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徒结对”是幼儿园支持新教师成长的传统方式,即一位资深教师和新教师结为师徒,新教师接受资深教师关于实践工作的具体指导,对资深教师的教育实践进行观察和模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成为专业教师。在新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位有经验的教师随时指点、提供帮助,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然而在师徒结对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许多徒弟有这样的困惑:“师傅的好方法我用为什么没有效果?”比如户外活动结束后,师傅只要拍拍手,孩子们就会自觉聚拢。而新教师手掌都拍红了,不是这个没有回来,就是那个又离开了。而师傅也有困惑:“我说的话他怎么听不明白?”师傅觉得自己已经很耐心地讲解了,徒弟也表示明白了,然而实践中的言行完全和师傅的期望不同,这也是很多师傅的困惑之处。比如,师傅告诉新教师,集体活动必须要有准备充分的教具才能吸引孩子,结果新教师只准备了一张教学挂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很简单,资深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经验,还有长长的实践生涯。对于一些教育理念、大块面工作的分享,资深教师的帮助非常有效。然而,对于新教师希望了解的具体的教育教学技能或细节问题,资深教师因太熟练,已经内化于心,输出时完全呈“自动化”状态,无需分步骤思考,他们也就意识不到这是需要教给新教师的。
如何更好地开展新教师在园在岗培训呢?我们的策略是,为新教师再引入一位新手导师。所谓新手导师,是指有1~3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实践证明,新手导师的引入对新教师的成长有很好的补足作用。
新与新 因为接近 更易共情
“我觉得我师傅很厉害,什么都知道。有些时候让我感觉自己的问题好弱智,不太好意思问了。”
——新教师心语
资深教师什么都懂,让新教师很信服,但什么都懂的师傅,也让新教师有压力。
1、你也曾和我一样
面对和自己教龄接近的新手导师,新教师在心里上会产生很多共鸣。向新手导师倾诉时,新教师得到的回应往往是:“哎呀,我第一次面对小朋友,紧张得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你比我好多了。”相同经历会让新教师瞬间得到宽慰,产生“原来,看起来这么老练的她,去年也和我一样慌张过啊”的同感,从而比较敢于分享自己的焦虑和恐慌。虽然在新手导师这里,新教师的问题不一定每次都能得到具体的、有效的办法,但却很好地解决了新教师刚上岗时恐慌、焦虑的心理问题。不恐慌,才能慢慢亮出自己的专业;不焦虑,才能静下心客观地去学习方法。
2、你也有很多困惑
我们期望新教师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提升,胜任当前的工作,因此,“应该这样做”“你要学这些”等要求充斥在新教师每天的生活中,这也在无形中给新教师带来了“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都做不好”的压力。我们要始终懂得新教师初上岗时的惶恐,解決新教师的焦虑才能让他们安心投入到培训和工作之中。那时,新手导师就会展现出无穷的力量。从教时间也不很长的新手导师正是幼儿园内参加各种比赛、选拔的主力军,同样需要参加各种培训。面对这一切,他们也会向徒弟倾诉自己的慌张。这让新教师感受到,原来幼儿园里每个教师都需要学习,要学习并不代表我不合格,而是代表我可能会更加优秀。
新与新 因为相似 分享更具体
“明天开学,我们做好准备。”师傅教师认真交代新教师,新教师慎重地连连点头。第二天,新教师穿着一件美美的白裙子来上班,师傅教师有点抱怨:“都说要做好准备,怎么穿白裙子啊!”新教师一脸茫然:“小朋友不是喜欢白雪公主吗?我特意准备的啊。”
——资深教师与新教师的互动
在资深的师傅这里,“做好准备”包含了早10分钟来上班,穿平底鞋、T恤、裤子等内容。这些早已深深融进资深教师的血液里,是不言而喻的。这其实是有经验的教师或者说熟手的惯性思维,不仅在教育行业,任何行业都如此。资深教师因为太熟悉,潜意识里认为这都是常识,没有意识到这也需要对新教师细细进行说明。
1、小细节很重要
和资深师傅相比,新手导师的分享特别关注细节:“记得带一件T恤衫,因为新小班小朋友哭的时候可能会让你的衣服沾满鼻涕、眼泪,而且哭得厉害的小朋友可能会吐到你身上。”“带班千万穿平底软鞋,最好是舒服的运动鞋,因为老师每天在幼儿园里走、跑一万多步很正常。”为什么新手导师会如此事无巨细地传递经验?是因为他自身也缺失经验,所以习惯记录每一个细节。在资深师傅那里的一句“晚上家访,你做好准备啊”,新手导师的表述则是:“事先打电话和家长确认是否在家,确认家庭地址,做好导航规划。因为是和成人交流,建议你穿正装。”新手导师细腻的分享让新教师懂得教育中细节的重要性,从而避开了不必要的误会。
2、小方法很实用
新手导师分享的教育教学方法常常很小:“你一天内没有办法记住所有小朋友的事情,但你可以每天记5个。一星期的时间,就基本能告诉每个家长关于他孩子的一个具体故事。这样,就能比较快地获得家长的信任。”正是这些小小的办法,能给新教师带来信心:“这些方法很实用,我很快就能学会。”操作性强,是新手导师分享的第二个特点。这是因为高校教育比较偏重建构教育的逻辑结构,弱化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出校门不久的幼师生都需要快速补足教育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新手导师仍然处在这个“补足方法”的时期,因此他们传递经验时会特别注重方法的实用性。而这一切对新教师而言则是“恰好我需要”。
新与新 因为亲近 亦师亦友
“哎呀,你怎么想到这样做的,太好了,我也到我的班级去试试。”
“我试过了,很有用,你去试试。”
——新手导师和新教师对话
在传统师徒结对中,这样的话语往往是新教师发出的。然而在新手导师和新教师的结对中,这样的话语双方都会发起。因为和新教师一样,新手导师同样处在积极学习的阶段。因此他们虽名为师徒,但更多的时候亦师亦友,同步前行。
1、自然结为学习联盟
新手导师和新教师其实是同质性群体,他们因为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话题,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支持,更容易产生共情。比如,新手导师把自己的经验作为资源供新教师学习和研究,新教师基于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也很愿意将自己的点滴心得和新手导师交流分享,两个人都在结对中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教育联盟,实现共同生长。
2、看见自己的力量
在传统的师徒结对模式中,资深教师是输出者,其基本职能是传授。新教师在这种能力、经验完全不对等的师徒模式中很难展现自己,更多的是聆听和学习。“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归入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是每个人的需要。即使是新教师,也期望获得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都会让他感到无比满足,因为这让他感觉到自己获得了群体内成员的尊重。这一点在新手导师那里可以得到满足,新教师和新手导师共同成长的同盟关系,让新教师感觉到,我在这个群体里是有作用、有价值的。
新手导师是对传统“师徒结对”模式的有力补充,“双师”结合既能给新教师很好的教育经验支持,又能有效关照新教师入职的焦虑和担忧,最终使得幼儿园里每一位教师更好地成长。
例如,许多徒弟有这样的困惑:“师傅的好方法我用为什么没有效果?”比如户外活动结束后,师傅只要拍拍手,孩子们就会自觉聚拢。而新教师手掌都拍红了,不是这个没有回来,就是那个又离开了。而师傅也有困惑:“我说的话他怎么听不明白?”师傅觉得自己已经很耐心地讲解了,徒弟也表示明白了,然而实践中的言行完全和师傅的期望不同,这也是很多师傅的困惑之处。比如,师傅告诉新教师,集体活动必须要有准备充分的教具才能吸引孩子,结果新教师只准备了一张教学挂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很简单,资深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经验,还有长长的实践生涯。对于一些教育理念、大块面工作的分享,资深教师的帮助非常有效。然而,对于新教师希望了解的具体的教育教学技能或细节问题,资深教师因太熟练,已经内化于心,输出时完全呈“自动化”状态,无需分步骤思考,他们也就意识不到这是需要教给新教师的。
如何更好地开展新教师在园在岗培训呢?我们的策略是,为新教师再引入一位新手导师。所谓新手导师,是指有1~3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实践证明,新手导师的引入对新教师的成长有很好的补足作用。
新与新 因为接近 更易共情
“我觉得我师傅很厉害,什么都知道。有些时候让我感觉自己的问题好弱智,不太好意思问了。”
——新教师心语
资深教师什么都懂,让新教师很信服,但什么都懂的师傅,也让新教师有压力。
1、你也曾和我一样
面对和自己教龄接近的新手导师,新教师在心里上会产生很多共鸣。向新手导师倾诉时,新教师得到的回应往往是:“哎呀,我第一次面对小朋友,紧张得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你比我好多了。”相同经历会让新教师瞬间得到宽慰,产生“原来,看起来这么老练的她,去年也和我一样慌张过啊”的同感,从而比较敢于分享自己的焦虑和恐慌。虽然在新手导师这里,新教师的问题不一定每次都能得到具体的、有效的办法,但却很好地解决了新教师刚上岗时恐慌、焦虑的心理问题。不恐慌,才能慢慢亮出自己的专业;不焦虑,才能静下心客观地去学习方法。
2、你也有很多困惑
我们期望新教师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提升,胜任当前的工作,因此,“应该这样做”“你要学这些”等要求充斥在新教师每天的生活中,这也在无形中给新教师带来了“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都做不好”的压力。我们要始终懂得新教师初上岗时的惶恐,解決新教师的焦虑才能让他们安心投入到培训和工作之中。那时,新手导师就会展现出无穷的力量。从教时间也不很长的新手导师正是幼儿园内参加各种比赛、选拔的主力军,同样需要参加各种培训。面对这一切,他们也会向徒弟倾诉自己的慌张。这让新教师感受到,原来幼儿园里每个教师都需要学习,要学习并不代表我不合格,而是代表我可能会更加优秀。
新与新 因为相似 分享更具体
“明天开学,我们做好准备。”师傅教师认真交代新教师,新教师慎重地连连点头。第二天,新教师穿着一件美美的白裙子来上班,师傅教师有点抱怨:“都说要做好准备,怎么穿白裙子啊!”新教师一脸茫然:“小朋友不是喜欢白雪公主吗?我特意准备的啊。”
——资深教师与新教师的互动
在资深的师傅这里,“做好准备”包含了早10分钟来上班,穿平底鞋、T恤、裤子等内容。这些早已深深融进资深教师的血液里,是不言而喻的。这其实是有经验的教师或者说熟手的惯性思维,不仅在教育行业,任何行业都如此。资深教师因为太熟悉,潜意识里认为这都是常识,没有意识到这也需要对新教师细细进行说明。
1、小细节很重要
和资深师傅相比,新手导师的分享特别关注细节:“记得带一件T恤衫,因为新小班小朋友哭的时候可能会让你的衣服沾满鼻涕、眼泪,而且哭得厉害的小朋友可能会吐到你身上。”“带班千万穿平底软鞋,最好是舒服的运动鞋,因为老师每天在幼儿园里走、跑一万多步很正常。”为什么新手导师会如此事无巨细地传递经验?是因为他自身也缺失经验,所以习惯记录每一个细节。在资深师傅那里的一句“晚上家访,你做好准备啊”,新手导师的表述则是:“事先打电话和家长确认是否在家,确认家庭地址,做好导航规划。因为是和成人交流,建议你穿正装。”新手导师细腻的分享让新教师懂得教育中细节的重要性,从而避开了不必要的误会。
2、小方法很实用
新手导师分享的教育教学方法常常很小:“你一天内没有办法记住所有小朋友的事情,但你可以每天记5个。一星期的时间,就基本能告诉每个家长关于他孩子的一个具体故事。这样,就能比较快地获得家长的信任。”正是这些小小的办法,能给新教师带来信心:“这些方法很实用,我很快就能学会。”操作性强,是新手导师分享的第二个特点。这是因为高校教育比较偏重建构教育的逻辑结构,弱化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出校门不久的幼师生都需要快速补足教育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新手导师仍然处在这个“补足方法”的时期,因此他们传递经验时会特别注重方法的实用性。而这一切对新教师而言则是“恰好我需要”。
新与新 因为亲近 亦师亦友
“哎呀,你怎么想到这样做的,太好了,我也到我的班级去试试。”
“我试过了,很有用,你去试试。”
——新手导师和新教师对话
在传统师徒结对中,这样的话语往往是新教师发出的。然而在新手导师和新教师的结对中,这样的话语双方都会发起。因为和新教师一样,新手导师同样处在积极学习的阶段。因此他们虽名为师徒,但更多的时候亦师亦友,同步前行。
1、自然结为学习联盟
新手导师和新教师其实是同质性群体,他们因为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话题,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支持,更容易产生共情。比如,新手导师把自己的经验作为资源供新教师学习和研究,新教师基于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也很愿意将自己的点滴心得和新手导师交流分享,两个人都在结对中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教育联盟,实现共同生长。
2、看见自己的力量
在传统的师徒结对模式中,资深教师是输出者,其基本职能是传授。新教师在这种能力、经验完全不对等的师徒模式中很难展现自己,更多的是聆听和学习。“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归入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是每个人的需要。即使是新教师,也期望获得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都会让他感到无比满足,因为这让他感觉到自己获得了群体内成员的尊重。这一点在新手导师那里可以得到满足,新教师和新手导师共同成长的同盟关系,让新教师感觉到,我在这个群体里是有作用、有价值的。
新手导师是对传统“师徒结对”模式的有力补充,“双师”结合既能给新教师很好的教育经验支持,又能有效关照新教师入职的焦虑和担忧,最终使得幼儿园里每一位教师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