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对全国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处于发展阶段,疫情的严峻性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双重属性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在本次疫情中,其结构发挥的实际功能与预期功能之间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降低了疫情防控效果。因此,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增强疫情防控效果的重要途径。结构功能理论对于我们探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置于结构功能理论框架下,通过构建AGIL模型,以便探索其建设和优化途径。
关键词:结构功能理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冠状病毒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作为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他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创建一种所谓的“巨型理论”,试图运用这种宏观理论来解释所有社会现象,并构建一种整合型社会,规避社会冲突。他提出整合社会需要四种功能,即适应(A)、目标获取(G)、整合(I)、模式维持(L)。“适应”指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适应环境,以经济及其功能为中心;“目标获取”指将目标进行细分,并运用所拥有资源逐步实现各个目标,以政治及其功能为中心;“整合”指协调社会系统的各个部门,达到协调一致的总体目标,以制度及规范为中心;“模式维持”指维持系统协调一致,以价值为中心。A、G、I、L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功能系统,只有每个子系统都运作正常并发挥了应有的功能,整个大系统的功能才可以得以实现。这一理论非常值得借鉴,它可以用来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建设怎样结构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这对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失调
2.1基层医疗机构未能起到“守门人”的作用。
目前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面临着医疗人才短缺、医疗物资贫乏、诊疗设备落后、药品配备不足等问题。医疗资源是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的基础。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较强,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本无法进行样本取样和检测工作,这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资源的完善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2.2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后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防控,可以在保护医患双方的前提下有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互联网健康咨询、疾病防控宣传教育等,实现患者的精准有效管理。但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与健康信息化正处在转型发展时期,尚存在较多明显的短板,如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低,发展差异大;信息化人才长期匮乏等,这些瓶颈直接限制了基层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疫情防控的能力。
2.3全科医生总体数量不足、水平偏低
全科医生作为患者的第一接触者,是疫情监测预警的“守门人”。足够数量且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团队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咨询和诊疗需求。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总人数从145511人增加到252717人,增加了107206人,年均增长率为14.90%,虽然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在不断完善,但需求缺口大、专业化程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仍然存在。
3.基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一体化分析
3.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适应功能
2015年-2019年,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从27.90亿元增加到51.23亿元,同比增长83.9%,而对公共卫生机构的拨款从18.13亿元减少到10.12亿元,同比下降44.2%,导致“医卫”之间的差距被逐渐拉大。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用来改扩建业务用房、更新诊疗设备、保障药品供应等,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的提档升级,改变居民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的印象。其次,提升基层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正视医疗服务的价值,对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乃至有较大程度的突破。
3.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获取功能
加强全科医生制度,从培养、使用、激励、执业方式等方面加快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学人才,把基层“健康守门人”制度早日建立起来。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的有效措施。同时,要强化全科医生传染病诊疗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不仅是实现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的必要措施,也是应对重大疫情医疗人力资源的战略储备。
3.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合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升自身健康素养和疾病防控意识将最大程度上预防疾病,保障自身甚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今互联网医疗是大势所趋。激发互联网医疗的活力,不仅可以增大医疗供给的空间,还可以发挥医疗服务的长尾效应,满足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助力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分级诊疗真正落地开花。
3.4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模式维护功能
对于维护功能,首先要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对基层卫生服务流程等进行系统化改革,提升服务效率,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另外,要将互联网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推广应用,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此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后,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方式,让患者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真正受益。
关键词:结构功能理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冠状病毒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作为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他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创建一种所谓的“巨型理论”,试图运用这种宏观理论来解释所有社会现象,并构建一种整合型社会,规避社会冲突。他提出整合社会需要四种功能,即适应(A)、目标获取(G)、整合(I)、模式维持(L)。“适应”指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适应环境,以经济及其功能为中心;“目标获取”指将目标进行细分,并运用所拥有资源逐步实现各个目标,以政治及其功能为中心;“整合”指协调社会系统的各个部门,达到协调一致的总体目标,以制度及规范为中心;“模式维持”指维持系统协调一致,以价值为中心。A、G、I、L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功能系统,只有每个子系统都运作正常并发挥了应有的功能,整个大系统的功能才可以得以实现。这一理论非常值得借鉴,它可以用来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建设怎样结构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这对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失调
2.1基层医疗机构未能起到“守门人”的作用。
目前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面临着医疗人才短缺、医疗物资贫乏、诊疗设备落后、药品配备不足等问题。医疗资源是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的基础。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较强,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本无法进行样本取样和检测工作,这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资源的完善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2.2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后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防控,可以在保护医患双方的前提下有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互联网健康咨询、疾病防控宣传教育等,实现患者的精准有效管理。但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与健康信息化正处在转型发展时期,尚存在较多明显的短板,如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低,发展差异大;信息化人才长期匮乏等,这些瓶颈直接限制了基层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疫情防控的能力。
2.3全科医生总体数量不足、水平偏低
全科医生作为患者的第一接触者,是疫情监测预警的“守门人”。足够数量且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团队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咨询和诊疗需求。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总人数从145511人增加到252717人,增加了107206人,年均增长率为14.90%,虽然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在不断完善,但需求缺口大、专业化程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仍然存在。
3.基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一体化分析
3.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适应功能
2015年-2019年,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从27.90亿元增加到51.23亿元,同比增长83.9%,而对公共卫生机构的拨款从18.13亿元减少到10.12亿元,同比下降44.2%,导致“医卫”之间的差距被逐渐拉大。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用来改扩建业务用房、更新诊疗设备、保障药品供应等,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的提档升级,改变居民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的印象。其次,提升基层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正视医疗服务的价值,对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乃至有较大程度的突破。
3.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获取功能
加强全科医生制度,从培养、使用、激励、执业方式等方面加快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学人才,把基层“健康守门人”制度早日建立起来。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的有效措施。同时,要强化全科医生传染病诊疗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不仅是实现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的必要措施,也是应对重大疫情医疗人力资源的战略储备。
3.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合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升自身健康素养和疾病防控意识将最大程度上预防疾病,保障自身甚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今互联网医疗是大势所趋。激发互联网医疗的活力,不仅可以增大医疗供给的空间,还可以发挥医疗服务的长尾效应,满足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助力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分级诊疗真正落地开花。
3.4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模式维护功能
对于维护功能,首先要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对基层卫生服务流程等进行系统化改革,提升服务效率,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另外,要将互联网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推广应用,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此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后,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方式,让患者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真正受益。