好分层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鼓励学生将工作实践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增加适应型和积极型学习,鼓励学生体验并参与教学活动。
2 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根据Krashen(1985),理想化的外语教学模式必须以各种形式手段向学习者提供大量可理解的外语语言输入信息,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向学习者提供生动有趣且针对性及适用性强的学习内容。但是当前中国大学外语教育中存在一些障碍,使得构建良性的外语教学模式困难重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时代变化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得当前的大学生存在浮躁、贪功近利、实用主义至上的特点,另外在中小学阶段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使得他们在学习中缺乏原动力。
二、部分高校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学习,理念陈旧,方法过时。使得教学思路设计缺乏创新,教学内容枯燥不实用。另外满堂灌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学校重科研不重教学,使得教师无心研究教学实践。不利于中国外语教学实践的深入推广与改革。同时地区性发展战略也忽略了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的重点。
三、缺乏体制创新和政策扶持。正如李霄祥教授所言,外语教学的重点应优化第一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东南大学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的整个设计都体现了知识性、实践性、实用性、趣味性相并存的良性教学改革,提高了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译以及如何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学习。同时通过采用Teacher Feedback(教师教学反馈)和Peer Feedback(同学反馈)来加强师生互动、刺激学生能动性,并能从形成性和终极性两方面评价学生。与此同时,学生能锻炼其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其学术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并强化其收集、分析并处理数据和资料的能力。
3 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和教师个人职业规划
大学外语教学环境的变化要求改革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解决供需不平衡、毕业生质量与社会需求不吻合的现状。同时迎合社会对外语教育的要求: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强化教学管理和优化教学环境并优化教学资源。
中国外语教学的目标日益多元化,学生学习的定位主要在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后可以获得文凭以及学位,并逐渐把外语能力作为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转化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并体现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情感要素和文化知识。而且资源意义的实现则要经得起不同环境的创造和再创造。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刚性和柔性的结合,既要规范化又要体现自主性,并且要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利用环境制造需求进刺激产生学习内驱原动力进而通过行动获得成效。
作为外语教师,应该学会分析外部大环境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方法特点以及期望值。更新观念,将职业作为事业来发展,从主客观两方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明确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养;另外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帮助构建单位的人文氛围。研究好环境、学生、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迎接挑战,真正做到“人以思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