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语文走生活化教学之路,教师应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审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预设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立足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景,唤醒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 ,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关键词】开放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索
“开放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学理论。杜威的教学理论旨在解决教学与儿童生活经验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弊端。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儿童现有生活的过程。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1]针对惯用的儿童静听的学习方法,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生活中学”、“从经验中学”。 [2]主张教学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从生活经验中学习。由“从做中学”原则出发,他进一步提出课程教材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把儿童作为考虑课程教材的出发点”。 [3]强调课程与教材的起点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应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来建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额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4]应该考虑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教学成为学生自觉的活动。
所谓“开放语文”,学者们认为,是指在“大语文理念”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优化语文课堂的结构,使语文教学与生活、与社会、与活动、与自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实践。所以,“开放语文”其实质是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一种实践和创新。
而语文生活化教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语文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二是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和有效参与的,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
因此“开放语文”,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路,既是生活教学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筆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开放语文,走生活化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就教于同仁们。
一、开放语文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路,教师应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这是落实“开放语文”的前提。杜威曾明确提出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的作用,他说:“儿童的发展是经验的发展,儿童的经验是萌芽的种子、它是不断变化着的、在形成中的、有生命力的东西。”[5]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习新的知识,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学生生活经验是指小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它是个体立足于客观世界,建立在感官直觉上的对生活的判断,是学生个体生活认识成果的积累。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其不断发展和生长的条件,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儿童的生活经验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让语文走进儿童的心灵深处。
二、开放语文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路,就要分析审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所以,分析审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教师预设语文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也是生活化教学的基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凭借教学经验来估测、观察和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意识到学生已具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些感性认识,正确地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语文课中的知识要求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学生拥有相应的一些生活经验?需要拥有哪些生活经验?教学可以在哪些方面联系学生的哪些生活经验?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联系?联系的效果如何检验?联系过程中如何角色定位?等等,这就是知识点对生活经验的需求。在语文新知识教学中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所以在钻研教材时,要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对生活经验的需求,这是一切有效教学的源头。
三、开放语文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路,就要立足课堂教学,唤醒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我们立足课堂把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想方设法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苏醒,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所以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处理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否需要通过一定形式在课中进行点拨?通过怎样的形式进行引入?是通过情景创设还是谈话互动?等等,这要求我们去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一座桥,能把抽象的语文知识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自然而然地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最后达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这就涉及到对不同类型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教学。在现行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富有生活趣味的、学生在生活中能听到、见到、说到的内容作为课文内容,如《乡下人家》、《自然之道》、《生命生命》、《手指》等等。这类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贴近,教学时只要善加点拨,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与要求。
四.开放语文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路,就要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 ,在实践中学语文。语文教学要面向社会,联系儿童生活实践,鼓励学生走向生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语文。例如,在教《慈母情深》一文,我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有关母爱的名言、故事;回到家中观察母亲劳动时的情形,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写一篇有感而发的日记。学生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询有关母爱的资料,丰富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通过观察与劳动,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同时也初步感受到母爱情深。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凸显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个性。又如教学《生命生命》一文中,要求学生认真地去观察香瓜子的生长过程,去感受香瓜子从泥土从石缝里钻出来的艰难,去体会香瓜子的顽强。这样,让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开放语文的本质是要激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生活经验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这就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要分析审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预设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要立足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景,唤醒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 ,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关键词】开放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索
“开放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学理论。杜威的教学理论旨在解决教学与儿童生活经验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弊端。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儿童现有生活的过程。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1]针对惯用的儿童静听的学习方法,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生活中学”、“从经验中学”。 [2]主张教学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从生活经验中学习。由“从做中学”原则出发,他进一步提出课程教材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把儿童作为考虑课程教材的出发点”。 [3]强调课程与教材的起点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应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来建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额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4]应该考虑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教学成为学生自觉的活动。
所谓“开放语文”,学者们认为,是指在“大语文理念”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优化语文课堂的结构,使语文教学与生活、与社会、与活动、与自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实践。所以,“开放语文”其实质是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一种实践和创新。
而语文生活化教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语文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二是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和有效参与的,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
因此“开放语文”,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路,既是生活教学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筆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开放语文,走生活化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就教于同仁们。
一、开放语文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路,教师应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这是落实“开放语文”的前提。杜威曾明确提出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的作用,他说:“儿童的发展是经验的发展,儿童的经验是萌芽的种子、它是不断变化着的、在形成中的、有生命力的东西。”[5]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习新的知识,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学生生活经验是指小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它是个体立足于客观世界,建立在感官直觉上的对生活的判断,是学生个体生活认识成果的积累。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其不断发展和生长的条件,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儿童的生活经验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让语文走进儿童的心灵深处。
二、开放语文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路,就要分析审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所以,分析审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教师预设语文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也是生活化教学的基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凭借教学经验来估测、观察和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意识到学生已具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些感性认识,正确地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语文课中的知识要求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学生拥有相应的一些生活经验?需要拥有哪些生活经验?教学可以在哪些方面联系学生的哪些生活经验?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联系?联系的效果如何检验?联系过程中如何角色定位?等等,这就是知识点对生活经验的需求。在语文新知识教学中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所以在钻研教材时,要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对生活经验的需求,这是一切有效教学的源头。
三、开放语文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路,就要立足课堂教学,唤醒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我们立足课堂把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想方设法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苏醒,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所以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处理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否需要通过一定形式在课中进行点拨?通过怎样的形式进行引入?是通过情景创设还是谈话互动?等等,这要求我们去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一座桥,能把抽象的语文知识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自然而然地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最后达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这就涉及到对不同类型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教学。在现行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富有生活趣味的、学生在生活中能听到、见到、说到的内容作为课文内容,如《乡下人家》、《自然之道》、《生命生命》、《手指》等等。这类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贴近,教学时只要善加点拨,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与要求。
四.开放语文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路,就要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 ,在实践中学语文。语文教学要面向社会,联系儿童生活实践,鼓励学生走向生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语文。例如,在教《慈母情深》一文,我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有关母爱的名言、故事;回到家中观察母亲劳动时的情形,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写一篇有感而发的日记。学生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询有关母爱的资料,丰富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通过观察与劳动,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同时也初步感受到母爱情深。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凸显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个性。又如教学《生命生命》一文中,要求学生认真地去观察香瓜子的生长过程,去感受香瓜子从泥土从石缝里钻出来的艰难,去体会香瓜子的顽强。这样,让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开放语文的本质是要激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生活经验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这就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要分析审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预设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要立足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景,唤醒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 ,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