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彩色” 还以本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204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及普通话,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识,而社会又把学校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圣洁殿堂。林林总总的推普活动都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如今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城镇小学,从理论上说,学生普通话水平自然不必担忧。可自从担任省普通话测试员以后,我更多关注到学生的普通话使用情况,总觉得学生讲普通话时字不正,腔不圆,而且有许多不规范的方言和土语。他们只能发出普通话的音,但不具备普通话特有的声、韵、调美感,达不到标准普通话的效果。原国家语委主任许嘉璐先生形象地称这样的普通话为“彩色普通话”。细想之下,这一切其实并不意外。多年来,我们把普通话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了培养优秀学生上,却极少关注是否每个学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再说,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与学业成绩的好坏无直接联系,所以造成更多的学生使用的是“彩色普通话”。
  
  一、雾里看花:学生的普通话怎么了
  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到底怎么了?究竟是什么把学生的普通话染成了“彩色”呢?笔者对本校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罗列出学生普通话学习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难分辨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
  学生在学说普通话时,多为平舌音,甚至是完全没有翘舌音,将声母zh、ch、sh念成z、c、s。例如,“支持”读成“姿词”,“知道”读成“兹道”,“师范”读成“私贩”等等。虽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区别平翘舌音,但发翘舌音时舌头的翻卷程度不够,近似为舌叶音。尤其到了高年级,有的学生普通话里甚至听不出一个翘舌音,实在令人痛心!
  2.难分辨l和r
  学生在读声母为l的字词时问题不大,但却常把舌尖后声母r读成l:例如:“任、仍、睿、如、日、软、蕊、肉”等字,声母都是舌尖后声母r,但是学生常常无法发出r这个音,读成了l。在测试中,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到位地读好“肉、软”等单音节词。
  3.难分辨前鼻音[n]和后鼻音[?耷]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发后鼻音anɡ、enɡ、inɡ、onɡ时,除了anɡ、onɡ这两个后鼻音发音较明显之外,enɡ、inɡ的发音基本等同于前鼻音en、in。例如,把“星星”说成“新新”,把“心情“说成“辛勤”,把“生日”说成“身日”等等。除此之外,也会把普通话?uenɡ韵母和与唇音声母相拼的enɡ韵母都读作onɡ韵母,例如,“风”读成“fōnɡ”、“碰”读成“pōnɡ”、“梦”读成“mōnɡ”、“冯”读成“fōnɡ”等。后鼻音发音不到位,已经成了中高年级学生系统的缺陷。
  4.无儿化
  学生在发儿化音时很容易将其分解开来读,把“儿”当做一个独立的音节来读。例如:把“小孩儿”读成“xiao hai’er”,把“花儿”读成“hua’er”。大多数学生不清楚这个“儿”只是一个后缀,应该与其临近的字一并发,成为同一个音节,不可以分离开来。
  
  二、蓦然回首:学生的普通话缺少什么
  我们的老师每天都在认认真真地教孩子说普通话,为什么效果却如此不尽如人意?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到底缺少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少良好环境——方言环境制约学生的普通话学习
  方言的影响是任何人学习普通话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因为任何语言都需要一个语言环境,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会不自觉地去适应、学习这种语言。上述所罗列的学生普通话问题或缺陷,其实都是本地方言的体现。笔者所在的县市属于吴方言区,方言复杂,与普通话的发音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没有翘舌音,鼻音韵尾少,无r、er等方言发音习惯,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学好普通话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缺少良好基础 ——基础不实影响学生的普通话学习
  在低年级,部分学生的汉语拼音基础不扎实,导致相当一部分中高年级的学生连最起码的声、韵母都区分不清,至于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基础发音更是发不好,以至形成朗读能力差,吐字不清,带有严重的地方口语等不良现象。再加上读书时爱摇头晃脑或唱读,速度较快或较慢,错字、漏字、添字多,不注意句子的停顿,缺少感情等情况,致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不到提高。
  
  3.缺少良好师资——师资薄弱影响学生的普通话学习
  不可否认,教师普通话的水平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从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率来看,公共科(副科)老师的通过率小于语数英学科,而语数英学科中,数学学科又小于语英学科;从使用普通话的时间看,除课堂用语使用多些外,其余时候用得非常少;从使用普通话的质量看,标准流利语言低于普通话和乡土音结合的语言。虽然老师基本已通过了普通话二甲或二乙测试,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严格系统的普通话训练,加上课堂语言比较随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柳暗花明:学生的普通话需要什么
  对于普通话学习来说,练好“内功”才是关键,而最基础的内功就是语音。
  1.磨刀不误砍柴工——留下“乡音”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训练好本班学生的普通话,首先得知道学生的问题出在哪儿。可以利用录音笔(或mp3),录下学生上课时最原始的普通话发音。然后进行反复倾听,研究分析出他们在语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n、l”不分,翘舌音问题等。如果自身有困难,可以请本地区的普通话测试员协助,梳理出本班学生比较突出的语音问题,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
  2.字正腔圆打基础——练好“内功”
  普通话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语音,语音的差异分别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上,只有汉语拼音能够科学地、简洁地、通俗地说明这些差异,因此,正确地掌握汉语拼音发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前提和基础。
  (1)难分辨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的矫治
  在中国的汉字中,翘舌音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平舌音,它的汉字数在平翘舌字总数中的比例高达70%。针对于此,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要靠后,舌身后缩,舌尖上举,发zh、ch时舌尖接触硬腭最前端,发sh时舌尖接近硬腭最前端。准确控制舌尖肌肉并使其放松,不要有拢唇的动作,舌肌不要过于紧张,要使舌尖很轻巧地接触或接近硬腭最前端。
  (2)难辨l和r的矫治
  l和r的分辨难点在教会学生正确地发r声母,可以采用夸张法,适当放慢滑动的速度,以体会舌位的颤动;再读带有r声母的字、词、句;然后再注意分辨分别带r、l音的字;最后再教学l,这样才能更好地区分、熟记。
  (3)难分辨前鼻音[n]和后鼻音[?耷]的矫治
  针对前后鼻音混淆,我们可以将矫治重点定在发准后鼻音enɡ、inɡ上,采用“enɡ”字引路法。因为在后鼻音anɡ、enɡ、inɡ、onɡ中,“enɡ”的发音位置较难找准,发音方法较难掌握,若是能攻下这块“硬骨头”,其余后鼻音的发音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引导学生发enɡ时,先发e,但舌面隆起部分要靠后,舌身后缩。从开始发e,舌面就抬起贴向软鄂,这时软鄂下降,打开鼻腔通路。紧接着舌面后部与软鄂接触,使在口腔受到的气流从鼻腔里透出。以此类推,凭借正确的方法,借助示意图的分解及一对一的辅导,学生的后鼻音发音才能做到准确、清晰。
  (4)无儿化的矫治
  儿化音发音特殊,这个音素是汉语特有的,北方人学习没有困难,受吴方言影响,初学普通话的学生发不好这个卷舌音。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一种由夸张而过度的方法,先发e音,接发r音,第二、三遍把r音逐渐弱化,逐渐缩短e与r的距离,使e、r紧连即可变成er音。过程如下:e——r;e-r;er。
  当然,学习汉语拼音发音时还可以借鉴一些有益的方法,比如:读辨训练法,可以将含有前后鼻音(或平翘舌音)的词组合在一起,请同学们读一读、辨一辨;归类法,将含有相同部首,声母相同的文字归类,简单易记,便于学生积累与掌握;绕口令训练法,可以找一些专门矫治平翘舌音的绕口令,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诵绕口令等强化练习,对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现象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3.耳听口说勤练习——“内外”兼修
  良好的听力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所以多听是学生要注重的一个方面。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拼音的时候,应当利用汉语拼音教学录音带,让学生多听。听听普通话怎样发音,还可以跟着录音带中的声音,练习字母的发音或拼读音节;朗读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课文朗读磁带让学生听听读读,读读听听,从中体会磁带中朗读者的发音、吐字、语气。到了中、高年级,利用多媒体聆听名家朗诵,听中央台主持人的新闻播报,用这些“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普通话的特殊的小环境,不断纠正自己不规范的读音。
  听力强了,就要多动口,多多练说是学好普通话的关键和最重要的归宿。老师一定要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多多朗读文章,并按“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等标准予以量化,引导学生吟诵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使学生所学的标准语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派上用场,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
  只要字正腔圆地打好汉语拼音基础,加上平时耳听口说勤练习,就一定能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
  (责编 钟岚)
其他文献
背景  课堂上,总有学生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有意无意地提出一些让老师感到意外、甚至措手不及的问题。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课堂会因此而绚丽多彩。    教学案例  片断一  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教师播
因为对萌发生机的课堂向往,因为对游戏教学的追求,2008年8月,我结束了为期十年的教研员工作,重返课堂,带着课题开始了崭新的课堂实践。从教研员做回老师、从书桌走回课堂、从总是教室后面的听课者到走上讲台的上课者,在这途中,我的课程理念、生活方式、教研方式发生了不少的转变。  今年三月下旬,因学校与浙江省教育学院联合举办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峰会,我有了一次与大师切磋、交流的机会。这次,我执教的
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主人公一般是没有外貌描写的,不管是在负有盛名的《万卡》《变色龙》《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还是在《苦恼》中,人物都直截了当地出现,行动着,感受着,外貌往往不着一字。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本文引文皆出自汝龙翻译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却大笔浓墨、相当夸张地展开了对别里科夫的外貌描写:  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出门上街,也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
主持人语:诗歌是一种语言最凝练、感情最真挚、节奏感最强的一种文学体裁。古典诗歌更是如此。不可否认,古诗词对夯实学生的人生底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如何守住古诗教学的底线,并不断向上走,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思考与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特推出“古诗教学”专题,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但愿在我们蓦然回首时,“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奇怪”的现象:语文课外辅导书使用现状    现象一:  开学初听了一节语文课,看到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不是凝神思考,也不是默读课文并从文中寻找答案,而是低着头快速地翻开《课课通》寻找答案。只见先找到的学生迅速地高举着手,接着,一只又一只的手举起来,当老师叫一位学生回答时,这位学生从容地站了起来,手里捧着《课课通》,把书上的答案念了一遍。老师却对此现象视若无睹。  现象二:  学
教学案例  师:《早》这一课为什么要以“早”为题呢?请大家联系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1:我认为这个“早”有腊梅花开得早的意思。  生2:我认为这个“早”不仅有腊梅花开得早的意思,还应该有鲁迅为迟到感到后悔,决心时时早、事事早的意思。  生3:我补充,我认为这里还应该包含着作者希望我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知错就改决,和“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还有不同看法吗?  生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这样的模式教学只能是强硬地灌输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笔者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谈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    一、尊
教室的墙壁上,贴着学生的几幅画。在语文课的不经意巡视间,发现学生所作的天空可谓色彩缤纷,异常地充满灵气。  看着这一幅幅得到认可并展示出来的画,我的心灵深受触动,我正在教学的语文课堂正是缺少这样的大气与放手,不仅让教者产生了教学疲劳,也使学生感到索然无趣。在艺术类课堂上,学生常常在教师的引领下展翅高飞,但在语文、数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常常循规蹈矩,唯恐由于自己的不慎让学生误入歧途。我们常常忘记,
试卷的讲评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许多教师认为“试卷讲评”就是“报报分数、对对答案、订正订正”而已,讲评课上得比较随意,把讲评变得简单化、平淡化,没能上出这类课的本真价值,学生更是听得索然无味。其实,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同样可以上得趣味盎然,学生也可以听得津津有味。下面就以语文试卷讲评课为例,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精备,力求有的放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上好一堂试卷讲评课
教育家离我们并不遥远    本报综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家的标准是什么?中国当代到底有没有教育家?如何打造新时期的教育家?记者就这些话题采访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  中国当代有没有教育家?  “一说起教育家,人们就会想到中国从古代到近代先后有孔子、韩愈、朱熹、蔡元培、陶行知等,而西方也有柏拉图、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不少大教育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