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并引导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注重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同时,新课程知识综合性明显增加,课文中设置“想一想’、“忆一忆”、“做一做”、“讨论”等小栏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等等,这些都要求并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因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选材要贴近生活,政治教学生活化,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记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浓厚兴趣呢?我认为,在政治教学中,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疑难等,抛弃“假、大、空”的说教,这样才会把政治课上活、上好、上得妙趣横生。
因此,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另外,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二、自主学习、自动探究,不断提高学生能力
记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新授课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导”师,不是“教”师。作为导师,应视学生为“演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提供服务,创设体验知识生成的学习氛围。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育家赞可夫有句名言“教学生会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別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联想、辨证思维、推理、讨论等政治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政治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4)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
配合新课程关于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组织收集成语典故和讲述生活中的哲学。高二哲学成语典故比较多,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并让学生联想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结果课上学生发言踊跃,而且有的学生还能把故事的含义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效果非常好。
三、归纳梳理基础知识,释疑解惑,提升学生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主干知识,但也有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精讲点拨,释疑解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在教材知识和社会热点结合上下功夫,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做到有备无患。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合,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的知识。
四、检测反馈,反思矫正
课堂检测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能力测评,可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就检测的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检测,也可以是书面检测;甚至还可以把学生整理听课笔记作为检测形式。就检测的内容而言,既要有书本知识,更要有联系社会实际的内容,要体现多样性、典型性、时代性的特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及早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及时、主动地去追求高效教学模式,在开放互动的教学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在充满民主气氛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学会交流、分享与合作。这样才会使政治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更具生命力。
一、课堂选材要贴近生活,政治教学生活化,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记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浓厚兴趣呢?我认为,在政治教学中,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疑难等,抛弃“假、大、空”的说教,这样才会把政治课上活、上好、上得妙趣横生。
因此,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另外,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二、自主学习、自动探究,不断提高学生能力
记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新授课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导”师,不是“教”师。作为导师,应视学生为“演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提供服务,创设体验知识生成的学习氛围。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育家赞可夫有句名言“教学生会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別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联想、辨证思维、推理、讨论等政治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政治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4)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
配合新课程关于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组织收集成语典故和讲述生活中的哲学。高二哲学成语典故比较多,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并让学生联想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结果课上学生发言踊跃,而且有的学生还能把故事的含义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效果非常好。
三、归纳梳理基础知识,释疑解惑,提升学生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主干知识,但也有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精讲点拨,释疑解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在教材知识和社会热点结合上下功夫,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做到有备无患。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合,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的知识。
四、检测反馈,反思矫正
课堂检测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能力测评,可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就检测的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检测,也可以是书面检测;甚至还可以把学生整理听课笔记作为检测形式。就检测的内容而言,既要有书本知识,更要有联系社会实际的内容,要体现多样性、典型性、时代性的特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及早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及时、主动地去追求高效教学模式,在开放互动的教学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在充满民主气氛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学会交流、分享与合作。这样才会使政治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